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残障者自信心提升研究
——以动物辅助治疗和小组工作方法为手段的考察
2024-01-03孙贝贝
孙 贝 贝
(北京农学院 文法与城乡发展学院,北京 102206)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有残障者8502 万人,其中精神障碍者和智力障碍者1197万人,占残障总人口的14.2%;农村残障者6225 万人,占残障总人口的75.04%。农村残障者具有受教育程度低、劳动能力弱、身体缺陷严重、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等特点,他们既是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难点。做好农村残障者的救助工作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对农村残障者的救助工作必须给予足够重视。与普通人相比,残障者更容易存在焦虑、自卑、退缩、自我封闭等心理健康问题[1],2017年发布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将心理康复纳入残障康复之中,而提升自信心是残障者心理康复的重要一环,对其积极乐观面对生活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农村精神障碍者和智力障碍者为对象,以动物辅助治疗和小组工作方法为手段,通过讨论动物辅助治疗在小组工作实务操作中的作用,探究小组工作实践过程中不同实践主体的互动方式、关系如何影响服务对象自信心提升,观察残障者自信心提升过程,并凝练实用性知识[2],以期为精神和智力残障者自信心提升的小组实务工作提供理论建议和实践参考。
一、相关理论与实践
动物辅助治疗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干预治疗,由卫生、教育或人类服务专业人员,如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指导和提供[3]。服务犬作为社会互动和情感支持的焦点,往往被直接应用于一对一的个案,其作为服务对象与他人交往的润滑剂,有助于互动双方建立融洽的关系[4]。服务犬与精神障碍者生活在一起,有助于障碍者平静心情、缓解焦虑[5]。最近,相关研究还出现了将服务犬应用于群体治疗的案例,如用服务犬缓解大学生考试期焦虑或治疗重大事件(国外校园枪击事件)发生后的心理创伤,在这种群体治疗中,服务对象以一种完全没有组织的方式与狗互动,这种非结构化互动对服务对象有相当好的治疗效果[6]。
动物作为一种社会联结物,能够有效促进其服务对象与陌生人间的互动,为其服务对象提供缓解压力的社会支持[7]。孙丽岩等人将服务犬引入大学生社交焦虑障碍研究,通过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比较,发现动物辅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大学生社交焦虑状况[8]。有社会工作者将动物辅助治疗应用于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过程,并采用社会工作的个案方法,让服务犬参与个案访谈,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的情绪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9]。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小组组员在小组工作者的带领下,通过互相支持、充分互动和分享,激发潜能,改善态度、行为,提升其社会性功能。例如,有社会工作者运用小组工作方法,为南京市Y 残疾人之家的9 名轻中度智力障碍人士提供支持和服务,锻炼了智力障碍者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了案主的自我改变[10]。2016 年,倍慈基金会在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的精神障碍者及其家属中尝试开展自助小组工作,使病情稳定的小组组员可以承担养猪养羊等任务。这一将小组工作与生计维持相结合的方式,减少了患者的病耻感;同时,组员通过互相提供情感和劳动支持以完成任务,也有利于其社会功能的恢复[11]。小组工作者通过运用专业技巧和方法,为服务对象营造安全、温暖、平等的小组氛围,对精神障碍者和智力障碍者社会功能提升具有明显成效。
