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患叙事的医学外语课程思政教育实践*
2024-01-04孙志楠
孙志楠
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课程思政是医学院校外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医学外语课程属性的本质诉求[1]。医学外语课程思政将育人的原则、要求和内容与医学外语有机整合,与课程知识的建构科学融合,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视角,将职业精神、医疗道德及品格的培养等融入到教学之中,通过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来实现“立德树人”[2]。
1 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而落实到医学外语课程中,就要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为显性目标,以落实“课程思政”相关要求为隐性目标,构建医学外语课程思政立体育人新格局。
基于医患叙事的医学外语教育是在医疗文化情境中,从医患关系的视角,为外语学习者构建输入—内化—输出的完整课程思政链,使医学生对医患关系形成正确认知,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医疗从业者。输入链是医学生摄取反映正确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思政素材的过程;内化链是指经过信息输入之后,医学生将社会责任和沟通能力等的职业素养内化于心的过程;输出链是指医学生使用外语技能和沟通策略,将与医学相关的信息、观点及情感态度,以外语语言为媒介,将内化的职业素养外化于实践行动的过程。完整的课程思政链包括3 个核心过程,一是思政素材的摄取,二是职业素养的感悟与内化,三是良好思政导向的形成和职业素养的外化。
2 医学外语课程思政现状
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受到我国学者和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已有研究[3]从总体设计、实施路径、教学内容与教材资源等方面对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向明友[4]提出将中国文化理解、对外传播、立德树人作为大学英语课程人文性的新内涵,为外语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提供启示。肖琼等[5]从思路、目标、师资、教材、课堂、评估6个方面讨论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强调外语课程思政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
以上相关研究为外语课程思政提供了科学的研究导向和理论方法,但目前仍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第一,医学外语与课程思政如何有机融合以及二者的耦合联动机制尚不清晰。第二,医学外语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够充分,思政元素与医学生职业素养的理论关系尚不明确[6]。第三,已有研究以理论研究为主,医学外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池尚不丰富,教学实践研究仍有待进一步开展。
3 基于医患叙事的医学外语教学实践路径
3.1 课程概况
临床医学英语课程是本研究所在高校面向临床医学长学制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旨在帮助医学生掌握基本临床英语技能和沟通技能,了解国内外医疗科技文化发展。课程每学期历时14 周,共计48 学时,参与教学实践人数为112人,分为3个轮次。
3.2 课程内容建设
本研究所在高校临床医学英语课程内容建设坚持两个总体原则,即聚焦医学伦理和突出医学英语学科属性。具体措施如下:医学英语课程所选取的思政素材全部着眼于医学伦理及职业素养。在内容上,严守意识形态关口,所选作品要能够塑造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体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工作作风,有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大本土医疗素材比重,弘扬地域优良医疗传统,如伍连德、于维汉等心系民生的医学专家的事迹都是医学英语课程重要素材。展现思政素材丰富性。做到融汇中西、贯通古今。在形式上,通过多种模态呈现,发挥网络和媒体平台的优势。选材时充分尊重外语学科的规律和特点,教师与语言专家、文化专家深入研讨思政案例语言难度和风格[2]。中文作品的英译过程中注意语言知识的设置,既要包括语法、词汇、语篇、修辞等,也要注重能力目标的实现,包括认知能力、合作能力、职业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
3.3 基于医患叙事的医学外语课程教学实践
以哈尔滨医科大学尹梅教授文章《白袍的力量》的教学为例,说明外语课堂教学在改善医患关系、培育职业素养等方面的作用。基于医学外语教学输入—内化—输出的完整课程思政链,教学过程相应划分为感悟医患关系(输入)、研读医患叙事(内化)、践行职业精神(输出)3 个阶段。共需4学时的课堂教学和2学时的课外学习。
3.3.1 课前阶段 引导价值取向,感悟医患关系 课前阶段旨在导入话题,创造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初步思考。这一阶段包括两项活动,即观摩影像叙事和感悟他者叙事。(1)观摩影像叙事。学生观摩医疗专题纪录片《中国医生》,该作品与亲身参与和敏锐观察突发公共事件的人们展开对话,用影像方式让学生与医护人员产生共鸣并引发学生思考医患关系的本质。(2)感悟他者叙事。学生阅读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引进的原版图书《白袍之下》节选(Beneath the White Coat 英国劳特利奇出版社出版,英国医学协会医学图书奖作品)。我校将本部著作作为课程思政重点素材,将书中与医患关系紧密相关的章节进行筛选,编制职业素养培育系列读本,作为阅读和翻译教材供学生选读。
3.3.2 课中阶段 研读医患叙事,塑造职业精神 该阶段的课堂活动以《白袍的力量》为载体,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学习相关医学英语知识、文化知识和交际技能。在达成语言学习目标的同时,强化价值目标引领。(1)研读医患叙事。《白袍的力量》刻画了医护人员众志成城、逆流而上、顾全大局的精神,剖析医患关系现状,表达作者对和谐医患关系的渴望。该作品独特的社会文化价值促使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将其遴选为医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素材,由具有翻译专业背景的教师执笔翻译。(2)知识建构与习得。学生通过阅读作品的中英对译版,掌握相关的语法、词汇、篇章结构、修辞知识及翻译技能,同时强化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跨文化能力。(3)内化职业素养。以小组为单位,将《白袍的力量》与《白袍之下》两部作品进行对比,讨论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医患关系的共性。基于讨论结果,学生进行自由式写作,表达自己对职业精神的感悟。下面是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节选。
例1:I’ve seen the light of the youth in the essay.Young people are the most powerful reserve force of a country, and also the pillar of public health.As General Secretary Xi said,“the Chinese youth in the new era are outstanding and trustworthy of bearing great responsibility!”The“ideal,ability and responsibility”put forward by him is the spiritual pillar of the youth in medicine.Turning into a“pioneer and devotee”as those in the essay is the goal of mine.
