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研究
2024-01-05田五星王丽娟胡锦萍
田五星,王丽娟,胡锦萍
(华侨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的新动力。《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显示,2021 年全球47 个国家的数字经济增长值规模达38.1万亿美元,占GDP比重45.0%,同比增长15.6%,且该数值在未来将继续取得突破[1]。其中一二三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达到8.6%、24.3%和45.3%。以美国、英国、德国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高收入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2021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7.1 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5.5 万亿,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2]。从2002 年到2011 年的十年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 比重由10%提升至19.4%,2012 年到2021 年该比重则由20.9%提升至39.8%,数字经济增长态势不变且增长速度在逐步加快[3-4]。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极大威胁和挑战,也对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小企业受到的负面影响尤为严重。究其原因,中小企业缺乏竞争力、风险抵御能力偏弱。在当前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借助数字技术来增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通过数字化转型来提升中小企业风险抵御能力和竞争力意义重大。因此,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制,探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设计思路,并进一步提出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路径,以期对当前我国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数字技术的实践应用,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升有所启示。
1 研究现状
新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重大变革,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普及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5]。数字化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新引擎,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选择加入数字化转型的队列[6]。所谓数字化转型,是指企业利用数字化的解决方法,将AI、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运用于企业中,通过规划和实施商业模式转型、管理运营转型,为客户、企业和员工带来全新的数字化价值提升,从而持续提高企业在数字经济中的新型核心竞争力[7]。实践证明,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形成竞争优势。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新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寻求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2021年中小企业数字化指数报告》来看,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急需提升,数字化和数字技术应用程度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2]。
1.1 企业内部管理需求推动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可以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有学者基于对377家中小企业的调研发现,实施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动因是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大幅降低[8]。企业借助数字化转型能够破除信息壁垒,花费更少的时间与金钱在交易中搜寻有效信息,从而减少产供销过程中耗费的不必要的成本[9]。而且,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减少供需双方的交换成本,既可以发挥价值最大化的作用,亦可更好适配消费者的需求[10]。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有助于驱动企业创新。从大量的数据中提炼出关键性的信息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多方资源的整合及分类分析,搭建一个可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用户自由交流、共享和使用的平台,以及创新数据的流转方式和管理模式,可以进一步提升数据在生产要素中的地位,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提升信息的利用效率和价值[11]。同时,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数字化学习,企业可以开辟新路径破除技术障碍,借助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持续技术创新,促进企业技术迭代更新,使企业创新能力再上新台阶[12]。
