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转基因抗虫棉品种EZ9
2024-01-05蓝家样韩光明陈全求王孝刚张成张胜昔李国荣
蓝家样 韩光明 陈全求 王孝刚 张成 张胜昔 李国荣
收稿日期:2023-02-15 第一作者简介:蓝家样,本科,研究员,研究方向是棉花遗传育种,lanjiayang@163.com
基金项目:湖北洪山实验室重大项目(2022hszd004);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项目(2019-620-000-06)
An early-maturing, transgenic pest-resistant cotton variety, EZ9
Lan Jiayang, Han Guangming, Chen Quanqiu, Wang Xiaogang, Zhang Cheng, Zhang Shengxi, Li Guorong
摘要:EZ9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转基因早熟抗虫常规棉品种,于2022年11月通過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棉花审定品种Ⅱ型品种标准。简要介绍了EZ9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产量表现、纤维品质、抗病虫性和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关键词:棉花;品种选育;EZ9;特征特性;早熟;栽培技术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EZ9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KC9704[1]作母本,以4916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转基因早熟抗虫常规棉品种。KC9704是湖北省沙洋监狱管理局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转基因高产抗虫杂交棉品种,4916是从自育品种鄂棉13[2]后代中系选的优质早熟棉品系。
2006年配制杂交组合KC9704×4916;2007年海南南繁加代;2008―2009年在武汉及海南连续3代用卡那霉素定向筛选转基因抗虫单株,混收;2010―2011年连续3代选单株单收,并进行优良单株自交;2012年进行株行种植,用间比法选择优良株行;2013年进行株系比较试验,选育出优良株系EZ9。2014年、2020年获得有效区域为长江流域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证书编号:农基安证字(2014)第111号、农基安证字(2020)第098号。2018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赣审棉20180007[3-4]。2019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棉2019009[5]。2019―2020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2021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早熟组品种生产试验。2022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220038[6]。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
EZ9为转基因早熟抗虫常规棉品种;长江流域棉区夏播生育期为105 d;株型较松散,株高103.3 cm,果枝较长;茎秆粗壮,茸毛较少;叶片中等大小,叶色中等;第一果枝节位6.7,单株结铃数12.3,铃卵圆形,铃重5.5 g,衣分40.1%,籽指11.6 g,霜前花率95.2%。EZ9出苗好,长势强,整齐度好,吐絮畅(参见中心插页彩版)。
2.2 产量表现
2019―2020年长江流域棉区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中,EZ9的2年平均每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17.2 kg、86.9 kg和83.0 kg,分别较对照品种中棉所50[7]增产11.4%、15.2%和14.8%。丰产性与稳产性同步评价结果中,EZ9在2年中的综合表现均最好。2021年长江流域棉区早熟组品种生产试验中,其每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08.8 kg、84.5 kg和82.0 kg,分别较对照品种中棉所50增产2.5%、5.0%和4.4%。
2016―2017年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EZ9的2年平均每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26.1 kg、89.5 kg和70.1 kg,分别较对照品种晶华棉116[8]增产12.1%、6.9%和18.1%。
2.3 纤维品质
2019―2020年长江流域棉区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中取样,经农业农村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河南省安阳市)测定(HVI校准棉花标准校准),结果:EZ9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4 mm,断裂比强度30.6 cN·tex-1,马克隆值5.0,断裂伸长率6.4%,反射率79.7%,黄色深度7.9,长度整齐度指数85.1%,纺纱均匀性指数144,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棉花品种审定Ⅱ型品种标准。
2016―2017年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取样,经农业农村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河南省安阳市)测定(HVI校准棉花标准校准),2年平均结果:EZ9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1.0 mm,断裂比强度32.0 cN·tex-1,马克隆值5.0,断裂伸长率5.4%,反射率76.2%,黄色深度7.4,长度整齐度指数84.9%,纺纱均匀性指数148。
