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吸纳青年编委助力科技期刊发展的现实意义
2024-01-02陈春雪张小庆
陈春雪,张小庆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编辑部 北京 102413)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1](以下简称《蓝皮书(2021)》)显示,基于新闻出版署2020年全国期刊年检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科技期刊总量为4 963种,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数量为213种;2020年,中国作者共发表SCI论文549 845篇,其中发表在中国SCI期刊上的只有25 766篇,仅占4.69%。与中国作者发文规模相比,中国SCI期刊的发文量远不能满足中国作者的现实发文需求。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内期刊需要以不断提升办刊质量、搭建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己任,服务于国内的科研工作者,让更多的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科技期刊编辑委员会(以下简称“编委会”)作为期刊的学术质量把控机构[2],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3]。国内不少期刊编委会成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在业内举足轻重,但部分编委除了繁重的科研工作外,还担任着重要行政职务,难以对期刊的发展投入过多的精力,很难完成编委应尽的职责。为改变这一困境,已有编辑同仁进行了研究[4-7],从做好编委服务工作、优化期刊构架等方面阐述分析,提升编委会的工作实效。近年来,也有部分期刊以组建青年编委会[8-13]和青年工作委员会[14]的新形式探索其对期刊发展的作用,笔者发现,这些组织形式在科技期刊中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占莉娟等[8]系统分析了青年编委会的特点,指明其对期刊发展的特殊意义。张琪等[9]探讨了青年编委会的组建方法及青年编委会对期刊质量提升的作用。石鹤等[10]通过各种指标和方法探讨了青年编委会成员的遴选。本文将针对科技期刊吸纳青年编委这一热点现象,从其本身特点、优势出发,并结合《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的实践经验,探讨新形势下青年编委对期刊发展的作用,希望能和业内同行交流。
1 青年编委的优势
有研究表明,36~45岁是科研人才创新能力与科研意愿最强的年龄阶段,也是科研成果产出的高峰时期[15]。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所有年龄学者征集,据统计,该项目主持人的平均年龄在近5年内每年减少1岁;2017年,40岁以下的主持人比例达46.22%,比2011年提高了约10%[16]。不仅如此,该年龄段的科研人员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承担社会职务较少,也需要平台提升自身的显示度。
传统编委会的组成多是由年纪较大和整体学术声望较高、学术人脉广、担任社会职务较多的专家构成,但这个群体存在学术成长与发展需求不迫切、参与期刊工作动力不足的情况。期刊编委会应该是一个年龄层次互补、学科分布合理、编委所在地均衡的有机团体[17]。
根据以上青年学者的特点和编委会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可以从编委会人员构成入手,吸纳更多的优秀青年专家进入编委会。
2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期刊编委会的现状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以下简称本刊)作为原子能技术类中文核心期刊,同时被Scopus、中国科学引文等数据库收录,是国内核化学领域内的唯一一本专业性期刊。据统计,《中文核心期要目总览(2021年版)》原子能技术类期刊共有8种,其中设立青年编委会的期刊有2种,占比为25%。本刊编委会的换届周期为4年,截至2018年,编委(不包括主编组,下同)为51人,45岁以下的编委为6人,占比约为10.5%,编委会成员绝大部分为核领域资深学者,属于传统型的编委队伍。2018年,借着编委会换届的契机,编辑部从形成年龄层次互补的人才梯队、激发编委会的活力角度出发,吸纳了部分优秀青年专家成为编委。