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内涵理解及实践
——以医学院校“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为例*

2024-01-03孟凡彬刘贵勤王玉锋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数字图像处理教育者思政

王 颖 王 兵 孟凡彬 刘贵勤 王玉锋

(1济宁医学院医学信息工程学院 日照 276826 2日照市中医医院设备科 日照 276800)

1 引言

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20年5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指明要切实把教育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

如何实施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焦点[3-9],是本科课堂教学改革中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以医学院校“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中的“教育者先受教育”开始,再回到“教育者先受教育”上来,以期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探索在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以及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方式方法。

2 课程思政的内涵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高校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断提升。从高度上讲,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教师应当用好课程教学这个主渠道;从深度上讲,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载体是课程思政,人才培养体系涉及教学体系、学科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穿其中的是思想政治体系;从广度上讲,课程思政是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重要抓手。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能只局限在“课程”“思政”4个字上,而要从“技术”“理念”“制度”几个层面理解。“技术”层面,课程思政对应教学技术、教学技巧;“理念”层面,课堂要成为育人的主渠道;“制度”层面,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要贯通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教育者先受教育”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3项基本功。其中,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是课程思政的重点,“教育者先受教育”是课程思政的难点。关于“教育者先受教育”,一方面属于教育思想工作的范畴,指学校对教师开展的提升立德树人意识和能力的各种活动;另一方面属于课程思政基本功的范畴,指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自身的收获、思考和感悟[10]。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呼应。

3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数字图像处理”是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学习该课程能够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理论和技术,分析并解决涉及图像处理领域的各种复杂问题。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因此,本课程将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定位为: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思政教育内容为指导,注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强化学生数字图像处理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

4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4.1 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4.1.1 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 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应从课程思政的3项基本功入手。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是指教师在备课时,再梳理、再认识所教授的课程内容,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工科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具体来说,是教师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自身对身外世界的认知,即生活中各种鲜活资料对教师头脑的冲击,进而融入教师言谈思想。课程思政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内驱动力[11-12],学校应面向教师开展提升立德树人意识和能力的各种活动。活动不必拘泥于教育培训、听课等固定形式,应该是发散性的,融入学校教学活动设计目标及体系的各个角落,例如,党员的红色教育活动,学院统一组织的观影活动,各类体育活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者先受教育”,以及有效地、有储备地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4.1.2 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课堂教学 “融入”是指将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无缝衔接,而不是生搬硬套。这要求教师在日常备课中有意识地储备和积累不同知识点的课程思政元素。

4.1.3 “教育者先受教育” 这既是终点也是起点,既是教师在备课前要准备的课程思政元素,也是在课程结束后的重新反思与再梳理。教师应克服惰性,勤思考、勤感悟、勤记录,在日常教学中善于发现和挖掘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并不断积累,形成“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思政资源库;还要定期不间断地更新这个资源库,保证思政元素与时俱进。因此,将“教育者先受教育”置于一个循环圈内,是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有效手段。

4.2 有效融合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

4.2.1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思政理论教学内容设计 认真梳理理论课程各章节的教学内容,挖掘思政资源,融入课程设计和教案中。做到备课时精心设计课程思政内容;讲课时授课内容隐性溢出。通过课前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和规划,避免课程思政的“硬融入”和“突兀感”,做到润物细无声地开展好教书育人的工作,见表1。其中,图像基础知识部分常用到一幅标准图像——Lena图,在介绍其来源时,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知识产权和工匠伦理意识,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在视觉基础和图像变换部分,可以从“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角度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注重细节,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图像处理部分涉及医学图像处理内容,可以引入人工智能胸部CT影像识别作为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科技兴国的志向。图像分割部分,引入CT发明者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工匠意识,避免急功近利,脚踏实地才能有所成就。

表1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知识点与思政元素融合(部分)

4.2.2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思政实验及作业内容设计 实验教学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依托超星尔雅平台,学生在线下机房实践,在线上提交实验报告。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学思结合,激发其自主学习与实践的热情。“数字图像处理”实验实操的课程思政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知识产权意识等。同时通过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结合,使学生领会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作业部分采用线上方式,安排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课前预习布置相关文献阅读,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让其感受和了解本学科不断更新的新技术,体会自主学习、持续学习及终身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4.3 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将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例如,融合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改革[13],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兴趣。问题驱动教学法及BOPPPS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使思政元素入脑入心。在实验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 结语

本研究“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改革自2020年起,历经3年的教学研究与探索,主要在医学信息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两个专业必修课中开展,还涉及两个计算机专业不同方向的选修课。课程团队在该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中,通过“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依托本课程,课程团队成立了“明日之光”智能医学图像处理工作坊,培养学生完成2项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得5项国家级竞赛奖项,公开发表论文4篇,申请软件著作权1项,论文获奖2次。不同的专业课程蕴含不同的思政元素,教师应当用好课程教学这个主渠道,努力挖掘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的最佳契合点,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数字图像处理教育者思政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探讨与实践
微课在大学专业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应用实例为主线、以程序设计为主导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