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公安交管工作服务保障城市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4-01-03王克德綦擎
文|王克德 綦擎
山东省东营市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一环。近两年来,为进一步推动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东营市各级公安交管部门积极找准在服务保障新发展格局构建中的职能定位,全警全力完成防事故、护安全、保畅通、惠民生、促发展使命任务,努力创造安全畅通、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笔者现结合工作实际,就东营交警在服务保障城市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形势任务、具体工作实践以及问题差距进行了深刻分析,并提出针对性优化措施和意见建议。
一、东营市道路交通发展情况及面临的形势挑战
(一)交通要素持续增长,且存在不同程度发展失衡。近10 年,东营市机动车新注册登记数和机动车驾驶人数以平均每年超过5 万辆和3.9 万人的速度快速增长,千人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人占总人口比分别达到420 辆和50.9%,比全国平均值分别高出207辆和17 个百分点。在此背景下,全市交通要素在快速发展中呈现出三方面不均衡:一是中心城区机动车和驾驶人高度集聚,以全市7.9%的占地面积、10.7%的通车里程保有全市56%的机动车和58%的驾驶人;二是城市重点医院、商圈、学校、景区等周边停车资源供给不足,高层小区地下停车位空置严重,易导致上下学、上下班高峰期及周末、节假日等重点时段路段道路梗阻;三是道路里程及路口数量规模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村地区安全隐患突出。
(二)新老业态交织叠加,安全防控风险多变复杂。东营市作为我国炼油能力最大的地级市、山东省着力打造的“鲁北环渤海湾高端石化基地”主战场,现保有危货道路运输车辆11350 辆,占全国总数2.9%、全省总数24.7%,每年完成危货公路运输量4849.56 万吨、货物周转量107.49 亿吨。体量庞大的危货道路运输车辆在保障经济平稳运行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也成为了影响安全生产全局的“重大风险”。同时,电动自行车和低速电动车发展迅速,监管难度大,强制执法难,违规占道、冲闯红灯、逆向行驶、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等违法行为高发,近3 年造成亡人事故和死亡人数占比超过总量的40%,死亡威胁仅次于小型客车,居中、重型货车之前。
(三)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服务保障任务艰巨繁重。随着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2023 年,东营市443 个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前三季度全市公路货运量同比大幅增长,货运车辆安全管理、道路隐患排查整改、交通物流保通保畅等任务艰巨繁重。黄河文化论坛、首届盐碱地技术创新大会、环渤海海岸海防区域警务协作等大型会议接连召开,各类文旅活动全面开花,“五一”“国庆”节假日期间交通流量达9845.6 万辆次。大物流、大人流、大车流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的同时,也给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二、服务保障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
近两年来,东营市公安交管部门从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市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入手,有效应对大体量交通要素、多元化风险隐患、新时代出行需求带来的新任务新挑战,全力打造安全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一)狠抓城市交通精细治理,实现管控效能大提升。针对大体量交通要素带来的管理难题,东营交警统筹兼顾、精准施策。一是构建“3234”网格化勤务模式,以精细化用警激发最大管事效能。即将辖区进行网格化分区,在中心城区各分区内实施“三定”(定人、定岗、定责)、“两包”(包安全、包畅通)、“三峰”(高峰期定点保畅、平峰期巡逻管事、低峰期错时整治)、“四快”(堵点快疏、乱点快治、事故快处、违法快查),并对各区管理成效进行量化考核,挂钩评先树优,激发管理效能。勤务优化以来,中心城区平均接处警时间同比减少50.8%,高峰期交通拥堵指数同比下降12.33%。二是搭建交通信号科学控制系统,以精细化配时实现最优通行效率。融合先进交通控制技术,建成了信号配时自主分析、主动调整、配备效果评价的交通信号深度优化闭环控制系统,并荣获山东公安科学技术进步奖。依托控制系统应用,建立“数据分析+视频巡检”工作模式,实时调整信号方案、合理划分控制时段、适时开展远程干预,使道路通行效率提升9.8%,交通拥堵指数下降5%。三是落实“一乱点一方案”管控措施,以精细化治理盘活最多停车资源。“一点一策”采取开放停车资源、施划停车泊位、开展限时停车等措施治理学校、商圈、医院、高层小区周边停车难问题。2021 年以来,东营交警共协调全市42 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免费开放内部停车场,推动19 家中小学校增加校车或定制公交126辆,在24 家商超周边施划停车泊位2000 余个,协调高层小区周边商户、单位、写字楼提供夜间和周末“错时”停车位162 处,通过“定点值守+警车巡逻+视频巡查”方式查纠违停行为28.3 万起,停车资源使用效率同比提升35%。
(二)狠抓风险隐患综合治理,实现本质安全大提升。预防事故、减少伤亡任务艰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东营交警积极开展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有效应对新老业态快速发展带来的风险挑战。一是凝聚协同力量,破解“油城”交通安全“老症结”。创新研发东营危货运输智能管控平台,实现对市内危货道路运输车辆7 大要素的全息感知、8 种交通违法和9 类异常行为的精准预警以及车辆行驶路线的精准导航,确保了全市危货运输总体安全。平台应用以来,精准查处“涉危”重点交通违法1.5 万余起,处置安全风险问题2 万余个,东营市连续5 年未发生涉危较大以上事故。2022 年10 月,东营市被确定为全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交通安全协同监管8 个试点城市之一。二是呼吁社会共治,化解城市交通管理“新难题”。抢抓《山东省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全面实施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有利契机,研发建成电动自行车管理系统,全面开展机动车违法停车暨电动自行车重点违法专项整治,广泛发动单位企业、社区村居等群众力量,发放“爱心头盔”22.5 万个,纠治电动自行车不按规定悬挂号牌、不戴安全头盔等违法行为134.6 万起,现安全头盔佩戴率上升至85%,涉及电动二轮、三轮车死亡人数比2021 年下降20.5%。