1.2 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倒逼数字化转型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是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外部环境和主要原因。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企业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渗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也随之加速。通过先进数字技术的引入,企业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这些技术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撑起点,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具有颠覆性的作用[13]。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和算法被视为赋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它们拥有先进性、丰富性等多元特征,能够改进企业业务发展模式,提升企业营运水平,指引企业未来竞争新方向。与此同时,数字化时代的消费者行为呈现出线上线下渠道、全方位多触点的特点,消费者逐渐习惯于数字化环境下的交易体验,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新体验需要,促进企业重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而数字化转型能够为企业提供高效的数据获取和使用工具,充分提取和筛选消费者的偏好信息[14]。基于数字化的消费方式正渗透于消费行为的各个方面,为适配前端消费侧的高度数字化,迎合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偏好,需要供应端适时作出数字化转型行为,提高供给侧的运转效率和质量。
1.3 数字化转型的准备与实施
对于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意味着整体的数字化改造和升级。首先要从战略层面出发,把握数字化所带来的机遇,并积极面对其所带来的挑战,主动地利用数字技术加强创新,提高运营效率,精准捕捉变革中出现的各种机会,实现价值创造;其次,数字技术必须聚焦于生产、产品、管理和营销,打造数字化产品模式;最后,必须将数字化与企业文化和运营逻辑相融合。培养数字化的思维模式是数字化转型的首要任务,企业应将数字化思维与员工观念相融合,将数字化转型的过程进行明确划分,并制定详细的目标和计划,逐步实现电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最后再将数字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从而加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15]。有学者从三个层面剖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性问题:一是突破传统的边界意识,重塑企业的思维方式;二是重构IT 架构,突破企业与企业间的信息共享障碍;三是利用信息化、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企业产品的智能化、个性化生产[16]。还有学者提出借助数字平台服务商的帮助,企业可以从管理知识更新、管理社会资本开发、管理团队建设以及组织能力建设等方面实现数字化转型。基于此对数字化文献和新闻报道的归类分析,姚小涛从个体(团队)、组织与产业三个层面探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经路径:个体层面主要包括管理人员具备数字领导能力,员工具备数字思考能力,以及数字化团队科学合理;组织层次主要包括数字化转型自主性、组织设计匹配性和数据价值性;产业层面主要包括新的用户价值、新的数字化生产功能和完善的转型生态系统[12]。
尽管现有研究文献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认识与实践已有了初步探讨(图1),但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且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更为深入的理论研究指导未来更为广泛的企业数字化实践,尤其是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经营管理能力亟须借助新技术加以提升的广大中小企业。因此,在数字经济蓬勃兴起并取得快速发展背景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问题仍有巨大研究空间。
图1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状况
2 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制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路设计
数字技术驱动的新经济时代,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建立起广泛且在线的实时连接,打破数据传播的壁垒,减少信息不对称,让数据更快、更高效地传递,使得企业能够及时了解行业讯息,拉近用户距离,运营效率不断提升,进而引发企业商业模式、产业生态和内部运营管理模式的转变与优化[17]。与此同时,海量的大数据让企业可以充分利用AI、算法、模型等新兴技术,构建出自动化、智能化的实时决策体系,从而帮助企业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经营业务和管理活动,并通过对消费者信息的全面掌握大幅提升用户体验。
2.1 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制
