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2024-01-04马玉娴
马玉娴
【摘 要】 数学学科作为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中,尤其要注重结合学生学情,选取易于理解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度。生活化教学方法是近年来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能够将原有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地呈现,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水平,也能使其建立数学思维,对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尤为有效。文章将围绕生活化教学策略展开分析,梳理具体的实践原则及实践办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评价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学生还不具备完善的数学逻辑思维,对很多数学知识接受度较低,容易出现畏难和抵触心理,降低学习积极性,为此教师可不断完善教学形式,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削弱数学学习的难度,也能让学生渐渐理解数学与生活密切关联。当下,数学教育工作者应遵循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积极探寻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原则以及实践策略,并且不断将其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之中,为优化和改善数学课堂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一、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价值
(一)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化教学主要是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互融合,采用更能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完成抽象复杂知识的传递。其本质在于从日常生活获取素材,并以轻松简单有效思考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探索,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促进综合能力生成。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形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数学学习热情,避免学生产生过度畏难心理。与此同时,在生活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时,教师还可有效结合多元教学方法,从而增加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将数学知识呈现出来,对学生而言,数学知识的无穷奥妙也能得到深刻诠释。这样一来,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渐渐得以生动化、生活化、趣味化,也就唤醒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效率是数学课堂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面对学生的特殊学情,很多时候数学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率并不理想,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吸收理解强化巩固效果更是不尽如人意。可面对新课改提出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传统教学方法所达成的教学效率,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将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势在必行。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改变以往数学教学的不足之处,成为行之有效的课上教学策略,让学生可以主动从生活中获取素材,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水平。这样教师便可循序渐进,推进课堂教学节奏,完成教学目标,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能渐渐为日后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从整体上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
(三)培养数学思维
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引入,将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唤醒学生对数学的深入理解,也让学生渐渐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一般来说,生活化教学法注重一定的生活实践性,学生可通过不同的实践机会,将所学知识内容融入生活中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数学实践能力的提升,这种全方位渗透的数学教学形式,不僅可以丰富课上教学渠道,也能最直观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建立。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在课上单纯通过理论讲解,很难让学生吸收并掌握,而如若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入和实践,必然可以让学生深度思考分析问题的本质,从中找出数学知识的运用路径,促进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实施,必然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建立逻辑思考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原则
(一)生本性原则
小学阶段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一定要遵循教学原则,生活化教学方法也不例外。生本性原则是生活化教学策略中极其重要的原则之一,要求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坚持以学生为核心,从学生基本学情出发设定详细的生活化教学方案,保证学生群体从中获得有效的提升。此外,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也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根据新课改提出的核心素养培养标准,不断细化教学方案及教学内容,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值得注意的是,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同样要重视课堂教学评价的实现,围绕学生的根本发展需求,给予客观真实的评价标准,融入生活化要素,方能让数学教育工作实现全方面生活化,用以促进学生的高质量发展。
(二)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是生活化教学方法又一重要原则之一,要求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应适当注重加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避免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尤其目前丰富多元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涌现出来,教师可巧妙运用现代教学的设备教学理念,完善教学形式,让学生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乐趣。数学教学活动中适当营造教学情境,完善学习氛围可改变学生的学习印象,让学生处于自由自在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吸收探索和运用。因此,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元素,提高课堂的整体趣味价值,唤醒学生的积极学习兴趣,真正为数学教育工作的开展营造十足的教学基础和环境氛围,使学生感受数学无穷的魅力。
(三)合理性原则
针对学生的特殊学情,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工作时也要遵循合理性原则,选取恰当的教学切入点,让数学知识能够真正融入生活,加强知识内容的易读性和易理解性,从本质上保证学生的学习成效,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思维及学习信心。在此基础上,合理性原则也应展现在教师选择的多种教学素材上,既要保证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也要强化与知识内容的相关度,避免生活化教学而滥用生活化素材,这样所能达到的教学成效并不理想。巧妙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学生可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数学知识,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整体教学目标达成,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运用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利用生活背景,激趣导入教学
