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的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
2024-01-01易晓阳
易晓阳
[摘要] 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统编教材中集中体现其“综合性、实践性”的便是“活动·探究”单元这一创新设计。因而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活动·探究”单元教学,能真正落实编者意图,以活动代替讲授,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主动进行知识建构,从而提升其学科素养。
[关键词] 任务驱动;“活动·探究”单元;语文素养
“活动·探究”单元集中体现了统编教材“强调学生自主活动、体验,引导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这一指导思想,它以探究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经历知识建构过程,体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综合提升的学习之乐。
基于任务驱动的“活动·探究”单元教学,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围绕素养目标,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设置贴合情境的任务,组织学生以完成任务为强烈动机,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逐个解决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最终形成完整的学习成果。实践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兴趣选择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方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得到充分尊重;积极倡导和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为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体意识得以张扬。教师则主要是在学生活动探究的过程中组织管理、答疑解惑、示范引导、跟踪评价。
一、任务驱动下“活动·探究”单元教学案例
课题立项以来,立足于区域初中语文课改进程,课题主持人牵头多次组织区内教学研讨活动。以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歌读写“活动·探究”整体教学为例,探索基于任务驱动的单元教学思路与注意事项。
1.前置分析:单元统整,确定任务目标
本单元的单元导读部分提出了三个具体任务,任务一:自主欣赏;任务二:自由朗诵;任务三:尝试创作。其中,“自主欣赏”开始前,教材又给出了阅读策略指导,比如,第三条策略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从意象角度出发去鉴赏诗歌。可见,本单元的阅读欣赏任务不强调对不同诗歌的个性特色的理解,而是偏重于学习方法指导。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学会从意象角度品读诗歌。其中的“自主欣赏”部分,收录六首现代诗: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余光中的《乡愁》、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以及穆旦的《我看》。同时,本单元还有名著推荐阅读《艾青诗选》,主题词为“如何读诗”。
基于以上分析,本单元的大概念为“诗歌欣赏与创作”,由此创设“心舞飞扬,诗意芬芳”的诗歌读写活动大情境,确定“朗读寻情、意象悟情、创作达情”的任务清单。教师作为引导者创设真实情境,通过引导朗读、参与赏析、组织比赛等来实现学生深度参与和深度学习。根据课标及单元“活动任务单”确定第一单元各部分的教学目标与任务。阅读教学目标:通过诗歌群文阅读,能够运用把握感情基调,分析诗歌意象,关注诗歌形式,联系创作背景,关注陌生化语言和修辞,联系想象画面等阅读策略,走进诗歌,感受诗歌,鉴赏诗歌。诗歌朗诵目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主动参与氛圍,学习朗诵技巧,注意重音、停连、节奏、语速、韵律等,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感情,读出诗味。尝试创作目标:从仿写开始,能创作属于自己的诗歌,运用得当的句式和节奏表达自己的情感。
2.任务驱动:课段落实,完成阶段任务
统编教材“活动·探究”单元的编排一般分为“阅读—实践—写作”三个层面任务,有别于一般单篇教学,其阅读任务主要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进行。
任务一:群文比读。第一课段鉴赏诗歌,阅读《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周总理,你在哪里》《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六首诗。其任务分别为:速读诗歌,感受意象;把握意境,理解内涵;知人论世,体悟深情。此一课段通过寻象观意,意境悟情,深刻领会,以声传情,引导学生在过程中步入诗歌欣赏的“青草更青处”,“满载一船”诗意的“星辉”。
任务二:朗诵比赛。第二课段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各种朗读形式,以达成更好的朗读效果。通过开展诗歌朗诵比赛,创设跨学科情境,调动和发展更多的学生。由单篇课文诵读展示开始,设计“《艾青诗选》班级朗诵比赛”,促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卷入式参与。通过“篇目自定”“选手自荐”“形式自想”“活动自开”的形式,促使更多的学生主动亲近文本、深入文本、体悟文本。
任务三:创作传情。第三课段的主体任务就是创作小诗抒写心声。通过“分享诗歌”“说你说我”“仿写求新”“我来创作”等梯度任务,引导学生拾级而上,享受分享的快乐、表达的快乐、收获的快乐。
3.结果运用:平台展示,积淀单元学习成果
诗歌读写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成果展现形式。通过班级园地、网络空间、纸媒发表等平台,学生展示各种形式的作品,可以是图文形式,也可以是影音形式。
二、基于任务驱动的“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策略举隅
1.单元整合策略
“活动·探究”单元素材丰富,涉及文体样本、知识短文、策略导引、活动安排等多类型文本样态。教师应立足课标要求,领会教材逻辑,适当补充资源,确定单元目标,创设情境任务。本单元教学中,教师梳理出单元逻辑,通过“自主欣赏”促使学生对诗歌形成结构化认知,“自由朗诵”以声传情进一步体会诗歌魅力,“尝试创作”将认知与体悟转化为心灵抒写。进而创设“心舞飞扬,诗意芬芳”的活动大情境,分解课段任务,细化各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驱动任务群。
2.梯度上升策略
“活动·探究”单元一般安排三个课段主要任务,这些任务之间有着严谨的梯度上升特点。即便是某一课段内部先后课时任务安排也讲究梯度上升,如第一课段鉴赏诗歌——速读诗歌,感受意象;把握意境,理解内涵;知人论世,体悟深情——一方面不断加深对诗歌文本的理解力度,另一方面也是在不断完善学生诗歌文本读写知识的建构。
3.教学评一体化策略
以任务驱动为明线,以学程深入为暗线,设计并用好评价量表,真正推进明暗两线,达成单元学习目标。如诗歌朗诵评分细则,既是评价标准,也是帮助学生提高朗诵效果的有效抓手。再如诗歌写作评价量表,写作前可作为写作指导的纲要,写作后可作为自评互评的依据,甚至还可以指导再升格再创作。
[参考文献]
[1]段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本质探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01).
[2]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