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以《小兵张嘎》为例
2024-01-02李仁杰
罗 敏, 李仁杰
(1.重庆市涪陵区珍溪镇中心小学校, 重庆 408000;2.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 重庆 400012)
整本书阅读不只是传统意义上让学生阅读一本书,而是具有一定的特点和原则,旨在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知识,产生对阅读的兴趣,建立有序的阅读思维的阅读活动。叶圣陶最早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思想,他强调以整本阅读为主,单篇阅读为辅进行教学和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阅读教学要求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读整本的书。随后部编版教材新增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栏目,都在强调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开始将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任务群的第一个学习任务单独提出,分别阐述了每个学段的学习内容与教学提示。此外,《新课标》明确要求小学高段学生阅读总量要达到100万字以上。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实,整本书阅读要求在2011年的课标中提出来后,我国许多小学就开始积极探索,进行了诸多实践,但落实情况并不理想。比如,学校层面上,虽然对整本书教学的益处有着清晰认识,但未能正确落实课程目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对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有错误认知[1]。此外,当前小学语文课程考核并没有将整本书阅读内容纳入其中,部分学校对于整本书阅读的重视程度不高,甚至不予理睬[2]。教师层面上,小学教师一般对短篇文章教学十分熟悉,而面对大篇幅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时,经验不足,往往不知所措[3]。且由于整本书阅读教学没有固定的课程设置,小学语文教师多将它归为课外阅读这一类[4],导致整本书阅读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层面上,小学生因身心发展特征,往往没有足够的耐心和自制力,尤其是字数较多的作品,无法激发其较高的阅读积极性,甚至会对阅读更加抵触[5]。
有鉴于此,以《新课标》要求为理论导向,结合《小兵张嘎》整本书教学实践课例,对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展开研究,希望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可供参考的教学组织方式,促进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一、整本书阅读概述
自“整本书阅读”一词被提出,不少专家学者们对整本书阅读进行了探索。下面通过文献分析,明确整本书阅读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阐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特点,并归纳总结整本书阅读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整本书阅读及其教学的概念界定
当前,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概念界定还未达到统一,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孙礼建[6]认为整本书阅读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自主选取整本的经典作品,采取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与作品、作者、人物进行交流、对话的过程。管然荣等[7]认为整本书阅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它是与语文课程紧密联系,具有丰富知识内容,并且能够体现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阅读。李怀源[8]认为整本书阅读的关键是整体,既要深入挖掘细节,也要从整体认识作品,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杨爽[9]则认为整本书阅读是一个综合性过程,它是在历史的时间中沉淀出的一种阅读策略。
由此,笔者将整本书阅读的概念界定为:有目的地阅读完整的一本或几本书。在本研究中,“整”是指完整、没有残缺,包括封面、扉页、目录、正文、标题、页码、辅文七个部分。“本”是一个数量词,不是具体的量。它可以指一本,也可以是几本,比如有的书籍分为上下两册,就是两本。这里的“整本书”就是与学生经常阅读的节选的短篇文章相对,具有完整性、系统性的作品或著作。由于本研究针对的是小学生,所以“书”在这里是指科普、文学、科幻以及反映革命传统的书籍或著作。比如《小兵张嘎》《西游记》《海底两万里》等。“阅读”不是漫无目的地看书,而是有计划、有方法地阅读书籍,并在阅读后有所感悟和收获。
而整本书阅读教学则是相对于语文教材中的单篇短章而言,通过选取内容丰富、适龄的整本书作为教学材料,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运用适合自身的阅读方法在多元趣味的活动中顺利完成阅读的教学活动。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特点
通过概念及文献整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教学活动丰富多样。整本书的阅读量大、耗时长,仅仅依靠传统的阅读方法是行不通的。开展辩论赛、角色扮演及画海报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产生更高的阅读兴趣,进而提升其阅读质量。其二,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在开展教学前,教师要注重课外书的选择,可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也可以结合节选课文或语文园地。学生将课上所学的阅读方法及时运用到课外书阅读中,从而加深对课内所学知识的掌握。同时,整本书内容丰富,不再局限于书中呈现的一个情节和一种感情,学生能在书中了解更多的故事情节,从多方面体会同一个人物的不同形象,补充对人物的认知。可以说,课内阅读为课外阅读提供选择的方向,课外阅读为课内阅读补充一定的知识。
