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生态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对策研究
——以绵阳市为例

2024-01-02□张

山西农经 2023年22期
关键词:绵阳市林农康养

□张 斌

(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我国虽然通过脱贫攻坚战消灭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但脱贫地区依然存在发展基础较薄弱、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以及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难题[1]。为了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报告分别部署了不同时期的乡村振兴战略任务,化解我国新时期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发展不充分矛盾。我国只有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优势[2],推动农业与工业、物流、旅游等多元化业态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3],才能助力乡村振兴。而我国农村林业资源比较丰富,很有必要通过强化林业生态建设赋能乡村振兴,提供绿色林业产品,推动农村山区经济发展。文章以绵阳市林业生态建设为例,分析探讨绵阳市林业生态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对策。

1 绵阳市林业生态建设现状

绵阳市位于四川省西北部,是全国唯一的科技城。绵阳市下辖涪城、游仙、安州三个区以及平武、三台、盐亭、梓潼、北川五个县,同时代管一个县级市(江油市)。绵阳市总面积2.02 万km2,截至2022 年末,绵阳市常住人口489.8 万人,林地面积121.8 万hm2,占土地面积的60.28%,森林面积113.4 万hm2,森林蓄积量为9 796 万m3,森林覆盖率56.13%,在四川省二十一个市、州中排名第六位,高于四川省森林覆盖率约15.87%,森林资源十分丰富。

绵阳市作为四川省的森林大市,一直坚持“两山”理念,落实绵阳市委、市政府“产业强市”“生态美市”战略部署,不断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之路,构建绵阳市林业生态产业体系,把林业产业发展与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相结合,积极优化绵阳市林业生态建设效果。

首先,通过“大规模绿化绵州”行动进行封山育林,已经完成营造林32.1 万hm2。其中,人工造林约4.0 万hm2,新增森林面积约6.1 万hm2,新增森林蓄积约1 242.75 万m3,从而增强了绵阳市林业生态建设资源禀赋优势。

其次,利用现有林业资源优势推进木本油料、三木药材、竹木花卉、林下经济和森林康养等产业,开拓农民致富门路。绵阳市成功选育“华欧9 号油橄榄”“云新云林核桃”“凤丹油牡丹”等优良木本油料品种,已经建成油茶、油橄榄、油牡丹、核桃等木本油料基地4.0 万hm2,产值达24.5 亿元;建成三个省级林草中药材重点县,不断培育“瓦壶沟厚朴”品牌,与科研院所、企业进行厚朴产业合作,最大限度实现厚朴皮、花、叶和边角料加工全产业链精深加工,促进农民增收;建成省级花卉产业园区一个、省级现代林业培育园区两个,并打造“七里花乡”品牌,扎实推进林业花卉产业的发展;不断做好林下经济和森林康养产业。绵阳市已经建成两个国家级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积极探索“三种”(林药、林菌、林茶)、“六养”(鸡、鸭、鹅、牛、羊、蜂)模式,助推绵阳市林下经济发展。截至2022 年,绵阳市林下经济的面积达3.1 万hm2。林下种植羊肚菌、双孢菇、黄连和天麻等面积为1.2 万hm2,林下养殖鸡、鸭、牛等面积也达到0.6 万hm2。同时,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模式,已经打造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一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六个,每年接待人数可达301 万人。

最后,要积极利用绵阳市作为四川省第一批林草碳汇项目的开发试点市,通过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国家储备林建设以及固碳增汇等项目增加绵阳市的森林储碳量,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林业力量。

近几年,绵阳市年均森林蓄积量增长207.12 万m3,年增碳储量达到379 万t。通过林业生态建设不断赋能乡村振兴,绵阳市2022 年林业总产值达到280 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到3 020 元。

