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干旱地区经济林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2024-01-02韦性秀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10期
关键词:经济林病虫害防治甘肃省

韦性秀

摘 要 一直以来,干旱问题始终是困扰和限制甘肃省经济林高效发展的重要问题。为促进甘肃省干旱地区经济林产业的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针对甘肃省干旱地区经济林发展的客观实际,在充分结合当地三年一大旱、年年有小旱的气候特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经济林抗旱高效种植技术及主要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关键词 经济林;高效种植;病虫害防治;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S727.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20.039

甘肃省地处我国黄土、青藏、内蒙古三大高原交会处,属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域狭长,气候、土壤及植被等过渡性特征明显,年平均气温0~14 ℃,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区域间温差较大。该地区年平均日照时间1 700~3 300 h,光照资源充足,省内干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小于250 mm,干燥度大于3.5;半干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250~350 mm,干燥度在1.5~3.5。自然降水量严重不足是制约甘肃省干旱地区经济林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甘肃省经济林栽培历史悠久,现有经济林树种超过1 800个品种,每年新营造的经济林面积超过4.6万hm2,经济林产业实现年收入超100亿元,核桃、枸杞、花椒、杏、红枣等特色树种产值超亿元,省内西北、东南部干果和调料,中东部水果及香料的产业布局现已逐步形成。随着经济林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部分地区缺乏前期的科学规划,在引进经济林品种时,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降水、土壤、光照等气候环境条件,没有做到适地适树;部分种植户缺乏先进栽培生产技术,管理粗放,尤其在遇到干旱条件时,造成林木成活率低,抗逆性差,树势生长发育缓慢,病虫害发生和危害严重,产量低,质量差。因此,在甘肃省尤其是域内干旱地区,发展经济林抗旱栽培生产,是彻底改善当地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

1 经济林抗旱种植技术

1.1 科学选种,适地适树

为达到甘肃省干旱地区经济林抗旱、增产、提质的生产目标,不仅要依靠科学有效的抗旱保水技术措施,而且要在前期树种的选择上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发挥不同经济林树种自身的抗旱能力,提高抗旱生产效益。根据立地条件尤其是自然降水条件的优劣,选择不同的造林树种,做到乔、灌结合,针、阔并重,生产中以乡土树种为主,经济树种与生态树种相互搭配。对于部分立地条件相对较差且气候严重干旱的地块,以侧柏、刺槐等耐干旱生态树种为主;立地条件较好的可适当种植毛叶榄、石榴、枣和山杏等具有较强的耐旱性的经济树种及高大乔木。

1.2 整地改土,提升蓄水性

通过科学合理的整地,改善土壤内部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蓄水能力,加强对自然降水的有效利用,促进经济林植株根系吸收,提高植株在干旱地区的长势,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甘肃省干旱地区实际生产中,整地改土通常选择在每年的9—10月进行,结合整地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利用有机肥丰富的养分种类和含量,保障土壤中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充分供应,优化土壤内部结构,提升土壤的通透性,秋冬季较长的时间有助于有机肥的腐解,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根系的向下延伸,增强植株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适应性。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地区整地主要采用鱼鳞坑和反坡式“品”字形的整地方式。鱼鳞坑整地是坡地植树造林常用的方法,当坡度大于30°时,多采用鱼鳞坑整地。在山坡上挖近半月形的栽植穴,呈“品”字形,坑的长度一般在0.6~1.0 m,宽度0.8~1.5 m,两坑的间距在2.0~3.0 m,表土、生土要分开放,在坑内回填熟土,并在栽植坑沿坡的下沿用生土围成20~25 cm高的半环状土埂,以便集蓄自然降水,提高林木的抗旱能力[1]。反坡式“品”字形整地,挖40 cm×40 cm×40 cm的栽植穴,在穴上方铲出倒“八”字的蓄水槽,槽长70~80 cm,深度10 cm左右,蓄水槽下方与栽植穴两角相连,收集雨水,增加土壤墒情。