(三)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原则
除了要遵循传统阅读教学的教育性、审美性等原则[10],整本书阅读还应遵循其独特的教学原则,如整体性、系统性、适龄性以及主体性。
1.整体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整体性原则,才能凸显出整本书的特点[11]。笔者在概念界定中提出“整”是完整的意思。完整的一本书包括封面、扉页、目录、正文、标题、页码和辅文七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根据书籍整体性进行教学。首先从一本书的题目入手,然后逐渐进入正文部分,鼓励学生赏析文中的内容,最后阐述自己的感悟,从而整体连贯地读完著作。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对整本书的文本内容、人物形象有清晰的了解,还要对整本书的故事脉络有完整的呈现,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清晰地引导学生梳理文本。
2.系统性原则
《新课标》明确提出整本书阅读在每个学段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可以转化为一个总目标,任何一个总目标都有一些中级目标分支,然后又有一些具体的小分支。纵观整个系统,每个目标都有相应的内容。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既要依照总目标开展教学,也要切实完成具体目标。不能只看总目标而不看具体目标,因为总目标是宏观的、长期的,在落实过程中很容易盲目实施。倘若只看具体目标而不看总目标,则会造成目标实施局限。
3.适龄性原则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时,对书籍的选择和教学方法应具有适龄性。不同学段的学生认知能力不同,对书的需求也不同。从低段到高段,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渐提高。比如高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储备了一些经验,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这个阶段的学生整本书阅读就可以以文学、科普、科幻、反映革命传统的著作为主。教师根据年龄差别对低段的内容可以用讲故事等方法,对高段则可以通过画思维导图、辩论等方法展开趣味教学。总之,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可接受程度。
4.主体性原则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及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重要。整本书阅读与识字写字不同,前者是思维上的交流,后者是灌输式的肌肉记忆。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引导、启迪、鼓励学生完成阅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性原则不再让学生成为被牵着鼻子走的人,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能主动探索和分析文本内容,并产生自己的想法,从而独立自主地阅读完整本书。因此,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课堂,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阅读兴趣,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整本书阅读的教育价值。
二、小学整本书阅读的价值
在篇幅长、内容多的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学生的耐心和意志力得到锻炼,并从中积累大量的知识,进而提高写作水平,这些对建立有序的阅读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力
传统的单篇阅读篇幅短,学生利用较短的时间就可以阅读完,不利于培养其耐心和意志力。整本书的阅读篇幅长、内容多,学生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读完整本书。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意志力还不够强,面对大量的阅读很容易走马观花”[12]。因此,在整本书阅读的时候,就需要学生静下心来,专注投入地阅读书本的全部内容,无形之中就训练了小学生的耐心和专注力,也培养了其意志力。
(二)有利于小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
整本书阅读的内容多元、题材丰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助其积累丰富的知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心智发展尚不成熟,阅读经验和积累也不足,特别是在教材短篇阅读的影响下,接触的知识碎片化、零散化严重,导致学生在储备知识和拓展眼界上较为受限。在整本书阅读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大量、广泛阅读书籍,接触到足够丰富的语言,积累更多的知识,接受较好的文学熏陶。“由于整本书大多选择的是经典优秀文学作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充分感受不同时代、地区所具有的特点,充分感受不同题材作品所描绘的人物故事及蕴含的感情,充盈内心世界。”[13]因此,整本书阅读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拓展眼界。
(三)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素材,写作又是反映阅读的直接方式。传统的写作教学重在灌输式地让学生将模板框架或好词佳句照搬到作文中,这种方式很难让学生写出生动的作文[14]。然而,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会自主地了解作品内容,通过篇章结构、好词佳句理解作品内涵,对作品有自己的看法并且能够迁移拓展,这样的阅读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将知识内化,变成写作素材,在写作中才能自然地将储备的知识外化。因此,通过阅读大量整本书,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升,对文章内容结构理解更加清晰,从而提高其写作水平。
(四)有利于学生建立有序的阅读思维
