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县域特色农业发展指数评价与实证分析
——以云南省X 县为例

2024-01-01谭淑娟赵鸭桥

关键词:县域园区矩阵

谭淑娟,刘 婕,赵鸭桥,喜 超

(1.云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2.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01)

发展特色农业是云南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强省的题中之意,是云南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必然路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质环境,赋予了云南独特的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多样的民族文化是云南发展特色农业、彰显云南品牌的基础。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云南县域特色农业发展指数及其评价方法,开展具体的评估工作,有利于厘清云南县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为县域农业找准发展定位、补齐发展短板、提升发展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一、特色农业的概念与内涵

(一)特色农业的概念

“特色农业”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界定。国内最早明确提出发展特色农业是在1996 年江西省农业经济学会联合召开的一次关于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学术讨论会上[1],专家们围绕特色农业的概念与内涵、实现路径与发展重点进行了深入探讨。之后在农业部2002 年《关于印发〈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特色农业的概念,认为“特色农业是指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明显的区域特征、特殊的产品品质和特定的消费市场的农业产业”[2]。严小燕等系统梳理了特色农业发展的内涵和演变过程,并在综合诸多学者定义的基础上,把特色农业的内涵总结为特色、高效、规模和区域[3],但其并未给出明确的特色农业定义。

笔者在权衡以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特色农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区域内资源,着眼差异化发展和比较优势,以科技为支撑,以全产业链生产经营体系为保障,聚合特色形成品牌的高值高效农业发展方式。

(二)特色农业的内涵

特色农业本身是一种农业发展方式,这是相较于传统农业而言的,其内涵集中体现在“特色”二字。“特”指的独特、特有、特性,是基于经济学领域比较优势理论而形成的支撑特色农业发展的核心理论。“特”不仅包括自然资源禀赋,也包括社会的、文化的资源;不仅是区域本身就具备的其他区域并不具备的资源禀赋,也可以是通过政策推动、技术创新、服务配套等行为创造出的有别于他域的特有资源。“色”指的是颜值、成色、品质,是特色农业发展的质量,更是通过发展特色农业而生产出的产品能够受到市场青睐的最根本的因素。与传统农业相比,特色农业中的“色”不仅是要确保产品的质量,还要有较高的颜值,要从传统的“大而实惠”转向“小而精美”。

特色农业是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完成转化的背景下,农业从保障功能转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更高层次的农业发展方式,应该坚持市场导向、效益导向,因此相较于传统农业,其对科技支撑、品质保障、品牌打造的要求更高。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抓手,特色农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溢价率相对传统农业更高,因此高质高效是其应有之义。

二、云南县域特色农业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产业振兴要做好“土特产”的大文章[4]。“土”是要开发利用好区域资源;“特”是附加区域特色,提升资源价值;“产”是全产业链的生产经营过程。因此,根据OSM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5],云南县域特色农业发展指数建立的目标(Object)是衡量云南省县域特色农业发展的程度。从政策层面看,发展特色农业的关键实施路径(Strategy)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发展“三大经济”,即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和口岸经济。在实际度量(Measure)或具体评价方面来看,要从政策执行的效果来测度。

(一)一级指标设定

综合特色农业的概念与内涵以及云南省发展特色农业的实施路径,本文将云南县域特色农业发展指数的一级指标设定为资源经济(A1)、园区经济(A2)、口岸经济(A3)和发展基础(A4)。

每个一级指标都具有其独特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但它们又相互关联。资源经济是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决定了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园区经济是推动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发动机,是产业创新、价值提升的重要环节,需要拥有强大的经营主体和创新创业能力。口岸经济是区域外向型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需要建立与国内外市场的联系和渠道。发展基础是支撑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保障,需要拥有完善的物流和电子商务系统以及有效的农田水利设施。

(二)指标体系说明

二级和三级指标设定主要是为测定父级指标做支撑的,因此更多地要考虑要素支撑和数据可获得性。本研究构建的是县域特色农业发展指数,其涉及的指标均选取正向指标。采用AHP层次分析法,通过专家打分,构建判断矩阵,确保一致性检验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以4 个一级指标(A1~A4)、11个二级指标(B1~B11)及31个三级指标(C1~C31)的云南县域特色农业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云南县域特色农业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1.资源经济

资源经济是反映县域特色农业发展基础的一级指标,其包含了县域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及文化资源等。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承载力(B1)、特色产品认证(B2)和品牌影响力(B3)。县域资源条件越好,表示发展特色农业的资源丰富,基础牢固。

土地资源承载力(B1)一般是指一定地区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6],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土地资源支撑特色农业发展的边界。特色产品认证(B2)是评价一个区域农产品特色的重要指标,认证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潜力。品牌影响力(B3)是评价特色农业品牌形象和知名度的重要指标,一个地区的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老字号等商标多,能够反映这个地区农产品的市场认知度高、产品竞争力强,市场主体的生产能力、社会信誉等良好。

2.园区经济

园区经济指该县域内农业加工园区的发展现状,主要包括农产品加工园区体量(B4)、经营主体体量(B5)、创新创业(B6)等方面,反映了区域农产品产业集群现状与科技支撑特色农业发展的能力。

