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后的远期效果以及对并发症影响

2024-01-04张兵庄志杰侯永洋

中外医疗 2023年27期
关键词:假体骨密度股骨

张兵,庄志杰,侯永洋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迈皋桥院区创伤中心,江苏南京 2100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髋部骨折的常见类型,它的发生位置通常是在股骨颈的基底处到小粗隆水平之间,由于老年患者本身就有一些基本的疾病,同时还伴随有一些骨质疏松等问题,所以在临床上很难进行有效的处理[1]。保守治疗无法彻底治愈该疾病,疾病多以手术后治疗。当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方式进行,然而由于老年患者的骨质疏松症,术后的固定效果不稳定,恢复时间较慢。近年来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良好疗效,但其存在假体位置偏移、松动及疼痛等问题[2-3]。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作为一种新型的修复术式,克服常规传统股骨近端髓内钉术后容易发生位移的缺点。如何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4]。为探究PFNA治疗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远期效果和并发症情况,选取2017年12月—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迈皋桥院区创伤中心收治的6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6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33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8例;年龄66~78岁,平均(74.28±4.23)岁;受伤至入院时间为2~64 h,平均(18.85±2.12)h。观察组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67~79岁,平均(74.85±4.56)岁;受伤至入院时间为2~63 h,平均(18.77±2.09)h。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在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下进行。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经过X线、CT诊断,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资料完整;患者骨折受伤至入院时间<7 d;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癌症患者;存在严重植入物排异风险患者;免疫功能缺陷患者。

1.3 方法

观察组施行PFNA治疗,术前进行常规的危险评估,在2~7 d之内进行外科手术。对患者进行椎管内麻醉或全麻。麻醉后患者仰卧位,牵引、复位骨折,利用C臂机透视检查患者的骨折复位情况,在患者的大腿大粗隆上做6 cm长纵行切口,切开皮下和阔筋膜张肌,钝性分离肌纤维,于大粗隆顶端开孔,插入导针,沿导针扩髓,插入PFNA主钉,瞄准器引导下股骨外侧向股骨颈打入导针,沿导针扩出钉道,选择合适长度的螺旋刀片,安装远端锁钉及主钉尾帽,手术全程C型臂机透视,后逐层缝合切口,术后提供常规的抗感染及抗凝等治疗。

对照组施行髋全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前的麻醉方式与处理与观察组相同。后外侧手术入路,切开皮肤、皮下、扩筋膜,显露股骨,打开关节囊,取出股骨头,切除髋臼内软组织,磨削髋臼,试模后放入髋臼假体,螺钉固定,安装内衬。股骨扩髓满意后植入合适股骨柄,安装股骨头试模假体,复位关节感知松紧度合适,脱位后安装股骨头假体,复位,向各方向活动髋关节无脱位,冲洗,放置引流导管,封闭伤口。手术结束后常规预防感染处理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处理。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关节骨密度(应用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Harris评分(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越佳)。

②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含深静脉血栓、感染、髋内翻、固定物松动。

③对比两组术前和术后2周的炎症反应。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20 min,转速为2 000 r/min,放置在4℃的环境中待检。使用免疫吸附法测定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C反应蛋白。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应用()表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应用例数(n)和率(%)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关节骨密度和Harris评分对比

术前、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两组的关节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术后1年,观察组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关节骨密度和Harris评分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关节骨密度和Harris评分对比()

组别观察组(n=33)对照组(n=33)t值P值关节骨密度(g/cm2)Harris评分(分)术前0.62±0.12 0.63±0.11 0.353 0.725术后6个月1.05±0.23 1.04±0.22 0.180 0.857术后1年1.18±0.21 1.10±0.20 1.585 0.118术前60.36±5.52 60.38±5.64 0.014 0.988术后6个月89.56±7.52 80.52±6.31 5.290<0.001术后1年93.65±2.85 83.46±2.55 15.307<0.00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2.3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周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术前,两组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观察组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周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周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组别观察组(n=33)对照组(n=33)t值P值白介素-6(ng/L)术前93.56±5.79 93.15±6.25 0.276 0.783术后2周82.46±6.39 100.56±6.89 11.065<0.001肿瘤坏死因子-α(ng/L)术前5.42±0.63 5.48±0.57 0.406 0.686术后2周3.12±0.56 5.47±0.63 16.016<0.001 C反应蛋白(mg/L)术前5.29±1.56 5.30±1.49 0.027 0.979术后2周6.25±1.52 9.28±1.77 7.461<0.001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在临床上比较普遍的老年骨质疏松症,而且在中国老龄化进程中,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迹象。目前,PFNA和全髋关节置换术都是目前最常见的两种手术方式[5-6]。有研究表明,PFNA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成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标准手术方式。PFNA需置入髓内针,且股骨粗隆间骨折以年龄大、骨密度小等特点为主,故提出PFNA会导致其骨密度下降,且固定效果不佳。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与骨质紧密结合,从而降低骨密度而引起的其他问题。然而,部分研究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之后会产生强烈的疼痛,而且患者术后忍耐性较差,会严重影响到治疗的结果[7-8]。由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植入,大大减少其修复所需的周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较高的骨量和较好的应力分布,早期恢复效果理想。PFNA的长期效果更佳,稳定性及抗旋转性更好,适用于各种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术后因患者在术后早期需长时间躺在床上,因此易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和髋内翻。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较大,需留有引流,可提高患者的感染率[9]。在老年患者中,感染和基础疾病的加重是比较严重的,但可以通过维持治疗和加强监测来降低深部静脉血栓和髋内翻的发病率。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较,PFNA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更好,可以降低患者体内的炎性因素和疼痛的程度,从而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髋关节长期的康复能力,因此,PFNA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非常大的意义[10]。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术后6个月、术后1年,观察组的Harris评分更高,观察组并发症(深静脉血栓、感染、髋内翻、固定物松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2周,观察组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更低(P<0.05)。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治疗的远期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予以使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假体骨密度股骨
友爱的“手”
Not afraid of incompleteness,living wonderfully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OSTEOSPACE型超声骨密度仪故障案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