2 绵阳市林业生态建设面临的困境

2.1 林业生态建设的富民效果亟须增强

通过调查绵阳市九个区县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及2022 年林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林业收入等数据发现,安州区林地面积在绵阳市九个区县中最大,为595 700.00 hm2,安州区森林面积以及森林覆盖率都不是绵阳市九个区县中排名最高的,但2022 年安州区农民人均林业收入却是九个区县中最高,为3 800 元。平武县林地面积虽然在绵阳市九个区县中排列第二位,但平武县森林面积却是九区县中最大,为430 000.00 hm2,森林覆盖率也达到77.46%,2022 年平武县农民人均林业收入3 700 元。梓潼县、游仙区林地面积位于绵阳市九个区县后二、三位,2022 年梓潼县、游仙区农民人均林业收入不足3 000 元。涪城区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2022 年林业总产值都比游仙区少,由于森林面积比游仙区大6 906.50 hm2,导致涪城区2022 年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3 500 元,比游仙区2022 年农民人均林业收入多1 220 元,具体见表1。但即使如此,2022 年绵阳市农民人均林业收入仅为3 020 元,2022 年绵阳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 726 元[4],也就是说农民人均林业收入只占可支配收入的13.29%。绵阳市拥有约121.8 万hm2林业面积以及113.4 万hm2森林面积和56.13%森林覆盖率,这些林业资源禀赋对绵阳市九个区县带动林农增收致富的成效还不太明显,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明显不够,亟须增强林业生态建设的富民效果。

表1 绵阳市2022 年九个区县林业数据统计

2.2 林业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力不强

绵阳市目前的林业产品主要是油茶、核桃、油橄榄、油牡丹等木本油料以及厚朴、黄柏、杜仲等三木药材。林下经济主要采用“三种”和“六养”模式。基于“林业+”的康养、旅游产业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由此可知,目前的林业产品基本为没有经过深加工的传统初级产品,林业产品的同质化比较严重,缺乏林业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导致林业产品同质化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没有足够资金引进科研院所、林业龙头企业进行林业新产品研发,更缺乏林业产品先进深加工技术,从而不能进行林业产品个性化、差异化创新。另一方面,缺少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林业产品品牌,主要是目前缺乏基于林业的无公害或绿色产品认证标准技术,导致林业新品种应用推广力度不足,开发的林业新产品市场知名度不高,缺乏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林业“拳头”产品,导致林业生态建设效果较差,林业产品竞争力不强[5]。

2.3 林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随着林业生态建设的逐步深入,林业经济功能不断增强,林业产业模式也由传统模式向“林业+”模式转换,“林业+生态旅游”“林业+森林康养”“林业+自然教育”等应运而生。林业生态系统除了需要林业测绘与空间规划、风景园林、林业环境保护、林业科技推广、森林病虫害防治以及专职护林员等传统林业人才外,更需要既懂林业又懂旅游、医护、健康体育等领域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进行森林康养、林业旅游等指导管理工作。随着人们不断认识到森林负氧离子对健康的巨大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进行森林康养、森林旅游等,而目前森林康养师、园林康养师比较缺乏,我国一些农林高校在2017 年才增设森林康养方向专业,开始培养林业复合型人才,同时全国各地也由林业系统每年进行短期林业人才培训。绵阳市林业局仅在2022 年就举办了20 期林业人才科技培训,累计培训林农人才4 000 余人,但林业人才缺口依然很大[6]。

2.4 林业系统财政支持力度不足

一方面,林业产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以及见效慢的特点,比如油茶、油橄榄和核桃等产业的标准化基地建设需要连续投入5 年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和效益。而基于“林业+”模式的森林康养产业投资额更大,投资周期也较长。另一方面,林业系统每年的财政补助资金非常有限,无法全面覆盖到当地每个需要支持的林业项目,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地经济发展影响较大,国家税收收入减少,导致包括林业系统在内的各部门可用财政资金受限,林业系统的财政支持力度无疑会下降很多。因此,绵阳市林业局2022 年也只是协助北川县厚朴现代林业园区、游仙区特色经果林现代林业园区、平武县厚朴现代林业园区项目争取到省级资金900 万元。同时,绵阳市林业局配套市级资金300 万元。为安州区宇承玫瑰现代林业园区支持市级资金100 万元,另外,绵阳市兑现退耕还林资金1 916.66 万元[7]。

由此可见,绵阳市林业系统支持的也只是一些能够较短期内带来收益的林业项目,而投资较大、投资期较长基于“林业+”模式的森林康养等项目则缺乏财政资金支持,从而无法持续提升林业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效果[8]。

