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的海上之战
2024-01-05刘以顺
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坚持东进方针,一直发展到海边,在千里海防线上同日伪军进行无数次的英勇顽强的战斗,为新四军坚持华中敌后抗日斗争、夺取抗战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四军浙东纵队,有一个直属海防大队,成立于1942年12月,是在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呈现大发展的形势下,为了加强杭州湾海上的武装力量而建立起来的。张大鹏任大队长,何亦达任教导员兼副大队长(后调陈铁康任副大队长,吕炳奎任大队政委)。下属3个中队,共计200多人。
海防大队的建立和发展,都离不开当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他们的帆船,是向当地渔民、船民租借或征购的。他们不会驾驶海船,就动员沿海船老大、船工报名参加工作或参军。海防大队指战员们在古窑浦、直落浦、梅园丘、十六户等驻地和基地,与当地人民群众共生活,同劳动,关系密切,情同手足。
海防大队自成立后,始终担负着海上游击斗争、维护和保卫海上通道的艰巨任务。从建立到北撤的4年多时间里,共经历了大小海战30多次(不包括陆上战斗),毙敌104人,俘敌40多人,还收编了顽军一个连和一部分海匪,共缴获机枪3挺、步枪80多支、短枪3支、子弹10000多发。海防大队还在非常险恶的条件下,担负了接送南来北往的领导干部和部队指战员、输送军用物资、保卫税收、开辟海上经济来源、配合陆上兄弟部队开辟建设根据地等任务,特别是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完成了艰巨繁重的部队北撤的运送任务。
海防大队最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战斗,是1944年8月25日的大鱼山岛战斗。在舟山群岛的岱山西北,有座南北长12华里、东西宽5华里的岛屿,叫作大鱼山岛。它地形险要,是天然的海上堡垒。1944年8月21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海防大队一中队76名官兵,在副大队长陈铁康率领下,攻占舟山群岛大鱼山岛。8月25日清晨,他们突然遭到日伪军500多人在兵舰、飞机掩护下的围攻。敌人几倍于我,而且武器精良,新四军身悬孤岛,无处转移,无处隐蔽,只有拼死一战。但是,全队勇士在大队长陈铁康、中队长程克明指挥下,不畏强敌,英勇战斗,与敌血战7小时,打退敌人多次冲锋,子弹、手榴弹打光了,就跳出弹坑,与敌人扭打在一起,用手掐,用牙齿咬,用石头砸,共击毙日伪军80余人(其中打死日军30多人,打伤20多人),多名战士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20多名战士抱着敌人滚下悬崖,跳入大海。这次战斗,海防大队共有程克明、陈铁康等42名指战员为国捐躯,英勇牺牲。这是一场惊天地、泣鬼神,无比壮烈的战斗,成为与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齐名的壮举,被后人誉为“海上狼牙山之战”。连舟山日军首脑都惊叹:在攻占中国沿海诸多岛屿中,碰到这样英勇善战、血战到底的中国共产党军队还是第一次。这次战斗的事迹,延安的《解放日报》于1944年10月11日作了详细报道。当时的海防大队长张大鹏为大鱼山岛战斗谱写了《海防大队之歌》。部队的美术工作者创作了连环画,刊登在《新浙东报》和浙东纵队的《战斗报》上。新四军血战大鱼山岛的事迹,将永远传颂,千古流芳!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新四军浙东纵队奉命北撤,海防大队在完成运载全体北撤部队15000人跨杭州湾经浦东北上的任务后,才断后撤离,历经艰险,冲破封锁,最后到达苏北。之后,海防大队被编为华中海防纵队第二大队。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成立,海防纵队成为华东军区海军第一纵队。
