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肇庆:打造“人才蓄水池”驱动创新
2024-01-05
近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改革开放45周年广东调研行”系列活动走进云浮、肇庆。3天时间里,全省十余家媒体相继走进温氏集团研究院、云浮技师学院、云安区高村镇人才驿站,肇庆市技师学院、肇庆市华南师范大学光电产业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生产一线,聚焦人才工作主题,实地感受改革开放给各地带来的巨变,感受各地优化人才生态、激发人才活力,以人才驱动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面貌。
共建科研平台破解技术难题
走进广东省首家农业企业研究院——温氏集团研究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标语。作为研究院饲料营养技术中心高级畜牧师,彭运智2013年从中国农业大学博士毕业后,即南下广东入职该研究院,为此奋斗十年,终于在去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去年9月,农业农村部公布饲料中豆粕减量替代典型案例,其中彭运智团队负责的“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仿生技术开展饲料精准配方应用”入围。据介绍,目前我国对大豆进口依赖度超过80%,其中相当部分系养殖行业所需的豆粕。以温氏食品集团为例,2021年该公司运用该技术,相当于减少豆粕用量90万吨。
“光是研究饲料板块,我们就有13名博士。”温氏集团研究院执行院长陈丽介绍,目前该院拥有科技人员300余人,博士33名(留学归国14人),为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陈丽表示,上述引才成果除了集团每年数亿真金白银的科研投入,还得益于该企业共建的重大平台——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云浮分中心(下称“云浮实验室”)。
2017年起,广东开全国风气之先,分批布局建设10家省实验室。其中云浮实验室由云浮市政府联合温氏股份共建,委托温氏集团研究院建设和运营管理,实施场地共用、人员互通、成果共享。
“云浮实验室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为我们科研人员提供了与领域内领军人才交流合作的机会,还能与企业研究方向形成错位和分工,为企业构建了‘人才蓄水池’。”陈丽介绍,云浮实验室2019年成立以来,开发了蓝耳病抗性猪生物育种材料,率先研发出全国首款猪基因芯片,打破了国外基因芯片技术垄断。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目前已成为云浮普遍共识。当地还积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引才、留才新路径,为山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在云浮技师学院,该院引进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云浮石艺)代表性传承人梁建坤,成立梁建坤技能大师工作室。该院依托该平台与石材工艺专业相融合,通过推行“师徒制”模式,累计培养了逾百名新生代能工巧匠,较好地解决了云浮石材行业技能人才紧缺问题。
在云安区高村镇,当地聚焦专业花卉镇建设和蚕丝优势产业,探索构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1+N”发展模式。目前,进站人才共53人,其中柔性人才16人、刚性人才37人,有效解决当地产业人才、技术短缺难题。“人才来了,企业和项目也跟着落户,共为当地农民提供了860多个就业岗位。”高村镇人才驿站站长曾冠业介绍。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育才引智
在肇庆市技师学院4号楼实训中心内,全新的“工业4.0教学工厂”吸引不少同行参观。“这些都是我们系今年新配备的设备,资产价值超3000万元,现在光我们系资产就占全校的1/3。”该院智能制造系副主任薛焕章笑着说道。
制造业当家,离不开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作为广东省创办最早的技工院校之一,近年来,肇庆市技师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路子,于2019年成立校企合作联盟,与小鹏汽车、风华高科、喜珍电路等100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战略,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真正做到招生即招工、进校即就业。目前,学院常设专业38个,基本覆盖了肇庆市95%的一线岗位需求,2022年该校毕业生留肇就业率56.18%。
聚焦产业人才需求,近年来,肇庆市还以实施“西江人才计划”为抓手,做好“引育留服”全链条服务,为产业发展招才引智。
在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来自德国的Eser博士掏出手机,熟练地打开微信二维码展示给身边人。2017年,在柏林自由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的Eser通过人才引进计划,加入研究院担任助理教授,从事等离子效应的低维纳米金属材料和纳米结构的研究工作。
“我原本以为来到陌生的国家和城市开展研究会很困难,但这几年我见证了许多企业在这里扎根,光是我们研究院就引进孵化了28家不同层次企业,这里蕴藏着许多项目合作落地的机会。”Eser说道。
肇庆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区累计与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建立7个重大人才发展平台,建设博士、博士后平台36个,引进在站博士(后)近100人。去年还成立人才“精细化”服务小组,对全区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超120家重点用人单位产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摸底,与20多所院校建立“引才直通车”机制,开展“筑梦湾区·才聚肇庆”高校招才引智活动,预计全年引进高校毕业生2500名和博硕士人才120名以上。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