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白,以身入道

2024-01-03牟美霖

新作文·初中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黑瓦画技白墙

蒋家承袭水墨,代代相传,每代都有一位“掌墨人”。我外公就担此重任,习得精湛画技,留白最为精通,想要将画纸上的留白技艺传于我,不想竟以身入了此道。

留白,原为中国画之画式,空白乃其第一式。阴阳相接,以空白描意境,徒得三两轻舟其上,大川大海则兀然成形。绘神而不描形,形散神聚,意境深远。免去西方色彩的油腻厚重,与其传统的创作核心大相径庭,主张以无画有,独觅素雅清静,有聆竹海、卧松云之妙。“松含风里声,花对池中影。”对于那点空白的一切想象都源于个人阅历与诗情,清楚投射了观者心中所想——空白才能听见灵魂的回声,此乃空白之妙也。

江南烟雨为天青,江南的白墙黑瓦也承袭了留白之妙,甚至更上一层楼,觅得造化,入了留白二式之虚白之道。春光旖旎,画舫穷游,白墙黑瓦依水而建,错落有致,对称相依。青砖块块,一垄一垄,长满了怀想,南风拂袖,似从没来过,只撩得酒旗风中猎猎。

白墙遇黑瓦,如春水映梨花。一面墙六分白,二分是黑,剩下两分是潋滟春光与回甘韵味。白中有黑,阴阳结合,正是古人智慧《易经》中阴阳之道的完美体现,更是中国画画技留白的另一种创新传承。由平面及空间,由空白为虚白,寸寸玄黑,束于其间,既免一片太白的单调病态,又避了清一色玄黑的死气压抑,活泼灵动又不失矜持,画面朴实又不失意蕴。让人邂逅梦想中的江南,令人暗叹,虚白无论与烟雨还是晴阳相配都无比适宜——只因那灵动的白,赋予江南更多的可能性。不信——你若想毁了那白,绘得三两猴狐附于其上,不免俗气;若泼墨染得斑驳,则是败笔。只有此番素雅“原味”,才不觉是附庸风雅,反而让人惊喜,觅得人间清欢。

小亭初报一枝梅,惹起江南归兴。文人骚客向江南献诗不在少数,外公也吟得许多,因掌管字墨,凡关乎文雅的东西便都想往肚子里塞。他本该带着这肚子墨水和画技走向他所理想、所标配的人生,只可惜,家道中落,又逢动乱,笔杆已撑不起这个风雨满楼的家了,况且,二妹三弟的嘴也是要吃饭的——他只好转当技术工人,将原先使在笔杆上的气力使在电路上。

他原本计划着要守护一生的留白技艺好像也随着现实远去。

他彷徨。他惊惶。他麻木。他悲伤。

他甚至觉得对不起掌墨人的身份,愧对于他的使命。忽然有一天,他骤然发现原已经死在过去的留白,逐渐在他的意识与身体里鲜活起来,就像融入了血肉一样,他渐渐悟出了道——不如说是在留白的指引下,找寻到自己一生追求的,想要在画面上体现传承的留白之第三式——无白,逐渐跳脱了纸面。对,那抹最高境界的白,讲究的就是无为而无不为,通俗来说,就是让看起来本规规矩矩,一眼看到头的单一白调被赋予更多的可能性。在画面上体现的是意境,在现实里感悟的就是人生——虽然外公被命运推向看似一眼到头的工人人生,但活着的是自己,行动在于双腿,只要自己不放弃理想中的世界,那现实生活也不会走向早被安排好的、再无可能性的人生。

画纸上的无白跳跃,就是人生里的多种可能。外公从此不再苦恼人生。于责任,前者,他可以泥沙筑担,也可以笔墨写人生,他依旧品宋词元曲,《水浒》《西游》;后者,他所传承的留白已经得到了更好的发扬,不再拘于生宣,而是融入精神。他悟出了无白之道,从此信道,传道,守道。

而我就是下一代守道人。

(指导老师:邹仁波)

于无声中悟有色

“留白,以身入道”,神秘而庄重的气息扑面而来。从中国画意境深远的空白之妙,到江南白墙黑瓦的虚白之趣,再到外公从生活中悟得的无白之境,面纱一层层揭开,留白的艺术感和哲学意蕴尽显,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技艺的独特魅力,传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真谛。文章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浓厚,语言优美细腻,如笔底春风,于黑白间摹得留白之技、江南之美,于无声中见其色、感其形。结尾的留白,留给读者几分回味和思考,颇为巧妙。(青 柚)

猜你喜欢

黑瓦画技白墙
米芾《春山瑞松图》艺术风格赏析
哪儿错了
卓阳“白墙”
当白墙黑瓦遇上粉色烂漫
早春
油画行思录之三:狭缝之间天地宽
记忆中的那一片白墙黑瓦
擦脚印
记忆中的那一片白墙黑瓦
画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