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的应用建议
2024-01-02张雪莲
张雪莲
一、引言
以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现状,想要完全实施绩效管理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国有企业中缺乏实施绩效管理所需要的基础与环境,因此绩效管理的效果与预想效果相比大打折扣。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只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导致企业对员工感到不满意,员工又对企业感到失望,企业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出现失衡状态,使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呈现水土不服的局面。内部控制可有效协调两者的关系,基于此,本文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的应用进行以下探究。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1.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特点
首先,在股权架构方面,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形式单一,公司核心股东通常拥有控股绝对权,过分重视国有股权的掌控地位,而其他股东控股权占比则相对较小,地位较低,所以除少数大股东拥有决策权以外,其他多数的小股东并不具备发言权,企业权力过度集中给了大股东,极大降低了公司的管理效率。其次,在管理机制方面,由于国有企业缺乏所有者位置,因此导致了公司国有财产权私人化和责任社会化严重的现象,企业内部约束机制疲软,无法激励员工积极履行岗位职责。企业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机构部门的工作通常浮于表面,缺乏内部监督。此外,在用人方面,管理层工作岗位经常随意改变,职工流动性大,经营者在大多数情况都无法自主任用相关人员,用人机制老旧,人才空缺大。
2.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的目标
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目标总共由绩效内容、绩效项目、绩效指标和绩效标准四个方面构成,其中绩效内容就是国企员工的岗位任务,绩效项目包括国企员工工作业绩、能力和表现态度三个方面,是衡量与考核员工工作质量的方向。绩效指标则是绩效项目的详细内容,比绩效项目的要求更细致,包括员工的语言交流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是计算员工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绩效标准则是员工工作规范的准绳,在国企工作中发挥着界定内容、提升工作考核公平性的作用,是评定员工工作质量好坏的最后关卡。
3.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是实行绩效管理的前提条件,是构成企业管理的基本元素之一,管理者可以通过绩效管理影响和改变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从而直接影响着公司部门的管理氛围,由此可见,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清晰梳理二者关系,才能减少决策偏差,保证企业内部交流的畅通性。
三、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的影响因素
1.机制架构因素
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成立时期较早,在管理架构方面仍以传统绩效管理以及内控建设为核心,缺乏符合实际社会与企业发展阶段的机构框架设计,使得国有企业中考核激励审查机制缺乏准确性、各单位部门职责缺失,使企业内控和绩效难以得到有效发展,严重影响管理效率。同时由于机制架构缺乏全面性以及规范性,导致国有企业部门人际关系较为复杂,员工专业素养与工作需求并不匹配,部门缺少独立性以及绩效惩戒机制无法合理运用,为国有企业发展增加一定难度。因此国企需要结合企业发展情况完善绩效以及内控机制架构,使企业可以更好地进行内控管理、完善国有企业用人标准,使各部门人员拥有良好的工作素养,同时善于合理运用考核、督查机制完善合理工作绩效提高员工积极性,使国有企业得到有利发展。
2.人员管理因素
截至目前我国部分国有企业仍然缺乏人员管理意识,普通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难以良好支持企业管理,使绩效以及内控制度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很多国有企业员工利用简化工作流程等方法减少工作时间规避内部控制,同时管理层对下属员工没有完成日常监督使这种现象没有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遏制,从而导致在人员管理方面存在一定漏洞。部分国有企业在绩效以及内部管理的具体体系建设过程中缺乏有效性和合理性,使其在人员管理方面无法结合国有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完成人员管理,在体系建设与执行中部分国有企业仅仅只是完成表面审查,而内控部门缺少职权以及独立性使其职能大打折扣,无法在完善企业人员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绩效机制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3.信息交流因素
良好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可以使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更加行之有效,使企业管理层充分了解企业人员工作情况并在出现工作问题时及时提供解决方案和措施,为企业内部控制以及绩效管理提供良好环境。良好的信息沟通和交流还可使各管理层及时掌握控制企业运营情况,使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减少沟通成本,更好地完成企业内控规划与绩效管理。信息交流可以将员工的学习与工作融为一体,完成组织部门之间的知识共享,加强企业员工工作素养以及工作专业性。在信息交流中通过及时有效传递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完成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有效沟通,减少企业之间在信息沟通方面存在的发展缺陷,并通过信息系统管理者及时完成信息传递,让企业与员工可以更好地完善自身工作能力,提升企业效益。
4.监督因素
