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漏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2024-01-03闵凡红相加军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34期

闵凡红 相加军

【摘要】 目的 分析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漏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气胸吸收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8例新生儿气漏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兒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4例。参照组实施无创常频通气治疗,研究组开展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比较2组救治时间、呼吸力学指标水平、肺功能指标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组患儿呼吸机治疗时间、气胸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治疗24 h后,研究组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2,PaO2/FiO2)、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值高于参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RI)值低于参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值高于参照组,肺动脉压力(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PAP)值较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漏综合征可缩短患儿救治时间及气胸吸收时间,并有效改善其呼吸功能及肺功能指标水平。

【关键词】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新生儿气漏综合征;气胸吸收时间

中图分类号:R72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34-0053-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34.017

新生儿气漏综合征为新生儿娩出后常见危重症疾病之一,包括纵膈气肿、间质性气肿等,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等特点,需及时展开有效救治以控制病情,确保新生儿生命安全[1-2]。临床治疗新生儿气漏综合征的主要目的为纠正呼吸衰竭、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胸腔积液排出,治疗方式多为采取通气治疗。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作为肺泡通气方式的一种,具有呼吸压力低、通气频率高、潮气量低的特点,可用于新生儿气漏综合征疾病的救治中[3-4]。本研究以无创常频通气治疗为参照,分析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漏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8例新生儿气漏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4例。参照组男性患儿13例,女性患儿11例;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1 450~3 856 g,平均(2 365.54±150.69)g;早产儿7例,足月儿17例;顺产新生儿11例,剖宫产新生儿13例;胎粪吸入综合征10例,感染性肺炎7例,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自发性气漏3例;发病时间,出生后24 h内7例,出生后24~72 h 17例;单侧气胸18例,双侧气胸6例。研究组男性患儿14例,女性患儿10例;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1 489~3 863 g,平均(2 368.46±150.25)g;早产儿6例,足月儿18例;顺产新生儿10例,剖宫产新生儿14例;胎粪吸入综合征10例,感染性肺炎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自发性气漏2例;发病时间,出生后24 h内6例,出生后24~72 h 18例;单侧气胸19例,双侧气胸5例。2组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新生儿出生后72 h发病;经临床影像学诊断确诊为气漏综合征。排除标准:伴有其他严重脏器功能病变;合并代谢性病变、免疫功能障碍;合并颅内出血或肺出血;新生儿母亲合并有相关并发症。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无创常频通气治疗,采用仪器为瑞士菲萍新生儿/小儿无创呼吸机(瑞士ACUTRONIC Medical Systems AG,型号FABIAN),调整至CPAP模式,相关参数为呼气末正压5~6 cmH2O(1 cmH2O=0.098 kPa),吸入氧浓度30%~40%,开展通气治疗,以促进新生儿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40~55 mmHg(1 mmHg=0.133 kPa),经皮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5%,动脉氧分压维持在50~70 mmHg。

研究组开展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采用德国史蒂芬新生儿呼吸机(德国Stephan,型号Sophie- Refill),调整为N-HFOV模式,相关参数为吸气时间百分率33%,吸入氧浓度25%~100%,平均气道压(mean airway pressure,MAP)10~20 cmH2O(气漏时与常频气道压相同),频率10~15 Hz,震荡幅度20~30 cmH2O(一般为MAP的2倍,超过3倍可引起气体滞留),以新生儿脐以下不震动、脐以上震动为准。结合新生儿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对吸入氧浓度、振幅等参数进行调节,以期改善新生儿肺部氧合情况,直至其动脉氧分压≥50 mmHg,且吸入氧浓度≤40%,然后以1~2 cmH2O幅度作平均气道压增减处理,直至控制平均气道压在10 cmH2O左右。结合新生儿肺充气状况对相关参数进行具体调节,以防过度充气,通过调节振幅以实现肺换气效果,促使新生儿血氧饱和度达50~70 cmH2O。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新生儿气漏综合征患儿救治时间,即呼吸机治疗时间、复查胸片提示气胸吸收时间、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治疗24 h后呼吸力学指标水平,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美国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 Co,型号GEM Premier 3500)监测其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O2/FiO2)、呼吸指数(RI)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治疗24 h后肺功能指标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飞利浦PHILIPS,型号EPIQ 5C)测定、对比2组患儿左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压力(PAP)。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組新生儿气漏综合征患儿救治时间比

较 研究组患儿呼吸机治疗时间、气胸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参照组更短(P<0.05),见表1。

