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常龙:为了14亿人的“吃菜自由”而奋斗

2024-01-02李盛曹立栋

工会博览 2023年35期
关键词:高通量黄瓜新品种

□本刊记者 李盛/文 曹立栋/摄

温常龙查看水培样品生产情况

他自主研发了多项高效实用的高通量分子育种体系,建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高通量分子育种平台,有效促进了我国蔬菜高通量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快速实现了从“追跑”到“竞跑”的跨越;他与团队十多年来潜心蔬菜种业科技攻关,针对我国蔬菜种业蔬菜种源不足、育种技术不强、种子质量不优等三大“卡脖子”难题,进行专项攻关并取得重要突破;他组建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科技服务团队,落实“大食物观”,高效服务“菜篮子”稳定安全供给……他就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党总支书记、所长温常龙。

构建我国首个蔬菜高通量分子育种平台

在温常龙的心里,不仅每个人是生而不同的,每一样蔬菜也都是与众不同的。温常龙的工作就让蔬菜变得越来越“完美”——不仅好看、好吃、有营养,还得好种、好管、产量高……

“让蔬菜变得越来越‘完美’,这就需要解析蔬菜植物的遗传密码,即把控制重要性状的具体基因或DNA 片段解码出来,再通过杂交育种手段,结合高通量分子辅助育种,把这些优异基因进行聚合,从而培育出理想的优良品种。”温常龙说,高通量分子育种是现代商业育种的核心技术,曾是制约我国蔬菜种质创新的短板。当初,尽管我国已经有了多种作物的基因组序列,但是在育种上这些资源很少能够得到应用。“因为我们缺乏现代化的高通量分子育种平台,品种不能聚合多个优异基因,这也是‘洋种子’价格是同类国产种子十几倍的主要原因之一。”温常龙介绍说,针对这一短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首次引进高通量分子育种设备,在分子育种结合常规育种的上、中、下游各个环节开展了大量系统工作。

经过不断试错、改进,如今温常龙及其团队已经自主研发了多项高效实用的高通量分子育种体系,建成了适合我国的现代化高通量分子育种平台。“利用传统技术,一个技术员加班加点一天也只能做一两千个分子育种位点的检测。建成育种平台后,现在在我们实验室,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完成一万多份样本育种检测任务,一天可以获得超过10 万份育种数据点。”温常龙介绍:“有许多成果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这使得我国的分子育种成本下降了80—90%,节约人力和时间达到80—95%,育种效率提高了几百倍,实现了我国在该技术领域‘零’的突破。”几年来该平台为国内外机构服务,提取DNA 150 万份,获取高通量数据点超过2000 万个,服务国内育种团队超过200 多个。

几年间,温常龙及其团队充分利用我国蔬菜基因组研究优势,融合自主研发的高通量分子育种技术体系,高效建立绿色优质蔬菜全基因组高通量前景选择育种技术超过200 个,背景选择技术体系16 个,弥补了我国蔬菜高通量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空白,彻底改变了我国蔬菜分子育种技术落后的局面;合作研发了国际首张黄瓜高通量液相芯片技术,经中国农学会组织院士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随后研发的西瓜、甜瓜、番茄高通量液相芯片在北京种业大会蔬菜论坛进行了发布;育成优质瓜类蔬菜新品种21 个,辅助育成各类蔬菜新品种100 多个,成果转化超过3000 万以上,助力农民增收超10 亿元,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5 项。

“论文是科研人员的成果代表,一个科研人员可以发表很多论文,但是如果不能用在田间地头,就是束之高阁的几页张而已。我们的工作必须要服务农业、服务于人民的需要,这才是最真切的实践。”

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

“我们日常所吃的蔬菜95%以上起源于国外,真正起源于中国的只有大白菜、豆类和萝卜等少数品种,而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了我国自有的蔬菜育种事业。”温常龙说,我国蔬菜种植一直面临种源不足、起步较晚、育种水平不高、种子加工水平较低等“卡脖子”问题。不过,近10 年来,中国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个别品类的育种水平已经和国外齐平,甚至在西瓜、黄瓜等蔬菜作物育种领域已经超越了国外同行业。

以黄瓜为例,温常龙及其团队10 多年来坚持进行黄瓜高通量分子育种技术创新,针对传统华南型品种外观性差抗性不强、华北型品种适应性差不耐低温、水果黄瓜核心种源依赖进口的产业问题,研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黄瓜高通量分子育种技术,创制优质多抗、适应性强的纯合黄瓜新种质21 份,育成并推广聚合多个优异基因的“京研”系列新品种,全面引领了品种更新迭代,育成黄瓜新品种累计转化额位于全国前列,其中油亮华南型和水果黄瓜品种转化国内领先。

温常龙(左一)讲解全基因组高通量分子育种技术

“论文是科研人员的成果代表,一个科研人员可以发表很多论文,但是如果不能用在田间地头,就是束之高阁的几页张而已。我们的工作必须要服务农业、服务于人民的需要,这才是最真切的实践。”温常龙组建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科技服务团队,为京郊8 个区提供新品种新技术和人才培养,团队推广的七彩西瓜、贝贝南瓜、迷你黄瓜、口感番茄、京研快菜等新优品种覆盖京郊菜田60%。近年来,团队探索与农业生产的产研结合,与大兴共建 “中国大兴西甜瓜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平谷区东高村镇签署“所镇”合作协议,2022 年成功申报获得了“北京市科普基地”,全面提升蔬菜科普能力和服务北京市民水平。此外,温常龙还会带着自己的团队每年组织500 多个新品种播种在全国1500 万亩蔬菜主产区。他所提倡的 “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品质品牌融合”服务模式受到京郊、京津冀和全国同行认可,他的团队技术支持的成果转化企业还入选了国家种业阵型企业,2022 年成果转化突破2 亿元,连续11 年位于全国同行首位,向全国13 省推广轻简化、绿色高效蔬菜种植技术21 项。

“我在农村出生,从小就和土地、农民、农业打交道,当时只是希望能够减少务农时间,同时也想增加农业收入。后来上大学就想如何提高务农效率,现在更多的时候在想每一个具体的场景下如何提升农业效益,即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又为满足14 亿人口健康膳食服务。”作为新时代的蔬菜科技工作者,如何保障14 亿人的“吃菜自由”,而且吃得健康、吃得营养、吃得幸福,如何保障2 亿菜农持续增收致富,始终是温常龙的奋斗目标。

猜你喜欢

高通量黄瓜新品种
高通量卫星网络及网络漫游关键技术
青菜新品种介绍
清新脆嫩的黄瓜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黄瓜留瓜要注意两点
高通量血液透析临床研究进展
我喜欢黄瓜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Ka频段高通量卫星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探讨
摘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