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安德森模型的洱海流域小农户养老方式选择偏好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4-01-01李惠萍

关键词:洱海流域子女

李惠萍,李 皎

(云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65 岁及以上人口为19 064 万人,占总人口的13.50%,相较于2010 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1]。在我国,养老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2]。近年来,已有学者对农村老年人养老方式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舒奋认为,社会的养老方式由家庭及社会上对老年人提供的赡养形式、内容及过程构成[3]。赵庚等认为,进入新时代,面对难以解决的养老供需结构性矛盾,智慧养老和传统养老服务相比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种新的战略选择[4]。乐媛媛认为社会化养老既是解决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现实手段,也是社会时代发展趋势[5]。这些研究大多基于社会人口学角度,将可能发生的影响因素直接进行研究,较少运用理论框架,这会造成研究结果的分散性[6-7]。

洱海流域作为著名的旅游网红打卡地,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传统民居等资源可以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养老环境,想要进一步对当地的养老服务问题进行探究和了解,对当地小农户的养老方式选择偏好进行了解和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本研究以安德森行为模型为理论基础,以洱海流域小农户为研究对象,对农户家庭中40 岁以上人员的养老方式选择偏好进行调查,旨在通过40 岁以上人员对养老相关问题的看法分析当地小农户的养老需求和偏好,为探讨适合洱海流域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洱海流域农户家庭中40 岁以上的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洱海流域海东片区、海西片区和洱源片区290 位村民,由调查员对所调查地区的农户相关成员采用入户、面对面访谈形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养老观念、经济状况、居住情况、代际支持、社会养老服务供给、健康状况及养老需求等[8]。

(二)理论框架

本研究以陈娜等学者使用的美国学者安德森提出的行为模型为基础,探索构建小农户养老方式选择偏好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9]。安德森行为模型由安德森于1968 年创建,最初被作为分析家庭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后经多次纠正和完善,成为医学社会学和卫生服务研究领域分析个人医疗行为影响因素及可及性的主流模型[10]。本研究在安德森行为模型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构建养老方式选择偏好影响因素模型,探究倾向性因素、使能因素、需求性因素对洱海流域小农户不同养老方式选择偏好的影响。具体变量及赋值见表1。

表1 变量赋值说明

(三)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养老方式选择偏好及影响因素。将卡方检验P<0.05 的特征因素设为自变量,将养老应该依靠子女设为因变量,为0~1 型因变量。若农户对养老应该依靠子女表示“非常不赞同”“比较不赞同”或“一般”,则视为不赞同,即养老方式为家庭养老以外的养老方式,如:社区或机构养老,定义为“y=0”;若农户对养老应该依靠子女表示“比较赞同”或“非常赞同”,则视为赞同,即养老方式为家庭养老,定义为“y=1”。以养老应该依靠子女为因变量,将倾向性因素、使能因素、需求性因素逐步纳入回归模型,构建3 组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而分析三类因素的影响力。

模型Ⅰ:Logit(Yi)=倾向性因素

模型Ⅱ:Logit(Yi)=倾向性因素+使能因素

模型Ⅲ:Logit(Yi)=倾向性因素+使能因素+需求性因素[11]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调查共完成问卷290 份,有效问卷286份,问卷有效率为98.62%。其中,男性占54.9%,女性占45.10%;70~79 岁的人员和其他年龄段人员相比比率最大,为32.87%;87.76%的人员属于已婚人员;一年中子女在家时长超过6 个月的占62.24%,在日常生活中与子女/孙子女同住情况的占79.02%;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占56.99%;89.86%的人员属于未失能人员;64.69%的人员表示身体很健康,生活完全能够自理;80.42%的人员退休前职业以务农为主;47.20%的人员表示目前养老的生活钱粮主要来源于自身简单有偿劳动所得;49.65%的人员目前个人平均实际月收入为0~500 元;69.58%的人员每月最主要的开支以生活开销为主;55.59%的农户家庭经济情况为收入大致够用。

(二)养老方式分布情况

286 家农户中,赞同养老应该依靠子女的数量最多,占67.14%,即67.14%的农户选择家庭养老,32.86%的农户选择家庭养老以外(社区或机构养老)的养老方式。根据不同特征人员养老方式选择偏好分布情况显示,性别、婚姻状况、退休前职业、养老应该靠自己/老伴、希望或愿意和子女一起住、居住情况、如果你生病了子女就会照顾您、只要你需要子女就会尽力给您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您的子女不会给您增加任何负担、您的子女跟您的联系密切、您所在村(社区)能够提供一些生活照顾及休闲娱乐活动等养老服务、您对当前所在村(社区)所提供养老服务项目的评价、您的身体状况、您觉得自己做许多事力不从心、您觉得自己精神十足、您觉得现在是自己最快乐的时光、是否失能、您能够经常到处走动、您需要子女(其他亲人)多关心和陪伴您、您需要经济或生活或医疗上的帮助与农户养老方式选择偏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文化程度、目前个人平均实际月收入、家庭经济情况与农户养老方式选择偏好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人员养老方式选择偏好单因素分析(卡方检验)