传统的单篇阅读是零散、碎片化的,而整本书阅读是系统完整的。虽然小学生在中高段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还不够开阔、系统。整本书内容丰富、篇幅较长,包含众多的故事情节,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出更完整的知识结构,建立更有序的阅读思维。对于不同的故事,借助已有的思维水平,学生可从多个角度展开思考,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思维。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阅读正文,还要阅读题目、作者、目录等。而其中,目录十分重要。通过观察目录,学生能够整体感知这本书的结构框架,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建立更有序的阅读思维。
三、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代表课例分析
整本书阅读虽然已经被提出多年,但在具体教学实施中效果却不容乐观,许多教师不能很好地区别整本书与单篇阅读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笔者以小学语文高段选文《小兵张嘎》为例,通过案例和访谈对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分析,整理出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小学高段整本书阅读教学内容分析
《新课标》要求小学高段学生阅读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比如《小兵张嘎》《可爱的中国》《闪闪的红星》等,并能够讲述自己感受到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除此之外,还要阅读《海底两万里》《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科幻类作品,并梳理其基本内容,对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交流,用口头或书面方式,与同学分享自己整本书阅读的经历、体会和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整本书的每一个部分进行教学,尤其是封面、目录、正文的教学要凸显整本书的特点和价值。基于此,笔者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内容分为知识型内容和活动型内容两方面。
知识型内容包括概念知识、文学常识、经验知识、观念知识等,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文字和观念。这一类教学内容包括对某一名词下概念、了解有关作者作品的文学常识、感悟著作中所蕴含的感情等。
活动型内容包括交流活动、体验活动、操作活动等,其表现形式主要是实践。比如,故事分享会、辩论赛、角色扮演、制作手抄报、画思维导图等,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主要教学内容。
(二)《小兵张嘎》整本书阅读教学代表课例分析
在选择案例时,笔者收集了三十个《小兵张嘎》的相关课例。本研究主要针对整本书阅读开展,因此剔除了课文《摔跤》的教学课例。另外,《小兵张嘎》的整本书阅读安排在五年级,又剔除了五年级以外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课例,最后剩下五个课例。其教学内容及分析见图1。
图1 《小兵张嘎》整本书阅读教学内容
梳理五个教学课例,发现小学阶段《小兵张嘎》整本书阅读教学内容中,知识型内容较为相似。五个课例均提到了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或描写手法,其中有三个课例提到了《小兵张嘎》的主要内容或故事情节、主旨启示、作品相关信息,有两个课例提到了试题、阅读方法,有一个课例提到了生字意思、阅读方法及他人评价。由此可见,在知识型内容上,分析描写方法的最多,几乎每个案例都有所涉及,只是不同的案例侧重点不同,有的侧重于分析描写手法,有的侧重于文学常识,还有的侧重于探究主旨等。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都被处理为精读精讲,是当堂课的重点。运用试题检测的方式,既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笔者还发现在小学阶段《小兵张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例中,教学内容分化比较严重。文学常识和描写手法的出现频率非常高,却很少提到阅读的方法和策略,比如阅读方法、阅读计划等。
此外,在《小兵张嘎》整本书阅读教学内容中,活动型内容不够丰富。上述五个课例都是对《小兵张嘎》中的人物形象或描写进行了分析,有三个课例探讨了作品的主旨和启示,有两个课例使用了音视频。其中,交流和讨论属于交流性活动,贯穿了整个教学环节。分析人物形象属于探究性活动,几乎在每个课例中都有所呈现。欣赏音视频和角色扮演属于体验性活动,只有少部分课例中有运用。由此可见,课例中均涉及了以“听、说、读”为主的交流性和探究性活动,但体验性活动较少,尤其缺乏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操作性活动。
(三)《小兵张嘎》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分析《小兵张嘎》教学课例和部分教师访谈内容,发现其教学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活动形式还不完善,没有发挥整本书阅读的价值等方面。
1.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整本书与单篇短文不同,教学内容也应不同,但通过课例发现整本书的教学内容与单篇短文较为相似。单篇阅读具有短、零散、碎片、不全面的特点,而长篇的整本书阅读正是为了弥补其不足,帮助学生系统性地阅读,从而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传统的阅读教学以讲授生字词,分析文中的描写方法,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为主,而从案例中发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内容也是如此。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来看,《小兵张嘎》整本书阅读教学也是围绕生字词、描写手法这几方面来讲解,没有从目录、序跋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作品,更没有体现出整本书阅读的特性与目的,也没有发挥其功能和价值,这种和单篇阅读类似的教学内容不仅无法激起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还会降低其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