总体来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功能与作用具体可以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企业间信息互通与共享。首先,数字经济环境下所有企业之间存在着极为广泛的合作共生关系:大企业规模大、实力强,扮演引领角色,不仅在数字化实施方面作为行业标杆走在前列,也为数字技术掌握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提供富有成效的数字工具,同时依赖中小企业产生的数字资源和流量优势,更好地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完整的信息支持。数字平台的存在模糊了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界限,实现了双向的数据交换,降低了企业获取信息的成本,同时可以使数字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其次,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产业链、供应链的信息孤岛现象、效率和效益有限、运营成本高等弊端将日益凸显,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将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无缝链接,将不对称信息、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降至最低,从而提升企业、行业和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运营效率和质量,促进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数字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2)提升企业决策效率。数字技术的使用可以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来提高企业管理层决策效率。在信息获取成本方面,数字技术使得市场和交易超越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有效地减少了传统信息获取的代价,进而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从信息获取效率的角度来看,数字化创建了一个由产品、资金、客户、信息等多维度资源汇聚而成的价值网络,通过这个一体化网络,可以解决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决策过程中,会出现更多的有用因素,从而可以让决策更加智能化,提高企业决策效率。决策效率是制约企业整体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提高决策效率也能带动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从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来看,数字化转型就是建立一个智能化系统,在数据采集和汇总后,系统利用智能模型模拟商业模式和业务模式,在供、产、销、研以及人、财、物等方面创造出一系列业务和财务一体化场景,便于企业管理层在业务决策中发挥作用。
(3)加快企业反应速度。企业供应链的敏捷性始于消费者的认知,在大数据背景下,这表现在通过客户的偏好和个性化行为而产生的大数据。数字信息技术的整合和敏捷性确保企业能够实现供应链的敏捷性:一方面,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已经步入了“万物互联”的时代,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据已经变成了企业不可或缺的生产与经营资源;另一方面,新兴数字技术为企业提供了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的能力,能够帮助企业合理理解和掌握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企业为了应对外部环境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以需求为导向获取数据并创建数据库来管理和分析这些数据,使得企业能够实现对市场和消费需求的及时捕捉和精准定位,设计出更符合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实现企业产品和消费者需求完美契合。
(4)有效推动企业创新。与过去不同的是,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需要在产品和技术的供给方面更多地满足人们产生的新期望和新要求。在数字经济发展的环境中,如果企业不顺应时代趋势,不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就很难保持持续经营能力和市场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容易处于劣势,甚至可能被市场淘汰,这些外部压力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同时,数字经济环境中高效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也为知识和技术的转移创造了一个便捷的渠道,通过这个信息网络渠道,企业可以实现知识和技术的外溢,消除创新与合作的障碍,有效弥补一个企业或行业知识不足的缺陷。
2.2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路设计
基于数字技术的强大功能和数字化转型的有效作用机制,在数字经济新时代尽快学习和领悟数字理念并着力实施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保持稳定发展和提升竞争力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而言,其天然存在的规模小、竞争力弱、经营时间短、稳定性差、技术落后、管理人员素质低、管理能力不够等缺陷,迫使其更为急切地接受、引入新技术并有效应用于实践,帮助广大中小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笔者认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可遵从以下思路来设计实施:
(1)建立数字化思维。在数字经济大潮的强力推动下,“数字动力”已逐渐成为各个行业突破发展瓶颈的“金钥匙”。从数字化动因来看,客户的消费习惯和需求的变化,是推动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最直接外部因素,而提升自身核心竞争优势则是企业主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推动力。不同类型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途径和方法各不相同。对于数字原生企业来讲,其数字化的关键是要拥有对数字资产进行挖掘的核心技术,并构建出一个数字化生态系统。而对于非数字原生的企业来说,首先要建立数字化思维,从数字化的特性视角来看待并重组企业的所有业务流程。无论何种类型的企业,它的数字化原理都是围绕着数据来构建或者重组企业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层高度重视数字化,从企业发展愿景和行业整体视角出发,建立数字化思维来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并与企业发展目标保持高度一致。
