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对策

2024-01-01王荣珍

甘肃教育 2023年23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实施特征

王荣珍

【摘要】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文章论述了现阶段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释了劳动教育的内涵,并概括出劳动教育的特征包括育人性、实践性、过程性、综合性、系统性和发展性,提出了重视行政推进、构建课程体系、壮大师资队伍三种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劳动教育;特征;实施

【中图分类号】G410-0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23—0028—04

新时代,劳动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国家先后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等文件。本研究调查了兰州市城关区各中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发现所在县区各中小学校基本能够结合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和学校办学理念研发适合学校特色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能够分年级设置劳动教育任务清单,将劳动教育每周一课时排入课表,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有了极大提高,劳动教育实践方式也在不断丰富。

一、现阶段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劳动教育要高质量发展,真正发挥作用,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一,教师或学校管理者对劳动教育的内涵和本质特征理解不够深入,不能科学系统地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其二,一些学校对劳动教育的内涵把握不准,对劳动教育的历史发展、育人价值、实践逻辑认识不清,存在着将劳动等同于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理解为体力劳动的认识误区,缺少对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指引和方法指导。其三,缺乏专业专职劳动教育的师资队伍。绝大多数学校不能配备专职教师或聘请具备劳动专业知识的教师,而是安排年纪较大的教师兼任劳动教育课,导致个别学校在教学活动中出现“有劳无教”或“有教无劳”的现象。劳动教育无固定教材、无专业教师,对于习惯了使用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的学校和教师而言困惑较多。因此,新时代劳动教育要得到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理解和把握劳动教育。

二、劳动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对劳动教育课程的执行能力。实践与理论相辅相成,劳动教育也不例外。所以,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和掌握劳动教育的特征与内涵,对促进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劳动教育的内涵

不同學者对劳动教育概念的理解有所不同。从狭义的角度看,劳动教育属于德育教育范畴,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习惯。但如果仅从德育角度定义劳动教育,会弱化劳动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到目前为止,劳动教育没有统一的定义,在未来发展中,可能也不会出现一个确定的、统一的定义。人们对于劳动教育的理解会越来越丰富。由此可见,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能用片面的想法去界定,它应该成为一种多元化的、综合性的活动[1]。

(二)劳动教育的特征

1.育人性。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劳动教育,都无法做到脱离劳动而存在,育人性是劳动教育的基本属性。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如果过分放大劳动的作用,则会弱化教育的意义,就失去劳动教育原有的作用,会将劳动教育逐渐转变为生产性的活动。相关学者曾提出,在任何时期,劳动教育都要与历史经验和教训结合起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将其分为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职业教育等,都需要把劳动教育融入其中。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结合不同层次教育的特征和学生的发展特点,开发出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内容,使劳动教育以新的形态出现,将劳动教育的育人性特点更好地发挥出来。

2.实践性。在开展劳动教育时,教育者需要避免使劳动教育以单纯说教的形式出现,需要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使他们在自己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去参与、尝试多种形式的劳动活动。在劳动过程中,教师寻找恰当的时机,教育学生体会劳动的价值,才能够使其产生更加深刻的思考。由于劳动教育的特性,不能脱离说教的形式,于是在讲解劳动知识、劳动技能时,教师应将讲解重点落实到实践活动中,在活动中解释说明,从而促使学生了解更多与劳动相关的内容。如果劳动者没有参与到劳动实践中,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劳动体验,不能把握劳动的内涵。劳动素养不是一天两天或者一段时间就可以形成的,而是劳动者在长时间的劳动体验、操作中逐步形成的。只有劳动者亲自实践,运用自身的力量与外界发生亲密的联系,才能有改造世界的能力,并在长期发展中学会处理好与社会、他人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劳动时,能够将感官调动起来,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进而培养了劳动素养。

3.过程性。劳动教育比较重视过程,而过程需要有恰当的时机,为劳动者与劳动对象创造相遇的机会。从劳动过程的整体特性来看,劳动教育具有比较明显的不确定性,只有认识到这一特点,才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劳动教育的过程性以及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性。劳动素养的形成,如果仍然按照以往的观念,从课堂教学的层面完成,那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将其当成一门“课程”。简单来说,“课程”可以理解为学校学生所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只有在进程中,才有产生连续性经验的可行性,进而产生反思,帮助学生得到发展。比如,劳动技能、劳动情感等发展就为劳动素养的一部分。如果不注重进程,劳动教育将会难以持续,甚至失去活力。在进程中,可逐渐实现劳动教育。对此,教师在设计劳动教育的内容时,要考虑到方方面面,从整体出发,促使学生的劳动经验能够得到持续性的积累。