3 林业生态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对策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地方林业系统需要结合当地林业资源禀赋,制定具有地域特色的“土特产”发展规划,强化财政资金与林业科技的有效支持,从而提高林农收入水平以及林业生态建设赋能乡村振兴效果[9]。

3.1 顶层设计林业产业富民发展规划

林业部门需要根据国家林业政策、地方政府生态城市部署,依托当地林业资源禀赋,结合林业发展方向,及时与农业、旅游、医疗卫生等部门协调沟通,顶层设计制定综合性林业产业园发展战略规划,开展基于“林业+”的“森林康养”“森林旅游”“森林自然教育”等新产业富民项目,引入林业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新理念新技术,实现林业资源与农业资源、旅游资源以及医疗资源的有效集聚与融合,延长林业产业链,在保持林业生态前提下,促使林业生态建设可持续赋能乡村振兴,提高林农收入[10]。

3.2 落实林业“土特产”,提升竞争力

目前,林业产品同质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主要是目前的林业产品基本上是初级产品,对林农的增收作用有限。因此,利用林业资源做好林业“土特产”,提升林业产品竞争力,为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土特产”主要是指依托农村既有林业资源以及气候、光照、水土等农业资源,突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培育林业优势特色产品,打造跨越市州、省及全国区域的竞争优势品牌。同时,突破地域限制,延伸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从而避免林业产品同质化,提升林业产品竞争力。另外,将林业产业与电商、旅游等相结合,通过传统销售、直播带货等多种途径,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实现林业“土特产”价值链增值。

3.3 加大林业科技人才培养力度

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离不开林业科技的支撑,林业科技是实现林业产业增值的关键,而林业科技又由林业人才掌控,因此,只有加大力度培养基于“林业+”模式的复合型科技人才,才能增强林业生态建设效果。由于目前我国林业高校不多,培养的林业人才也有限,因此,林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可从以下方面开展。

首先,林业科研院所与地方林业系统进行战略合作。地方林业系统积极配合林业科研院所进行林业产学研创新,为林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同时,林业系统要不断组织林农参与到产学研活动中,引导其学习林业实用技术知识,提高林农林业科技水平。

其次,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林业龙头企业引进力度。林业龙头公司利用先进的林产品处理技术延长了林业产业链,增加了企业收入。同时,林业龙头企业就近招聘林农到企业工作,也会不断增强林农林业知识和林产品处理技术。

最后,林业系统每年定期进行线上线下林农培训。一方面,可以依托“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平台开展林产品线上技术咨询服务,由林业专家线上解答林农的疑惑,潜移默化增长林农林业科技知识。另一方面,每年地方林业系统组织开展多场线下林业科技下乡活动,普及推广现代林业科学知识与林业实用技术,让更多的林农学习、掌握与使用现代林业技术。由此,通过多渠道加快培养林业科技人才,尽快弥补林业人才需求缺口,加大林业科技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支撑力度,推动林业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4 部门联动统筹林业项目财政资金

目前,由于政府部门间条块分割,各个部门都只从本部门视角进行乡村振兴的项目资金支持。由于部门间缺乏联动没有形成合力,无法有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进行统筹规划布局,不能及时实现林业、农业、交通、文旅等部门资源以及财政资金的有效整合,从而影响了乡村振兴效果。为了发挥财政补助资金的最大效用,迫切需要农业、林业等部门联动,跨部门对涉林、涉农的项目进行甄别、取消或者合并,评估可行的涉林、涉农综合性项目,由政府主导统一协调相关部门的财政支持资金力度,既可严防财政资金“跑冒滴漏”,又可提高综合项目的财政资金的最佳使用效果,提升乡村振兴成效。

4 结束语

在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林业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林业部门需要采取顶层设计林业产业发展规划、依托科研院所和林业龙头企业创新开发林业特色产品、培养林业科技人才和部门联动统筹林业项目财政资金等措施,助推“林业+”模式下林业旅游、森林康养等多种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林农收入水平,促进林业生态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绵阳市林农康养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绵阳市多措并举推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绵阳市青少年宫作品
绵阳市网络作家协会成立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绵阳市图书馆孙桐生自藏《绣像石头记红楼梦》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
森林康养地试点,可以先粗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