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 在滤泡性淋巴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2024-01-03张欢张晓明郑立春
张欢,张晓明,郑立春*
淋巴瘤是目前我国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11 位[1],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两大类。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NHL 中第2 常见的病理亚型,占8.1%~23.5%,也是惰性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2]。FL的预后整体较好,5 年生存率达到80%~90%[3]。但FL 有不同的病理分级,且易复发,由于临床和病理的异质性使得不同个体间预后有很大差异。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 能够同时观察到全身受累病灶及葡萄糖代谢情况,是目前诊断淋巴瘤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的影像学检查。不同病理分级FL 的18F-FDG PET/CT表现不同,利用18F-FDG PET/CT 可以监测FL 病人病情和治疗疗效、预测预后,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本文将对近年来18F-FDG PET/CT 在FL 的诊断及分期、不同病理分级、疗效评估及预测预后中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
1 18F-FDG PET/CT 在FL 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1.118F-FDG PET/CT 代谢参数 淋巴瘤可以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最常见的受累部位是淋巴结,部分可累及结外器官。18F-FDG PET/CT 常用的代谢参数包括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 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其中SUVmax为目前临床中反映葡萄糖代谢情况最常用的半定量指标,测量的是感兴趣区内的最大18F-FDG 摄取值,但只能反映肿瘤代谢最高部位的局部信息,不能体现肿瘤整体代谢情况。MTV 指超过一定阈值的高代谢病灶的容积,通常以41%SUVmax或SUVmax≥2.5 作为阈值[5],包括全身所有受累病灶的MTV。TLG 则是感兴趣区内标准化摄取均值(mean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ean)与MTV 的乘积。与SUVmax相比,MTV 和TLG 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肿瘤整体的代谢负荷情况,是FL 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4]。
1.2 诊断18F-FDG PET/CT 诊断NHL 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CT[6]。一项回顾性研究[7]显示18F-FDG PET/CT 诊断FL 的特异度和准确度(96.9%、97.7%)均明显高于CT(51.5%、64.4%),对淋巴结受累的病灶检出率较CT 增加51%,结外病灶检出率增加89%。另一项研究[8]对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期的FL 病人共进行115 人次18F-FDG PET/CT 检查,总体敏感度为98%,特异度为94%,阳性预测值为95%,阴性预测值为98%,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超声、CT 检查)相比有更高的诊断效能。18F-FDG PET/CT 对淋巴瘤受累淋巴结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也高于MRI(包括DWI)[9]。国外一项大样本研究[10]对FL 病人一线治疗后的病灶反应进行评估发现,18F-FDG PET/CT 诊断效能优于增强CT。由此可见,18F-FDG PET/CT 是目前诊断FL 的最佳影像学方法。