2.4 抗病虫性
2019―2020年长江流域棉区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主持单位委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采用温室苗期菌土法进行枯萎病抗性鉴定,用温室苗期菌液灌根法进行黄萎病抗性鉴定,结果:EZ9枯萎病病情指数11.9,耐枯萎病;黄萎病病情指数30.4,耐黄萎病。
2019―2020年长江流域棉区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主持单位分别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进行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抗虫蛋白检测,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进行抗棉铃虫鉴定,结果:EZ9抗虫株率98%,Bt抗虫蛋白表达量511.2 ng·g-1,表达量级为高,综合抗性级别为抗棉铃虫。
3 适宜种植地区
EZ9适于长江流域棉区夏播种植。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块不宜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3, 9-11]
4.1 适期播种
播前晒种1~2 d,5月20日-6月5日抢墒直播,出苗后及时间苗、补苗。
4.2 合理密植
由于播种较常规春棉晚,要做到以密补迟,一般每666.7 m2种植4 500~5 000株,每穴播2~3粒。
4.3 科学施肥
肥料运筹要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增施有机肥,辅施微量元素肥。一般每666.7 m2施纯氮11~13 kg,氮、磷、钾比例为1︰0.5︰1。施足底肥,初花期及时追肥,前期和打顶后结合虫害防治可叶面喷施硼肥,中后期不追肥,防止贪青晚熟。
4.4 适时化学调控
视棉花长势、施肥及天气情况适时进行化学调控,遵循“前轻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一般在6~7叶期,每666.7 m2用缩节胺(纯品,下同)0.5 g兑水15 kg左右喷雾;10叶期前后,每666.7 m2用缩节胺1.0 g兑水15 kg左右喷雾;见花施肥后,每666.7 m2用缩节胺2~3 g兑水30 kg左右喷雾;打顶后5~8 d,每666.7 m2用缩节胺3~4 g兑水30 kg左右喷雾。8月1日前后,当株高在100 cm左右、单株果枝10~12个时打顶,做到“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
4.5 加强田间管理
出苗后,及时喷施选择性除草剂控制草害;蕾期,遇雨后及时中耕、整枝同时抹除赘芽,遇高温干旱及时灌水。机采棉花在10月15日前后或棉花吐絮铃占比达到50%~70%时喷施脱叶剂。
4.6 综合防治病虫
可用杀菌剂预防立枯病等苗病。2代棉铃虫不需防治,当3代、4代棉铃虫百株2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注意防治蚜虫、盲蝽、红蜘蛛、斜纹夜蛾、烟粉虱等害虫。
参考文献:
[1] 胡国祥,涂松林,贺玉贵,等. 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鄂杂棉23的选育与应用[J]. 湖北农业科学,2009,45(4):426-
429.
[2] 王三才. 夏棉鄂棉13的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J]. 湖北农业科学,1997(6):20-21.
[3] 蓝家样,陈全求,韩光明,等. 早熟棉新品种 EZ9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J]. 棉花科学,2018,40(3):34-36.
[4] 江西省農业农村厅. 江西省农业厅公告(10号)[EB/OL]. (2018-03-06)[2023-02-13]. http://nync. jiangxi. gov. cn/art/
2018/3/6/art_27781_1036606. html.
[5]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发布审定农作物新品种和撤销审定品种的通知[EB/OL]. (2019-08-14)[2023-02-13]. http://nyt. hubei. gov. cn/bmdt/yw/ywtz/szzglj_
9002/201910/t20191029_113163.shtml.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625号[EB/OL]. (2022-11-30)[2023-02-13]. http://
www.moa.gov.cn/govpublic/nybzzj1/202212/t20221201_
6416479.htm.
[7] 喻树迅,范术丽,黄祯茂,等. 中棉所50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J]. 中国棉花,2005,32(10):25-26.
[8] 湖北省农业厅. 省农业厅关于发布审(认)定农作物新品种的通知[EB/OL]. (2015-10-26)[2023-02-13]. https://
www.chinaseed114.com/seed/11/seed_53914.html.
[9] 陈全求,蓝家样,韩光明,等. 鄂棉EZ16的选育及在长江流域油麦后栽培技术要点[J]. 棉花科学,2022,44(5):36-
38.
[10] 于可可,杜明伟,张祥,等. 长江流域麦(油)后直播棉增效缩节胺化学封顶技术研究[J]. 棉花学报,2021,33(1):86-94.
[11] 李显恩,马学峰,张钊,等. 夏直播棉成铃时间分布与产量的关系[J]. 棉花学报,2022,34(5):416-429.
(责任编辑:付毓 责任校对:王小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