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数字经济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2024-01-02曲江尚玛

党的生活·青海 2023年12期
关键词:青海数字化数字

曲江尚玛

青海处于国家生态功能区,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发展一些产业形式易受到限制,产业发展存在生产效率不高、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条不完整,生产、管理、经营理念与发展不够匹配等瓶颈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数据要素赋能、数据治理等消除。数字经济对接青海高质量发展,契合关系明显,尤其是在算力中心构建上,优势突出;对接地方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应用场景打造上,青海通过数字经济能够充分发挥要素叠加效应、乘数效应、溢出效应、长尾效应、边际效益。因此,发展数字经济成为青海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青海要抓住智能化浪潮,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青海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一)青海数字经济发展初具规模

青海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建成较为成熟的基于大数据应用综合解决方案的“行业云”,具备一定的公有云和专业云的服务能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各类信息系统及数字化、智能化成果正在被青海企业所使用。通过开展国民经济、社会领域的“互联网+”,形成一批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数字化项目,如“智慧养老”“智慧政务”“智慧教育”等,“智慧+”类的服务正纳入居民社会服务体系中。

(二)地方经济体量、结构与数字经济要素形成适配

2021 年数字经济在青海生产总值的份额占比为25%,虽然低于预测值1/3,但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巨大。第三产业发展体量、空间、方式为数字经济提供了比较舒适的发展环境,使第三产业与数字经济结合有高嵌入可能。对新经济形态、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受原有产业限制瓶颈少,数字产品消费处于低位,这些因素都帮助青海快速对接数字经济模式,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后发优势。在数字经济环境下,经济是外向的,青海经济发展能够摆脱空间、时间的限制,融入巨量市场,发挥长尾效应。

(三)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

青海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快于全国,为地方数字经济战略的实施提供了良好保障;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为青海数字经济打下了较好基础,为进一步推进青海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数字技术使用方面有较大的突破,软件业务收入增速全国最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位发展,为数字技术集聚了技术力量。

二、青海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与不足

(一)青海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

青海在现有省级战略基础上,除了可以充分利用数字经济本身优势,如数字经济报酬递增、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叠加、知识能力扩散、数据溢出等,还在对接数字经济上具有地方特殊优势。

1.顶层设计优势。数字经济是青海加快推进生态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的新引擎,是青海“四种经济形态”之一,青海通过战略性发展思路,构建数字经济布局,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形成了“1119”数字经济发展体系。目前,青海数字经济高层规划方面,政策体系完善、项目落地多,在融入实体经济、公共服务、居民生活中的作用显现,成果显著。

2.数字区位、资源禀赋优势。一是清洁能源优势。青海省是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尤其水电、光伏发电等居全国前列。二是气候优势。青海气候凉爽,年均气温5 摄氏度左右,适合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等对温度的要求。三是环境优势。青海位居青藏高原西北腹地,地质灾害影响小,属于地质灾害轻度分布区;自然环境清洁,符合数字经济设备对环境的要求。青海土地资源丰富,适合大规模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的用地要求,土地租赁成本低。四是区位优势。青海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主线,是陆上丝绸之路西部通道、东西南北的桥梁与纽带,具有发展数字经济 “一体协同、辐射全域”的独特区位优势。

3.产业融合优势。青海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技术产业运行良好。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如电信业务、宽带接入、光缆覆盖、互联网使用、5G 基站等方面覆盖率高于全国水平,具有较好的数字环境。另外,在地方数字化推进方面,“宽带青海”“数字青海”布局基本形成;数字化产业方面,全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重点企业累计完成软件产品收入4018.3 万元,15 家企业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5 户企业成为全国工业信息化运行形势指数企业。“四地经济”“四种经济形态”上,形成盐湖综合利用、锂电、光伏制造、有色金属及深加工、钢铁、煤化工、油气化工、特色生态8 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4.资本拉动优势。青海在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创新经济、数字经济资本获得上具有很强的优势,在项目使用上,成效显著。因此,可以通过国家资本拉动,快速实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数字高地,抢占数字经济资源要素,实现数字经济聚集,并通过良性循环,推进数字经济长尾效应的发挥。

(二)青海发展数字经济的不足

目前青海数字经济发展如火如荼,但青海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以下不足:

1.数字经济整体发展比较滞后。国内高端智库财新智库发布的《2020 年中国数字经济指数报告》中,青海数字产业化指数为268,数字经济产业指数为0.4,数字与实体经济融合指数为30.4,在省市区各项排名第29 位,西部五省数据中,与陕西、甘肃、新疆指数差距较大。青海产业发展模式仍较为粗放,产品附加值较低,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链条延伸不足;融合发展不深。数字技术产业规模较小,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两化融合不深;其他市场主体参与数字化建设的能力不强,动力不足;地方纳入主流市场的体量小,承接产业转移成效不明显。

