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战术战伤救护培训基地大数据信息平台与全员规范化培训的建设研究
2024-01-05何天霖孟尧陈高齐游晓华
何天霖,孟尧,陈高齐,游晓华
现代海战中,战伤救护是实战条件下确保战斗力的重要保障,也是军事医学教学和培训的主要方向和重要科目。目前海军基层作战单位开展的战伤救护训练还是沿袭过去陆军的3 大技术,即包扎、止血、固定,与实战需求尚有差距。海军医医大学的战伤救护培训平台也刚刚建立,主要借鉴的是美军的战术战伤救护(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 TCCC)理念。TCCC 是1993 年由美军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牵头组织,总结了巴拿马战争、海湾战争、索马里维和行动等战场救护经验和教训,发现87.3% 的伤亡发生于“战术环境”中,24%的战争相关性死亡是可以预防的,由此开始制定TCCC流程和规范,于1996 年在军事医学杂志正式提出TCCC 概念[1-2]。通过23 年的实践,美军于2019 年8 月推出了针对普通官兵层次的TCCC 全体服役人员(all service member,ASM)课程,并计划2020 年度,陆续推出针对战斗救生员、战斗卫生兵以及战斗护理员的课程[3]。如何借鉴TCCC 的先进理念,依托海军军医大学的培训基地,建设海军全员正规系统化培训模式,搭建大数据智能化的信息平台,融入到海军未来的实战需求中,是目前研究海军战伤救护培训建设的重要课题。
1 海军TCCC 培训基地大数据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
海军有别于陆军等军种,作战场景多样,有海上舰艇作战,抢滩登岛作战,人员构成多样,有舰载机飞行员、登岛部队、海空航空兵、特战蛙人等,所以其TCCC 内容有一定的特殊性。战场分布广,从海洋到陆地,搜救以及短时间获得伤者基本信息都面临新的挑战,所以准确定位及伤员的基本身体机能信息对救护显得尤其重要,是救治成功的前提基础[4]。大型海上舰艇,如航母等,体积大,舱室多,医疗救护室远离救护现场,通道狭小,人员分布分散;战争环境下,火线救治时,伤员不能及时转运到医疗救护室,特殊的搬运及救护器具及就近安全救护场所的选择;舰载机飞行员落水打捞;特勤蛙人下潜后海水的深度、温度以及浸泡后对伤口及身体机能的影响等等,都是实战中面临的困难[5]。
1.1 全员采集身体机能基础大数据
采集战斗全员的身体机能的基础生理指标(身高、体重、基础心率、血压、血型、血常规、生化、肝功及血气分析)、高负荷作业训练后的生理指标,超负荷训练后的生理指标、高负荷作业时间、超负荷作业训练时间,综合分析这些数据的变化,通过心率、血糖、血气分析等研究其中的乏氧代谢和糖原代谢来留存个体极限机能的数据,在单兵作战电子终端留存,并收集传送到云端,在实战中,可以大数据分析在实战环境中单兵的战斗力和耐受力,预判战斗力,及时调整及决策部队部署,也为受伤后的救治留下基础的电子伤票参数。既往通过伤员衣服帽子上的姓名和血型标记来初步识别,再填写伤票。如数据不全面,则不能掌握个体伤员的既往基础体能、疾病等。而大数据云端数据库以及单兵的电子终端,救护员在救护中,可以通过便携式电子平板设备,实时调出单兵各种身体机能数据,缩短诊治时间,提高战斗力。
1.2 构建智能化云端救治力量的调配中心
针对未来战争中,伤员分布广、伤情复杂等问题,合理的编成保障部队并分配相关任务是争取急救时间,改善伤员生存率的关键。在战场上的救护力量的分布数据在智能化云端上预先储存,包括医院船、海上救护队、岛上救护队、舰上救护员,以及相应救治能力的数据化。战前全员配备单兵电子终端定位系统,利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对全员进行定位,并智能化指挥就近救援船只,根据北斗定位精确进行TCCC任务。还可精确实施打捞救治任务。多支岛上救护队在随突击部队行进时,随时掌握即时伤者数据和位置,并对伤员实施紧急救治,组织伤员后送等。同时云端数据,还可以综合分析利用两栖装甲救护车的分布及战救药材和物资装备数量等,实时调配实施后送至最近的岛上救护所。岛上救护队对伤员进行检伤分类后传输伤情信息至云端,根据云端智能化平台合理规划路线及组织安排伤员后送至医院船等后方医院[6]。