新四军第一师也在海上与日军进行过战斗。1943年冬,日军加紧对苏中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清乡”。新四军第一师军工部为了稳定地生产弹药供应前方,便向苏北转移,海上行动一路平安,到达了六合庄。苏北抗日根据地是新四军三师的驻地。环境比较安定。船队全部停泊在通海的河口内,重型的车床仍安装在船上,生产了大量“82”迫击炮弹。
可是,在1944年元旦后,苏北敌情又紧张起来了。一天,据可靠情报,日军将对苏北盐城、阜宁地区进行大“扫荡”,而且大部分是骑兵。因此,新四军一师军工部立即收拾装备返回苏中。在军工部政委罗湘涛的带领下,全体成员都动员起来了,机器、半成品、材料,还有粮草等等,都迅速装到船上运走。
次日上午,船队到了日军海上封锁线苏北射阳河口。突然,西边海面上出现一个小黑点。罗湘涛拿起单筒望远镜,看清楚是日军的汽艇开过来了。
一师军工部人员平时一面生产,一面拿枪,斗志昂扬,弹药充足,各船都有各自为战的能力,随时可以投入战斗。指挥船是苏中、苏北最大吨位的木帆船,目标最大。因此,敌艇快速向指挥船驶来,越来越近,前部高高的船楼,已经看得很清楚。这时,新四军的机枪、步枪猛烈开火。但是,敌艇仍如入无人之境,继续冲来。
指挥船上有门小钢炮,这时,罗湘涛下令炮兵开炮。只听“砰!砰!砰!”三声炮响,便在敌艇前海面上击起三道水柱。敌艇见势不妙,立即调转船头,以重机枪向指挥船猛烈扫射。在新四军自信沉稳、准确有力地打击下,敌艇受到創伤,开足马力逃回射阳河口基地去了。
这次起了很大作用的小钢炮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是粟裕师长1942年6月率部在苏中海门县三阳镇斜桥伏击日军新野部队时,缴获的“92”式步兵炮。那一仗,新四军歼灭日军70多人,俘虏日军3人。后来,这门炮在使用中胀膛了,送来军工部修理。原计划修好后参加粟裕师长指挥的车桥战役,但因盐阜区日军“扫荡”,所以它随着军工部指挥船南下苏中归队。在这次海战中,这门小钢炮便立了大功,新四军无一伤亡,还打退了敌艇。
1943年2月,中共中央来电,要求抽调一部分年轻有为、有培养前途的团以上干部,到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保存力量,准备迎接全国性的大反攻。黄克诚接到电报,和张爱萍、洪学智研究决定,抽出第三师参谋长彭雄,第八旅旅长田守尧、政治部主任张池明、供给部部长伍瑞卿等11名团以上干部赴延安学习,并准备参加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彭雄、田守尧任正、副队长,张池明任党支部书记。行前,黄克诚对彭雄说,日军要来“扫荡”,情况十分紧急,必须尽快离开苏北,并提出兵分两路,一路由彭雄带队走陆路,经山东到延安;一路由田守尧带队走水路,也经山东到延安。走陆路的几次偷渡旧黄河,都被日军发现打回来,后经黄克诚批准,彭雄同田守尧一起走水路。他们一行,加上警卫连,共计50多人,于3月16日由江苏省阜东县八滩(今属滨海县)乘一只木海船从废黄河入海口驶入黄海。晚上,船起航时,海风呼啸,白浪翻滚,水花四溅,船速很快。彭雄站在船头,望着浩瀚的大海,心潮澎湃,像海浪翻滚。他担心黄克诚、张爱萍、洪学智等首长在反“扫荡”中的安危,担心同生死共患难的广大指战员和苏北乡亲们的安危。他又想到,再过一两个月,就到延安了,回到曾经战斗过的延河水畔和宝塔山下,还有那别有风味的陕北窑洞,在那里将要见到毛主席和刚离开苏北的刘少奇政委,心情无比激动。他多么希望风再大一点、船速再快一点啊!这时,船老大走到他面前,关心地说:“首长,船头风大,到里舱去睡睡吧。”
彭雄的思绪被打断,连忙说:“风大不要紧,我小时也撑过船,吃过苦。”
经过一夜航行,17日早晨,船到达连云港小沙东海域。这时,不知是谁眼尖,叫了一声:“大家看,前面有一个黑点。”
彭雄用望远镜观察,发现小黑点在移动,像是汽艇,一会儿,又听到了马达声,判断是敌人的巡逻艇。情况突然,时间紧迫,彭雄镇定自若,立即命令:“赶快换上便衣准备战斗!”
“砰!砰!”说时迟那时快,巡逻艇来到跟前,并朝天放了两枪。接着,传来了翻译的问话:“干什么的,你们往哪儿去?”
“从上海来,到青岛做买卖的!”船老大按事先准备好的话回答。
“我们要上船检查!”
