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5%氯虫·吡虫啉BR防治甘蔗螟虫田间药效试验

2024-01-05谭贤勇陆渊

广西植保 2023年4期
关键词:螟虫氯虫防效

谭贤勇,陆渊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7)

甘蔗一直以来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甘蔗产业是我国广西、云南和广东等部分地区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其发展对推进乡村振兴,改善人民生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1]。甘蔗螟虫是甘蔗上的主要害虫,其为害是影响甘蔗产量、糖分及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并已成为制约甘蔗增产、增收的重要因素[2-4]。近年来噻虫胺、噻虫嗪等低毒颗粒剂在蔗区的推广对防治甘蔗螟虫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6]。但噻虫胺GR、噻虫嗪GR 持效期短,一年一般需使用2 次,同时,随着噻虫胺、噻虫嗪单剂的大量使用,防效日趋下降,并且噻虫胺GR、噻虫嗪GR 对螟虫危害甘蔗节的防效较差。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作者在多年试验的基础上成功开发了2.5%氯虫·吡虫啉BR,为验证产品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本次田间试验,2021 年分别在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龙岩村和崇左市江州区驮卢镇灶瓦村进行了试验(下文简称龙岩村试验点、灶瓦村试验点),来宾市兴宾区和崇左市江州区分别体现出桂北和桂南的气候特点,多年来两地的蔗螟发生较严重并且农药使用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选择的2个试验点上一年甘蔗螟虫的发生都较严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试验药剂为2.5%氯虫·吡虫啉(0.3%氯虫苯甲酰胺+2.2%吡虫啉)BR(广西农药剂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配)。对照药剂为10%吡虫·杀虫单BR (河南好年景生物发展有限公司,市售)。

1.2 试验地块基本情况

1.2.1 龙岩村试验点

试验地块面积约0.2 ha,种植甘蔗10 a 以上,近年主要使用40%氯虫·噻虫嗪WDG拌肥料撒施防治甘蔗虫害,2020年(试验前1 a)甘蔗螟虫为害较严重,10月后甘蔗螟虫为害甘蔗节较严重。

1.2.2 灶瓦村试验点

试验地块面积约0.2 ha,种植甘蔗10 a 以上,近年主要使用0.06%噻虫胺GR(药肥混剂)撒施防治甘蔗虫害,2020年(试验前1 a)甘蔗螟虫为害较严重,10月后螟虫为害甘蔗节较严重。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2.5%氯虫·吡虫啉BR 562.5 g(a.i.)/ha、2.5%氯虫·吡虫啉BR 1 125.0 g(a.i.)/ha、2.5%氯虫·吡虫啉BR 1 687.5 g(a.i.)/ha、10%吡虫·杀虫单BR 3 750.0 g(a.i.)/ha、空白对照(不施杀虫剂,只施肥料)。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15 个小区,每个小区6 行甘蔗,面积60 m2,随机区组排列,同一试验所有小区的栽培和肥水管理条件一致。

1.4 施药和调查方法

甘蔗下种时按设计使用剂量,将药剂撒于甘蔗植沟中,先施肥再摆种和施药,然后覆土、覆膜。覆土后40、70 d 调查每个小区的总苗数和螟虫造成的枯心总苗数,计算枯心率及枯心防效。覆土后210 d调查甘蔗节螟害率及螟害防效,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取4 株甘蔗,每个处理共取20株甘蔗,调查每株甘蔗的虫节数和总节数,计算虫节率和虫节防效。计算公式如下。

枯心率(%)=枯心总苗数/调查总苗数×100

枯心防效(%)=(空白对照枯心率-处理枯心率)/空白对照枯心率×100

螟害节率(%)=螟害总节数/调查总节数×100螟害节防效(%)=(空白对照虫节率-处理虫节率)/空白对照虫节率×100

施药后40、70 d各进行1次甘蔗出苗数、株高及叶色等生长情况观察,检查每个处理是否发生药害。

1.5 施药时间及气象条件

龙岩村试验点:2021年3月2日施药,当天天气多云,气温12 ℃~18 ℃,相对湿度82%。

灶瓦村试验点:2021年3月5日施药,当天天气多云,气温18 ℃~19 ℃,相对湿度78%。

1.6 数据统计

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0、SPSS 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剂安全性