自信心是个体对自我有能力完成某项活动的一种积极肯定的心理状态,有助于个体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挑战。自信心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复杂层次结构[12]。精神障碍者和智力障碍者自信心的建立需要他们在自我接纳的基础上,对自身能力、价值等做出客观、正向的认知和评价。然而,精神障碍者和智力障碍者在语言表达、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上均有缺憾,这既给他们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带来种种障碍,又导致其容易被社会排斥,致使其产生深深的自卑感,这种自卑在行为上呈现拘谨、退缩的状态[13]。这种不自信产生的困扰往往超过他们身体的残障,使他们消极地应对外在环境,甚至使其失去与他人交往的动力。
残障群体的自信心问题具有同质性,近似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使组员之间的相互包容变得容易。小组工作者将具有相似问题的服务对象编成小组,小组组员在彼此支持与互助中自信心得到飞速提升。王越从优势视角理论出发,在上海S 精神卫生中心将自信心不足的精神障碍者编制成小组,在小组服务过程中挖掘服务对象的潜能、关注他们的闪光点,通过鼓励、支持,建立其对生活的自信心[14-15]。冯聪聪以武汉Y 社区阳光驿站轻度精神残疾人士为对象,采用小组工作方法对其自信心不足问题进行干预,通过效果评估发现,服务对象的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水平均有所提高[16]。这些研究表明,小组工作对精神障碍者的自信心提升具有一定效果。
二、动物辅助治疗小组服务工作设计
F 温馨家园位于北京市通州区,作为残障者职业康复站,为周围10 个村的30 名智力障碍者和精神障碍者提供服务。社会工作者与F 温馨家园工作人员、残障者初次访谈内容包括:是否接触过犬、是否惧怕犬、是否对犬毛过敏、对小组工作服务有哪些期待,在访谈过程中发现,服务对象存在以下特点:首先是不自信,觉得什么都不会做,这种不自信致使其不愿接受新事物;其次是语言表达能力弱,尤其是智力障碍者在沟通上很腼腆,记忆力和理解力不强,不会主动表达,行为表现怯懦。针对残障者这些缺乏自信心的表现,社会工作者将服务总目标设定为提升精神残障者和智力残障者的自信心,为便于实施,又将目标分解为提升学习能力自信、表达能力自信和团队协作能力自信三个层面,根据不同层面目标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基于服务对象的特点,社会工作者将小组性质定为自愿开放性小组,通过招募,有10—11位残障者参加小组。F 温馨家园的3 位工作人员也参与其中,学习小组工作实务操作方法。小组工作者有6 位,分别为1—6 号社工,其中社工1 号是小组的主带者,负责小组带领和活动策划;由于服务对象是三级以上残障者,社工2 号和3 号辅助小组主带者开展活动,协助组员参与活动;每次小组活动带两条服务犬,社工4 号和5 号负责犬只与服务对象的交流,配合带领者将服务犬带到相应位置;社工6 号补位。
三、小组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
(一)破冰活动
社工牵着服务犬望望和乐乐一来到场地,四五位残障者就过来了,摸摸服务犬,笑得很开心。其他五六位残障者围着看,不喜欢服务犬的则远远站着。社工跟他们打招呼,并多次介绍服务犬,残障者容易忘记,反应稍慢,需要重复介绍才能慢慢记住。
在自我介绍环节,为方便组员记忆,大家用特征代替名字,个子高的叫大高个,带牙套的叫大牙,也可以称呼自己的昵称。带领者把服务犬望望和乐乐带到场地中央,教大家如何区分二者。有四五个组员依旧很腼腆,表达困难,但是会跟着一起笑一起鼓掌。由于是第一次活动,工作人员密切观察参与者的言行举止和表情神态,社工2 号和3 号及时与表达困难的小组组员沟通交流,给予适当提醒和解释。
