APP下载

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24-01-06刘娟郭晓翠张在金

科学导报 2023年92期
关键词:价值意蕴实践路径

刘娟 郭晓翠 张在金

关键词:红醫精神;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蕴;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基因问题,明确要求:“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中央苏区期间孕育的红医精神是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在医疗卫生行业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2]。红医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充分体现了革命战争时期医务人员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崇高情怀、深刻揭示了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尚的精神风貌与道德品质,是对建党百年来广大医务人员工作历程的全面总结。

红医精神作为革命战争年代孕育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帮助医学生树立坚定政治立场的精神法宝,也是教育医学生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的重要武器,承载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将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育才与育德的有机统一,有助于坚定医学生的理想信念与政治方向,筑牢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进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认同,对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一流医务工作者具有重要价值。

夯实过硬的专业功底是一个医务工作者矢志不渝的追求,医学院校作为未来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培育基地,将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法宝。充分发挥红医精神在育才与育人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以红医高超的医疗技术和踏实的工作作风为广大医学生提供价值引领,不断强化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激励医学生钻研医术,激发医学生强烈的责任心,以精湛的医疗技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以维护人民健康为价值追求,以抢救患者生命为奋斗目标,努力培育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疗卫生事业接班人。

埋头苦干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为保障革命的有生力量,红医战士以无私奉献、埋头苦干的优良作风,在枪林弹雨中抢救无数生命。红医精神彰显了革命时期红医战士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崇高情怀,充分发挥红医精神对医学生的育人功能,以先进的思想教育人,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以高尚的行为激励人,有利于强化医学生的奉献意识和医德培养,培养医学生的以医为业、无私利他的医德风尚,树立医学生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职业理想,营造医学院校优良的学风和校风。

红医们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对同志谦虚诚恳,对患者无微不至,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医术精益求精,以满腔热忱赢得了革命事业的伟大胜利,他们是医学生践行初心使命的光辉典范。红医精神作为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资源,将其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医学生的使命担当,提高医学生的道德修养,助力医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进一步督促新时代的医学生扛过红医战士的大旗,为医疗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接续奋斗。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道:“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3]。高校以课程教学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红医精神是在中国革命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特殊价值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军民在医疗卫生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先进精神文化[4]。红医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医学人文及思政元素,是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医学教师要结合红医精神的特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医学专业课的双重育人功能,切实有效地将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是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增强红医精神融入的教学实效。教师要以红医故事为主题,深入挖掘与课程相关的红医典型案例,选取代表性的红医故事融入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养教育、人文情怀教育,让医学生深刻感悟红医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强化医学生的红色记忆,鼓励医学生争当有情怀的卓越医生。二是改革课程教学方法,满足红医精神融入的教学需要。教师可邀请红医老战士到校讲述红医历史,以面对面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在红色座谈中感悟红医精神,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养成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培养学生英勇无畏、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此外,在开展医学人文课程学习时,教师要恰当利用多媒体、视频等教学工具,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片、纪录片等影视资源,让学生在影视作品中感悟红医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为民情怀。

红医精神“是中国革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在人民卫生事业创建发展的战争年代里所形成的红色文化瑰宝”[5]。网络信息时代如何将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红医精神走深走实,就必须抓住网络空间这一重要载体,构建具有红医特色、满足医学生实际需求的网络教学模式。红医精神融入网络教学,一是打造网络学习平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现实需求,通过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QQ、微博等信息平台宣传红医精神,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形式呈现红医精神,增强红医精神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鲜活的红医故事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官方媒体是传播红医精神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借助官方媒体开发红医精神学习专栏,及时、准确地为广大医学生推送红医精神研究现状和实际成果,鼓励广大医学生传承和弘扬红医精神,激励医学生树立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二是优化网络教学环境。网络空间是各种思想文化交锋的新战场,医学院校要着力提升学生网络信息甄别能力,多以新媒体形式呈现红医精神和医学人文;教师要以红医精神的时代价值主导网络空间,牢牢掌握网络教学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加大红医人物的正面宣传,坚持正面红医人物报道,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构建风清气正的校园网络环境。

红医精神是开展医德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医德教育不仅要加强理论的积累,还要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再现红医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特征。一是利用红医人物激发奋进之力。教师要积极开展以红医精神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观红医故居,到革命老区走访红医后代,聆听革命时期的英雄故事,了解红医战士的革命史实,感悟医务人员“不畏艰苦、无私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品质,让红色人物“活”在医学生心中,增强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崇高、仁爱的医德医风。二是借助红医遗迹再现历史情景。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带领学生参观红军卫生学校、红军医院、红医纪念场所等,结合课内教学与实践教学,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融合,通过实地考察学习,树立医学生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高尚情怀,激励医学生主动担负建设健康中国的时代使命,积极投身于人民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医科院校可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并聘请医学生担任校史馆讲解员,以身边的红色资源教育人、感染人,厚植医学生的红色基因,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红色血脉。

高校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關系着高等教育的目标、功能定位及走向[6]。校园文化对医学生的思想塑造有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作用,以红医精神占领校园信息高地,共建红色校园环境,是实现红医精神文化融入的有效途径。一是建设校园红色文化环境。医学院校要充分挖掘本土的红色文化资源,利用板报、校报、宣传栏等定期展示红医故事,将红医精神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的呈现;在校园建筑、学校馆舍、校园雕塑中融入红医精神元素,依靠当地红色资源建设红色校史馆、红医教学楼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领悟红医精神的深刻内涵,以红医精神铸就最美校园,造就最美医生。二是开展校园红色文化活动。高校要积极开展“传承红医精神,勇担时代使命”的主题教育,以艺术形式再现、弘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先进事迹。如举办红医主题的辩论赛、知识竞赛、开展以红医精神为主题的党团活动等;成立校园红医宣讲团,鼓励医学生做红医故事的宣讲员,让医学生在听红医、讲红医的过程中学习红医精神,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回首峥嵘岁月、感悟奋斗历程、积蓄奋进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88.

[2]孙帮寨.论红医精神及其时代价值[J].赣南医学院学报,2020,40.

[3]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8(01).

[4]孙帮寨,钟世华.红医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1,34(7):820-825.

[5]刘宁,戚燕,肖游章.红医精神视域下的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1,34(7):812-815.

[6]季惠斌,郭秀芝.依托红色历史资源 助力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4(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22B074)”及遵义医科大学2022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1.遵义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娟 郭晓翠1;2.遵义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张在金2 )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实践路径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
社交媒体时代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价值意蕴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读懂名师
长征时期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