经调查可知,甘蔗无异常生长情况,供试药剂对甘蔗未出现药害。

2.2 防效分析

2.2.1 龙岩村试验点

试验结果见表1。施药后40 d,2.5%氯虫·吡虫啉BR 3 个处理对甘蔗螟虫的防效为76.90%~91.46%,对照药10%吡虫·杀虫单BR 3 750.0 g(a.i.)/ha的防效为89.47%。其中,2.5%氯虫·吡虫啉BR 562.5 g(a.i.)ha 的防效极显著低于10%吡虫·杀虫单BR 3 750.0 g(a.i.)/ha 的防效(P<0.01),2.5%氯虫·吡虫啉BR 1 125.0 g(a.i.)/ha、1 687.5 g(a.i.)/ha处理的防效与10%吡虫·杀虫单BR 3 750.0 g(a.i.)/ha的防效无明显差异(P>0.05)。

表1 不同药剂处理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龙岩村试验点)

施药后70 d,2.5%氯虫·吡虫啉BR 3 个处理对甘蔗螟虫的防效为78.15%~95.21%,对照药10%吡虫·杀虫单BR 3 750.0 g(a.i.)/ha 的防效为94.34%。其中,2.5%氯虫·吡虫啉BR 5 62.5 g(a.i.)/ha的防效极显著低于对照药10%吡虫·杀虫单BR 3 750.0 g(a.i.)/ha 的防效(P<0.01),2.5%氯虫·吡虫啉BR 1 125.0 g(a.i.)/ha 、1 687.5 g(a.i.)/ha处理的防效与10%吡虫·杀虫单BR 3 750.0 g(a.i.)/ha的防效无明显差异(P>0.05)。

施药后210 d,2.5%氯虫·吡虫啉BR 3 个处理对甘蔗螟虫的防效为60.67%~90.21%,对照药10%吡虫·杀虫单BR 3 750.0 g(a.i.)/ha 的防效为58.94%。其中,2.5%氯虫·吡虫啉BR 562.5 g(a.i.)/ha的防效与10%吡虫·杀虫单BR 3 750.0 g(a.i.)/ha的防效无明显差异(P>0.05);2.5%氯虫·吡虫啉BR 1 125.0 g(a.i.)/ha、1 687.5 g(a.i.)/ha处理的防效极显著高于对照药10%吡虫·杀虫单BR 3 750.0 g(a.i.)/ha的防效(P<0.01)。

2.2.2 灶瓦村试验点

试验结果见表2。施药后40 d,2.5%氯虫·吡虫啉BR 3个处理对甘蔗螟虫的防效为73.26%~89.67%,对照药10%吡虫·杀虫单BR 3 750.0 g(a.i.)/ha 防效为90.34%。其中,2.5% 氯虫·吡虫啉BR 562.5 g(a.i.)/ha 的防效极显著低于10%吡虫·杀虫单BR 3 750.0 g(a.i.)/ha的防效(P<0.01),2.5%氯虫·吡虫啉BR 1 125.0 g(a.i.)/ha、1 687.5 g(a.i.)/ha的防效与10%吡虫·杀虫单BR 3 750.0 g(a.i.)/ha的防效均无明显差异(P>0.05)。

表2 不同药剂处理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灶瓦村试验点)

施药后70 d,2.5%氯虫·吡虫啉BR 3 个处理对甘蔗螟虫的防效为74.86%~95.11%,对照药10%吡虫·杀虫单BR 3 750.0 g(a.i.)/ha 对甘蔗螟虫的防效为94.57%。其中,2.5%氯虫·吡虫啉BR 562.5 g(a.i.)/ha 的防效极显著低于对照药10%吡虫·杀虫单BR 3 750.0 g(a.i.)/ha的(P<0.01),2.5%氯虫·吡虫啉BR 1 125.0 g(a.i.)/ha、1 687.5 g(a.i.)/ha的防效均与10%吡虫·杀虫单BR 3 750 g(a.i.)/ha的防效无明显差异(P>0.05)。