(三)影响养老方式选择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将养老应该依靠子女设为因变量,将表2 中P<0.05 的因素纳入自变量,在安德森模型的理论基础上构建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见表3。

表3 洱海流域小农户养老方式选择的Logistic 分析

模型Ⅰ中,主要考察倾向性因素对洱海流域小农户养老方式选择偏好的影响。结果显示,婚姻状况、退休前职业、觉得养老应该靠自己/老伴、希望或愿意和子女一起住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是否赞同养老应依靠子女,即是否选择家庭养老产生影响。40 岁以上的调查对象中,再婚人员选择家庭养老的意愿仅为单身人员的0.155倍;退休前职业为务农和非务农的人员选择家庭养老的意愿分别为无职业人员的50.329 倍和33.592倍;认为养老应该依靠自己/老伴的人员选择家庭养老的意愿为不赞同该养老观念人员的2.373倍;希望或愿意和子女一起住的人员选择家庭养老的意愿为不赞同该养老观念人员的5.738 倍。

模型Ⅱ中,加入了使能因素。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希望或愿意和子女一起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是否赞同养老应依靠子女,即是否选择家庭养老产生影响;退休前职业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是否赞同养老应依靠子女,即是否选择家庭养老产生影响;40 岁以上的调查对象中,已婚人员选择家庭养老的意愿为单身人员的0.157倍;退休前职业为务农和非务农的人员选择家庭养老的意愿分别为退休前无职业人员的25.971 倍和17.326 倍;希望或愿意和子女一起住的人员选择家庭养老的意愿是不赞同该养老观念人员的3.676 倍。和模型Ⅰ相比,退休前职业对是否选择家庭养老的影响力呈减弱趋势,觉得养老应该靠自己/老伴对是否选择家庭养老的影响则由显著变得不显著。

模型Ⅲ中,在模型Ⅱ的基础上加入了需求性因素。结果显示,性别、婚姻状况、退休前职业、希望或愿意和子女一起住、需要子女(其他亲人)多关心和陪伴、需要经济或生活或医疗上的帮助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是否赞同养老应依靠子女,即是否选择家庭养老产生影响;40 岁以上的调查对象中,和男性相比,女性更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其选择意愿为男性的2.181倍;已婚人员选择家庭养老的意愿为单身人员的0.196 倍;退休前职业为务农的人员选择家庭养老的意愿为退休前无职业人员的23.473 倍;希望或愿意和子女一起住的人员选择家庭养老的意愿是不赞同该养老观念人员的3.286 倍;需要子女(其他亲人)多关心和陪伴的人员选择家庭养老的意愿是不需要该需求人员的2.997 倍;需要经济或生活或医疗上的帮助的人员选择家庭养老的意愿是不需要该需求人员的2.73 倍。和模型Ⅱ相比,性别因素对是否选择家庭养老的影响由不显著变得显著,婚姻状况及希望或愿意和子女一起住对是否选择家庭养老的影响力则呈现减弱趋势。

三、结论

(一)洱海流域小农户养老方式选择偏好

调查中,洱海流域小农户赞同养老应该依靠子女的占67.14%,不赞同达到32.86%,即农户对于养老方式的选择更偏向于家庭养老。首先,可能是受到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据调查发现,当地40 岁以上的人员大多皆已成婚并拥有子女,农户希望并愿意和子女一起生活,和子女之间有着很强的羁绊,生活中需要子女的关心和陪伴,对亲情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其次,可能同当地农户的生活环境有关,调查数据表明,调查对象中,80.42%的农户家庭成员退休前的职业为务农,大多人员达到低龄(60~69 岁)年龄阶段仍然持有劳作的能力,能通过自身简单有偿劳动获得生活钱粮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且62.24%农户家的子女一年中在家时长超过6 个月,一家人在一起生活的时间较长,子女能给予老人所需要的照顾和陪伴,老人和子女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和社会养老和机构养老相比,家庭养老更贴近当地农户的生活习惯。另外,洱海流域属于著名的旅游景区,农户居所位于洱海周边,宜人的风景和生活气息很适合老年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养老方式相比,当地的农户居所对于老年人而言就是天然的养老居所,因而大多数农户的养老方式主要是家庭养老。

