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群“三教”改革背景下的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2024-01-02谢元成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51期
关键词:高水平改革职业

罗 琴,谢元成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900)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2019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提出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2]。2021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强调在“十四五”时期将产业、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吸收到职业教师团队中,提高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水平[3]。专业群组群逻辑与目标决定了教学团队特征,分析“三教”改革当前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究教学团队的建设策略,对深化专业群“三教”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水平专业群教学创新团队特征

高职高水平专业群是围绕产业链和职业岗位群,按照服务领域相同、专业基础相通、职业岗位相关的组群逻辑,由相关专业组建而成,以实现专业集群发展和集约管理。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目标就是促进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同步发展,促进专业与企业的对接,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岗位的契合度适应性和针对性,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以往传统的教学团队相比,高水平专业群教学创新团队的以下特征更加凸显。

(一)融合性

立德树人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水平专业群教学创新团队无论是整体还是个体,首先是德才的融合,其次是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融合,最后是教学创新团队成员的多元融合。

(二)职业性

高水平专业群教学创新团队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开展应用技术研发与服务为主线。(1)在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将行业技术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标准融入专业课程与专业实训中,通过课程思政将企业文化、行业技术能手精益求精、工匠精神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指导学生在职业场景中实践,团队开发新型职业化教材等;(2)在职业科研能力方面:指团队与企业合作技术攻关项目,提供职业技术培训等社会服务能力。

(三)创新性

高水平专业群教学创新团队的创新性在于产业集群的创新,对接新行业、新专业、新岗位,了解产业发展趋势,企业的工艺流程、生产组织方式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文化、用人标准、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等,掌握专业相关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标准、新工艺、新知识、新材料等,团队教学创新、技术创新的“双创”能力更强[4]。

二、高水平专业群“三教”改革中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顶层制度不完善,教学团队活力不足,改革任务化

教学团队是专业群的核心竞争力,需要院校各级职能部门的协同建设。高职院校对高水平专业群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已经达成了共识,但从学校层面引导、指导、规范、督促和激励二级学院、专业群、专业教师积极改革的顶层制度规划,解决实际问题的系列措施仍不完善。一是专门的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制度不完善。高职院校注重学校整体教师队伍建设、重视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重视个人发展与团队建设的相互成就。聘请的企业兼师、高学历高水平人才往往未能发挥其自身特定的优势,与之配套的教师选聘、职称评聘、教师下企业实践等制度也或多或少存在重制定轻落实的问题。二是教学团队整体规划与培训机制缺乏。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开设专门研究教师发展的相关职能部门,或者将相关功能附设在其他部门,难以对教师个人成长、教学团队建设提供合理的规划与培训指导。教师自发式地成长往往周期更长,妨碍团队活力的激发。三是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个人业绩的占比过大,团队绩效考核缺失或者占比极小,导致团队建设流于表面,难以形成更强的合力,个人与团队的成长难以相互促进。

(二)群意识薄弱,教学团队凝聚力不够,改革碎片化

高水平专业群秉持的是“协同、共享、融合、创新”的建设思路,弄清组群逻辑,转变思维定式,在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上开展根本性变革,为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奠定基础。但由于群意识薄弱,把专业群建设定位在既有专业的排列组合,在实践中容易将专业群建设简单分解为群内专业建设,群内涣散,群而不合,专业各自为政,甚至出现专业间相互抢占资源的现象,教学团队通常是纯粹为了团队而建设团队。一是未能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这一终极目标出发,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目标、规划、任务一一分解,而是过于关注标志性成果,分工不明,把专业群的建设演变为某个核心专业或某些能人志士的事,导致教学团队协作意识不强,团队成员难以获得参与感和成就感。二是专业群与产业的整体链接性差,群内专业的各自为政,专业实训室、课程网络资源、教学资源等建设以基础建设为多,重复建设以及综合性差等现象明显。学生专业成长路径的多元化明显不足,专业阶梯性成长以及创新性不足,模块化课程体系及模块化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不足。人才培养仍沿用各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点状化、碎片化,改革效益难以聚集。

(三)产教融合不够,教学团队职业能力不高,改革表面化

专业群缺乏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动态互动,校企合作、产学融合口号化、形式化,大多热衷于挂牌、签协议,缺乏相关制度来保障双方合作权益,企业主体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尤其是有些院校存在的“学校本位”思想致使在校企合作中很多时候都是以学校内部需求为出发点,难以与企业实现双赢,更不用说更多地用“利他”的理念去建立产学融合的长效合作机制了。校企产教融合不够深入一方面对教学团队的“双师”结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导致教学团队的“双师”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缺乏实践平台,教师职业能力难以得到提升,课程改革、教法改革难以深化。