1.3 苗木处理,提高造林成活率

甘肃省干旱地区经济林造林,尤其要选择优质壮苗而且要避免长距离运输,苗木无病虫害,根系完整且比较发达。造林前将苗木根系完全浸入水中,浸泡12~24 h,栽植前对苗木的主根、侧根、须根均要剪出白茬,有助于新根的萌发,增强根系的吸水和吸肥能力。将1 g保水剂与400 mL水充分混匀后再加入600 g腐殖土和400 mL水调拌成泥浆,栽植前将经过修剪的苗木根部充分蘸满泥浆,有条件的也可以在苗木的主根上套一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栽植时将苗木和矿泉水瓶一并栽下,有助于提高树体抗旱性,提高成活率[2]。栽植苗木数量较多时,可采取直施法,将保水剂与土壤混匀后施入栽植穴内,保水剂会被土壤中的微生物逐渐分解,保水功能可以持续1年以上,有助于提高干旱地区经济林的造林成活率。

1.4 适当深栽,合理密植

适当深栽是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林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措施,采取每个栽植坑2~3株的“丛”式栽植,既节省整地费用、节约灌溉用水,又可以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合理密植是甘肃省提升经济林抗旱能力的常用技术手段,适度密植不仅有助于提高经济林防风固沙效果和林木的抗旱能力,而且能有效减少灌溉面积,利用林木根系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降低自然降水的地表径流和地表水分散失,提高水分利用率,增强抗旱能力。适度密植还有助于提高树体对光能的利用率,提升光合作用的有效性,增强树体营养和干物质的积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林的产量和效益。

1.5 科学覆盖,减少地表蒸发

通过地表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经济林木的抗旱性是甘肃省干旱地區经济林抗旱生产主要采取的技术措施之一。主要采取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园区生草等技术。1)地膜覆盖。现有经济林园区通常在每年的2—4月进行地膜覆盖,此时大部分经济林区温度较低,气候干燥,及时覆膜能有效提升土壤温度2~3 ℃,从而加快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促进土壤中有机物分解,加快根系生长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增强抗旱性。对于新植的经济林园区,造林后要立即覆盖黑色地膜,提高地温,促进萌发新根,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造林成活率15%~20%[3]。2)秸秆覆盖。将秸秆、杂草、树枝等覆盖在林区地膜或树盘下,减少土壤表层水分蒸发,提高植株的储水、蓄水能力。对覆盖的秸秆喷施农药,杀死其中的病菌和害虫,并在秸秆表面覆上一层黄土,防止水分蒸发及预防火灾的发生。3)生草覆盖。可采用人工生草或自然生草两种模式,在树冠下人工种植紫花苜蓿、百脉根、小冠花等豆科牧草或其他固氮植物,保持水土,增加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改善林间生态小环境,增强生物多样性,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在秋季整地时将杂草翻入地下可成为很好的绿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改善林木营养状况,是目前最简便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经济林抗旱种植技术。

1.6 修建集水工程,合理灌溉

根据甘肃省实际情况修建水坝、方塘或集水池,实施集雨节水工程,在自然降水较多的季节利用集水设施储存水源,待气候干旱时,利用储存水源进行适时灌溉。用滴灌、微喷等先进灌溉节水技术替代传统的大水漫灌,最大限度地节约水源,提高水分利用率。在山坡地顶部修建方塘或蓄水池收集自然降水,干旱时利用高度差,借助滴灌带实现自流灌溉,省时、省工更省水。在丘陵地、旱坡地修筑梯田或者鱼鳞坑,使自然降水集蓄在行内或树下,提高水分利用率,增强树体抗旱能力。

1.7 科学整形修剪,平衡树势

甘肃省干旱地区对经济林每年至少进行2次整形修剪。整形修剪既可以平衡树势,减少地上部的水分蒸发量,提高抗旱性;又可以增加树冠的通风透光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有助于提高经济林产品的品质。通过整形修剪减少地上部树木叶面的水分蒸发量,使树体内部水分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加强对树体本身的保护,同时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实际效率,平衡地上、地下部的长势,适当控制地上部,促进地下部根系的生长发育及延伸,实现对更深层土壤中水分的吸收,显著提高树体抗旱和耐旱性。针对阔叶林,在干旱严重时可采用截干的方式,去掉侧枝和部分顶梢,抑制地上部向上的长势,减少林木叶片,抑制水分通过皮孔及叶片的蒸发,促进根系生长,同时促进枝干的再生和树势的更新复壮。