国有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对于绩效管理以及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督查,可以更好地促进各部门的发展,充分发挥管理层监督管理的职能,并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对照检查企业员工的工作素养是否符合企业需求,使企业绩效管理得到良好的管理环境。对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部门来讲,督查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企业绩效以及内控管理是否能得到有效发展,企业内部控制监督部门需要保持机构以及人员的相对独立性,通过检查员工工作职能落实情况以及观察发现企业运营中所出现的问题,使企业尽可能地规避管理风险,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同时通过督查提高员工工作能力使绩效管理有效进行,增加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在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的监督部门普遍存在缺少职权以及独立性的问题,使内控部门在工作中无法保持客观性,其职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并在日常开展督查工作期间由于缺少权威处于被动局面。
四、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对策
1.促进理念融合,强化绩效管理意识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绩效管理理念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为提升人员的绩效管理效率和意识,企业应当将内控与绩效管理二者深度融合,根据绩效管理的目标,从管理技巧、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整合组织,面向全体工作人员传达绩效设定的原则和考核重点,从企业整体角度树立员工的绩效管理理念,提高员工在绩效管理工作中的参与度,促使企业员工更加了解绩效考核方向和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实现理念与管理的统一化。此外,企业应当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工作总结,实时跟进监督员工的工作进度,培养员工的绩效管理理念。
2.制定绩效管理机制,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应当从绩效管理效果和员工利益两个层面制定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采用系统的方法评估员工的表现优劣,并让基层员工和领导共同参加团队管理培训,增强员工的体验感,加强员工对绩效管理体系的理解程度。此外,企业应当将绩效管理机制与员工实际生活和个人收益联系起来,根据员工的工作业绩和绩效考核结果,衡量员工的工资和奖金。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和建立健全企业的内控制度,从单位整体层面和具体业务层面两个方面出发,梳理企业可能存在风险的领域、流程等,找出风险点,对照检查企业制度是否有相关规定,是否能够有效规避风险以及是否得到有效执行等,从而促进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康发展。
3.注重预算控制,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
作为一项综合性的财务管理工作,科学合理的预算控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效能,所以企业应当通过精准预测各个项目所需的费用,及时调整目标成本,并在完成项目时将实际成本和目标成本支出进行对比,分析成本消耗的原因,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流程和环节所对应的部门上,为下一项目的预算控制提供参照方案。此外,企业还应当比较实际收入和所消耗工作时间成本费用支出,提高投入产出比,减少成本消耗,将预算向收益多的项目倾斜,减少投入产出比较低的项目或者部门预算,以此落实绩效管理计划,提高企业收益,促进企业发展。
4.加大内控建设,推动绩效管理手段升级
为强化绩效管理,企业应采用多元化的绩效管理手段,比如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制定方法战略,以目标为导向,在明确管理层和基层员工的岗位职责后,充分给予员工发言权,提高员工参与度,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使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目标达成一致。再比如,企业可以制定关键绩效指标,在工作环节设置输入端和输出端,并取样计算其中的核心数据,科学分析和衡量员工工作绩效,从而实现绩效管理的量化分解,为内部控制打下坚实基础。此外,企业还可对原有的绩效管理体系进行创新,采用平衡积分卡方法,从财务管控、客户服务、员工个人学习成长和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四个方面将企业战略目标分解为具体的绩效指标体系,强化企业战略的可操作性。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应加强内控建设和管理,为绩效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确保制定的绩效指标能够有效和高质量完成。同时应定期与员工分享信息,得出有价值的讨论结果,通过使用现代化KPI 工具,明确绩效目标,不断优化和动态调整关键指标,合理分配人力资源,聚焦员工行为,提高工作质量的稳定性,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实现企业的绩效管理升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在未来发展中将以解决目前应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为重点,不断更新绩效管理观念,加大绩效管理的宣传力度,使企业内部上至管理层下至普通员工都能够了解到绩效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国有企业管理层应加强对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在国有企业内部不断完善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将绩效管理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不断提升绩效管理水平,从而实施企业的战略规划,使国有企业跨越从平庸到卓越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