2.教学活动形式不够完善
知识离不开活动,就像理论离不开实践。学生要掌握知识,取决于教学的方式方法,而活动有助于其轻松阅读整本书。在上述课例中,教学活动虽然很丰富,有表演、欣赏音视频、摘抄好词佳句、朗读等,但仔细分析后会发现这些教学活动主要表现在听、说、写这三个方面,画手抄报、制作模型等动手实践的活动较少。此外,通过访谈发现,教师习惯于课中与学生共同梳理整本书的逻辑框架、分析作品的主旨,课下则让学生自己去读,学生读完了就算达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这种走流程式的教学在当前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既不利学生思维的拓展,也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四、小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以《小兵张嘎》为例
综合上述分析,笔者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节选的《小兵张嘎》为例,结合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特点和原则,从课前准备、课中指导、课后总结、评价与拓展等方面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兵张嘎》中描写的“嘎子”从一开始只有爱国的满腔热血,到后来英勇冲锋在前应对敌人的英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鼓励着青少年自强不息、奋勇向前,激发着我们的爱国之心。《新课标》中提到小学高段的学生要阅读反映革命精神、爱国情怀的著作,而《小兵张嘎》不仅是教材中的节选篇目,也是《新课标》要求的必读著作,具有极大的阅读价值[15]。该作品线索明确,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紧凑,既能吸引读者继续阅读,又能让学生迅速抓住作品的主要线索和关键信息。其教学价值不仅体现在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内容、理解作品主体思想、感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还可以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最终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课前准备
充分的准备是学生轻松阅读的前提。通过确定阅读书目、指导版本和序跋,学生能快速了解书籍的基本内容,新颖的导入则可以有效激发其阅读兴趣。
1.确定合适的阅读书目
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很多单篇课文都是节选的,这些文章大多是整部著作中的重要部分或者精彩段落,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遵循了适龄性原则,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可根据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特点,以课内单篇文章为主,选择相匹配的整本书籍提供给学生阅读学习。这是由于以教材为主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主旨,教材与课外书相辅相成,具有双管齐下的教学价值。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摔跤》一文,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作者采用出神入化的写作手法从语言、行为及心理等多个方面刻画了小英雄张嘎。通过课文学习,学生只能根据嘎子与胖墩的动作描写浅显地体会嘎子机灵聪颖的人物形象,无法深层次理解嘎子这个人物的鲜明特征。此时,教师可以在单篇课文的基础上,推荐《小兵张嘎》让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全方位体会嘎子的鲜明个性,感受伟大的革命精神。总而言之,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开始前,教师可根据年龄特点或教材中的节选篇目选择合适的书籍。
2.指导阅读书籍版本、目录、序跋
教师除了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有价值的书籍,还应在书籍版本和目录、序跋方面进行阅读指导。首先,在版本选择上,由于该书目前已被多次改编,且有众多出版社发行,因而教师在选择版本的过程中应遵循适龄性原则,注意书籍是否符合该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否能为其所接受。比如,文字应该富有趣味性,书中带有一定的插图,作品内容完整等。教师可以通过PPT的形式给学生出示不同版本的书籍节选,让学生感受不同版本书籍的差别,进而学会如何选择一本书。本研究中,笔者选择了由徐光耀主编,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兵张嘎》。其次,目录和序跋是作者对作品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概括。通过阅读目录和序跋,学生可以快速了解作品内容。课前,教师可以遵循整体性原则要求学生根据目录、序跋以及每章前面呈现的小字部分从整体来猜《小兵张嘎》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从而使学生快速了解章节结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新颖的导入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人阅读体验。因此,选择新颖的切入点,设计充满趣味性的课程导入,以此激发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是十分必要的[16]。