筹备换届时,青年编委的年龄筛选参考我国中青年杰出科技人才年龄特征及各级各类杰出青年人才发展培养计划的相关信息确定,以≤40岁为年龄条件(优秀者可适当放宽至45岁),通过编委推荐、互联网大数据筛查,然后由主编组审定进行遴选,最终确定编委会人员名单,具体数据见表1。由表1可知:换届增补22位青年编委,年龄均≤45岁,其中年龄≤40岁的编委19人,占比约为86.4%;编委会换届后,编委人数总计70人,年龄≤45岁的编委总计27人,约占编委总数的38.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换届后,青年编委的比例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为期刊的长期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表1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期刊编委会换届情况Tab.1 Change of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Nuclear and Radiochemistry
3 发挥青年编委作用,助力期刊高质量发展
编委会的职责主要包括保证期刊质量、积极宣传期刊、推荐优秀人才等。与传统编委相比,青年编委有自己工作的特点,现结合本刊实践,主要从审稿、组稿和宣传几方面探讨其对期刊发展的贡献。
3.1 参与审稿工作,提高审稿时效
审稿作为稿件处理流程中重要的一环,其周期的长短对出版周期有很大影响。青年编委精力充沛,可熟练操作互联网工具,大都审稿周期较短,这样既保证了期刊的学术质量,又缩短了刊物的出版周期。在编委会换届后,编辑部在专业对口的前提下至少选择一位青年编委担任审稿工作。该举措实施以来,青年编委承担了刊物约40%的审稿,编辑部提交给青年编委的审稿任务大部分在2周内即可完成,审稿周期比本刊的平均值23 d有所缩短,且审稿意见大都客观、翔实。如编辑部曾将稿件提交给一位青年编委进行外审,第二天就得到了审稿反馈。此外,也可以让青年编委承担初审工作,石鹤等[10]指出,青年编委承担了刊物70%以上的初审工作,这种工作方式与传统编委初审相比,明显加快了审稿速度;蔡斐等[11]也仔细分析了青年编委参与初审的工作流程、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3.2 担任客座编辑,组约优秀稿件
现在的科技期刊已非原来等稿上门的被动状态,主动出击组约优秀的稿件可以为期刊带来高引用,进而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青年学者的知识结构更新快、精力充沛,产出的论文质量较高;同时,他们的科研工作刚刚起步,需要平台去展示自己,对期刊编辑部的组稿、约稿工作响应程度高,且执行力强[18]。本刊在编委会换届前组约的稿件一般是学术会议的论文或纪念性活动的专辑,绝大部分由主编或资深专家担任客座编辑。自2019年编委会换届以来,期刊实行年度选题计划,每年向编委征集选题,最终制定2~3个热点专题。针对选题,编辑部邀请青年编委担任专栏、专题的客座编辑,强化他们的责任感、主人翁意识。据统计,2019—2022年间,本刊青年编委担任专栏、专题客座编辑的比例约为33%,比编委会换届前有了很大提升。2019年第2期出版的“纳米材料”专辑的客座编辑是一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在出版过程中,该编委积极开展约稿工作,组约了9篇高质量的综述与研究论文,其中一篇稿件《高性能的MOF/carbon复合材料对水溶液中铀酰的吸附》[19]在中国知网被引排名第一(以2019—2022年发表的论文为统计源)。2021年第3期出版的“氚科学与技术”专辑中,其客座编辑是负责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磁约束聚变能研究专项的一位青年专家,这个选题紧跟国际上核聚变研究的热点,在出版后受到了氚基础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除了让青年编委承担组稿外,编辑部还向青年编委定向约稿,为期刊贡献优质稿源。自换届以来,青年编委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投稿量占编委总投稿量的33%,且稿件质量优异,为提升期刊质量做出了重大贡献。以2019年1月1日—2022年9月10日刊出的文章为统计源,在中国知网上按照被引频次排序,前10名中有3篇以青年编委署名的论文,其中《聚变能源中的氚化学与氚工艺研究进展及展望》[20]名列第二。
3.3 多渠道宣传期刊,提升期刊显示度
利用社交工具及时分享最新的学术信息与学术动态,如转发期刊微信公众号的专栏、专辑消息,带来消息阅读量的增长,进而提升专栏、专辑的受关注度。本刊针对策划的专栏、专辑,制作精美的电子样刊,然后推送给相关领域的青年编委,让他们在自己领域内的学术圈进行精准推送,从而提高期刊显示度。