图/范小辉
(三)狠抓交管服务供给改革,实现保障能力大提升。东营交警始终关注群众所需,持续推进公安交管政策、机制和服务创新创优。一是“五项举措”优化物流通行。结合工作实际,推出便利交通物流货运车辆通行系列政策,放宽配送时限及中型厢式货车通行权益,扩大运输生活必需品、鲜活农产品等涉及民生配送的大型货车的通行路线及通行时段,提高通行证审核效率。二是“项目警长”助力企业发展。选派179 名业务骨干担任全市443 个重点项目“项目警长”,跟踪开展交通安全风险研判、隐患排查、秩序整治,定期开展上门走访和问计问需,截至目前共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862 处,帮助解决车辆拥堵、货运受限等交通问题107 件,推出惠企利企服务举措13 项,为企业和项目节约成本约320 余万元。三是“服务前置”便利群众生活。坚持“窗口前移、服务前倾、沟通前置”三位一体便民服务模式,与112 家金融机构开展警邮、警企、警保、警银深度合作,为1600 余辆企业车辆上门集中挂牌,通过视频连线提供“远程帮办”220 余次,搭建线上抵押解押业务平台及警法车辆查解封协作中心,减少群众跑腿100 余公里。2022 年,东营市车驾管工作位列公安机关服务群众满意度测评全省第一名。
三、服务保障城市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交通影响评价作用发挥受限。在东营市城市新项目建设中,仍有部分建设单位对交通影响评价作用的认识不足,未真正将其作为从源头改善交通环境的有效手段用好用实,致使项目建成后周边道路停车供需矛盾突出,且交通影响评价制度落实缺乏强制保障措施,部分交评报告流于形式。同时,配建标准比较低,目前城市停车设施配建比例尚不能满足学校、商圈、医院和高层小区周边停车需求,需进一步优化调整。
(二)基层基础建设短板问题突出。近年来,东营市中心城区智慧交通建设持续推进,但仍然存在很大缺口,部分交通信号设备老化、视频监控覆盖不足、电子监控记录设备缺失。尽管农村地区路网的通达深度和覆盖广度已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但道路技术等级普遍偏低,部分农村道路交通信号灯、照明设施、防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缺位率较高,交通安全风险防控能力较为薄弱。
(三)公安交管服务保障存在不足。车驾管服务供给有待平衡,部分县区驾驶人考场及设备建设相对滞后,城郊和偏远农村地区车驾管服务网点分布相对较少、功能单一,不能完全满足群众就近办事需求。同时,在大流量应对、恶劣天气管控、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仍存在不够科学高效的情况,致使局部路段偶尔出现交通拥堵,路网运行监测和交通应急管理需进一步加强。
四、加强公安交警服务保障作用发挥的对策
(一)聚焦事故预防,坚定不移打基础除隐患。一是完善综合治理格局。推动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重点工作纳入县级党委政府常务会议议事日程,列入县级精神文明、平安建设、乡村振兴、安全生产等实绩考评,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及基层自治组织道路交通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构建起“主体在县、管理在乡、延伸到村”的交通管理机制。二是深化隐患排查整治。推进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改资金列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分批分次将突出隐患整改到位。抓实《山东省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指南》贯彻实施,分类施策治理“显性”“隐性”隐患,严把新增交通要素审核准入关口,最大限度“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确保安全隐患动态清零。三是精准交通违法治理。固化落实交警支队、大队、中队三级研判分析及交通事故、违法、拥堵及重点车辆等交通安全形势每月深度分析制度,准确把握季节性、特定性、突发性、普遍性等安全隐患规律特点,坚持常态整治与错时整治、专项整治与周末夜查相结合,严查严管酒驾醉驾、涉牌涉证、“三超一疲劳”、低速货车违法载人等易肇事肇祸交通违法行为,净化交通环境。
(二)聚焦顺畅出行,多管齐下疏堵点治乱点。一是推动交评前置作用充分发挥。推动将公安机关列为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把新增建设项目交通影响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促使交通影响评价制度落地落实。设立市级交通安全设施管理专家成员库,并成立道路交通安全设施验收和交通影响评价专家小组。二是强化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助推将学校周边停车供给项目纳入市政府财政预算分批分次整改,协调高层小区管理服务企业最大限度清零空置地下停车位,逐步缓解停车供需矛盾。三是优化重点区域路段秩序精准管控。持续深化城市路口精细治理、中心城区机动车违法停车暨电动自行车重点违法专项整治、学生交通安全提升及“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严查严管学校、商圈、医院、教培场所、高层小区、农贸市场、早市夜市等重点区域及大车流路口路段交通违法行为,形成高压严管态势。
(三)聚焦便民利企,全力以赴优服务强保障。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市、县两级网办中心建设,推出更多全流程网办业务类型,推动法院自主查解封业务和机动车线上抵解押全面应用,打造公安车管数字化改革金名片。二是持续深化“项目警长”机制。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部署,健全“项目警长”“定制服务”等工作机制,建立与相关监管部门、企业等信息互通共享和警务协作等模式,研究出台更多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服务保障再上新水平。三是持续深化“安全文化”建设。推进文明交通进驾校“五个一”行动,加快实现交通安全文化融入校园启蒙教育、素质教育、德育教育,将交通文明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创建及道德公约建设,促进市民安全文明出行意识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