记录两组患者发热、咽喉疼痛、脓性分泌物等症状与体征的消失时间。中医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治愈:咽部症状消失,检查正常;好转:咽部症状明显减轻,扁桃体脓点消除;有效:咽部症状和体征减轻;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计算总有效率。
(二)挖掘互助潜能,提升组员团队协作能力自信心
社工带着服务犬到活动大厅,鼓励组员尝试区分望望和乐乐,引导大家回忆上次见到它们的场景。“一起向前冲(障碍赛)”是团队合作活动,小组分为两队,第一队成员ZJM 积极帮助队友解决问题,其他人在带领者的引导下也试着去帮助队友;第二队的DYS 和WHY 也较为乐于助人,主动帮助队友解决问题,WS 也参与到活动之中。社工2 号和3 号时刻关注行动迟缓的组员,不时和他们聊两句,在他们疑惑时则到其身边进行指导。主动与热心在残障者团队活动中难能可贵,要耐心挖掘组员的互助潜能,为其交流创造机会,使小组组员间建立互帮互助的支持网络。
拍手活动让组员跟着指令一起拍手,中间要求其去摸服务犬的某一部位,以增强活动趣味性,提升组员参与感,使其处于放松状态。虽然组员WS 没有与人互动,但其会跟随带领者指令进行拍手,即使在与他人互相拍手时有些害羞,但仍表现出很开心的样子,没有了之前的拘谨,可见服务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最后小组组员一起合唱歌曲《谢谢你因为有你》,拉近了组员间的心理距离,降低了其接受新事物的心理阻抗,提升了人际沟通自信心。
(三)扩大协作空间,提升组员学习能力自信心
小组活动开始,大多数组员还记得服务犬的名字和特征,也记得彼此的名字或代号,虽然组员XQ 和WQ 一开始说不出来,但在带领者和其他组员的鼓励下,最终还是小声说了出来,且声音慢慢变大,脸上也逐渐浮现笑容。
在包粽子环节,刚开始很多组员由于没包过粽子,表示学不会,产生了一定的抵触与畏难情绪。组员XR 和HY 带头各包了1 个,并教大家怎样卷粽叶。社工把粽叶等东西递到比较退缩的组员手里,鼓励他们动手慢慢包。在将粽叶卷成三角形并用绳子捆绑时,有些组员因不知道放多少米以及如何绕线,出现了烦躁情绪,社工和组员们通过相互支持和鼓励,互相交流经验和做法,最终克服了困难,完成了包粽子任务。组员们看着包好的粽子,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小组工作者发现组员们的动手能力比较强,在组员分享中得知他们做过手工编织工作,带领者引导他们认识到自身的动手能力优势,鼓励其将这一优势应用到生活中,以减轻自我无用感。
在吹纸杯和服务犬套圈环节,有的组员吹得力气较小,有的吹了很多次没有到达终点线,不少人想要放弃。组员及社工鼓励其继续尝试,比较沉默的ZHJ 在大家鼓励下也加入进来,组员ZJZ 和BF 虽是肢体和精神多重残障者,行动不太方便,但通过和服务犬配合,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在世界球活动环节,组员们一起拉着世界地图的边缘,团结协作、相互配合,使地图上的球沿着一定的路线滚动。组员们表示是第一次玩这个游戏,感觉很新奇,也意识到了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小组工作者鼓励大家分享团队协作时沟通表达的语气和技巧,以增强其团队协作能力自信心。
(四)给予耐心和支持,提升组员自我效能感
为服务犬做衣服环节,组员们分成两队,分别围坐在两张铺有红布的桌子旁,每队分配马克笔和贴画若干。一开始组员们有些畏难情绪,但在社工的鼓励下,比较积极的DYS 率先在红布上绘画图案并填色。在DYS 带动下,其他组员也逐渐开始尝试,DYS 旁边的YY 慢慢画出了1 幅简笔画,并在社工鼓励下进行涂色,最后还写了“热爱祖国”四字,受到其他成员的表扬。YY 旁边的B 叔和C 叔一直以年龄大和病情严重为由推脱,但眼睛里却明显流露出对DYS 和YY 作品的羡慕。社工在他们旁边画出1 幅鱼的简笔画,让B 叔涂色,B 叔涂得很认真,大家都夸奖B 叔涂得很好,B 叔说由于他们经常在1 个图形里涂上相应颜色,因此比较熟悉这个做法。C 叔这时仍在拒绝。为了让其参与活动,社工又画了1 个茄子,让C叔涂色,并请B 叔在旁边帮助,C 叔很快完成。随后,社工拿来简易魔术贴,C 叔选取1 张笑脸进行摹画,并很快完成。其后,C 叔鼓励B 叔也选1 张,B 叔挑了简单的小象,画完并涂色。B 叔和C 叔还把自己的左手放在布上,描画自己的手掌,两人的讨论声越来越大,笑声也越来越多,逐渐融入到活动过程中。通过活动,组员们认识到自己只是需要多一点时间去适应,在他人鼓励和榜样力量的引导下,可以克服焦虑和畏难情绪,最终取得成功。在这一认识基础上,其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自然得到提高。