(二)不同因素对洱海流域小农户养老方式选择偏好的影响

1.安德森行为模型在养老方式选择偏好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国内对养老方式选择偏好的研究中,大多将可能发生的影响因素直接进行研究,未进行分类比较或较少运用理论框架,研究结果存在着分散性的特点[12-13]。本研究以安德森行为模型为理论框架,对洱海流域小农户养老方式选择偏好进行研究,能更好地分析影响洱海流域小农户养老方式选择的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对洱海流域的养老问题提供对策建议。从结果可看出,在洱海流域,倾向性因素对养老方式选择偏好的影响最大,需求性因素次之,据此可为当地今后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2.小农户养老方式选择偏好的主要影响因素

(1)倾向性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婚姻状况、退休前职业、觉得养老应该靠自己/老伴及希望或愿意和子女一起住是影响洱海流域小农户养老方式选择偏好的因素。究其原因,40 岁以上的农户成员大多拥有家庭和子女,在日常的生活中和子女关系较为密切,希望或愿意和子女一起生活,对亲情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当地40 岁及以上的农户家庭成员大多数以务农为主,常年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使人们有着很强的恋乡、恋土、恋家情结;退休前职业为非务农的人员和务农人员相比,其在家的时长少于务农人员,可是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非务农人员有着家庭养老的倾向,这和受传统养老观念影响有关;养老应该靠自己/老伴表明洱海流域40 岁以上的农户成员具有较强的生活独立性,自力更生能力较强,基于这一原因和机构养老等养老方式相比,农户更向往于家庭养老。因此,婚姻状况、退休前职业、觉得养老应该靠自己/老伴及希望或愿意和子女一起住会对洱海流域小农户养老方式选择偏好产生影响。

(2)使能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使能因素中的自变量和倾向性因素及需求性因素中的自变量相比,没有对养老方式选择偏好产生影响。究其原因,当地各村镇都有老年活动中心,农户所在村(社区)能够为当地老年群体提供一些生活照顾、休闲娱乐活动等养老服务,这些服务虽存在有待完善的空间,但可以让老年群体在家附近就进行娱乐和得到照顾。居住环境、代际支持及社会养老服务供给等这些外部性因素相较于养老观念等内部性因素而言,很难成为人们在进行养老方式选择时首先会考虑的因素。因此,在进行养老方式选择时,这些外部性的使能因素和具有养老观念等内部性的倾向性因素和需求性因素相比,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

(3)需求性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您需要子女(其他亲人)多关心和陪伴您、您需要经济或生活或医疗上的帮助是影响洱海流域小农户养老方式选择偏好的因素。究其原因,大多人员对于选择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有着抵触心理,且这种行为会让子女背负不同程度的不孝的心理负担[14],受传统的“养儿防老”的养老观念影响较深,相较于选择非家庭养老而言,农户渴望得到家人的陪伴和照料,对于亲情有着很强的依赖性,重新接触新的生活方式的意愿不强烈;40 岁以上的家庭成员多数以务农为主,大多成员虽能通过自身简单有偿劳动获得生活钱粮,但平时开支主要集中于生活开销,医疗开支、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开支较少,这表明当前洱海流域小农户的经济水平不足以支撑家庭开展经济开支较大的活动,在养老问题上,人们对于经济、生活及医疗方面还拥有需要帮助的需求。因此,需要子女(其他亲人)多关心和陪伴、需要经济或生活或医疗上的帮助会对洱海流域小农户养老方式选择偏好产生影响。

四、建议

(一)引导农户转变传统的养老观念

洱海流域小农户目前的养老观念属于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对于社会化养老方式的接受度不高。首先,应充分利用村庄里的板报、广播等信息传播方式对当地农户进行社会化养老宣传,加强农户对社会化养老的了解。其次,在原有养老方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符合当地农户需求的多元化的养老方式,增加当地人员对养老方式的选择范围,让农户能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

(二)结合当地特色探索新型养老方式

洱海流域属于著名的网红旅游打卡地,旅游业的发展较为迅速且乐观,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传统民居等资源不仅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还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养老环境,当地的农户居所对于人们而言就是天然的养老居所。在探寻多元化的养老方式时,除了结合当地农户养老方式选择偏好,还可以结合当地宜人的养老环境,依托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民居,探寻自家养老和外来人员在自家居所养老相结合的庭院养老发展路径,在满足当地农户选择家庭养老意愿的同时,让传统民居发挥经济价值,拓宽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来源,进而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幸福感。

(三)加大养老工作资金投入力度

洱海流域小农户的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为主,而大多农户家庭经济情况为收入大致够用,平时开支主要集中于生活开销,对于娱乐、养老等方面的投入较少。当地要加强对养老工作的重视。一方面,要投入充足资金完善社区(村)的养老服务设施、机构及医疗服务水平,让当地老年人能够享受到满意的养老服务,增加其生活幸福感;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经济困难的老年群体在养老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缓解低收入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老年群体的养老水平。

猜你喜欢

洱海流域子女
压油沟小流域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
罗堰小流域
洱海月下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洱海,好美
洱海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