相较来说,青年编委参加学术交流的频次较多,可以在学术交流活动上对期刊进行宣传。编辑部精心制作宣传素材,鼓励青年编委在各类学术会议上积极宣传、推广期刊。如一位青年编委在参加高水平的全国学术会议时,在做口头报告时穿插期刊的宣传简介PPT,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4 激励青年编委,与期刊共成长
4.1 搭建宣传平台,提升青年编委学术影响力
青年编委大都是兼职从事期刊事务,期刊有义务为他们搭建交流和宣传的平台,从而扩大青年编委在国内相关领域的学术影响。本刊编辑部利用期刊的官网、微信公众号、纸媒等多媒体渠道对青年编委和其科研成果进行宣传和推广。有条件的期刊还可以开通视频号,通过短视频形式对青年编委优秀的学术成果进行二次传播及宣传。2022年起,本刊对封面进行了改版,对每一期封面进行了重新精心设计,在出版专栏、专辑时,将客座编委姓名放在封面醒目位置,同时,编辑部把他们从事的科研领域和科研经历做成精美的彩色插图,这些举措不仅增加了期刊的美感和可读性,更是对青年编委组稿工作的肯定。
4.2 推出各种举措,激励青年编委
编辑部针对青年编委推出各种激励举措,提升对其服务水平。编辑部根据审稿、组稿等工作指标评选优秀青年编委,为其发放荣誉证书和奖金,增加他们的荣誉感。为青年编委的优秀稿件开通绿色通道,缩短出版周期,并酌情减免版面费。通过这些工作,使他们普遍有了荣誉感和归属感,增加了他们与期刊的凝聚力,提高了工作热情。
4.3 挖掘人才,培养青年编委队伍
编辑部也在通过不断挖掘人才,为培养新的青年编委奠定人才基础。由学术声望高的院士或专家推荐的方式优选学术活跃的青年专家担任专栏、专辑的执行编委,通过这种方式使其参与办刊,加强互相的了解与沟通。例如:2022年出版的2期专栏分别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的青年专家叶钢和梅雷二人担任,后者入选IYPT 2019中国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代言93号元素镎);2023年出版专辑的执行编委胡淑贤也是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代言人。这些专家在担任执行编委过程中积极组稿,为专栏期刊封面的设计出谋划策,并主动在自己学术圈宣传、推广专栏,充分发挥了青年学者的优势。
通过以上举措,2019—2021年,本刊稿源数量上涨了30%左右,且在中国知网的影响因子持续上升,其中2022年的影响因子比2019年增长约41%。
5 思考和建议
青年编委制已受到科技期刊编辑部的重视和推崇。如何让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建议编辑部在组建和管理青年编委队伍时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青年编委的遴选机制要科学和全面。科技期刊对青年编委的基本要求是在业内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学术活动能力强,也要有为期刊奉献的精神和工作的热情。遴选名单通常是结合了定性(专家推荐、渠道推荐)和定量(高被引论文作者、大数据筛查)的结果。遴选的主要途径有编委推荐、相关科研院所推荐、学会推荐,以及从优秀审稿专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高被引作者中遴选等。这种机制非常科学也很有公信力,值得各个期刊学习。二是在管理青年编委队伍时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全面、充分、客观的青年编委工作量评价体系[20]。评价体系应该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学术质量把控、宣传期刊、参与期刊建设。通过建立评分表格,对青年编委的工作打分,从而建立客观的评价机制。三是建立青年编委的准入准出机制。任期届满后,编辑部可根据评价体系对青年编委队伍进行动态调整。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青年编委也可能因为工作调动或从事研究的领域发生变化而不再胜任编委工作,编辑部需要及时获取这些信息,从而对编委人选进行调整。
6 结 语
青年编委作为新鲜血液,为科技期刊编委会注入了新的能量。如今,国家大力提倡青年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期刊应该重视青年学者的力量,无论是编委会纳入新成员,还是组织成立青年编委会或青年工作委员会,都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要为他们搭建平台提升他们的学术影响力,让青年编委伴随刊物的发展共同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