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农村中小学创新型教师队伍专业化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2024-01-04何振久李清兵
何振久李清兵
【摘 要】 伴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贯彻与落实,提质增效,愈发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导向。因此,在现代化教育步伐不断深入的今天,广大教师应全面解读学生的客观发展现状,从多个方面来展开一系列的探索与尝试学习,积极参与各种培训,或是落实各种学术研讨等,致力于教学质量与模式的创新提升,逐渐形成更具专业化与创新性的教师队伍,为学生的成长而赋能。文章结合实质性的探索与研究以及教育实践,提出一些思考与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化素质提升。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创新型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往往承担着传授知识、渗透思想意识的责任。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教育者更是肩负起了立德树人的重任。好的师资往往是教育兴国、民族繁荣、国家振兴的重要基石。随着《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出台,全面打造创新型教师队伍,发展他们的专业化素质、成了一个重要的方向,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也应达成有效的联合,探寻更多更具实效的发展路径。
一、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之内涵论述
由国家提出的“造就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理念来分析,其中明确推进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是支点。即在国家的未来,需要打造专业度强、极具创新意识、素质水平高的教师队伍,这三个范畴对于广大教师实践性工作有重要的引导价值,更是成了一个重要的行动指南。
(一)高素质
在现代化的语言体系中,素质一词汇,往往会指人在社会上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素养。重点体现在思想意识、品质和行为方面之间的统一。教师作为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引导者,作为学校教育活动实施的主要角色,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使命。其素质本身的素质,能够影响育人的方向。实践之中,高素质教师首先要具有崇高的思想意识、坚定的理想信念,全面践行现代化社会背景下的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文化观、民族观、教育观等,成为发展学生思想意识过程中的第一引导人。同时,高素质的教师往往也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极具公民意识,自动自觉地去遵守一系列的宪法与法律,使各类知识内化于心,并且外显于形。
(二)专业化
专业化教师,指的是具有高尚教育情怀,具备专业精神的教師队伍。重点体现在关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具备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信仰,极具科学育人的精神以及理念。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专业能力,并不是指个教师个人的学习。而是需要教师能够在学习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立足于学生整体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个体化发展需求,将学习到的知识理论融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能力。同时,专业化教师也指的是具备集体教研的能力和较为强大的学科能力,真正理解学科教学的本质,运用跨学科的思维来融合各类型资源或实践活动,开发课程内容,拓展相应的校本课程等,尤为重要。实践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学生联系学生的动态性成长状况和接受程度,来使自己的教学变得更专业,运用更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方法来焕发起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彰显出自身的主体地位,融入自主探索以及参与的过程之中,最终达成理想健康的学习状态。
(三)创新型
创新、创造隶属于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范畴。某种意义上来说,创新之要点在于发现、创造。因此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概念,即能够发现在教育教学之中所存在的规律,进而联系客观情况去创造教学方法,或课程资源的更新。从思想观念上来看,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好奇心以及想象力。因此,在极具这两个方面的基础之上,才能够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打破原有的矛盾,实现突破。同时,教师的创造力展现,往往也源于其本身的好奇心。联系心理学理论的论述,创新型教师必须定期推进对教学实践的反思。针对在发展机制之中存在的困境和问题,来进行新的统筹规划以及设计。即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性机制,才能够使创新型教师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二、教育技术工具之运用:高效课堂的构建
先进信息技术的产生与更新迭代,为教育教学本身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所以在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构建历程之中,各大教师应不断建立与时俱进的意识,基于教育技术所衍生出来的各种系统软件,来展开一系列的探索与尝试运用等,全面发挥出这些工具本身的价值,导入到课堂中的各个环节之中,进而将更多优质且丰富的资源落实输出,赋予学生最为独特的视听觉体验等,打造出更加有活力的课堂,以贯彻“双减”政策的理念。
(一)减负增效的渗透
基于现有的观察与调研来分析,绝大部分中小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的历程之中,都会表现出兴趣不高,或者注意力无法集中的情况。仔细推敲,这类型状态的产生往往源于他们本身所具备的消极心理,受到身心发展规律的限制,学生本身无法保持一种最佳的状态,来展开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在长期性、高频次接触同一教学方式的状况下,学生本身的学习主动性也在不断丧失。在这一背景下,各种先进教育工具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充分发挥出其本身的辅助性作用,为学生的成长而赋能。
(二)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的价值以及具体路径