译文:我在文中读到了青春之光,青年是一个国家最强大的后备力量,是支撑百姓健康的栋梁。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优秀的、值得委以重任的!”习总书记提出的“理想、本领、担当”是我们医学青年的精神支柱,我也要成为文中那样的“开拓者和奉献者”。
在例1 中,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职业精神并产生身份认同。在课堂活动中,模仿译文中所学的词汇、句式及修辞方法,进行英语写作,展现了对医护人员的无私仁爱以及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的切身理解,充分说明医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既实现了教学的知识目标,更达成了教学的情感目标和价值目标。
例2:A Poem for White Coat
Like looking forward to spring, I look forward to the good news on media.
A warm person like you will make spring come early.
In order to let more people see the dawn, you turn yourself into the dark.
Although we have never met, I hope you are safe and sound.
Everything is difficult at the beginning,while the end will be perfect.
When the hardship is over, I will run to hug you.
Please believe that love and hope spread faster than the virus.
译文:
致白袍
我期待媒体的捷报,犹如渴望春的驾到。
温暖如你,企盼春来早。
你投身黑暗,只愿我们将曙光拥抱。
虽未谋面,愿您安好。
始虽难,终必善。
待艰险告终,我愿与您相拥。
与病毒赛跑,爱与希望定会将胜利宣告。
在例2 中,学生以诗歌的形式展现了对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逆行而上和乐观主义精神的赞美。体现了医学英语教学实践超越了词汇和语法等语言层面,使学生进入更高阶的思维情感层面。
例3 (英文略)现代中国医生面临的的挑战,就是治疗疾病和处理医患关系,关于这些问题,我有以下几点看法:从医生的角度来说,既要做好对症治疗,也要对患者施以精神安慰。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自我心理调节,不能把工作的压力、焦虑,以及知识积累带来的特权感带给病人。我希望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公众逐步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和文化水平。
例3 体现了学生在辩证思维能力方面的提升,学生透过现象触及本质,对医患关系有了深入思考,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以上3 个案例充分说明医学英语课程在完成语言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了课程的情感价值,内化了职业素养和政治素养,强化了医疗职业身份认同。
3.3.3 课后阶段 开展第二课堂,践行职业精神 该阶段的活动旨在将课内知识及感悟付诸实践,巩固并提升课堂学习效果,进一步使职业素养落实到实际行动。(1)生成作品。学生可生成不同的原创作品。根据输入的多种材料,结合自身经历,录制视频用外语讲述自己和医生的故事。学生作品通过各媒体平台传播,并获取真实的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成为双语志愿者,走进校史馆,解说校史上的英雄,通过创造社会价值实现自我价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排剧目《鼠疫斗士》,践行伍连德先生的大医精神。(2)个人反思。学生撰写反思日志,要求学生根据我校医学英语语言能力及职业素养维度量表撰写反思日志,客观分析评价自己在前3 个环节的学习情况,重点反思在实践中的职业素养展现情况,教学过程见表1。
表1 《白袍的力量》主要教学过程
3.4 医学英语课程思政评价
本研究所在高校医学英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主要做出以下3 点实践探索:第一,在评价内容方面,确定外语技能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多样化考核方式,优化课程思政教育考核标准,将医生职业素养、医生职业伦理道德培养等维度加入教学评价中。第二,在评价方式方面,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动态,实时对学生成长情况进行记录,不断反思分析思政教育的效果及学生提升的情况。第三,在评价主体方面,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语言学习和思政元素相结合、人评机评相结合、自评他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实现有效、全面、系统的评价[6]。
结合这一教学实践,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访谈的结果显示,以医患叙事为视角的医学外语教学对学生的价值观和职业素养的提升起到很大作用。受访学生表示:“结课之后我思考了很多,有关现在和未来、个人和社会以及医患关系。我知道了作为一名医生的意义。白袍是责任、信任、技能和善良的体现,为了神圣的职业我可以竭尽全力。向白袍致敬!”
4 结语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本研究从医患叙事的视角对医学外语课程思政开展实践性研究。为医学外语学习者构建了输入—内化—输出的完整课程思政链,从而实现语言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双重成长。该教学实践还需不断完善,需积累更多的教学案例,将医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理念真正落实并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