(四)培训不系统,教学团队创新能力不强,改革范本化

职业院校教师多数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企业经历缺乏,到岗后又缺乏系统的企业实践锻炼,利用假期断断续续开展的企业实践难以让职业院校教师企业经验积累有一个质的提升。教师企业项目参与少,对企业工艺标准、新技术、新方法知之甚少,难以培养能快速适应企业岗位的学生。精准分析培训需求,分层分类制订科学的培训方案,尤其是到优秀职校、行业企业现场学习交流,校内外先进技术、教育理念的培训有所减少,教学团队改革理念刷新慢,改革创新视野不够宽,技术创新水平不够强。甚至一些模板化的改革版式,束缚了教学团队面对具体问题时创造性发挥。

三、高水平专业群“三教”改革中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策略

(一)学校层面: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支点,健全制度,激发团队新活力

1.顶层规划,明确团队目标。解析专业群建设任务,明确教学创新团队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目标,完善团队建设制度,整合政、行、企、校多方资源,给予经费、设备和场地等支持。尤其是工科类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设备严重影响教师专业水平,工科专业设备成本高、需求量大、占地广,通常需要学校统筹规划,不间断地、持续地给予经费支持。

2.精准引培,提升团队能力。专业群教学创新团队是原各专业教师团队的重组,数量、结构、能力已有一定水准,人才引进与培养上更加追求精准。适当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创新采用灵活的薪酬制度,主动出击,聘请高水平人才,发挥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打造教学创新团队新标杆[4]。建设教师发展中心,提供高质量培训,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聘请技术能手、职教专家指导专业教师,提升教学专业技能,尤其是发挥高职称教师的指导优势,带领专业骨干教师参与到企业的攻关项目、研发项目中,系统提升团队创新等整体能力。

3.优化考核,激发团队活力。加强教师培养的过程性管理,建立工作室,推行教师导师制,由高职称、企业高水平技术骨干担任导师,建立基于培养过程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提升教师在教改、科研、竞赛等标志性成果和技术服务、专利转化等高水平社会服务的奖励标准,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建立团队激励机制,将专业群建设与团队建设、教师个人成长相结合,给予科研立项、职称评审、评奖评优等适当倾斜,让成员共享团队建设成果[5]。创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评选优秀教师、优秀专业教师团队,树立团队发展榜样,增强教师团队集体荣誉感。

(二)学院层面: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搭建平台,提升团队核心能力

1.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组织环境。加强校企交流,建立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创造高效、流畅的知识共享环境,不定期地组织团队成员讨论,相互交流。校企凝聚共识,让校内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更容易感受到团队给予的共享、协同、信任、关爱,提升团队融入度、认同感与归属感,提高主动性。

2.产教融合,构建“双师”团队实践平台。专业群各专业教师各施其能、各尽所长,与企业技术骨干、技术能手跨界组建“双师”结构的教师创新团队。建立灵活的聘用与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校企双向交流。一方面定期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培训实践基地参加岗位实践、技术支持等,将校企人员交流常态化、深入化;一方面创设产业学院、技能大师工作室,聘用企业人员双向任职,促进专业群教师“双创”能力不断提升。

3.先进引领,选聘行业影响力强的专业群带头人。行业有权威、有影响的专业群带头人能及时把握专业发展前沿和教学改革动向,改革意识强,教学理念新,学术成就多,能有效推进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接,高效引领教学创新团队成长和发展[6]。

(三)专业群层面: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深化改革,增强团队凝聚力

1.构建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聚集团队教改合力。探索专业群内各专业技术的综合应用,推动模块化课程,模拟企业工作环节,建设校内实习工厂或实训室,将产业、行业、企业先进元素纳入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中,搭建专业群课程改革项目平台,探索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推动教学创新团队基于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和“三教”改革等项目,群策群力深化创新改革实践,形成改革合力,促进团队从“课程融合”到“项目融合”,再到“成果融合”,提升改革效能。

2.打造专业群企业化场景实训室,强化团队实践能力。优化专业群资源配置,贴近企业场景的教学环境和职场体验,让教育教学更加贴近生产实际,为教学团队技术技能、工匠意识、职业素养提升创造条件。

3.创建教改科研项目小组,推动团队共同成长。以高职称教师为核心,以骨干教师为主体,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创建专业群教改项目组。以企业技术能手为主导,专业教师为核心的技术科研项目组。以高水平专业技能能手创建校内或企业技术工作室等团队组织,强化教师的内生长与外助力的共同发力,通过项目化的运作方式,打破专业之间、校企之间的边界,促进团队成员发挥优势,共同成长。

(四)教师层面: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主动求变,提高团队发展内动力

主动提升思政能力:教师需增强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主动提升教学能力,把握教育新阶段,聚焦课程、教材、教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主动提升职业能力,熟悉行业标准、技能标准、教学标准,开展教学改革[7];主动提升科研能力,多留意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多下企业了解生产难点问题,注重总结、研究;主动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学习VR虚拟技术、网络教学资源开发软件及流程、在线教学组织实施和智慧课堂平台使用等。

结语

专业群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三教”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学校顶层规划,二级学院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专业群整合各项资源,教师的自我提升等多方协调联动,合力打造高素质教学创新团队,才能高效推动专业群建设,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和类型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高水平改革职业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改革之路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