2.2 2组患儿治疗前、治疗24 h后呼吸力学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24 h后,2组患儿PaO2、PaO2/FiO2、SaO2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aCO2、OI、RI值均较治疗前下降;组间对比,研究组患儿PaO2、PaO2/FiO2、SaO2值均高于参照组,PaCO2、OI、RI值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患儿治疗前、治疗24 h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24 h后,2组患儿LVEF值较治疗前升高,PAP值较治疗前下降;组间对比可知,研究组患儿LVEF值较参照组更高,PAP值较参照组更低(P<0.05),见表3。

3 讨论

新生儿气漏综合征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新生儿肺部气体泄漏至胸腔所引发的疾病,包括纵膈气肿、间质性气肿、皮下气肿、血管内积气等情况,多因肺顺应性差、气道阻力增加所致,且任何引发肺泡过度通气、腔压增高的因素均会促使肺泡破裂,进而导致气漏[5-6]。新生儿出生后有1%~2%的概率发生气漏综合征,多数新生儿发病初期未出现明显症状或仅出现呼吸加快,难以及时明确的诊断,部分新生儿会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脉搏减弱等情况[7-8]。新生儿气漏综合征属新生儿危重症,严重危及其生命健康,需及时展开有效救治以稳定体征、控制疾病进展。

临床救治新生儿气漏综合征的主要目的为排除胸腔积气以促肺脏复张、心肺功能恢复,以往多采取无创常频通气治疗。在该治疗方式下,低通气压力无法缓解机体肺血氧合,而高通气压力会加重肺气压伤,开展治疗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相比之下,无创高频振荡通气作为新型机械通气方式,是肺保护策略的一种,有潮气量小、频率高、气道压低、机械死腔量小等优势,可在不增加气压伤的基础上有效提高氧合。无创高频振荡通气使用小于解剖死腔的潮气量、超生理通气频率的震荡,产生双向压力变化,进而在短时间内实现有效气体交换,促使肺泡均匀膨胀,减少肺气压伤、促进肺血氧合[9-10]。通过高速流动的氧气及其扩散,可增强肺部氧气补充效果,进而达到改善新生儿患儿氧合状况、呼吸功能及肺功能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4 h后,2组患儿PaO2、PaO2/FiO2、SaO2值较治疗前均升高,PaCO2、OI、RI值较治疗前均下降,LVEF值较治疗前升高,PAP值较治疗前下降;组间对比可知,研究组患儿改善效果更佳(P<0.05)。高频震荡通气的振动频率与机体气道共振频率相接近产生共振时,气体更易于在肺泡进行交换,高频率气流亦有利于气道内纤毛运动,促进胎粪排出,有效减轻新生儿患儿肺部炎症反应,进而达到缩短新生儿患儿病程的目的[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呼吸机治疗时间、气胸吸收时间、住院时间较参照组更短(P<0.05),提示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下,新生儿患儿的肺充盈状况良好,以较低的吸入氧浓度即可维持与常频相同的氧合效果,降低了氧中毒的发生风险,有效避免因气压伤以及高氧所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慢性肺疾病等,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显著,通过促使新生儿患儿胸腔内气体排出,可进一步达到改善机体血气指标的效果。

综上所述,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漏综合征可缩短患儿的救治时间,对进一步改善患儿的呼吸力学、肺功能指标水平有积极意义,可结合新生儿具体疾病状况作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京芬,吴玉宇,梁自然.采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探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 14(6):128-130.

[2] 刘颖,聂川,颜慧恒,等.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2020,41(3):229-233.

[3] 周丽芳,龚晓琴,侯彰华,等.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9,21(4):36-38.

[4] 黄静,林新祝,巴瑞华.三种无创通气模式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21,28(7):603-608.

[5] 曹亚芹,李燚,董玉斌,等.无创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9,20(3):216-219.

[6] 林梅,朱晓波,薛江.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不同通气方式对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9,27(5):561-564.

[7] 吴杰斌,翟敬芳,刘枭,等.无创高频与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序贯撤机的临床应用[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21,28(3):165-170.

[8] 郭梅,王奇伟,刘鼎立,等.无创高频震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21,19(9):1514-1517,1556.

[9] 贾耀丽,赵惯军,张矿召.不同通气模式在呼吸窘迫综合征低体质量早产儿拔管撤机后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2021,48(12):49-52.

[10] 吴昊林,徐艳,娄琳琳,等.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比较[J].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21,41(3):209-213.

[11] 邓云森,钟媛珊,蓝丽,等.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miR-21表达的影响[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9,23(5):564-569.

[12] 郑惠英,胡伟琼.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2):145-147.

(收稿日期: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