(五)增强参与自主性,培养组员表达能力自信心
考虑到组员们动手能力比较强的特点,小组工作者又安排了沙画和服务犬素描画活动。组员们对沙画和素描画比较陌生,其中两位明确表示没做过、不会做,针对这种情况,社工及时到他们身边并安慰其不要着急。活动开始后,桌面上摆放了伞、彩虹、汽车、木马、闹钟等颜色各异的沙画图案,在社工的一对一指导下,组员们先挑选喜欢的图案,如XX 选择了伞,JM 选择了车和闹钟,然后把彩色沙撒在图案上完成沙画。有一位组员说他们的世界也应该像沙画一样五颜六色,其他组员纷纷表示赞同。可见,活动很好激发了组员们的自我肯定及其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活动是服务犬模拟商场。小组工作者给组员们分发纸币,让组员自由选择扮演卖家或买家。XR 和JZ 主动选择了钓鱼摊店家,YS 选择了套圈店家,其余组员扮演买家。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买卖双方砍价,组员们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组员获得钱币后,也可到售卖店为服务犬购买玩具、零食和水。其中,WX 给服务犬买了很多东西,她表示这些服务犬让她感到陪伴与温暖。YS 也在社工指导下学会了让服务犬站、立、坐、卧等的方法,他说很有成就感。可以看出,组员们对服务犬很有感情,通过活动达到了让服务犬和组员互动并建立联结的目标。
组员能主动选择角色并顺利完成活动任务,展现出比以往更强的自主性和能力自信。小组结束后,残障者和工作人员多次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及其对服务犬的肯定与喜爱,对下次活动也充满了期待。尤其是DYS,其逐渐担当起小组工作员辅助者的角色,在小组活动中调动氛围,成为组员们的榜样,组员和社工的界限被打破,小组凝聚力达到高峰。
(六)感恩与道别
你是我的“小甜心”活动主要是让组员表达对他人的感谢。小组工作者给每人发1 袋袋装饼干,自己不能吃,必须送给最感谢人,并说出原因。在介绍完规则后,部分组员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将手中的饼干送给S 老师,感谢她的照顾。社工2 号将饼干送给DYS,感谢他对小组工作的积极配合和支持,表扬了他主动帮助其他组员完成任务的行为。随后组员们渐渐勇敢起来,纷纷将自己手中的饼干送给他人,有多位组员将饼干送给了司机张叔,感谢他每天开车将他们从家里拉到F 温馨家园,张叔感动得热泪盈眶,觉得工作很有价值。也有送给F 温馨家园王老师的,感谢她带领大家编织东西,王老师也深受感动,泪眼婆娑。有4位组员将饼干送给了负责后勤的张阿姨,感谢她在生活上的帮助,张阿姨也感动哭了。有2位将饼干送给了机构负责人,由于负责对外联系,她和残障者在一起的时间较少,本来她以为没有人会选择送给她,因此收到饼干她很感动,她表示以后会多和残障者交流,也感谢社工们给了他们一个相互表达感谢的机会。一个饼干让残障者纷纷“表白”,小组互动氛围达到高潮。F 温馨家园的工作人员既惊讶,又感动,他们通过活动看到了服务对象的善良、感恩和美好。
四、效果评估
(一)提升了组员的表达能力自信
安全、温馨的小组环境使残障者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注意力也从对自己病情的关注转移到小组组员互动上。WQ 在活动早期很少说话,经常远远地站在边上,在社工和组员的鼓励下,她逐渐能够小声分享小组活动感受,小组结束后,她主动拥抱了工作员,说很开心能够参加活动,并把自己编织的钥匙扣送给了小组工作者。F 温馨家园的S 老师还提到了JY 参加活动后的巨大变化,她说:“JY 是从职培院来到这,一直不说话,我们之前还有点担心,但是今天他参加你们的小组活动,不断和你们说话,还想买一条服务犬自己养。”通过小组活动,这些残障者的表达方式增多,除了语言、动作,还有赠送饼干、蛋糕、钥匙扣等物品,以上表达方式让人们感受到他们真挚的感情在传递和流淌,组员之间、组员与社工之间、组员与F 温馨家园工作员之间的关系悄然发生了变化,组员开始用积极、正向的眼光看待周围的关系和关系中的自我。