“打!”没等巡逻艇到跟前,彭雄就下了命令。顿时,船上一齐向日军开火。日军倒下三四个,就将巡逻艇退到距木船200米处,围着木船,不停地用机枪扫射。战至上午11时,新四军连续打退敌艇两次进攻。几个船工和战士牺牲了,船板被打得像马蜂窝。下午1点多钟,敌艇第三次向木船进攻。田守尧说:“我们要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现在大家要把文件烧毁。”战斗持续到下午3点,彭雄负重伤,田守尧的妻子陈洛莲、张池明的妻子张明中弹牺牲。彭雄见战友一个个倒下,愤怒地站起来,喊道:“再打,狠狠地打!”一颗颗子弹,一枚枚手榴弹飞向敌艇,又有几个鬼子倒下,敌艇渐渐后退,第三次进攻又被打退了。大家见敌艇溜走,高兴得站起来观看,有的笑着骂道:“狗强盗也不过如此,夹着尾巴灰溜溜地走了。”
正当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时,敌艇又猛然回头,开足马力向木船冲来,并连续开炮和用机枪扫射。彭雄连中三弹倒在血泊中。警卫员扶他回船舱,他焦急地说:“不要管我,你们快去监视和抵抗敌人。快去!”几个没有受伤的战士,急忙用棉衣、棉被挂在船的两侧,抵挡敌人的子弹。彭雄忍痛爬到船头,对大家说:“我们是铁的新四军,绝不能投降,要一直战斗到最后一人一枪!”
张池明的警卫员戴文天,虽然身负重伤,但他忍着剧痛,艰难地爬到了船中桅下面,双手紧握着两支“二十响”,怒视着敌艇。他凭借着粗大结实的桅杆为依托,机智地同敌人战斗。敌艇开到东面向他射击,他就移到西面。在敌艇离木船只有十几米远的时候,戴文天双枪对准日军开了火。他连续射出40响,把七八个日军击中,有的栽倒在海里,有的仰倒在甲板上,巡逻艇上发出一阵阵惨叫声。敌艇慌忙拖着死尸和伤兵,夹着尾巴向连云港驶去。可是,戴文天这个1940年参加新四军的只有18岁的蘇北战士,却英勇地牺牲了。
傍晚,海风又起。这时,从船尾传来呻吟声,大家跑去一看,是船上年岁最大的船老大老王在呻吟。他和几位牺牲的同志躺在一起,身负重伤,不能动了。他很吃力地说道:“同志们……有……风了……拉桅吧!”水手们扯起风帆,继续前进。老王指挥掌舵的声音渐渐微弱,最后,受重伤的他,头猛然垂了下去。船上的干部战士个个摘下军帽,向这个在海上漂泊几十年,这次又热心为新四军掌舵的老王同志默哀告别。
船行不到半小时,又远远传来敌人巡逻艇的声音。通过望远镜瞭望,这一次是4艘巡逻艇,从连云港方向开来,正向木船逼近。
木船行驶至小沙东处,此时,彭雄参谋长躺在血泊之中。田守尧和张池明决定就近涉水登陆。这时4艘敌艇也不敢靠近,只是用火力封锁上岸的去路。田守尧等指战员有的中弹牺牲,有的负伤,海面上泛起殷红的血水。
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听到枪声,赶来营救。登陆的同志至晚上12点左右到达独立团团部。彭雄终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而停止了呼吸,年仅29岁。凌晨1点多钟,上岸的同志到达一一五师师部,罗荣桓政委亲自接待,并组织独立团立即打捞海战中的阵亡将士遗体。
这次海上遭遇战,经过一天血战,新四军击毙艇上日军和汉奸6人,击伤6人。彭雄、田守尧等16位新四军指战员和12位船工在战斗中牺牲,其中师团干部5人。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题为《新四军某师参谋长彭雄、旅长田守尧同志壮烈殉国》的报道。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亲自主持追悼会,将彭雄、田守尧等烈士的遗体安葬于赣榆县城西郊的抗日山。为纪念这次海战,滨海军区政治部在抗日山上修建了小沙东烈士墓,立了烈士纪念碑。在烈士墓两侧,分别有新四军军长陈毅和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渠的题词:“浩气长存”“英灵千古”。
(本文作者刘以顺为安徽省委党校历史学研究员、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云岭》主编)
(责任编辑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