农产品加工园区体量(B4)是评价农产品加工园区规模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包括国家级、省级、州市级等不同级别的园区。园区的体量越大,通常意味着它的资源优势、产业链配套能力、品牌知名度等方面越强,对农产品的加工和营销能力也越强。经营主体体量(B5)是评价农产品加工园区的经营主体数量和规模的重要指标,包括园区内的企业、合作社、个体经营户等经营主体的数量和规模。经营主体的体量越大,通常意味着园区内企业的资金实力、技术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等方面越强,可以为农产品的加工、营销提供更强的支持。创新创业(B6)是评价农产品加工园区的创业环境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包括园区内的科研机构、孵化器、创业团队等创新创业主体的数量和质量。创新创业的能力越强,通常意味着园区内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越强,可以为农产品的加工、营销提供更多的新思路和新技术。

3.口岸经济

口岸经济指该县域内口岸的经济发展情况,包括口岸通达性(B7)和经济外向度(B8)两个指标,从交通运输、区位优势、对外贸易、国内有关口岸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评价,其区位越好、经济发展越好、国内外交易协作能力更强,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潜力更大,发展更适合内外协同发展,打通国外市场。

口岸通达性(B7)主要考察该县域内与最近口岸城市的距离以及距离最近口岸的距离,通过计算得出通达度。通过该指标可以反映出该县域与外部地区的交通连接情况,评价口岸城市的交通通达性,反映出该县域的交通物流情况。经济外向度(B8)主要考察该县域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即贸易总额占GDP 的比重。通过该指标可以了解该县域的经济发展与外部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评价该县域的经济外向度。

4.发展基础

主要包括物流基础设施(B9)、农业基础设施与劳动力(B10)、电子商务发展基础(B11)等。

物流基础设施(B9)包括从货运周转量、冷库容量、县内公路通车里程等指标来评估该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状况,这些指标反映了区域物流支撑特色农业发展的能力。农业基础设施与劳动力(B10)通过高标准农田比率、水利投资、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农业劳动生产率等指标来评估该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劳动力情况,是一个区域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保障。电子商务发展基础(B11)通过电商企业户数、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数量和电子商务服务点数量等指标来评估该地区的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反映了区域电子商务的规模和水平。

三、基于AHP 的指标权重确定

(一)指标权重确定步骤

1.构造判断矩阵

本文以云南县域特色农业发展指数作为评价目标,将这一目标分为4 个一级指标(A1~A4),再将一级指标分为11 个二级指标(B1~B11),最后将二级指标分解为31 个三级指标(C1~C31)。根据各层指标之间的差异影响效果,为进一步区分各级指标的重要性,本文采取比例标度法分别对各级指标进行一对一的相对重要性赋予比重。

将构造的矩阵记为H。采用1~9 标度法及专家两两比较打分,按重要程度以相同、稍重要、重要、很重要、绝对重要分别打分1、3、5、7、9 分;取2、4、6、8 分来表示重要层次中间的情况[7]。如表2 所示。

表2 比例标度表

2.计算权重

本文使用方根法计算指标权重。其计算步骤为

3.一致性检验

为检验构造矩阵的可行性,对每个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每个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若其大于该矩阵阶数n 时,判断矩阵不具有一致性,需计算CR,若CR<0.10,则该矩阵具有一致性;否则调整矩阵。

RI 为随机一致性指标(表3),矩阵阶数1~6对应的RI 分别为0、0、0.52、0.89、1.12 和1.26。

表3 随机一致性指标

(二)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本文依据前述指标体系权重确定方法,采取专家打分法,对表1 确定的指标体系各个层级指标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出λmax并对特征向量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级指标的权重(表4)。

表4 综合权重指标

四、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X 县特色农业发展指数评价

(一)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

根据模糊综合评价原理[8],需要先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集、评价集、权重集以及单因素综合评价集合。本文对云南省县域特色农业发展程度进行评价,一级因素4 个,二级因素11 个,三级因素31 个,因此需要用到三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建立评价集合

K={k1,k2,…,kn},其中元素分别代表每一级的影响对象指标。依据前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表1),逐步建立K集合,如一级指标K1={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基础建设}等。

2.建立评分标准集合

V={v1,v2,…,vn},V是对K集合中指标的评判标准,本文采用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5 个等级来评价各个指标的优劣程度,因此评价标准集设为V={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

3.建立评价权重

本文评价权重采用前文所述的AHP 层次分析的测度方法[9],计算出的结果(表4)作为模糊集权重。

4.单因素模糊评价

单因素模糊评价是指首先从集合K 中的单个因素出发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确定出评价对象对评价指标集中各个评价标准的隶属程度。

5.进行综合量化评价

根据上面步骤V={v1,v2,…,vn}={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最后将各评分进行无量纲处理,并把相应的评价转成数值进行各级模糊评价分值。