整本书阅读的篇幅长、内容多、阅读量大,教师须注重选择新颖的切入点导入新课,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动力,进而确保阅读质量。通过对教师访谈,并结合案例,笔者提出以下三种趣味性导入。第一,教师可以采用影视导入法。在《小兵张嘎》阅读前,教师可以播放与节选课文不同的视频片段,比如嘎子痛失奶奶、嘎子解救老钟叔等,让学生发现书中还有另一个“嘎子”,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教师可以采用故事导入法。对于一部经典作品,每个班或多或少都有学生对《小兵张嘎》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前开展“讲个小故事”,让对这本书有了解的学生来讲书中的故事。在同龄人的引导下,其他同学能很快融入其中,并对这本书产生兴趣。此外,还可以通过教师讲述的方式来呈现书中的故事,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第三,教师可以采用设疑导入法。例如,老钟叔被抓走后,嘎子成为了孤儿,没有人在身边保护他,但最后他却成了一名小小侦探员,这期间都经历了什么让他变化如此大呢?再比如,全村被封堵包围后,眼看着所有人都要被鬼子消灭,年仅十三岁的嘎子却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在临危之际解救了大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情境导入法、音乐导入法等。相对于课例中呈现的文学常识、试题等传统导入,以上新颖的导入才是学生易于接受并乐于阅读的良好开端。
(二)课中指导
传统的阅读活动是学生漫无目的、简单地阅读书籍。为打破这种传统模式,让学生在阅读中读有所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计划、有方法、有趣味的整本书阅读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1.制定阅读计划
小学高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可以自主制定计划,但其阅读习惯还没有养成,对阅读任务比较模糊,特别是《小兵张嘎》这种中长篇小说。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时,要先引导学生明白阅读任务,再根据阅读任务明确阅读目的,最后设置总计划和阶段性的具体计划。通过对教师访谈,笔者针对《小兵张嘎》制定了一个阅读任务表(见图2),对每周的任务和安排都进行了布置。
图2 《小兵张嘎》整本书阅读任务表
教师要充分遵循主体性和系统性原则,引导学生结合这个阅读任务表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首先,根据阅读任务表,学生要明确自己的任务,要在10周内完成对本书的阅读。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阅读任务表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例如,笔者每周安排了两章的阅读任务,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两天或三天完成一章的阅读,每周五的课外阅读课进行周小结等。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灵活阅读整本书。最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制定阅读计划。由于高段的整本书阅读篇幅较长,因此均可制定这个任务表辅助教学。
2.指导阅读方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有效指导小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从而提升其阅读能力。具体实施中,可以采用重点批注法、精略跳读相结合、序列读等。例如,在阅读《小兵张嘎》第八章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标记方法(横线、打圈、波浪线)对描写嘎子人物特征、心理活动及抢鬼子手枪时的动作等重点内容进行批注,使本章重点一目了然,后续的阅读重点整理也更加方便快捷,有助于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效。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根据阅读任务的要求,合理运用精读、略读、跳读的阅读方法。比如,第十三章呈现了嘎子和玉英在荷花池中唱的歌词,这个内容可以略读。在“用小标题的形式写小兵张嘎的成长经历”阅读任务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交叉使用浏览、精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17]。首先,学生要浏览整部作品,对小兵张嘎这一人物形象有初步的整体感知。其次,精读作品中描写小兵张嘎的重点语段,品味相关的语言描写。最后,学生根据读书体会,用简短的小标题写下小兵张嘎的成长经历。而序例读,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书之前先读《小兵张嘎》的序言和凡例,了解内容概要,明确书的基本框架,把握整本书中八路军从衰到胜的内部线索。阅读方法的巧妙运用,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保持动力的源泉。
3.趣味活动的融入
教学过程中添加趣味活动,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使其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精神世界。《新课标》中明确表示整本书阅读教学应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辩论赛、戏剧节等,鼓励学生建立读书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结合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在进行《小兵张嘎》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阅读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持续思考与实践参与。比如,以第三章为例,通过“角色扮演”这一实践活动,学生分别扮演嘎子、老钟叔、“白脖”等,“穿越”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将文本和体验相结合,充分感受文中描写的场景,领略嘎子的英勇精神。再比如,围绕“嘎子得到抢后该不该上缴”展开一场辩论赛。高段学生已经具备自我思考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对嘎子上缴努力得到的枪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在辩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被充分激发,并能激发学生更进一步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队创编某一章节的内容,并以表演的形式在班上开展。在更高层面、更高范畴的阅读视野中,阅读实践活动可以撬动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进一步对整本书阅读进行再建构与再创造。