2.数据资源分析和挖掘能力还不足。一是数据要素的丰富度和准确性不高。地区当前布局数据中心的数据基本为沉淀性数据,而且数据的丰富度和准确性不高,尤其是对接全国层面数据需求成效不明显。二是热数据的及时处理能力还不够高,并且离热数据中心和主要消费地区比较远,对发展热数据有一定的限制。三是算力优势发挥不完全。青海数据资源的分析挖掘以各大互联网巨头公司为主力,本省数据分析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符合当前各类复杂应用场景的算法需求,深度挖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地方的优势资源难以充分融入到数据计算中,利用地方资源反作用数字经济发展效能体现不明显。

3.数字经济规划和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数字经济规划上,还存在“数字经济体制机制没有理顺”“数字经济建设思路不清”等问题。尤其是企业层面,在数字经济建设的顶层设计方面还存在偏差和差距,期望通过顶层设计推动企业数字经济建设的思维较重。在管理方面,存在“管理科学水平有待提升,最先进的系统和模式使用方面存在水土不服”“信息企业建设追求一步到位的思想并且过分追求投资回报率”“对于数字经济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还存在担忧”等问题。特别是企业,觉得发展数字经济是大势所趋,但是觉得对本企业现阶段发展益处不大,多持观望态度。此外,在数字化人才建设方面,目前青海懂数字经济建设的人才欠缺,造成了“对数字经济认识不深刻不全面,虽然有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统筹规划、工作机构、扶持政策,但是怎么做,做什么,还处在基础认知阶段,没有创新的模式和做法。”“缺乏重点规划布局”“对数字技术掌握不深,挖掘加工不够,应用的路径不清”“数字技术企业缺乏面向行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难以满足实体企业的需求”等问题。

三、数字经济赋能青海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面对新时代发展背景,青海发展数字经济具有以下机遇:新一轮国家发展战略加速实施,开创青海对外合作新局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构建青海产业优化新格局;生态发展理念的广泛深入实施,健全青海绿色产业新体系;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加快构建,为青海带来协同发展新契机;国内“新基建”全面提速实施,为青海带来经济发展新动能。但同时也面临着经济形势挑战和绿色转型、竞合发展、内生动力、产业变革方面的压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要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数字青海建设,培育数字经济发展土壤。一是推动数字青海建设,推行政务数字化,协调数字端口建设,推进政务数据的协同共享,构建政务数字资源中心、大数据中心,打造政务数据库,释放政务数据资源价值;二是营造数字营商环境,推广数字招商、企业注册登记、税务、工商管理平台化应用全景,提升数字经济发展的营商能力;三是树立数字经济发展新思维,以数字技术的创新型使用为主要着力点,促进院校、企业、政府、社区凝聚开发数字城市应用场景,提升数字城市建设的专业性;四是同时组织开展数字城市、数字经济专项培训,提升具体人员的数字经济专业知识和科学规划能力;五是提升全民数字经济素质,以地方全民发展需求为动力,强化地方居民生活、公共服务、行政事业办理、医疗、出行、餐饮等的数字化建设水平,通过数字素质培育、智慧生活推广、便民数字化端口打造、智慧社区支撑等推动数字化素质水平提升。

2.挖掘打造青海特色场景,开放场景引凤项目。一是特色场景建设,强化青海数字经济产业谱系,打造青海特色、重点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并助推场景的区块链、供应链链条延伸,形成“建链、补链、强链、引链”的场景使用推广模式,促进青海智慧的更大范围推广。二是应用场景平台建设,加快青海场景资源目录,对接主要发展主体需求及青海区域内生产生活需要,打造数字经济虚拟平台,形成数字经济场景聚集“高地”。三是精准对接、推广应用场景,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场景目的地,发挥应用吸引项目落地的“凹地”效应。

3.培育数字经济平台,促进数字要素聚集。一是培育数字经济平台型企业,构建虚拟产业集群。二是强化平台型企业(如电商平台,通讯平台,共享平台、直播平台、虚拟企业平台、采购平台、学习教育平台等)进驻力度。三是加大特色产业和优势企业的支持力度,推进平台成果转换,数字化平台转型。四是聚焦医疗、公共服务、教育、健康等产业数字化转型以及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产业在区域内的推广,挖掘建设区域内潜力企业平台,并支持培育。五是注重区域内数字经济产业的平台体系建设,形成以主要城市带动其他城市、主城区带动副城区、主要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区带动周边区的发展态势,并促进数字经济核心要素聚集,形成要素聚集“高地”;六是形成数字经济产学研一体化研究基地,加快数字创新能力建设。

4.创新数字管理模式,营造数字政策“凹地”。一是建立青海特色数字经济保障体系,促进数字政策、数字化人才、数字化金融等的注入,提升数字经济保障能力,提高“凹地”吸引能力。二是构建青海地区产业协同、沟通协同、需求对接、招商引资、场景宣传等内容综合的政策链,制定支持技术突破、数据资源开放、场景创新构建、企业主体培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平台构建、人才梯度构建等一系列政策,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政策精准支持。

猜你喜欢

青海数字化数字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大美青海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青海“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