1.3 分期 目前FL 常采用Ann Arbor 临床分期,根据受累淋巴结数量、区域及结外器官受累情况共分为4 期:Ⅰ、Ⅱ、Ⅲ及Ⅳ期。2022 年最新的中国滤泡性淋巴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中指出,FL 治疗方案的制定除了与分级有关,还与临床Ann Arbor 分期和肿块大小有关。当Ⅰ-Ⅱ期FL 肿块直径<7 cm 时采取局部放疗即可,肿块直径≥7 cm 时采用抗CD20 单抗并酌情辅以放化疗及局部手术切除治疗;Ⅲ-Ⅳ期根据有无临床治疗指征进一步确定是否需要治疗。所以,对FL 进行全面准确地分期对于治疗决策的制定有重要意义。FL 最常见的结外受累部位是骨髓,最常累及中轴骨和近端附肢骨,这与红骨髓的分布有关;其次是皮肤和软组织。研究[11]发现当FL 病人有2 个以上结外器官或组织(如骨髓、脾、软组织)受累时能够预测早期临床治疗失败,18F-FDG PET/CT 评估FL 分期较其他影像学检查的准确性更高,可以更好地识别高危病人并指导治疗。有研究[12]显示18F-FDG PET/CT 对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诊断准确度高于CT(82.35%和76.56%),18FFDG PET/CT 能更准确地诊断结外淋巴瘤并调整病人的临床分期。18F-FDG PET/CT 评估为Ⅰ-Ⅱ期的FL 病人均有较高的生存率及较低的复发风险,但FL 的代谢参数SUVmax数值与临床分期无关[13-14]。此外,与超声和CT 检查相比,18F-FDG PET/CT 可使FL 病人的临床分期得到调整,因为18F-FDG PET/CT 能够准确检测出更多淋巴结和结外器官受累病灶,可使8%病人的治疗方案发生改变并获益[5]。
1.4 骨髓侵犯(bone marrow involvement,BMI) 临床中准确评估FL 是否伴有BMI 十分重要,BMI 是FL 国际预后指数标准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旦确定BMI 可提示病人预后不良。18F-FDG PET/CT 是诊断BMI 最准确的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对FL 病人BMI 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只有72%和84%,与骨髓穿刺(bone marrowbiopsy,BMB)相比无明显优势,所以在诊断BMI 方面,18F-FDG PET/CT 不能取代BMB[15]。最新的大型研究由Ródenas-Quiñonero 等[16]对299 例FL 病人行BMB 和18F-FDG PET/CT 检查,分别以2 种检查作为BMI 的标准,以18F-FDG PET/CT 结果为标准时,11 例(3.7%)病人的临床分期上调到Ⅳ期,以BMB 结果为标准时,65 例(21.7%)病人的临床分期上调到Ⅳ期;18F-FDG PET/CT 诊断BMI 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分别为40%、70.9%,BMB 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5.5%、92.8%,提示BMB 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18F-FDG PET/CT。大多数BMI 的FL 病人18F-FDG PET/CT 表现为多发性放射性摄取增高灶,而大部分(91.2%)骨髓病灶都不位于临床常用的穿刺部位(髂骨顶部),所以单独采用BMB 的诊断效能欠佳。通过18FFDG PET/CT 检查可以显示出BMI 病灶的代谢情况及分布部位,而准确选择BMB 的穿刺部位能大大提高BMI 检出率,因此当两者联合应用时能够更准确地发现BMI,有利于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从而降低疾病进展的风险。Nakajima 等[17]认为18F-FDG PET/CT 诊断的BMI 是影响病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ve-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独立预测因子,但是BMI 并不会影响晚期FL 病人的预后,因此对于晚期FL 病人,只参考18F-FDG PET/CT 结果即可,无需再行BMB。
2 18F-FDG PET/CT 与FL 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2.1 分级 世界卫生组织FL 病理分类根据镜下母细胞个数将FL 分为1~3 级,3 级又进一步分为3A级和3B 级[2]。1 级、2 级和大部分3A 级FL 病人表现为惰性,而3B 级FL 病人表现为侵袭性。不同级别的FL 治疗方案有很大差异,3B 级FL 通常参照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lymphoma,DLBCL)的治疗策略进行治疗,所以准确的FL 分级对于病人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预测有重要意义。