现代教育技术本身的特质就是生动与形象,它能够将一些视频、图文结合类的教学资源内容,进行全面导入。而其中所具有的形象或者是画面则可以将课堂变得更加富有感染力,营造出积极、有趣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参与观看时,则会获得最为强烈的感官刺激,或者说接触到来自多个方面的感知,意识到参与学习过程时所带来的乐趣,进而焕发自己的兴趣,在浓厚的学习热情推动之下落实主动思考。更重要的是学生会形成相对投入与专注的状态,参与到知识解析历程之中,整体的教学效果则会得到优化。
与此同时,这一技术本身更是富有动态与组合的优势,往往可以将一些重难点知识进行充分的展现,或者是巧妙地拆分与重组等,更加有助于减轻学习的学生学习负担,或者说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生的直观性思维则会充分地被彰显出来,经历多方位和全面的感知,来建立一定的立体成像等。因此,在具体推进创新的历程之中,教师群体应不断展开网络教学等模式的全面探索,通过各种数据库资源,或是线上培训的方式,参与到教育技术的巧妙运用历程之中。教师队伍必须有创新精神,从各种教学的客观发展需要来落实一系列研究与探索,营造出更加富有活力的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三、教研共同体的构建:在交互中成长
教育教学层面所延伸出来的科研创新,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直接性的关系。因此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构建所表现出来的价值,主要在于构建共同体,经过更多深入的研究以及实践,来进行各种经验的交互,或是对其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与困境来做出方案的解决与共享等。通过更多维度的分享,设置新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或手段,抑或技术工具等,为实质性的教育教学提供更加强有力的基础。
(一)现代化教育的更新与发展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时代在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教育教学的推进也需要更新迭代,其本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结合学生的客观发展需求,或者是顺应人才的培养目标,来落实一系列的更新与优化。在此过程中,教师单一的力量往往是相对薄弱的,他们所获取到的数据基础或者是观察基础更是片面的。因此,教研共同体的构建则显得尤为重要。在真正参与的历程之中,各个教师不仅需要深入展开相关的研究工作,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境来提出相应的质疑。同时,在实时性展开相互分享后,更是可以形成一种群体性的探讨模式。基于各种目标导向来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与优化,或是有价值教学手段与工具的尝试探索等。历经各种经验与反思,来共同建构教学设计,其本身与实践的过程更加地契合。
(二)构建教研共同体的路径
广大教师队伍也应全面关注到教育教学领域的各种发展新动态,从中提取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或是联合探索来感悟其中的教育工具与方法等,积极寻求在自身教育教学方面的创新路径。这种模式可以通过一些信息技术来取得实现,包括一些前沿性的论坛讲座的展开,向专业化、高水平教师落实学习等。广大教师也可以积极参与一些学术交流活动。通过科学的规划与协商分工去创造科研项目,并且落实完成,提升实效,注重追求进步和改善等策略,致力于提质增效的理念,促进自身的职业发展。通过教师间的碰撞与交互,来获得更多的教学反思与积累更多的经验等。再者,学校层面也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区教育装备建设和教学改革课题研究等,不断接触到更多专业性的指向。同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广大教师自身可以发挥各种会议平台或是教研系统的作用,创造出更加智能且巧妙的交互模式,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
四、职业理念与素养的提升:教育为本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职业素养是教师队伍的标志性特征。教育创新不仅仅在于下行性策略的落实方面,更是应从自身素质提升的角度出发,来落实一系列的更新与创造。全面遵循教育为本的理念,进而以学生为中心,将他们的成长与需求放在首位,致力于学生成长做出更新与优化。
其一,教师需要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将“以生为本”作为重要的导向来推进工作,从更加细腻的角度来落实对学生的全方位观察,解析不同学生在成长历程之中存在的各种困境等,结合学生实际发展规律或是一些不同于他人的特质,来进行适配教学方法的运用,或者说为学生创造相对完整的培养流程,鼓励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不断投入到正向感知与创造的历程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经历中获得成长,由量变的过程转化为质变。
其二,教师要坚定教育教学的原则。将各种行为的规范作为创新与改革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彰显出学生在校课堂中主体地位,注重学生潜能的发挥,让他们自主性地参与到创造的历程之中。在更加丰满且有趣的体验中,落实一系列的自主学习。
其三,教师要坚定以身作则或教书育人的理念,将自己的示范引领新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进而不断结合自己的各个方面来落实创新,建立更加权威和正义的形象,尤其是在自己的言谈举止中,做出行为方面的示范,不断升高个人职业道德水平,促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公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发展导向,强化学生的价值理念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也全面贯彻了这一理念,教师本身的言行态度,为人处世的形式更是會对学生的道德修养、精神品格,造成直接性的影响。
五、结语
教师队伍是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引领者,因此他们的整体性素质和创新能力影响着教育质量与效率。作为前沿性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建立与时俱进的意识,基于教育技术所衍生出来的各种系统软件,将更多优质且丰富的资源落实输出,贯彻减负增效的理念,使学生形成相对投入与专注的状态来参与到知识解析历程之中,为提升课堂质量与效率而赋能;教育工作者也应展开更多深入的研究以及实践,通过教育共同体的形式,来设置新的课程内容或是教学方法等,不断提升个人职业道德水平,顺应人才的培养目标来进行各种经验与反思的交互,致力于学生成长优化。
参考文献:
[1] 蒋友梅. 中小学创新型教师培养的理论模型和实践探索——基于名教师培养项目的考察[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23(09):1-7.
[2] 阮守华,王帆. 新建学校创新型教师培养的实践路径与保障措施研究[J]. 中小学校长,2022(02):40-43.
[3] 于君红,王志向.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创新型教师培养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21,34(03):67-73+80.
[4] 张小青. 提高中小学教师创新教育能力的思考与初探[J]. 文教资料,2015(19):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