基于以上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为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可通过优化与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实现全方位的教学质量提升目标。课前导入环节是极其关键的一步,能够唤醒学生学习兴趣,也能渐渐引导学生融入课堂之中,为后续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以往传统教学形式下,教师的课前导入较为单一,所能达到的引导效果并不明显,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也不尽如人意。而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可巧妙改善课前导入环节的整体质量,构建一个极具生活化气息和趣味性价值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从而为整体教学工作开展奠定基础。例如“比大小”这一节教学活动中,结合前期教学目标分析,要求学生能够清晰认识到不同比较符号的含义,从而建立符号感,并初步感受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为此教师可在教学开始之前,利用生活化的情境创造,趣味导入本节教学内容,从而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小猴子分水果”的情景图片,随后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小猴子摘了多少水果,一共有几只猴子,这些猴子摘的水果哪一类最多、哪一类最少,而学生在教师预设的生活情境背景下,产生了浓厚的探索思考热情,随后教师再正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整体效果大有增强。
(二)利用生活观察,建立数学思维
教师在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时,可巧妙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逐渐建立数学思维。数学知识本就源于生活,学生因缺乏足够的知识积累,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很难理解,这就使得知识的运用并不顺畅,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从中获取数学知识的灵感,建立数学思维,对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具象的分析和理解,突破数学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对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存在诸多抽象的概念规律定理,如不能加深理解,很难在日后有效运用,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为此教师应通过生活观察的引导,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加以深入分析理解,从而掌握内化,真正建立起生活化数学思维。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过程中,为加强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特征的理解和掌握,教师便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生活观察,从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入手总结不同图形的具体特征和形式。此外,在涉及两种图形的面积求法时,教师还要求学生运用手中的直尺对不同物体进行测量,包括桌子、板凳、黑板等,随后求出不同形状的具体面积值。这样一来,通过与生活相关联,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物品,能够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实现学以致用的良好目标。
(三)利用生活实践,巩固知识运用
实践出真知,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应局限于理论层面,应逐步增加实践活动,从而巩固知识的运用能力,也能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水平。小学生虽然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间接理解数学知识,但真正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还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因而适当加强生活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知识运用,在无形中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掌握成效。而教师在设计生活实践时,也应遵循合理性原则,既要保证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也能让学生独立自主完成探索任务,实现数学知识的深度吸收。对于生活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也可适当与小组合作教学法相结合,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能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协作沟通的能力基础。例如,统计图教学活动中,为巩固学生折线统计图相关知识,并能够应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便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和统计近一个月以来的温度变化情况,并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学生在接收到这一课后实践任务后,便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协作。通过互联网查询近一个月的温度情况,并做好记录,随后将形成的记录数据进行整理,再由其他学生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在小组实践过程中,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特征和绘制方法掌握得更为理想,也能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
(四)利用生活评价,完善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可以完善和优化教学评价,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也能保证教师灵活调整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也要遵循教学评价一致性原则,课堂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活动教学评价都要保持一致,这样可从本质上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实现全面客观综合的评价效果。在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中,教师应注重采取细化的评价指标,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及学生学情引入多元的评价方式,增加评价主体,保证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段内容时,教师设置了小组合作探讨的任务,随后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向学生发放了学习评价表,其中详细的包含了课上应该掌握的知识板块,同时还有学生需要培养的各项关键能力,如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思维等。此外,为保障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教师还设置了学生自评,小组评价以及教师评价三个维度,从而提高评价内容的准确性。最后,教师还要将评价表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就可根据评价表做自我检测,优化后续学习方向,调整学习方法,更直观地了解自我学习水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借助生活化教学评价,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四、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活动的開展,要根据不同阶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因学生学情特殊,尝试生活化教学法,更有益于促进学生理解,提高知识掌握、吸收内化水平,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所需的各项关键能力,为后续更高水平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东,靳莲春. 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2022(42):74-77.
[2] 齐加武. 刍议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2020(11):121.
[3] 刘玉,刘岚馨. 让数学与生活比翼齐飞——试论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2019(44):168-169.
[4] 纪研. 例谈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试题与研究,2019(30):95.
[5] 祁慧琴. 浅谈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读写算,2019(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