最准确的分级方法是活检病理,但对于FL 病人来说具有时间偏倚性和部位偏倚性,FL 分级可随疾病发展而变化,且不同部位的受累病灶可有不同的病理分级,所以单部位穿刺活检确定病理分级有一定的局限性。而18F-FDG PET/CT 可以全面准确地显示全身病灶的代谢情况,从而精准有效地指导穿刺活检部位及治疗方案的制定[18]。18F-FDG PET/CT 能够检出FL 病人中隐匿性的小病灶,指南推荐各级别FL 均应接受18F-FDG PET/CT,并且对于高级别FL(3A 级和3B 级)的推荐强度要高于低级别FL(1 级和2 级)[2]。不同病理分级FL 病灶间的SUVmax存在重叠,但目前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有研究[19]认为FL 级别越高则受累病灶的代谢活性也越高;也有研究[20]认为SUVmax与FL 分级无关。MTV 和TLG 是18F-FDG PET/CT 中反映肿瘤负荷的代谢参数,但区分低级别与高级别FL 的诊断效能与SUVmax相比未见明显优势,所以目前还不能通过18F-FDG PET/CT取代活检来确定FL 分级[19]。另外,目前18F-FDG PET/CT 研究多针对不同病理分级FL 间的代谢参数,对同一个FL 病人不同受累病灶多位点穿刺得到的病理分级结果与18F-FDG PET/CT 参数间的研究尚缺乏。
2.2 预测组织学转化 FL 病变进展缓慢,在成熟的B 细胞淋巴瘤中,FL 的5 年OS 较高,但可向侵袭性淋巴瘤发生组织学转化,最常转化为DLBCL,每年大约有3%的FL 病人向DLBCL 转化[21],且高级别FL 发生转化的概率明显高于低级别FL。随着随访时间延长,FL 发生组织学转化概率也随之增长。18F-FDG PET/CT 中SUVmax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恶性程度越高则病灶SUVmax也越大。有研究[22]比较了淋巴瘤病人连续2 次18F-FDG PET/CT 检查结果的差异,当FL 受累病灶增多和/或SUVmax增高时,对检出惰性淋巴瘤发生转化有一定的提示意义,以SUVmax>13 为诊断阈值时,判断FL 向侵袭性淋巴瘤转化的特异度高达95.5%。基线和末期18FFDG PET/CT 上的SUVmax对FL 转化具有预测价值,而中期18F-FDG PET/CT 的SUVmax和多维尔评分(Deauville score,DS)对转化均无提示意义[21]。但Mir 等[23]对549 例FL 病人基线18F-FDG PET/CT 的SUVmax与免疫治疗后发生组织学转化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对于高肿瘤负荷的FL,根据基线18FFDG PET/CT 中SUVmax高低对病灶进行重新活检判断是否转化并没有意义,FL 发生转化最早是在治疗结束后的6.8 个月,而基线SUVmax反映的是治疗前的肿瘤代谢活性,此时并没有发生肿瘤微环境改变导致的代谢增加。所以18F-FDG PET/CT 代谢参数对不同治疗时期的FL 病人发生转化是否有预测价值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3 18F-FDG PET/CT 在FL 治疗及预测预后中的价值
3.1 疗效评估方法及预后相关参数 目前NHL 的18F-FDG PET/CT 疗效评价标准中,以DS 为基础的Lugano 疗效评估标准为主。DS 评分标准:1 分,无残留病灶;2 分,病灶SUVmax≤纵隔血池SUVmax;3 分,纵隔血池SUVmax<病灶SUVmax≤肝脏血池SUVmax;4 分,病灶SUVmax>肝脏血池SUVmax;5 分,病灶SUVmax高于肝脏SUVmax的2 倍以上。其中,1~3 分为18FFDG PET/CT 阴性,4~5 分为18F-FDG PET/CT 阳性,DS-5 分较DS-4 分的FL 病人PFS 要短。另外,目前较多研究还采用ΔSUVmax、ΔMTV 和ΔTLG 进行疗效评估,分别通过计算基线及治疗后18F-FDG PET/CT参数SUVmax、MTV、TLG 间的差值并除以基线参数获得。治疗前的肿瘤负荷可以作为预测治疗效果及复发的重要因素[24],但是目前没有文献证明MTV、TLG在预测FL 预后方面优于SUVmax。
除以上代谢参数外,还有研究[25-26]表明靶病灶与肝脏的SUVmax比值(rPET)、距离最远的2 个病灶间的距离(Dmax)均可以作为免疫治疗后疾病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rPET 和Dmax越大则提示病人疾病进展风险越大。rPET 定义为目标病变SUVmax与肝右叶SUVmax之间的比值,能够排除病人个体代谢差异导致的差别;而Dmax可以体现病灶累及的范围,能与MTV 作为互补信息。这些新的代谢参数在FL 病人诊治中的应用价值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证实。
