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避开“情绪污染”
2024-01-03奈斯编辑缤纷
文:奈斯 编辑:缤纷
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如下场景:购物时,遇到服务人员态度恶劣,结果你也变得怒气冲冲,整日都没有好心情;职场中,有同事经常抱怨工作辛苦又不赚钱,导致整个团队怨声载道、士气低迷;堵车时,某位车主焦躁鸣笛,于是周边的车主也跟着心烦意乱,招致一片刺耳的喇叭声。
这种坏情绪的扩散,在心理学中有个专业名词,叫作“情绪污染”。它犹如无色无味的毒药,往往能够在不知不觉中,透支我们的生命能量。若想让自己焕发蓬勃生机,我们就要学会抵御“情绪污染”。
1比病毒更易传播的,是负面情绪
美国洛杉矶大学的心理学家加利·斯梅尔,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情绪传染实验”:他让一个笑容满面的人,与一个愁眉苦脸的人共处一室,并观察两人的情绪变化。结果不到半个小时,那个原本笑容满面的人,也开始变得闷闷不乐。
为了排除实验的偶然性,斯梅尔随后还做了一系列验证。研究结果无一例外均表明:人的消极情绪,会在20分钟之内传染给别人。
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被他人的情绪所感染,进而产生相似的情绪。殊不知,过多的情感共鸣,亦是滋长负面情绪的温床。
曾听朋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她去参加高中同学的聚会。大家多年未见,彼此十分想念。酒桌上,同学们起初相谈甚欢,还互相调侃当年的趣事。
过了一会儿,有位同学突然话锋一转,借着酒劲不停抱怨自己的生活:工作不如意,多年没有升职加薪;婚姻不顺利,婆媳关系紧张,丈夫又软弱无能。
刚开始,大家还只是听该同学一个人哭诉,在旁边予以劝慰。但是很快,这种沮丧的情绪几乎感染了所有人。同学们纷纷开始倾诉自己这些年的坎坷经历,哀叹生活的苦楚不易,甚至开始竞相哭泣起来。就这样,原本是高兴的同学聚会,却变成了吐槽大会。最后,所有人都变得郁郁寡欢。
不要让他人的乌云密布,遮住你自己的晴空万里。懂得及时止损,保护自己不被陷进“情绪漩涡”,只会消耗自己
2“二手情绪”影响,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
作家大卫·波莱在《垃圾车法则》一书中说:“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的人就像垃圾车,他们装满了垃圾四处奔走,充满懊悔、愤怒、失望的情绪。”
这种人往往以消极的态度看待事物,所到之处,布满了他们播散的“情绪垃圾”。跟这种人接触久了,我们终将被拖人负能量淀涡,丧失对生活的热忱。
美国作家珍妮大学毕业后,在《纽约前锋报》当编辑。当时,她跟一位同事在公寓合租生活。该同事整日愁眉不展,经常跑到珍妮房间发牢骚。
她不是抱怨自己被领导针对,就是嫌自己的薪水太低,还总是叹息自己的命不好。珍妮每次都耐心安慰她,让她不要过多担心。可时间一长,珍妮自己也开始变得情绪不稳。
工作上的一点小挫折,领导的一句指责,都会焦虑内耗、胡思乱想。慢慢地,珍妮仿佛失去了动力。她在工作上总是糊弄了事,只想回家躺平混日子。
直到一年圣诞节期间,她回家探亲。珍妮看到父亲为了维持生计,每天还在拼命工作。反观自己,总是一副颓废的模样,这让她倍感羞愧。她想到自己虽然出身普通,但并不缺少父母的疼爱,也有知心的朋友和满意的工作。如今一团糟的生活,都是从她遇到那个消极的同事开始的。于是,珍妮回到纽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合租公寓里搬出来。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说:“面对周围那些容易带给别人负能量的人,如果你不是一个心理医生,不能有强大的心智去消化别人的负能量,那么默默远离和屏蔽,是最好的选择。”
3培养钝感力,为你的情绪“脱敏”
渡边淳一曾说:“不为琐事动摇的钝感,才是人们生活中最为基本的才能。”
一个人对别人的情绪过分在意,无疑会耗损自己的心力。我们即使不能摆脱外界的侵扰,却可以提升自身的“情绪免疫力”。只有修炼好情绪钝感力,方能过滤掉冗余的烦恼,活得更加专注而从容。
演员段奕宏,是一个浑身充满“钝感”的人。为了考上中戏,他复读了三次。
第二次面试时,主考官对段奕宏说:“退一万步你都考不上,别耽误自己了。”若是别人听到这样的话,肯定会知难而退。但那时的段奕宏,并没有因此而低迷。他开始冷静分析,自己哪方面做得不够好,如何去优化改进。来年再考时,段奕宏以优秀的表现,收获了考官们的一致认可。
在大学期间,他发现同学们都不愿跟自己搭戏。很多同学嘲讽他“土到掉渣”,是“中戏最穷学生”。遭受如此打击的他,并未感到自惭形秽,只是尽可能去抓住一切机会,不断磨炼自己的演技。
毕业后,他参演了很多军旅题材的影视剧。于是,又有一些人抨击他“用力过猛”,说他“戏路太窄,走不远”。面对接踵而至的质疑声,段奕宏泰然自若地继续走自己选择的道路。就这样,凭借不被外界刺激干扰的“钝感力”,最终他用一部部作品,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培养钝感力,究其根本,就是学会维护内心的秩序。当我们拥有“钝”的智慧,才能不被别人的言行打乱节奏,活出自己的独家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