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招 让企业“小金库”无处遁形
2024-01-02李思琦胡晓华
李思琦,胡晓华
(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300450)
顾名思义,“小金库”与“大金库”相对,资金不公有、支出不公开、余额不公布,对于企业来说,是指为了方便消费、不当利得等目的,违反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通过隐藏收入、违规收款、截留利润等不正当手段,把应列入企业账簿的资金不列入其中,形成企业的“私房钱”,是“账外账”的一种表现形式。
“小金库”游离于企业正常的管理秩序,在管理流程上,不执行资金审批手续,在内部控制上,不遵守收支管理制度,在监督程序上,不接受财务过程监督,具有随意支出、挥霍使用、账外循环的特点,严重冲击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同时,破坏了企业良好的运营氛围、助长奢腐风气,甚至滋生腐败现象、诱发职务犯罪,因此,严审“小金库”,是企业防治“大风险”的必然之举。
在“小金库”的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通常会强烈抗拒又串通包庇,审计人员只有找准突破口,掌握一定的技术方法,才能揭开“小金库”的神秘面纱。
一、优化程序,获取审计线索。
由于“小金库”由企业内部若干拥有权限的管理人员私下筹划,一般由权利衍生。一方面,它不属于企业“厂务公开”的范畴,在企业秘密存在,隐蔽无形;另一方面,它又通过若干人员集体共谋、串通伙同而形成,是企业局部范围内“公开的秘密”,存在一部分知情人员。
在审计进点之前,审计组按照审计程序在被审计单位公示审计信息,公布提供审计线索的联系电话和通信邮箱,并公开征集审计线索,可给“知情人员”创造信息传递的有效通道,帮助审计人员快速找到详细核查“小金库”的“突破口”。举报电话和举报邮件一经查实,可迅速而准确地锁定重点人员和资金流向。同时,“小金库”往往以个人名义私存,账户大额资金存入频繁,零星支出名目繁多,内容和金额不符合个人账户的收支规律,暗藏违规违纪的行为,针对涉“小金库”的举报线索,审计人员要协同纪委监察部门共同取证,一方面,可通过多部门资源整合充分发挥监督合力,另一方面,借助纪委监察部门的专业视角能够准确对问题定性。
提供违规违纪线索、举报违法犯罪行为是社会公民和企业员工的权利和责任,审计公示这一业务程序,为企业员工参与企业合规性建设提供了通道,为审计人员发现“小金库”拓宽了获取线索的渠道。同时,恰当的“联合审计”为追踪审计线索提供丰富的技术手段和专业视角。
二、突击盘库,取得直接证据。
突击盘库是指为了发现被审计单位常态下的现金余额和管控状况,在不提前通知、不书面告知的前提下,盘点被审计单位的库存现金。在突击盘库时,如果可以初步判断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多个保险柜存放现金,应安排若干小组同时开展盘点。
审计人员突击盘库,应对现金、支票、收据、银行卡、存折存单、收条借条等逐项登记,并与财务账面数据进行核对,如果发现账实不符,需要进一步分析查证差异原因:发生长短款有可能是收支登记不及时、记账错误造成,也可能是出纳人员代管“小金库”产生。盘库的同时,审计人员需要特别关注被审计单位的收据管理,查看是否存在多本收据并用、收款内容不记账、收款事项异常等问题。
个别被审计单位设置多个保险柜,则需要悉数盘点,从实践经验来看,被审计单位的“小金库”通常狡兔三窟,并非全由出纳一人代管,可能由一个或多个管理人员以多种形式保管,审计人员进场前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保险柜设置情况,进场后还要对审计环境仔细观察。
突击盘库要掌握好时机和对象,盘库前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管控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和综合分析,根据获知的线索资料,初步判断资金存放的地点,评估小金库产生的可能性,同时,审计小组要周密安排,在被审计单位未作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突然盘点。突击盘库简便易行,命中率高,能取得“小金库”最直接有力的实物证据。
三、访谈分析,找准突破路径。
语言是意思表达的主要途径,充分有效的访谈能够帮助审计人员找到深入核查的蛛丝马迹。因此,审计人员进场后要有策略地组织访谈:在访谈对象确认方面,要选择容易接触现金收入的部门和人员;在访谈时间选择方面,要寻找可以观察业务流程的时机;在访谈技巧使用方面,要逻辑清晰,声东击西。通过深入细致地交流,审计人员可以找到“小金库”的突破路径。
以内部控制专项审计的访谈为例,审计组可以与质量管理经理进行访谈,交流审计期内被审计单位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和创新举措。一般情况下,部门经理会对个人业绩和管理实效进行详细描述,审计人员在获知企业通过对下游单位的质量延伸管控提升产品质量的举措后,对企业“日巡检、周抽检、月专检”的质量管理制度予以肯定,同时对“加大奖罚措施管控下游企业质量履约”的措施产生好奇。审计人员认识到“奖罚款项”是重要的关键词,引导被访谈人具体介绍奖罚措施的落地情况,并进一步获取被审计单位的质量罚款清单和审计期内账面收款明细,通过信息比对,确认被审计单位质量罚款形成了“小金库”。有技巧的访谈,帮助审计人员取得了“小金库”的关键线索。
审计人员组织谈话首先要消除对方的戒备心理,根据审计目的,引导对方“不经意”地透露审计线索,审计人员要善于捕捉访谈过程中的有用信息,并作为进一步追问和详查的“突破路径”。在采取合适的访谈技巧的同时,审计人员还要针对谈话内容形成详尽的访谈记录,并请被访谈人签字确认,以提高审计证据的证实性,避免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事后矢口否认的风险。
四、仔细观察,寻找蛛丝马迹。