施药后210 d,2.5%氯虫·吡虫啉BR 3 个处理对甘蔗螟虫的防效为64.93%~91.53%,对照药10%吡虫·杀虫单BR 3 750.0 g(a.i.)/ha 的防效为64.52%。其中,2.5%氯虫·吡虫啉BR 562.5 g(a.i.)/ha与10%吡虫·杀虫单BR 3 750.0 g(a.i.)/ha 的防效无明显差异(P>0.05),2.5%氯虫·吡虫啉BR 1 125.0 g(a.i.)/ha、1687.5 g(a.i.)/ha的防效均极显著高于对照药10%吡虫·杀虫单BR 3 750.0 g(a.i.)/ha的防效(P<0.01)。

2.3 对甘蔗产量的影响

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处理对甘蔗产量的影响

通过产量测定发现,龙岩村试验点的2.5%氯虫·吡虫啉BR低、中、高剂量处理区甘蔗产量分别为1 678 kg、1 855 kg 和1 864 kg,对照药10%吡虫·杀虫单BR 处理区的甘蔗产量为1 698 kg。其中,2.5%氯虫·吡虫啉BR 562.5 g(a.i.)/ha处理区和10%吡虫·杀虫单BR 3 750.0 g(a.i.)/ha 处理区的甘蔗产量无明显差异(P>0.05),2.5%氯虫·吡虫啉BR 1 125.0 g、1 687.5 g(a.i.)/ha 处理区的甘蔗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药10%吡虫·杀虫单BR 3 750.0 g(a.i.)/ha处理区的甘蔗产量(P<0.01)。灶瓦村试验点的2.5%氯虫·吡虫啉BR 低、中、高剂量处理区的甘蔗产量分别为1 765、1 897 kg和1 889 kg,对照药10%吡虫·杀虫单BR 处理区的甘蔗产量为1 759 kg。其中,2.5%氯虫·吡虫啉BR 562.5 g(a.i.)/ha 和10%吡虫·杀虫单BR 3 750.0 g(a.i.)/ha 处理区的甘蔗产量无明显差异(P>0.05),2.5%氯虫·吡虫啉BR 1 125.0 g(a.i.)/ha、1 687.5 g(a.i.)/ha 处理区的甘蔗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药10%吡虫·杀虫单BR 3 750.0 g(a.i.)/ha 处理区的甘蔗产量(P<0.01)。

相对于空白对照,龙岩村试验点的2.5%氯虫·吡虫啉BR低、中、高剂量处理区甘蔗增产率分别为23.02%、36.00%和36.66%,灶瓦村试验点的2.5%氯虫·吡虫啉BR 低、中、高剂量处理区甘蔗增产率分别为21.31%、30.38%和39.83%。在2 个试验点,2.5%氯虫·吡虫啉BR 的中、高剂量处理区甘蔗增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药10%吡虫·杀虫单BR 处理区的增产率,2.5%氯虫·吡虫啉BR低剂量处理区甘蔗增产率与对照药10%吡虫·杀虫单BR 处理区甘蔗增产率的差异不显著。

3 小结与讨论

农药缓释粒剂是一种具有可直接施用、持效期长、受天气影响小等特点的农药剂型[5],特别适合甘蔗等生育期长且后期喷药困难的作物。

本研究通过在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龙岩村和崇左市江州区驮卢镇灶瓦村进行的田间试验,评价2.5%氯虫·吡虫啉BR 对甘蔗螟虫的防效和对甘蔗的安全性,发现2.5%氯虫·吡虫啉BR 对桂北和桂南蔗区的蔗螟都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后期效果好于其他颗粒剂[6-7]。2.5%氯虫·吡虫啉BR在甘蔗螟虫防治上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甘蔗生长后期病虫防控施药困难。2.5%氯虫·吡虫啉BR 产品可以在甘蔗新植时直接施入甘蔗种植沟中,一季甘蔗只需施用1 次,推荐用量为1 125.0 g(a.i.)/ha。

猜你喜欢

螟虫氯虫防效
水稻螟虫为害烈多措并举防效好
宁南县桑螟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措施
桑树螟虫性诱绿色防控技术
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研究
35%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水稻螟虫防治与思考
鸭脚树星室木虱的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棉铃虫药效试验
不同药剂防治玉米穗期害虫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