2 经济林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核桃纹枯病

核桃纹枯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为害核桃的枝条,1~2年生的枝条受害尤為严重。在甘肃省干旱地区,纹枯病病菌首先侵入枝条顶端嫩枝,随后逐渐向下延展至整个枝条甚至主干。植株染病后叶片逐渐发黄直至脱落,枝条皮层呈灰褐色,严重时呈红褐色或深灰色。遇多雨潮湿天气时,病斑的分生孢子盘会出现大量的黑色短柱状分生孢子,严重时会形成长圆形黑色孢子团块。树体长势较弱、春季遇到干旱或者前1年受到冻害的林木植株核桃纹枯病的发病情况较重。实际生产中,对于核桃纹枯病的防治如下。1)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提高树体养分水平,增强树势提高抗病性。2)在每年雨季到来前,全树喷施70%的代森锰锌800倍液来预防核桃纹枯病的发生,每间隔10 d喷施1次,连续用药2~3次。3)在核桃枝干感病时,用刮刀及时刮净感病部位并用1%的硫酸铜或者40%的福美砷可湿性粉剂50倍液涂抹患病部位,随后涂抹焦油进行保护[4]。

2.2 枸杞炭疽病

枸杞炭疽病又称枸杞黑果病,主要为害枸杞的青果、花或者花蕾。枸杞炭疽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以菌丝体的形式残留在树上和落在地面的黑果内,成为翌年果园的最初感染源。甘肃省干旱地区在每年的5月中上旬至10月中上旬,待平均气温17 ℃以上、空气相对湿度60%左右时,枸杞炭疽病开始发病。进入7—9月,当温度达到28 ℃左右、遇到连续降雨、空气比较潮湿时,炭疽病病原菌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发病严重。枸杞青果受害后,果上出现多个小黑点或者不规则形状的褐斑,严重时病斑迅速扩大,经过2~3 d即可蔓延全果,使青果变成干硬的黑果,长出橘红色的孢子堆,使果品的商品性尽失。甘肃省对于枸杞炭疽病的防治如下。1)在冬春季节及时清园,结合冬前修剪去除病枝和病果,将其统一带出果园烧毁掩埋。翌年3月结合剪枝再一次清园,降低果园中越冬病原菌的基数,预防和降低枸杞炭疽病的发生。2)在炭疽病的发病高峰期7—8月,全园喷施50%的退菌特600~800倍液、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隔7~10 d喷施1次,连续用药2~3次,注意药物的交替使用并且用药要均匀,树冠内外、上下都要喷到,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5]。

2.3 叶锈病

叶锈病是甘肃省云杉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云杉的针叶。当地每年6月中旬左右,是云杉叶锈病的高发期,发病初期,在针叶上会出现淡黄色的病斑并且在病斑区域可以观察到明显的针状凸起,严重时云杉针叶出现土黄色变化导致针叶干枯脱落。生产中,在叶锈病的发病初期,可采取喷施粉锈宁500~600倍液的方法预防叶锈病;在叶锈病的高发期,可采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0%的三唑酮乳油或者20%萎锈灵乳油500~600倍液进行全树喷施,每间隔10~13 d喷施1次,交替连续用药2~3次,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2.4 松天牛

松天牛是对甘肃省种植的云杉危害范围较广、为害程度较重的虫害之一,松天牛的各个生育期均会对云杉造成伤害。幼虫阶段蛀食云杉木质部;成虫主要啃食云杉叶片,严重时导致植株枯萎、死亡,同时松天牛容易传播松材线虫病。可通过在松天牛幼虫蛀入枝干后,用磷化锌毒扦插入蛀孔中,彻底杀死幼虫;在松天牛幼虫孵化时,用25%国科3号2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 000倍液进行全园喷施;在松天牛成虫羽化后7 d内、羽化盛期7 d内和羽化后期这3个防治的关键时期,各喷施50%的杀螟松200倍液1次,注意全园各处都要喷到,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彦明.经济林抗旱保水栽培技术的应用[J].农家致富顾问,2019(20):158.

[2] 钟国才,张永生.经济林抗旱保水栽培技术的应用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3):152-153.

[3] 张树杰,张连翔,王占龙.经济林抗旱保水栽培技术[J].防护林科技,2002(1):76-77.

[4] 刘秀丽.探讨经济林抗旱保水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18(14):55.

[5] 石立春.甘肃省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J].乡村科技,2021,12(1):107-108.

猜你喜欢

经济林病虫害防治甘肃省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经济林新资源食品的种类及前景
经济林栽植密度与营造方式
厚朴经济林促发展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浅析经济林中生物灾害的防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