(二)专家评分

本研究中使用的X 县2022 年特色农业发展现状截面数据(表5),主要来源于《X 县政府公报》《云南省统计年鉴》,部分数据直接通过联系X 县统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农业农村局获得。表5 中“口岸通达度”的计算方法参考了乔聪关于物流交通通达度的测算方法[10]并对其进行了适当调整。其所定义的交通通达指数是取某点与该点所能到达的所有物流点的最短距离之和。考虑到口岸数量较少且不同口岸的贸易有所不同,同时为了简化数据处理,本文只选取了X 县与距其最近口岸之间的最近距离作为通达指数。为了实现指标数值正向化,本文采取用通达指数与云南省南北地理跨度相除计算出中间值,再用1 减去中间值得到正向的口岸通达度值。

表5 X 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在表5 的基础上,邀请15 位相关领域专家对X 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打分,并对数据进行综合量化得出云南省X 县特色农业发展指数专家评分结果(表6)。从专家评分结果来看,X 县特色农业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市场主体活跃度、加工园区建设、品牌培育和乡镇电商公共服务站等指标上得分较高;但在研发投入、对外贸易和物流基础等方面还有不足。

表6 云南省X 县特色农业发展指数专家评分结果

(三)X 县特色农业发展指数计算

将云南省X 县特色农业发展潜力专家评分结果分为5 个等级进行各级模糊数学法计算,如三级指标“C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率”的模糊矩阵为x1=[0.33 0.27 0.40 0.00 0.00 ],同理得出各三级指标一阶矩阵,以及其所对应的二级指标矩阵记为C1、C2、C3、…、C30、C31。

根据公式Bi=Wi×Ci,对三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其中Wi为各级指标所对应的下级指标权重,Ci为各级指标所对应的下级指标模糊评价矩阵,以B1为例进行模糊综合运算。

依据式(7)、式(8)分别对三级指标、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以及综合指标得出其对应的模糊运算矩阵,并最终获得X 县特色农业发展潜力综合评分矩阵:

根据上面量化后的矩阵计算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和综合指标得分如表7 所示。

表7 模糊综合评价评分表

从表7 各级指标得分情况可以看出,云南省X 县特色农业发展指数的模糊评价综合得分为74.879。表现为一级指标“园区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当地的特色农业发展贡献最大,得分均在75 分以上。“资源经济”和“口岸经济”评分均低于整体水平,得分分别为73.275 和72.127。在所有指标中,“资源经济”的“特色产品认证”和“品牌影响力”两个指标以及“口岸经济”的“口岸通达性”和“经济外向度”两个指标是制约当地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讨论

县域特色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众多,其发展成效也涉及方方面面,构建一个合理的指标体系来衡量其发展水平难度比较大。本文从云南省经济发展的政策出发,运用OSM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从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4 个方面,分层解构,析出了11 个二级指标和31 个三级指标,将政策与发展目标进行有效衔接。研究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对指标进行打分并确定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专家对口岸、园区、品牌和基础设施等在特色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给予了高度认同,印证了省委省政府发展“三大经济”决策的重大意义。

在对X 县特色农业发展水平计量时,本文采用了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结果表明各个指标的得分与县域发展实际比较吻合,但由于使用的是截面数据,对县域特色农业发展的历史演进、发展变化的考量不足,有待于下一步研究中予以完善。同时,由于只考虑了X 县的特色农业发展水平,对省域各区县的地区间虹吸效应等没有考察,未来还可以运用熵权TOPSIS 等模型加以测度,能够更为科学地为云南县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六、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以云南省X 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为基础,研究云南县域特色农业发展指数的评价方法,构建了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模糊综合评价与层次分析法,实证分析了X 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X 县特色农业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综合评价分值为74.879,“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经济”两个方面成效明显,但对县域资源挖掘、产品开发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同时由于交通优势并不明显、产品品牌显示度不足,X 县的对外贸易水平还明显偏低。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对X 县特色农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充分挖掘本土农业资源,着力彰显特色农业显示度。云南省X 县是传统农业县,当地独特的农业资源孕育了大量特色农产品,在特色水果、有机蔬菜和特色文化产品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一直未形成拳头产品。主要原因是农产品生产者比较分散,缺乏标准化和品牌化[11]。因此,当地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不断提升特色农业显示度。

(2)提升特色农业品牌建设水平,着力县域公共品牌提升,鼓励企业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创建知名企业品牌和特色产品品牌。通过构建县域品牌集群,发挥县域公共品牌的公认性、标志性作用,规范企业参与公共品牌维护与创建活动,提升县域公共品牌影响力。同时要引导企业开阔视野,提升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创建能力,改变县域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小散弱”的状况,通过引进、重塑、再造等方式,提升县域特色农业产业市场主体的竞争力。

(3)着眼总部经济[12],提升经济外向度。抓住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通过政策保障、优质服务吸引优质农业加工企业进入县域投资,发展总部功能在县域、业务功能遍布全国的全产业链涉农企业,进一步提升县域对外贸易水平。

(4)强化科技投入,不断提升科技支撑特色农业发展的力度。特色农业发展的支撑就是科技,要在县级层面搭建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的公共平台,引导涉农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在特色农业发展中的贡献度,增强特色农业价值转化的能力和水平。

猜你喜欢

县域园区矩阵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初等行变换与初等列变换并用求逆矩阵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矩阵
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