3.2 基线18F-FDG PET/CT Yang 等[27]对采取“观察或等待”治疗方案的低肿瘤负荷的无症状FL 病人进行分析,病人开始治疗的中位时间是28 个月,当基线18F-FDG PET/CT 的SUVmax>9.5 和TLG>145.0 g时,建议病人在1 年内开始接受治疗。另一项回顾性研究[28]显示,基线18F-FDG PET/CT 的MTV 和TLG 能识别早期高风险进展的病人,且均与等待治疗时间之间显著相关,而SUVmax与等待治疗时间则不相关。由此可见,对于采取等待治疗的无症状FL病人来说,利用18F-FDG PET/CT 提供的代谢参数信息,可以识别短期内需要治疗的病人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有研究[29]分析了FL 病人的基线18F-FDG PET/CT,SUVmax>9.85 者的5 年PFS(46.36%)低于SUVmax<9.85 者(85.63%),此外,基线MTV、TLG 也是PFS 和OS 的独立预测因子。
3.3 中期18F-FDG PET/CT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30]推荐采用18F-FDG PET/CT 进行中期及化疗后疗效评估,高级别FL 为Ⅰ类推荐(专家一致推荐),低级别FL 为Ⅱ类推荐(专家基本一致推荐,且争议小)。由于FL 发展隐匿且进展缓慢,病程较长,所以18F-FDG PET/CT 在FL 中的预后预测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仅见少量报道。有研究[31]对行3 个周期免疫治疗后的FL 病人行中期18F-FDG PET/CT 检查发现,SUVmax与PFS 呈负相关,当SUVmax<3.15 时提示PFS 获益。中期18F-FDG PET/CT 是评估FL 病人预后的重要手段,对FL 病人进行中期疗效评估时,18F-FDG PET/CT 阴性者的PFS 优于阳性者,ΔSUVmax阳性的病人预后更差,ΔMTV>66.3%和ΔTLG>64.5%时病人有更好的PFS和OS[32-33]。
3.4 末期18F-FDG PET/CT 有研究[32]表明末期18FFDG PET/CT 对FL 病灶预后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99%,比其他预后因素(如临床分期等)更有意义,SUVmax及其他代谢参数是PFS 的独立预测因子。末期18F-FDG PET/CT 中采用的DS 评分是FL 病人PFS 和OS 的独立预测因子,当DS≥4分时有较差的PFS 和OS[34]。18F-FDG PET/CT 进行疗效评估时应区分摄取增高灶的性质,治疗后的摄取增高灶往往由治疗后炎症造成,例如单独的肠系膜摄取[35]。但也有研究者[36]对末期18F-FDG PET/CT 对FL 的预后预测价值持怀疑态度,主要是由于PFS结束的定义不够严谨。国外一项多中心研究利用化疗后PET/CT 评估FL 病人的预后,采用PET 完全缓解(PET complete response,PET-CR)替代PFS 预测,发现PET-CR 病人在特定时间后的无进展生存和整体生存的概率更高,但PET-CR 与PFS 这2 个终点事件间没有强相关性,所以对于FL 病人PFS的代替指标仍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来探讨和研究[37]。FL 病人病情发展缓慢,生存时间长,预后的长期随访有一定困难,因此对PFS、OS 的研究仍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4 小结与展望
18F-FDG PET/CT 在FL 诊断和临床分期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证实,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相比,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尤其对结外器官的诊断准确性更高,能够对FL 病人进行更准确的临床分期,还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18F-FDG PET/CT 可联合BMB 来提高BMI 的检出率,从而降低疾病进展风险,但还不能完全替代BMB。对于FL 不同病理分级来说,18F-FDG PET/CT 代谢参数与分级、伴有组织学转化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尚有争议。基线18FFDG PET/CT 有助于筛选出进展风险较高的病人并及时治疗干预;SUVmax、MTV、TLG 等参数是PFS 和OS 的独立预测因子;在治疗中期、末期的18F-FDG PET/CT 中,利用DS 为基础的Lugano 疗效评估标准对FL 病人进行疗效评估、预测预后,从而及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18F-FDG PET/CT 在FL 病人诊治过程中的临床研究会越来越多,临床价值也会越来越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