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隧道施工对临近交叉口桥梁的影响分析
2024-01-02侯泽辉顾进友
侯泽辉,顾进友
(广东省冶金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州 510080)
0 引言
某电力隧道拟建于广州市白云区、荔湾区及越秀区境内,项目全长5 642 m,均处于中心城区。项目对满足中心城区用电需求,完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中心城区建筑密度高,城市空间有限等原因,隧道一般沿现状道路敷设。而中心城区为解决地面交通拥堵,常修建大量立交、跨线桥、城市高架桥等,因此隧道路线不可避免临近、下穿城市高架[3]。
本项目施工约1 600 m 临近内环高架桥,且在某立交节点位置,线路另一侧存在较多民用房屋作为控制条件,导致隧道选线空间受限。复杂的周边环境,对项目实施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立交节点位置,隧道与D、G 匝道交叉口桩基净距最小仅0.8 m,且交叉口桥梁为异形连续箱梁,桩基均为摩擦桩,对隧道施工的影响最敏感。本文以此为例,分析隧道施工对临近交叉口桥梁的影响,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1 工程概况
1.1 隧道概况
盾构隧道管片为圆形断面,外径4.1 m,内径3.5 m,壁厚0.3 m,宽0.8 m。涉桥段隧道埋深8~10 m,土压平衡盾构法施工,所受荷载主要为四周土压力。
1.2 交叉口桥梁概况
D、G 匝道交叉口桥梁设计车速60 km/h,荷载等级:汽-20设计,挂-100验算。
交叉口桥梁全长132 m,跨径组合6 m×22 m,普通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G8~G12为单箱单室,桥宽6.55 m,D2~D5 为单箱双室结构,桥宽9.95 m,结合部D6~D8为单箱三、四室结构,桥宽16.55 m,梁高均为1.4 m。典型断面如图1、图2所示。
图1 典型分离横断面Fig.1 Typical Separate Cross Section (cm)
图2 典型整体横断面Fig.2 Typical Overall Cross-section (cm)
桥墩有φ1 m圆形墩、1 m方形墩,桩基直径有1.2 m、1.5 m,均为摩擦桩。
盾构隧道与桩基净距0.8~1.23 m,具体平面位置如图3所示。
图3 桥梁桩基与隧道平面位置Fig.3 Plane Position between Bridge Pile Foundation and Tunnel
2 地质条件
根据钻孔揭露情况,涉桥段隧道穿过地层为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层。桥梁桩基地层从上到下为杂填土、粉质粘土、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3 盾构隧道施工对桥梁的影响分析
3.1 主要思路
盾构隧道施工距离桥桩最小净距仅0.8 m,且桥桩均为摩擦桩,隧道施工易诱发桩基下沉。且交叉口桥梁为异形连续箱梁,桥梁结构受力对桩基变形较为敏感[3-4]。
为分析盾构隧道施工对桥梁结构受力影响,本文首先通过模拟隧道施工过程,量化施工诱发的桥梁桩基变形,然后再根据计算结果及参建单位提出的控制值[5-6]对桥梁结构进行复核验算。
3.2 有限元模型
采用MIDAS/GTS建立“盾构隧道-桥梁下部结构”三维实体模型,模拟盾构隧道施工,模型尺寸长×宽×高=170 m×70 m×30 m,具体如图4 所示、盾构隧道与桩基立面关系如图5所示。土体模拟采用实体单元,本构关系为莫尔-库伦准则[7],具体特性如表1所示。
表1 土体材料特性Tab.1 Geotechnical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图4 整体模型Fig.4 Overall Model
图5 盾构隧道与桥梁立面关系Fig.5 Facad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ield Tunnel and Bridge
3.3 计算结果分析
隧道临近桥桩施工,将诱发桥桩竖向沉降及水平位移。桩基竖向沉降对梁体受力影响较大,对桩基内力影响不大。而桩基水平变形,对桩基内力影响较大。本文从盾构施工对桥桩的影响分析着手,对桥梁结构承载力、桥桩结构的承载力及裂缝宽度进行验算分析。
3.3.1 桥梁桩基变形分析
⑴竖向沉降:桥桩均为摩擦桩,隧道开挖将造成桩摩阻损失,易诱发沉降变形。盾构到达前后桩基沉降如图6、图7所示。
图6 工况1桩基沉降变形(盾构到达前)Fig.6 Condition 1 Settlement of Pile Foundation(before the Arrival of Shield)
