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24-01-02刘宏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51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实训

刘宏伟,谭 丽,肖 蓉

(深圳技术大学 教务部,广东 深圳 518118)

20世纪末,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实行了大规模的扩招。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4.4%,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阶段。然而,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为更多受教育群体提供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领域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企业对劳动力的素质和结构提出新的要求,急需大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地方乃至国家的产业和经济发展,是当前我国产业改革升级新阶段的必然选择。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1]。越来越多的地方本科院校纷纷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转型,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早在20世纪60 年代末德国创办了应用技术大学,其教学以实践为导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完整而成熟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德国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被誉为德国制造业强国的秘密武器。因此,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应用型高校创新实践教学改革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借鉴意义。

一、实践教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相辅相成。理论教学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为实践教学奠定基础。实践教学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通过自身的体验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从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2]。因此,有效的实践教学能充分提高学生灵活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实现学以致用,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

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开展的,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通过不断地自主尝试、质疑交流、反思总结,学生对问题产生新的理解,学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螺旋上升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而且还激发了主观能动性,不断钻研、寻找新方法,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现状

(一)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理论教学重于实践教学

我国现阶段不少传统高校的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性课程学分占比很低,且实践教学的形式简单,仅有课堂演示、实验、见习等方式。这种现象反映出传统高校对实践教学的意义和目标认识不清晰,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虽然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开始逐渐由理论教学为主向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方向发展,且实践教学的形式开始丰富,逐渐增加了实习实训、社会调查、学科竞赛等方式。然而,部分教师的实践教学仍是基于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度依赖于理论知识,难以发挥实践教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

(二)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尤其是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而传统高校的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直接从高校进入高校,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导致高校“双师型”教师数量占教师总数量的比例偏低。因此,多数实践教学是由不具备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加上高校未能给教师安排与实践教学相关的培训,导致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整体综合素质不高。教师在设置实践教学中往往以验证性实验偏多,而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实践的内容很少。因此,实践教学仍然是以学生的知识习得为主,严重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校企合作表面化,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衔接不足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的技术、方法和应用都在不断更新,传统高校的实践教学内容相对于行业发展呈现出明显滞后趋势。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将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部分高校由于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与企业建立良好与持久的合作关系。高校与企业合作仅停留在协议签订层面,导致实习实训基地数量少,提供给学生实习的场所和岗位数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此外,校企合作模式过于单一,企业未能真正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无法有效开展实践教学,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因此,虽然高校毕业生数量庞大,但是企业所需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仍供不应求。

三、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特点

(一)丰富的实践教学模式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不仅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大多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通过结合自身理论知识与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将案例融入教学内容中,使学生迅速掌握和理解知识,并在实践过程中学以致用,因而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形式上,根据实践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实验课、课程设计、参观考察、学科竞赛、项目工作、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地点可以在教室内,也可以在教室外,如火车站、公园、市政厅等。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项目工作和企业实习实训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达1~2个学期[3]。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企业参观、调研、实习,了解各岗位的工作要求、市场的需求以及相关领域最新的技术等方面,而且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帮助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而企业根据学生表现给学生的评分将直接纳入学生修读这门课程的成绩。

(二)“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要求教师兼具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能力,其师资队伍主要包括全职教授、教学专业人员和兼职教师。全职教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拥有从事科学研究能力,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科学知识领域具有至少5年以上的应用或开发实践经验,其中企业工作经历不少于3年,且一般担任企业部门经理以上的职位[4]。兼职教师一般是来自企业的高级技术人才,富有实践经验和能力,通过将企业的新技术、发展动态以及面临的问题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工作、专业实训等方式融入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师资队伍中兼职教师的比例通常较高,占60%以上,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充分的保障。

(三)校企融合,互惠共赢

校企深度融合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校企合作体现在多方面,包括保障制度、教学内容、实习实践、师资队伍等。首先,德国大力支持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先后颁布了《联邦政府与州文化部长就职业教育领域教育条例和框架教学计划协商程序的协议》《联邦职业教育法》等制度文件,并成立应用技术大学与企业合作的资助项目,对校企合作方面做了全面、系统的规划,为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5]。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德国应用技术大学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对新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更新的教学内容进行评估,提出合理性意见。再次,企业实习是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德国企业积极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学生的毕业设计主题也大多是源于企业的实际问题。最后,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师资力量绝大部分是具有丰富企业界经验的教师。因此,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校企合作是通过多方参与、协同运作、实现共赢的机制,形成互惠互利、长期稳定的合作格局[6]。

四、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具有大量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创新实践教学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一)重视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要重视实践教学,在教学上敢于打破陈规,勇于创新。首先,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加强实践课程学分的比重,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锻炼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条件。其次,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合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按照认知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三个层次开展梯度式实践教学,以满足本科低、中、高年级实践教学全过程。认知实践主要包括行业认知、企业参观等基础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企业行业,启发学生知识学习的兴趣;综合实践包括实验课、项目工作、课题研究等,在实验实训、科学研究课题和项目等活动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钻研探索的精神;创新实践包含企业实习、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等,通过产品研发、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并在创新创业项目、竞赛等活动中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最后,要灵活运用研讨、实验教学、实践练习和项目实训等多种教学形式,将讲授、项目、讨论和练习等方式融入实践教学中,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搭建实验流程;在项目实训和实践练习中,实施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一支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而“双师型”教师的建设离不开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奖励机制。地方应用型高校应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教师发展策略。一方面,从企业引入一批具有管理经验的技术技能人才,扩大和充实学校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通过介绍企业最新的技术和设备、行业技术发展趋势、面临的市场挑战和新产品的研究方向等,使学生了解企业相关的知识,并提供实习实训和实践活动场所,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以及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制定相关的奖励政策,鼓励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切身了解生产技术与工艺设备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师所获得的知识与实践经验能为课堂教学积累素材和教学案例,增进学生对专业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此外,在教师评聘制度中,要重视教师实践经验和能力,突出教师实践教学业绩在校内绩效分配、职称评聘与晋升考核中的比重,不断扩大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力量[7]。

(三)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实践育人平台

应用型高校要注重校企协同育人,强化校企合作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首先,高校要制定与企业合作的相关制度,推动校企合作。鼓励各教学单位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落实校企合作内容,并建立校企合作反馈机制,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制度,确保校企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其次,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持续探索协同育人模式。邀请企业共同研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定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增加企业特色课程,使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此外,与企业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校企联合实验室、校企合办本科班等合作形式,不仅满足高校实践教学和学生实习实训需求,使学生快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的基本技能,而且高校师生通过参与产品与技术的研发,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面临的生产问题,因此,校企合作既推动了高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又服务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联动效应。最后,要充分合理地利用企业资源,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各教学单位与企业创建校内实践教学、企业实习实训、创新创业教育等不同层次的实践育人平台共享,为全校学生进行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的各项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实现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训的无缝对接,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语

我国应用型高校建设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应该始终坚持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方面充分借鉴德国等国家的一流技术大学的实践教学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努力探索和创新我国实践教学改革路径,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输送卓越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实训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