(三)课后总结
每个学生的阅读经验和兴趣不同,他们在阅读完同一本书后的收获和感受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整本书阅读后,应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如经验交流会、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故事分享会等,为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总结提供展示的平台,也为他们交流经验提供渠道。
在读书交流活动中,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聆听他人的阅读成果、学习他人的阅读经验,进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18]。第一,根据阅读任务,可以每周举办一次整本书阅读经验交流会。通过“聊天”的形式,交流“你最喜欢的人物”“最让你感动的片段”“我的阅读方法和计划”等,让小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真实地交流阅读经验。第二,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结合点,通过仿写、续写、写读后感等读写结合的形式来巩固阅读知识。例如,文中最后提到嘎子悄悄问玉英现在他当党员够不够格,教师在这里让学生续写:你觉得玉英会怎么说?嘎子又会有什么反应呢?再比如,《小兵张嘎》塑造了嘎子、钱区长、“红眼儿”等人物形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撰写读后感,对书中喜欢的人物进行评价。第三,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画思维导图,理清整个故事的脉络,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比如,以嘎子为中心人物,将主要人物钱区长、大个李、老钟叔等人放在思维导图中,引导学生对相应的人物形象进行标注。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出几个选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对本次的整本书阅读做总结,比如制作精彩片段的手抄报、绘制喜欢章节的连环画、录三分钟介绍本书的视频等。课后总结的形式多种多样,对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具有极大意义。
(四)评价与拓展
整本书阅读不只是读这一个行为。评价是对阅读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层面,多元的评价可以让学生从多方面认识自己的阅读情况,结合读物横向拓展,充实学生的文学世界,进而达到阅读的真正目的。
1.评价方式
笔者认为,除了终极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更为重要,主要表现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三个维度。以《小兵张嘎》整本书阅读评价量表(见图3)为例,教师结合阅读情境,从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等六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完成阅读的情况和感受,积极分享阅读整本书的经历和体会。
图3 《小兵张嘎》整本书阅读评价量表
这张评价量表可以帮助学生反思阅读过程,改进阅读方法。除了使用评价量表,“教师还可以制定阅读进度表、书写阅读日志等”[19],以多种评价方式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对学生进行系统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主体进行评价反馈,帮助学生发掘自身潜能。这种使用评价量表的评价方式对阅读教学或整本书阅读教学都有可借鉴之处,不再局限于考试和书写读后感,而是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情况有更真实的了解。
2.阅读拓展
在整本书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围绕书中的主题,开展横向的拓展阅读。通过分析访谈内容,可将横向拓展阅读界定为以某一中心主题为主,横向拓展,寻求相似的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阅读书籍,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手法、感情色彩等元素进行比较。拓展阅读是深化阅读主题、强化阅读思维的必要途径,“通过文章之间的差异点能够让学生认识文化的多元性,更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阅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今后的阅读学习奠定思维基础”[20]。例如,在阅读了《小兵张嘎》后,学生感受到了浓厚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革命英雄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可爱的中国》《闪闪的红星》等多本反映革命传统的书籍展开横向阅读,让学生在不同作品中体会文化的差异以及爱国情怀。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徐光耀先生的其他作品,感受同一个作家笔下不同的写作风格和内容呈现。横向拓展阅读,不仅打开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更强化并完善了其阅读思维,对学生未来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综上所述,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教育部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整本书阅读的开展弥补了单篇短文给学生带来的碎片化、零散化阅读体验等不足,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开展整本书阅读,我们要打破传统的阅读模式,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有所获,最终达到整本书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思维逻辑综合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