用于超标职务消费、高档业务招待、高级办公配置等是“小金库”比较重要的支出内容,而这些往往会通过被审计单位的一些表象透露出来,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业务过程中,除了具备核查审计事项的业务水平外,还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通过对审计现场环境氛围和人物言谈举止的洞悉,寻找蛛丝马迹,作为进一步深查的“切入点”。
进点后,审计人员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办公环境进行观察,高档的办公条件、高级的办公用品等,都会暴露其“超标消费”的实质,需要审计人员进一步对财务信息进行核查,判定超标办公设施设备购置款项是否有可能源自被审计单位“小金库”,审计人员要据此进一步追根究底。核查过程中,审计人员还要关注被审计单位人员的反应,对高档消费资金来源说明过程中出现的神色慌张、支支吾吾、欲言又止等情况,都有可能是业务不合规的迹象,这些环境现象和人物举止反映出被审计单位很有可能“暗藏猫腻”。通过观察,审计人员通常并不能获取被审计单位私设“小金库”的直接证据,但拥有职业敏感度的审计人员可以据此顺滕摸瓜,找到正确的查证方向。
五、审阅资料,联查管理文件。
会议纪要、决议记录、经济合同、会签资料、日程安排等都是企业重要决策信息和日常业务内容的具体反映。“小金库”的收入和开支,一般是由具有一定决策权的“小团体”决定的,其决策过程和研讨经过往往也是有迹可循的,甚至一些“小金库”为便于“管理”,还会记录收支流水和具体明细,形成“小账”。审计人员在现场认真查阅相关管理文件,也有助于从中找到透露“小金库”的破绽。
六、发函询证,关注应收款项。
审计人员要充分关注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备用金等债权,特别是长账龄债权,不仅要核查账面信息,对审计期内核销的坏账也不能忽视。很多被审计单位“账面核销债权,背后收款私存”,通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把账面债权“公有”化“私有”,填进“小金库”。通过对相关单位发函询证的方式,审计人员可以确认债权是否已经清收。被审计单位以“账龄长、难以清收”为由,核销账面债权再把收回的资金放入“小金库”体外循环,并把账面应收通过核销的方式“消失灭迹”是一种常见的舞弊现象,也是小金库形成的途径之一。
一般来说,从被审计单位外部获取的证据比从被审计单位内部获取的证据证明性更强,审计人员在小金库的核查过程中,要采取恰当的方法,充分获取可靠性更高的证明资料。
七、监盘实物,留意账实差异。
在现场审计阶段,审计人员要对实物资产进行监盘,根据账实差异,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存货舞弊、管理不善等问题。同时,变卖、出租实物资产等方式也是形成“小金库”重要的资金来源,是小金库审计过程中的重点。
以原材料的监盘为例,在合理使用、不发生原材料超耗的情况下,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应产生边角料、剩余料、碎料、废料。如果在对被审计单位“其他业务收入”明细账进行核查时,未发现相关收入记账,同时,在对施工现场物资盘点时,也未发现这部分库存料,审计人员就应该高度关注这一异常现象,通过进一步核实物资销售处理记录、现场过磅信息、视频监控影像等,对清理出售现场废料所形成的销售收入进行追踪,核实实物资产和货币资金的流向,明确是否存在通过实物资产变现形成“小金库”的问题。
八、核查报销,追踪不实业务。
在对报销业务的审计过程中,经常发现以下问题:购买办公用品业务频繁,所购物品单价畸高、数额巨大;发生维修费用周期规律,金额较大、无费用明细;报销会议费参会人员众多,无相关文件、名目繁杂;差旅费报销时住宿地点在企业所在地、开票方比较固定;餐费报销频繁大额、酒水香烟乱入其中……这些都有通过不实报销业务“倒现”的迹象。
审计人员要通过支持性文件的充分证实、不冗余、不互相矛盾,来判断报销业务是否合规、合理、合逻辑,再通过查阅报销制度、复核报销票据、询问经办人员、调查业务单位等审计程序和技术手段,确认报销业务是否真实存在,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通过购买假发票、让人虚开专票等手段,套取现金形成“小金库”的现象,并对由此产生的走逃票风险、补税风险、法律责任等予以评估。
九、研读合同,究查虚假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被审计单位通过虚构经济业务、虚增合同项目等方式,实现对下游合作方超过实际业务多付款,并通过其回流资金,把企业“大金库”的“钱”转移到“小金库”,这种方式形成的“小金库”往往金额巨大,内外部风险也较大。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仔细研读合同,对合同量、价、补充条款、补充合同等需要认真审核,并结合结算单、发货单、验收单、运输单、现场业务联系单等对业务实际情况进行逻辑检查。
十、追查收支,明确问题性质。
审计人员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找到“小金库”后,还应对其收支进行统计和分析,确认企业“小金库”的来源、规模、用途和去向,针对弥补集体消费经费缺口、购建超标设施设备、违规发放薪酬福利、公款接待馈赠、私自瓜分现金等不同情况,明确问题的情节和性质,依据相关政策,恰当地将问题移交纪检部门、司法机关,对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行为进行定性和追责。
结语
近年来,随着对“小金库”清理检查力度的加强,企业小金库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我们也看到,高压态势下,“小金库”像细菌一样变异,“权力型小金库”、“实物化小金库”等新型“毒株”层出不穷,成为集体索贿、滥用职权、行贿受贿、偷税漏税的温床,是单位违纪和个人违法的源头之一,严查小金库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健措施。核查小金库技术难度大,涉及人员多,牵扯利益面广,审计核查过程中必须抓住重点,方法得当。(注:本文案例多为同行交流中获取的间接经验,请勿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