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机理研究

2024-01-02晁呈亮

中国储运 2023年10期
关键词:物流业制造业深度

文/晁呈亮

1.引言

2020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政策要求。2022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中,再次强调“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支持、引导和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物流业及其与生产性制造业共同融合创新发展战略是当前推动全国现代流通服务业以及与生产制造业实现深度化融合升级的重要因素,也应该是当前国家产业政策安排的一项重要支撑部分。物流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物流业与制造的产业升级。

2.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理论基础

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是指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使他们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最终形成产业融合。

2.1 产业融合理论。产业融合先进的技术具有创新性和渗透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不同的产业之间相互交叉融合,从而导致产业边界模糊,产业间形成相互促进、协调和依赖的关系,最终形成产业融合。是以价值链高度相关为基础动力,技术创新为内在动因,规制放松为外在动力的动态演进过程。物流业与制造业是紧密的上下游关系,在产业链上他们之间进行功能性互补。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和进步,物流业与制造业进行技术、产品、业务、市场的相互渗透和延伸,产业间壁垒逐渐消除,要素资源重新优化整合,实现两业在产业链上有机衔接,形成全链条式的战略合作关系。

2.2 产业共生理论。产业共生是指由于资源、信息、技术关联等方面的能量交换和转换吸收,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互动性、协调性、依赖性、融合性特点的一种模式或者共生状态。物流业与制造业存在竞争与合作关系,物流业能够满足制造业的生产需要,制造业又是物流业良好发展的前提条件。制造业在生产过程的多个环节借助物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效率和价值的提升,物流业则依托制造业提供的技术、专利等向高附加值方向爬升。二者在价值链增值和提升过程中共生发展,进行资源、物质、信息等的交换与共享,并按照互惠共生的共生发展演化进程不断地互相合作,共同获利,最终逐渐稳定并走向深度融合。

2.3 协同学理论。协同理论是指复杂系统中的子系统经过自组织过程可以达到新的稳定有序状态。协同发展可以理解为不同的系统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共同协作,共同发展,使得系统呈现出合作共赢的效应。物流业与制造业作为经济运行的密切相关的子系统,他们会自发地产生的相互间的一种约束耦合、互相协调的关系,从而能够形成有序、平衡的一种动态过程。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的结果是,促进了产业中各要素的扩散与互动,为进行产业融合创造了条件与基础,从而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使产业结构系统向新的有序状态发展,最终实现两业深度融合。

3.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机理

3.1 外在机理。有些产业之间存在互补、相关、竞争等关系,会出现联动、战略融合、合作等关系,并不一定会融合,或者不能深度融合。因此产业融合的出现还需要关键的动力推手,也就是需要一些外在的促进因素。根据产业融合理论和现实场景,概括而言,产业融合的外在因素包括技术环境、市场环境和政策会环境。①技术因素。两个产业融合往往最先开始于技术融合,物流业与制造业的技术融合表现在,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技术的实际应用以及多元化技术的结合应用。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数字化、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日益突破,越来越多的技术在实际中得到了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推进了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②市场环境因素。市场环境的影响可以从供给端和需求端来讨论。从供给端而言,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疫情的冲击,制造业的竞争愈发激烈,所以物流业和制造业都在追寻转型升级,为了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成为有效的供应链整合方案。从需求端而言,客户的需求逐渐偏向个性化、定制化、高端化和多样化,日益变化的买方市场导致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竞争激烈,满足不了目前的市场需求。所以市场因素也是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关键因素,他们的融合也是应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市场重要的有效举措。③政策环境因素。政策环境主要是政府的政策推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化管理,变相地放松了对市场的管控,有利于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市场化竞争。国家最近对中小企业进行大力扶持,降低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利率,这给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融合提供了很大的现金流扶持。同时,政府对于两业融合的推动也是重要因素,国际政策加快了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的进程。国家目前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也是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大环境的主要推动因素。

3.2 内在机理

①降低交易成本。对于制造业来说,若不与物流业融合发展,制造业将自我运营行业内的物流相关业务,会产生许多内部成本。若选择与物流业融合发展,将行业内的物流业务交给物流业运营,就会产生交易成本由于物流业原本就是制造业的衍生产业,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流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物流业务存在。所以,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结构优化和成本控制下的必然趋势。②提高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被认为一种是独特、难以被模仿、可以使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优势竞争力。若物流业与制造业形成深度融合发展,对于制造业来说,利用物流业高效快捷的特点用于产业链间的货物流转,转移资源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于物流业来说,引进制造业先进技术与设备,主动吸收制造业中的物流业务,发挥自身的行业竞争优势,以此达成良性的竞争合作关系,形成两业互惠共赢的融合发展体系。

4.研究结论

4.1 物流业的对策。①加强数字化赋能建设。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各个行业都受益匪浅,尤其是对现代物流业发展影响巨大。线上信息系统的搭建、信息资源的即时共享对物流业来说是重中之重。物流业收集大量完整的信息资源,录入客户信息、物流网点信息、货物流转信息、所服务行业的产业链流程信息等等。物流业信息化体系的建设,促使产业间实现资源共享和有效控制,帮助物流业提高服务水平与经营效率。②提高服务水平。物流业可以针对不同的制造业物流业务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支撑方针,使服务工作更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物流业要针对自身高效、便捷、快速的行业特点,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扩大行业市场规模。

4.2 制造业的对策

①加深与物流业的合作。制造业的经营效益对物流业的影响更大,地区生产总值在两业融合发展系统中的影响程度最高,对整个系统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制造业要做到合理有效配置行业资源,外包非核心的物流业务,减少内部协调成本,提升制造业企业经营效益、提升行业竞争力。②建立外包企业业绩效果评价体系。制造业在释放物流需求、外包非核心物流业务时,需要规避外包风险,不可以任由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单方面经营内部物流业务,需要提前与物流业制订好完善的业务流程方针以及合理的经营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并定期检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效益。

猜你喜欢

物流业制造业深度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