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土地地籍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2024-01-02牛立嘉
牛立嘉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河北 秦皇岛 066600)
国土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之基。近些年,随着我国土地利用面积的逐渐加大,国家对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土地地籍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信息技术逐渐更新完善的同时,传统的手工记录方式被信息化技术取代。信息化管理方式不仅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土地地籍的功能性,还能够推动地籍管理工作的发展[1]。
1 信息化在土地地籍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1.1 提高信息服务功能
近几年,信息技术逐渐应用到土地地籍管理工作中,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土地地籍管理的功能体现度也更加明显。地籍信息系统建成以后,土地资源的空间信息以及界址等都会一一呈现在网络上。信息系统包含多个功能模块,如日常检索、编制信息等,可为人们提供一个高效的咨询平台,更加方便进行土地管理,这样一来,一方面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还显著提高了土地管理水平。
1.2 协调各项工作的落实
信息化技术在土地地籍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在许多方面提高效率、减少错误,并促进各项工作的协调落实。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和集成。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和接口,可以将相关部门的土地信息整合在一起,提高信息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减少数据重复录入和错误[2]。
1.3 促进信息档案的共享
信息化技术在土地地籍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促进信息档案的共享,提高数据的可访问性和管理效率,为土地管理提供更有效的支持。信息化技术可以帮助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以确保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的数据可以互通,通过标准化的数据格式、结构和编码,可以实现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并降低数据集成的复杂性,这样,不同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之间可以更方便地共享土地地籍信息。另外,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可以实现各个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互,这样,土地地籍信息可以与其他相关数据源进行整合,如国土资源、规划和生态环境等,为政府决策和公众服务提供更全面的支持[3]。
1.4 助推经济发展
地籍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以后可以储存海量的空间信息,而且在管理信息的过程中也会更加方便。还可以将这些信息发布在互联网上,使用者在需要的时候只要简单查询便能一目了然。这对于信息的开发来说是非常便利的。而且地籍档案的信息还可以通过地籍管理部门来发布,这一举动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地籍信息的服务功能,推动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
2 土地地籍管理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匮乏,地籍成果社会化应用程度偏低
现阶段,我国土地地籍管理工作并没有全面实现城镇地籍的调查成果共享,与此同时,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制度也应该再进行优化与完善,特别是在线上查询、异地查询等方面的功能尚未开通,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和土地登记信息之间重合率较低,由此出现个别企业伪造土地权证多重担保的现象[4]。而且,地籍调查和地籍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的费用金额是非常庞大的,土地登记目前也属于是行政事业收费项目,除了工本等费用以外不得乱收费。
2.2 立法效力层级偏低且权威性不足
在土地地籍管理机制运行中,一个重要问题是立法效力层级偏低权威性不足。一是立法效力层级偏低,这可能导致土地地籍管理法规的执行力度不足,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执行中存在不一致性和不确定性。二是权威性不足:缺乏权威性的管理机制容易引发不当行为和违规操作,如虚假登记、篡改数据等,从而影响土地地籍管理的公正性和准确性。产生这些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明确的立法目标,法规制定过程中的利益冲突以及执法和监管不到位。因此迫切需要提升土地地籍管理机制的立法效力层级和权威性,从而推动土地地籍管理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2.3 依法行政不严,土地登记流程有待完善
在土地地籍管理机制的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包括依法行政不严和土地登记流程有待完善。第一,依法行政不严:土地地籍管理机制的依法行政不严表现为执法不公、执法不力或执法失职等情况,这可能导致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破坏土地地籍管理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合法性。第二,土地登记流程有待完善:土地登记流程烦琐的手续、冗长的审批时间、信息不透明等,可能导致土地登记的效率低下和错误发生,影响土地交易和利用的便利性。
2.4 人才队伍建设不到位
从目前地籍管理成效来看,人才队伍建设存在明显不足,严重制约了地籍管理的发展。当前阶段,部分工作人员在地籍管理工作上还存在认知欠缺,态度也不够端正。还有很多工作人员习惯了之前的手工工作方式,并没有完全适应信息化地籍管理工作,所以在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经常会手忙脚乱,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
2.5 对信息化技术认识得不够全面
尽管国家一直倡导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同时要求土地管理部门针对以往的工作模式进行改革,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但在基层单位落实过程中,由于信息化建设缺乏一些客观条件,并且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当地土地地籍信息化建设受到较大影响,这也是限制我国土地地籍管理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5]。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基层土地管理单位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关键价值缺乏深刻认识,因此信息化建设成为一句空话,个别领导认为单纯提供几台计算机并安装相应管理软件便是为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开展常规工作便已经实现了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化。另外,由于相关人员受到传统思想影响,对于以往采用的工作模式较为依赖,因此对于地籍管理工作创新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在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工作懈怠的情况,进一步影响信息化建设的有序进行。
3 信息化技术在土地地籍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案
3.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长效投入机制
首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定要大量引进人才,并为土地地籍管理人员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其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和专业知识。建立专业团队,组建专门的信息化技术团队,负责土地地籍管理系统的建设、运维和技术支持。加强与高校合作,开展土地地籍信息化技术研究,培养高水平的信息化人才,并注重与其他地区和机构进行经验交流和合作,共同推进信息化技术在土地地籍管理中的应用[6]。
其次,构建长效投入机制,建立专项资金支持,用于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建设和更新,确保可持续发展。与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并共享资源和经验,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支持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7]。
3.2 地籍信息化建设
第一,系统、客观、深入地了解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土地地籍管理者应认识到地籍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不仅要统一思想,提高认知,还要时时刻刻给自己压力,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切实提升国土部门的行政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
第二,建立统一的土地地籍信息数据库,实现土地权属、土地用途和土地变更等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使用GIS技术对土地地籍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变更监测和土地利用评估等功能[8]。利用GPS和遥感技术获取地理位置信息和卫星影像数据,用于土地界定、土地调查和土地资源监测。
3.3 提高行政执法能力
在土地地籍管理工作中,迫切需要提高行政执法能力来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首先,要高度重视立法工作,进一步推动行政执法工作的顺利实施。其次,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与信息共享,建立联合执法机制,通过共享情报和信息,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执法合作,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能力,确保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成效,推进土地地籍管理工作朝着高质量方向不断发展。
3.4 转变地籍信息化管理思路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大众思维观念也有所改变,土地地籍管理工作若想在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有序进行,不仅应该针对信息化建设速度进行提升,同时需要创新土地地籍管理思路,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在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弥补现实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要求在思想层面做出改变,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大胆创新,为信息化技术创造更加广泛的应用空间。从国家层面来讲,可以设立土地地籍管理专项基金,在财政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优化信息管理配套设施,为人才建设提供保障,完善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4 结束语
信息化技术在土地地籍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土地地籍管理的规范化、高效化和智能化,促进信息档案的共享和优化资源配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的土地地籍管理水平,为土地管理领域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