(2)制定数字化战略。作为大企业的跟随者和效仿者,中小企业想要进行数字化转型,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数字化战略。与原来中小企业大多只重视眼前的短期利益相比,对企业未来三至五年甚至更长周期的发展规划变得尤为重要。根据企业制定的数字化战略,将企业发展目标分解细化成若干不同阶段、不同业务和不同部门甚至不同岗位的目标,明确各层级目标的要求与责任,并将人、财、物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形成具象化战略,确保战略可以落实和得到有效执行。由于中小企业通常没有充足的资源和技术储备来展开全方位变革,所以深刻认识企业自身的痛点和需求、制定阶段性战略目标并有针对性地应用数字技术去解决现实问题显得至为关键。
(3)找准数字化切入点。从现有已转型成功的实例中可以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核心追求的目标主要分为“开源、节流、增效”。不同的企业会选择不同的目标,进而其转型的切入点也大相径庭。例如,大部分B2C企业常以“开源”作为核心需求,因此企业常常从市场营销和用户成长两方面入手,比如链家推出链家在线、贝壳找房等拓展业务营销渠道,增加用户群。而很多B2B企业往往以“增效”为核心诉求,以管理或财务环节作为转型切入点,比如美的集团为实现“一个美的、一个体系、一个标准”的战略目标,重构内部管理流程和系统,统一数据的标准。因此,借鉴大企业和成功数字化转型企业的经验,中小企业应先对数字化机遇与场景进行辨识,找到合适的数字化切入点,以点带面,最后实现企业整体的数字化转型。
(4)搭建数据治理体系。数据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且关键基础条件,企业需要基于海量数据开展业务场景化的计算、建模,而具体场景中的数据运用又会产生和沉淀出新的数据信息,成为企业新的数据资产,继续支撑企业数字化体系。此外,数据支撑着企业数字化过程中的业务运营及管理决策,数字化转型的过程本质上也是企业挖掘和释放数据价值的过程。企业在转型中不仅可以基于大数据+算法的技术手段,面向业务运营提供数据支持,采用数据模型为供应链管理提供支持,还能面向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全方位对企业进行数据加工、分析与整理,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制定、调整相关的战略及决策,并对结果进行预测与监控。因此,构建一个科学、开放的数据治理体系和数据资产管理系统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保障。
(5)选用合适的数字技术。当前数字经济时代的大数据、AI、云计算、5G 等新兴数字技术,在不断融合、叠加与迭代中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更具经济性、可靠性与实用性的技术基础。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引入技术的终极目标是利用技术服务业务,所引入的技术必须能在业务场景中发挥其特定价值。因此,在引入新技术的时候,企业应从技术与自身业务的适配性、技术的成熟性与前瞻性以及自身的研发和驾驭能力等方面,来挑选最适宜的技术,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所谓“高精尖”技术,以及在大企业很适用但对中小企业可能“水土不服”的技术手段,以免造成企业资源浪费,甚至导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失败。
(6)合理利用外部推动力量。数字人才和技术储备是制约企业数字化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对于中小企业的影响尤为明显,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人才和技术资源稀缺。为了推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已经相继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中小企业应充分了解并加以利用,外部宏观政策的支持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同时也可以借助产业链和供应商等迅速地建立起自身的业务、数据和技术能力,形成中小企业自身的数字优势。
3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
数字化转型的功能与作用为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和稳健发展提供了新的内生动力,广大中小企业应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新经济时代机遇做好数字化转型的整体设计和远景规划,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实施企业数字化系统“工程”。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借助新技术、新工具应用来提升企业价值,中小企业应着眼于整个价值链而非生产经营的某一环节进行数字化转型,主要规划建设研发、生产、供应链、营销、仓储物流、运营管理等六大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数字化体系(图2),并将其全线打通形成紧密连接、相互促进、共赢共生的有机整体,共创企业价值链新生态。基于这一思路,提出以下若干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
图2 中小企业六大价值链关键环节数字化转型路径
3.1 以研发数字化为起点精进产品定义