4.综合性。劳动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在现阶段已经具备了独立性的特点,这是其发展中地位提升的标志。劳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不能与其他类型的教育分离开来,只有“五育”融合,才能够更全面地促进人的发展。劳动教育的内在形态方面需要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进而得到培育,比如态度因素、技能因素、知识因素等。对此,不管是何种情况,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要避免单纯讲解知识,而忽略其他类型的因素。为了更加突出劳动教育的综合性,教师要从大的层面入手,以大任务为引领,做好对课程的规划设计,使受教育者能够更好的理解、认识,并建立起知识的框架、结构,理解劳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劳动态度。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教育而言,劳动教育具备其他教育类型中的部分功能,可间接实现其他类型的教育功能。例如,心理健康教育、智育、体育等功能,这说明相比其他教育,劳动教育的层次更高、综合性更强。需要注意的是,劳动教育具有潜在的特征,即为“超越性”的特征。相关学者曾经提出,与其他类型的教育相比,劳动教育是另一种层次的教育,不能将它与其他类型的教育列为同一范畴。如果列为同一范畴,则会把劳动教育简单化,将劳动教育等同于一种体力劳动、一种身体锻炼。因此,对现代教育而言,有必要打破对劳动教育的固有设定,使这一教育能够落实到自然中、生活中、社会中,在这种模式下,可以使这一教育模式的综合性更加突显[2]。

5.系统性。劳动教育无法以孤立的形式实施,从它的基本类型来看,具有多种类型,比如,服务性劳动、家务劳动、生产劳动等。这些不同的劳动类型,组成一个系统的劳动教育体系。如果缺少任何一种类型的教育,都不能被称之为完整的劳动教育。从劳动教育的空间范围来看,虽然实施的主体较多,但是学校是主体。因此,劳动教育的实施需要从学校层面出发,协同家庭和社会进行整体性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劳动教育的基本属性不会缺失[3]。

6.发展性。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劳动教育的形态、内容、方式等,都随之发生系列变化,但这些变化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只是在不同时期,发展具有一定的侧重性。劳动教育不断被融入新的内容,其内涵越来越丰富。因此,在新时代,不能从某个单一的层面去理解劳动教育,而是要以动态的形式、发展的眼光去理解、探索和研究当下的劳动教育。它在不断变化的同时也在发展,并且较复杂,不断有新内容,进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优化策略

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实施要从日常生活与生产入手,以培养受教育者基本的劳动技能、劳动习惯与品质、劳动精神为根基,将劳动教育同家庭、学校、社会紧密结合,把劳动当成一种习惯,扎根于生产生活中,才能够产生更加持续与强大的效果。聚焦课标,合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结合学科教学,构建适合本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劳动教育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政策性保障作用,协调各部门多方支持劳动教育,才能有效促进劳动教育的落实。

(一)重视行政推进,保障课程实施

劳动教育的落实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就资金而言,劳动教育校内实践基地建设需要资金,劳动实践活动中涉及设施设备的购置需要资金,外聘各行各业专业人员成为劳动教育指导教师需要资金;除此之外,在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时所用的场地、场馆等需要学校来协调。凭借教育部门自身的力量是没有办法解决这些困难的,只有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才能有效解决问题。譬如,兰州市城关区区委区政府对劳动教育非常重视,印发了《兰州市城关区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方案》中设立了劳动教育专项经费;明确提出由教育局负责统筹协调区人社局、财政局、交管局、文旅局等职能部门为劳动教育提供支持;要求整合家庭、社会、企事业单位等校外力量,共同支持劳动教育。地方政府的政策对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实保驾护航,助推了劳动教育的实施进程。

除了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外,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也要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制订劳动教育实施的相关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管理效能。如城关区教育局将学校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学校办学绩效评估体系中;健全了“区委区政府——教育局——学校”三级劳动教育工作推进机制;创建了“城关区中小学劳动教育職业体验基地、非遗传承基地、传统农耕基地、智慧农工科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等校内劳动实践基地;挂牌了读者集团、沃德爱礼食品有限公司等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设置了“城关区中小学劳动任务建议清单”。各中小学制订了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管理制度、评价标准和劳动任务建议清单,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师教学课时量、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审中。全方位的制度建设,有效助力了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

(二)聚焦核心素养,构建课程体系

劳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受教育者劳动的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学校要结合校内外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开发丰富多样的劳动项目。丰富劳动育人途径、科学构建具有适合本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提高育人实效。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劳动教育的理解更全面,促使他们的思想发生转变,帮助受教育者获得更加直接、具体的劳动体验。

(三)壮大师资队伍,满足课程需求

要实现高质量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劳动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需要具备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因此,学校要安排固定的劳动教育指导教师,要兼顾校外相关专业人员作为劳动教育的教育者。学校建立以学校教师为主,以家长、社区专业人员、非遗传承人、企业劳模为辅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共同体,解决劳动教育指导教师短缺的问题和教师欠缺劳动项目专业知识的问题。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劳动课程教学指导教师的理论培训等,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指导能力,满足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中对指导教师的知识与技能需求。

综上所述,在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育部门需要从多角度、多层面入手,紧密结合教育发展需要,探索有效的落实路径。采用精准定位的方法,实现劳动教育的理论构建,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在劳动中感知劳动价值,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报效祖国、奉献社会。

参考文献

[1]冯国丝,白正府,殷素峰,等.教育生态学视野下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构建[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12):84-87.

[2]张慧,王闻萱.中国共产党开展劳动教育的理论逻辑、历史演进及经验启示[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21(03):42-47.

[3]张宝臣,余苗,张雨钦.新时代我国劳动教育的内涵、任务与实施策略——基于文献萃取分析[J].职教发展研究,2021(03):72-79.

编辑:宋春宇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实施特征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