(二)提升了组员的学习能力自信
精神障碍者和智力障碍者在开始一项新的活动时,会先入为主地认为自己能力低,完不成任务,遇到困难时容易心理受挫,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行动能力不自信。通过包粽子、沙画、素描等小组活动,他们在社工和其他组员的鼓励下,顺利完成了任务,感受到了参与并完成某件事情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并发掘了自己在动手能力方面的优势,自卑感在减弱,接触新事物时变得更加主动、积极。
(三)提升了组员的团队协作能力自信
自信心的提升始于自我体验,组员在参与小组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榜样组员的带领,与他人协作完成任务,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和自我价值,最终提升了自信心。在小组活动结束后,精神与肢体多重障碍者BF 反馈说:“你们开展的一些团队合作活动对我们很有帮助,我们每天在这像车间一样,大家干自己的事情,平常很少有这样团队合作的活动,即使有合作,也是两三个人搭配完成一个工作,很少有交流,也不是很默契,我们这个小组团队活动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完成一个任务,有了信任,现在互相没有了芥蒂,每个人都提高了自信心,劲儿往一处使。”
五、反思与结论
针对通州F 温馨家园残障者不自信问题,社会工作者使用动物辅助治疗和小组工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专业引导和治疗。通过六次小组实践,小组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在接纳彼此能力水平和状态的基础上,发掘自身优势,在互助与合作中努力提升学习能力自信心和团结协作能力自信。在小组实践过程中,小组工作者发现残障者对过往熟悉的工作或情境比较有自信,这启发我们将新事物与熟悉工作相结合开展服务,以缓解残障者的能力恐慌。同时,残障者借助服务犬、饼干、音乐等外在媒介向同伴、社工、温馨家园的工作人员表达他们的关心、感谢与感恩,提升了表达能力自信心。当然,以上从实践过程中习得的经验具有一定的特定性和处境性。
研究尝试将动物辅助治疗与小组工作相结合,辅助动物成为小组环境的一部分,通过在小组活动中引入服务犬、设计与服务犬相关的话题,调动了服务对象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借助服务犬开展互动,能够有效降低服务对象的紧张感和孤独感,缓解其与他人互动的焦虑和恐惧,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进而增强其回归生活的自信心。另外,服务犬的辅助治疗功能呈现阶段性,小组初期,服务犬发挥了破冰和建立关系的媒介作用;小组中期,服务犬是活动设计的主要载体;小组后期,服务犬成为残障者表达感情的辅助器。
此次小组工作实践对小组工作者和F 温馨家园的工作人员都是一次进步和成长,社工从刚开始的紧张到后面的真诚与放松,虽然部分活动设计有待修正,但是社工通过真诚交流、认真组织以及对精神和智力障碍者的由衷关心、接纳和欣赏,营造了良好的治疗氛围,在服务犬的媒介传导下,使残障者渐渐放弃了自我防卫,朝着健康、互助和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F 温馨家园的工作人员全程参与了小组活动和反思讨论,深度体验了小组工作活动过程,在鼓励组员参与活动和表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这也增进了其与残障者之间的信任。对整个实践过程进行回顾,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服务对象、小组工作者、F 温馨家园工作人员三者之间的相互支持与信任,比完美的方案设计和治疗技术更重要,是通州F 温馨家园精神障碍者和智力障碍者自信心提升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