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技术的发展,中小企业日益在产品、服务的研发端追求更高效率与效益。同时,用户对产品和服务不断迭代更新的需求,推动企业开发出更丰富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18]。因此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环境,加快敏捷反应和加大数字研发投入力度成为了中小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应主动搜集所需资源、学习相关技术以加快数字化转型。通常而言,研发数字化的实现有三大关键:首先是加强需求管理,及时识别价值需求;其次是构建产品研发体系,并做好持续优化工作;最后是需要建立高效协同的研发环境。在当今数字经济时代,企业不仅需要时刻关注技术与方法论,还需要结合自身产品特性选择恰当的设计分析工具与数据管理系统,同时要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平台与用户产生交互,收集、分类、筛选、挖掘与管理有关用户需求、体验的数据。根据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及优先级进行统筹规划、流程优化与周期划分,在通用软件产品上进行二次研发,准确定义产品。在用户需求迭代的过程中,企业还需不断迭代研发体系,以实现动态敏捷的产品研发管理。此外,基于用户间的直接连接,企业需要构建数字化协同研发体系,建立产品开发过程协同管理机制,以实现分布式环境中开发人员项目协同、全生命周期产品开发协同和产品开发过程信息的协同,从而实现精准高效的研发协同。
3.2 以生产数字化为核心推动智能制造
尽管我国中小企业规模、行业类型各不相同,在生产数字化转型的方向上存在些许差异,但最后必然要形成以自动化和智能化为主要目标的生产体系。数字化前的生产过程中设备之间、车间之间、产线之间往往是独自运转,生产数据互不相通,难以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与可控。数字化通过应用工业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将生产设备进行联网,打造数字化生产平台,使生产制造从原有的孤立运作向协同配合转变。借助生产全链条的在线连接,可以对生产要素数据、库存数据、设备数据等各种基础数据进行收集,进而构建出企业生产制造数据库[19]。在收到企业下达的生产计划后,数字化生产平台可根据计划开展生产调度,按照任务的重要度自动执行生产任务,并在生产线执行任务过程中,实时采集生产设备的各项运转数据,为下一步生产计划提供数据报告。在生产过程收集的海量数据基础上,企业能够开展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与动态预警,实现对车间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从而显著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同时依托数字化技术优化产业链,中小企业生产和服务环节不再独立单一,消费者的售后服务体验得到有效升级,面向消费者需求的销售数据管理工具能够快速有效地将售后数据反馈给生产运行管理系统,促进生产环节依托数据分析做出适当调整。
3.3 以供应链数字化为桥梁实现上下协同
数字化转型加强了中小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联系,推动其塑造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数字生态体系。以市场消费需求为生产驱动力,通过推进数据信息在全供应链条上的实时共享,加强中小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上下游协同能力,促进供应链良性互动发展,并在把握消费者终端需求的基础上,完成后续供应链活动安排。在供应商选择与管理上,中小企业通过搭建采购系统平台推动供应商管理的数字化,借助机器学习、评估模型等技术,将数字化手段覆盖于采购计划管理、采购流程监控与采购数据管理等方面,对以往分散的数据进行系统集成管理,为中小企业提供精准的数据分析与决策,提升供应链响应能力的同时筛选出更为适配的供应商[20]。在此基础上,重塑供应商的协同关系是促使供应链数字化的关键环节,依托“企业上云”等数字化技术,通过搭建数字系统平台和数字信息共享,实现中小企业与供应商的深度连接和实时互动,提升信息利用效率和协同效果。
3.4 以营销数字化为重点拉近用户关系
传统的企业产品营销,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市场进行调研,但调研数据通常因为来源有限、准确性欠佳而存在不足。以搭建数字营销平台带动中小企业营销数字化,是变革传统营销方式提升营销效率效果的基本路径。依据自主可控的大数据平台建设,中小企业能够通过实时采集销售渠道的用户数据与产品数据,并形成覆盖产品、市场等数据资源的数据模型库、产品信息库,集成客户分析、产品定价、产品营销等应用,有针对性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降低产品附加值在营销环节中的流失。同时,基于对用户购买行为、消费偏好等数据的记录,中小企业能够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分析,获取用户的全面画像并实现需求预测,根据用户画像不同实现营销信息与产品内容的匹配推送,从而达到精准营销。
3.5 以仓储物流数字化为引擎驱动数据流通
我国中小企业往往规模小,难以建设属于自身的仓储物流体系,较多地利用第三方平台物流系统,因而借助数字化工具实现仓储物流层面数字化是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攻方向。通过仓储物流数字化系统,打通采购、运输、储存、销售以及整个供应链条,加快相关数据流通与共享,提高产品流通效率。如在产品生产制造完成后,通过条码管理为产品附上二维码标记,围绕入库、出库等环节搭建数据分析平台,实时对产品的库存及运输状态进行优化与跟踪,实现原料采购、产品仓储、运输管理、运力调度等全过程的自动化、透明化与可视化,提高产品生产过程的可追踪性,提升产品流通效率。通过仓储物流数字平台收集产品生产流转过程中的原料采购、领料、生产、库存、销售等相关数据,将供应端、生产端与销售端有效连接在一起,依托数字平台进行数据分析,以及时、准确、充分的数字信息为企业仓储物流决策提供支持。贯穿全流程的仓储物流数字化平台,很好地促进了企业整体各业务、各环节和各部门内部以及互相之间的数据穿透和流通,帮助企业实现高效的信息共享。
3.6 以运营管理数字化为手段推进智慧经营
数字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功能有助于将“智慧”渗透到中小企业管理层决策和各部门运营管理中,赋予中小企业转变管理理念、优化自身组织结构、及时调整管理手段和策略以及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决策的能力。数字经济新时代企业平台化趋势日益明显,更侧重企业组织的扁平化,关注员工的参与度和获得感,非接触式的柔性管理要求越来越高,通过一体化运营管理数字平台实现企业经营过程的全透明和员工的实时互动,不断强化企业全体员工的数字意识,自觉将数字思维运用到日常工作中,有利于提升员工的参与度和凝聚力,在增强企业运营管理柔性化和高效化的同时达到智慧经营、科学决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