图7 工况34桩基沉降变形(盾构通过后)Fig.7 Condition 34 Settlement of Pile Foundation(after the Shield Passes)
根据有限元结果,盾构到达前,桩基最大沉降3.03 mm,隧道通过后,桩基最大沉降4.70 mm。其次根据模型数据统计,相邻墩台工后最大差异沉降为1.21 mm(D4 与D5)。可知,桥梁最大沉降及工后最大差异沉降均小于控制值10 mm,可满足文献[1]要求。
⑵水平位移:桩基在盾构位置水平位移较大,盾构到达前后桩基水平方向位移如图8、图9所示。
图8 工况1桩基XY方向位移(盾构到达前)Fig.8 Condition 1 Pile Displacement in XY Direction(before the Arrival of Shield)
根据有限元结果,盾构到达前桩基最大水平位移0.62 mm,盾构通过后,桩基最大位移为4.29 mm,小于水平位移控制值6 mm,满足文献[1]要求。
3.3.2 桥梁梁体承载力及裂缝宽度验算交叉口桥梁为连续梁,桩基沉降将导致梁体产生次内力。本次验算针对盾构隧道施工前桩基沉降3.03 mm,施工后沉降4.7 mm及控制沉降10 mm进行分析。
⑴正截面抗弯承载力验算
针对不同沉降工况,将模型典型截面内力弯矩及抗弯承载力验算结果进行汇总,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典型截面弯矩及抗弯承载力验算结果汇总Tab.2 Summary of Typical Section Bending Moment Capacity Results
结合图纸内容,正截面抗弯最不利为G8~G9跨中,在沉降10 mm 工况下,跨中弯矩7 888.8 kN·m,抵抗弯矩8 645.9 kN·m,抗力富余8.8%,满足文献[2]要求。
其次由表2 可知,不同沉降工况下,梁体端部次内力弯矩增加较大,而跨中变化幅度较小,其中端部D5变化幅度最大。在沉降10 mm 工况下,D5 端部弯矩为-17 112.8 kN·m,小于20 911.1 kN·m。梁体弯矩内力相对于隧道施工前增加44.1%,富余度18.2%,可满足要求。
⑵抗剪承载力验算
根据计算结果,梁体跨中位置剪力逐渐接近0,剪力最不利位于端部。针对上述情况,将端部典型断面的剪力及抗剪承载力验算结果进行汇总,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典型端部截面抗剪承载力结果汇总Tab.3 Summary of Typical End Section Shear Capacity Results
根据表3可知,不同沉降工况,端部剪力变化幅度变化小。斜截面抗剪最不利位置为D7 端部,在沉降10 mm 工况下,剪力为5 623.0 kN,抗剪承载力为7 202.2 kN,富余度21.9%,满足文献[2]要求。
⑶裂缝宽度验算
根据文献[2],对梁体结构裂缝宽度进行验算,沉降10 mm 工况下,组合Ⅰ条件下,裂缝宽度最大值为0.17 mm,文献[2]限值0.2 mm,组合Ⅱ条件下,裂缝宽度最大值为0.21 mm,小于文献[2]限值0.25 mm。
3.3.3 桩基内力及裂缝宽度验算
考虑到隧道与桩基净距小,管片拼装后,与土体仍存在一定间隙,桩基按最不利工况,即单侧土体挖空考虑。经计算,桩基最大弯矩为232.6 kN·m,抗弯承载力为3 120 kN·m,满足文献[2]要求。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桩基处于受压状态,裂缝宽度为0,小于文献[2]限值0.2 mm,满足要求。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依托实际项目,分析了盾构隧道施工对桥梁影响,根据相关计算结果,盾构隧道临近交叉口桥梁的方案是可行的,具体结论与建议如下:
⑴盾构机通过桥梁桩基后,引起桩基最大沉降4.7 mm,小于10 mm。其次在沉降10 mm工况下,梁体正截面抗弯承载力、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及裂缝宽度均满足文献[2]要求,10 mm 沉降值可作为桩基的控制性沉降。
同时根据计算结果,桩基沉降对梁体剪力、跨中弯矩影响较小,对端部负弯矩影响较大,建议对桩基周边土体采用预注浆或跟踪注浆方式加固,减少施工对桥梁端部的影响。
⑵盾构通过桥桩,引起桩基最大水平位移4.29 mm,小于控制值6 mm,水平位移满足要求。其次按最不利工况,即桩基一侧土体挖空验算,桩基抗弯承载力、裂缝宽度满足文献[2]要求。
⑶桩基与隧道净距较近,根据对沿线桥梁资料的核对,部分桥桩竣工图与施工图存在差异,建议类似项目做好桩基资料的核查工作,降低实施过程中的风险。
⑷本文计算结果为实施项目提供理论支持,今后类似项目仍需对桥梁位移进行必要监测[8],并做好突发情况应急预案,提高对突发情况的应对和处理能力,保证盾构建设安全和桥梁的运营安全[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