2 海军TCCC 培训基地全员规范化培训的设计
2.1 规范化TCCC 培训内容设计
2.1.1 火线救治 首先,判断现场是否安全以及伤员的人数,调配相应的救护力量;其次,控制任何致命性的大出血;再次,就近转移至相对安全的区域、舱室;最后,正确沟通,解除伤员的武装,尤其是伤员处于精神障碍时,目的是防止伤员误伤自己和战友。
2.1.2 战术区救护 参照美军TCCC 中的经验,按照MARCH(M 为massive hemmoraging,大出血;A 为airway 气道管理;R 为respirations,呼吸;C 为circulation,血液循环;H 为head injury& hypothermia,头部受伤和体温过低)检伤策略实施[7]。
首先从颈部前后开始排查发现致命性大出血,每移动一点距离检查时都要及时查看手上的血迹,在暗光条件下用手指触摸可以帮助发现渗透性伤口出血。大出血(M)总是最重要的。这并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如果没有控制好大出血,就需要重新回到M。对于四肢的离断伤,止血带的使用应当及时。止血带应在1 min 内使用,并在3 min 内完全固定,因为四肢离断伤大出血的伤员,如果没有在3 min 内使用止血带可能会导致死亡。
气道管理(A),首先要确认气道有无阻塞,如果没有气道的阻塞,可以用手法开放气道,手法开放气道技术包括:仰额抬颏法和托下颌法。判定气道阻塞的体征和症状包括:a 为面部严重受伤;b 为气道中有血液或异物;c 为伤员表示无法呼吸;d 为伤员打鼾或发出咯咯的声音。
呼吸困难的识别和判断(R),正常呼吸都是无声无息的,当呼吸能够引起注意时,说明呼吸就存在问题了。呼吸窘迫的体征包括:a 为呼吸困难;b 为努力吸进或呼出空气;c 为呼吸太弱而无效(每分钟呼吸少于6 次);d 为呼吸急促(每分钟大于20 次)。发生气胸时,需要行胸腔穿刺。穿刺部位一般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中线第五肋间。呼吸困难的伤员也可能会有穿透性胸部损伤,需要及时用胸贴变开放为闭合。
休克伤员的判断和评估(C),TCCC 关于休克的指南中指出:“出血性休克的评估(在没有脑损伤的情况下),精神状态改变和/或桡动脉搏动微弱或缺失”。休克的体征和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失去专注力和参与困难;皮肤多汗、湿冷、苍白或灰色。
低体温的预防(H),大量出血会导致体温过低,而体温过低又导致更多的出血。低体温情况下,血液很难凝固。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可保留伤员身上的衣物/制服;如果可能,更换非常潮湿的衣服,并使伤员保持干燥;通过在伤员和地面之间设置隔离物,使伤员脱离地面。如果可能的话,将伤员举离地面。
2.2 规范化TCCC 培训实施策略
建立由海军军医大学为主导的逐级下沉式树状培训,发挥海军军医大学临床教学优势,组织开展该培训。海军卫生处分期分批选派卫生骨干赴海军军医大学临床教学中心进行TCCC 的系统学习,包括理论和时间模拟,颁发培训证书,从中选择优秀学员作为培训导师,在各战区组织舰艇军医、卫生兵的学习,再由舰艇军医和卫生兵培训普通官兵,实现战场环境下的自救互救,提高保障战斗力。
3 小结
构建智能化大数据库,采集单兵作战基础信息和卫生力量的战时部署,云端智能分析,迅速明确救治对象及救治的缓急,及时对伤员进行分类并判断后送需求的等级,提供指挥者科学的救治预案;改进现有的现场救治技术,提高首次救治的疗效,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TCCC 是未来海战的任务所需,需要全员参与,建设TCCC 培训平台,结合军事职业教育,依托海军军医大学的优质教师资源,实现线上(慕课、军网讲座等形式)线下双管齐下,结合个人健康信息大数据,依托云端智能化调配模型进行实战演训,定期开展技术比武,实现对救护技能的广泛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