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鸭大肠杆菌病的诊治与体会
2024-01-01胡绍银三明市沙县区郑湖乡畜牧兽医站福建三明365515
胡绍银 三明市沙县区郑湖乡畜牧兽医站 福建三明 365515
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全身或局部感染的细菌性传染病, 从胚胎到成年鸭均可感染,患鸭和带菌的假定健康鸭为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 消化道水平传播, 也可经种蛋垂直传播。 鸭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在天气寒冷潮湿,昼夜温差大的冬春季节易发。 此外,冷热、惊吓等不良应激以及鸭舍、 运动水池等鸭子活动密切区域的卫生状况也与该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该病对2~6 周龄鸭危害极大,多以急性败血症为主,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成年肉鸭、蛋鸭以慢性感染为主,表现为腹膜炎、腹水增多、生殖道感染,肉鸭和蛋鸭生产性能下降。 鸭大肠杆菌病严重危害鸭群的健康, 一旦发病,将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因此,做好该病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一例鸭大肠杆菌病的诊治和体会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2022 年3 月5 日, 郑湖乡某养殖户饲养的1 500 羽20 日龄雏鸭发病, 患鸭表现精神萎靡,呼吸困难,食欲减退或不食,怕冷扎堆,缩颈嗜睡,排灰白色或黄绿色稀便,病情严重的小鸭死亡。养殖户曾用黏杆菌素拌料全群防治,没有取得明显效果,患鸭和病死鸭每天都有增加。据养殖户讲述,该批雏鸭于1 日龄时免疫了病毒性肝炎卵黄抗体 (LY-20 株)0.5 mL,14 日龄时免疫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0.5 mL。
2 临床症状
患鸭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呆立、不愿走动,食欲减退或不食,怕冷扎堆、缩颈嗜睡,饮欲增加,排灰白色或黄绿色稀便、腥臭,粪便呈浆糊状,混有血丝、血块及白色黏液,肛门周围有灰白色粪便黏附,病情严重的患鸭机体脱水,不久便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3 剖检病变
剖检5 羽患鸭和病死鸭,可见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心包膜、肝脏和气囊表面有一层浅黄色或乳白色渗出物,较厚、呈干酪样、易剥离,肝脏肿大、质脆,边缘钝圆,呈土黄色或青铜色,表面有针尖大灰白色坏死点,胆囊胀大,胆汁充盈,肺瘀血或水肿,脾脏肿大发黑,肠黏膜出血,肠内容物稀薄并混有气泡和黏液。
4 实验室检查
4.1 病料涂片染色镜检 无菌采集病死鸭肝脏、脾脏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多为单个散发存在,有的成双排列。
4.2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采集病死鸭肝脏、脾脏分别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 麦康凯琼脂平板和普通肉汤,置37 ℃恒温箱培养24 h 后观察,在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圆形隆起、光滑、湿润、半透明的无色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见红色圆形菌落, 普通肉汤呈均匀浑浊。 取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4.3 生化试验 将纯培养物接种于生化培养管中,结果该菌能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产酸、产气,不分解淀粉和尿素, 不液化明胶,VP 试验阴性,MR试验阳性。
4.4 药敏试验 取典型菌落按常规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该分离菌对头孢噻呋钠、恩诺沙星、阿米卡星高敏,对磺胺间甲氧嘧啶、氟苯尼考中敏,对黏杆菌素、土霉素、青霉素低敏。
5 诊 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鸭大肠杆菌病。
6 治 疗
1)对病死鸭进行无害化处理,隔离患鸭。鸭舍地面、墙壁用15%石灰乳喷洒消毒后进行清理,清理出的粪便、垫料和其他垃圾做无害化处理,用1%过硫酸氢钾对鸭舍地面、墙壁喷洒消毒,此后,每隔1~2 d 消毒1 次,食盆、饮水器、料桶等用具用1%过硫酸氢钾浸泡消毒, 鸭舍周围环境用2%氢氧化钠喷洒消毒。
2)挑出病情较重的患鸭进行隔离治疗,按每羽用头孢噻呋钠5 mg 进行肌肉注射,每天1 次,连用3 d。
3)全群鸭用10%恩诺沙星可溶性粉饮水防治,每升水添加10%恩诺沙星可溶性粉3 g,每天2 次,连用5 d。 在饮用前,鸭群要控水2~3 h,按照平常饮水量的60%,加入药物、搅拌均匀,使其能在2~3 h内饮完, 同时每升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2 g, 连用5 d,补充电解质、维生素,保持患鸭体液电解质平衡,缓解患鸭因腹泻造成的脱水症状。
4)增加鸭舍保温设施,防寒保暖,降低冷热不良刺激,打开鸭舍门窗,保持空气流通顺畅,降低鸭舍刺激性气味,保持鸭舍空气新鲜,更换垫料,保持鸭舍干燥清洁,为雏鸭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通过采取上述防治措施, 病情得到有效控制,3 d 后没有新增患鸭,4 d 后没有新增病死鸭,7 d 后鸭群恢复健康。
7 体 会
7.1 发病原因分析 鸭舍位于养殖户承包的一口鱼塘边上,为简易搭盖的棚子,防寒保暖性能较差,3 月份天气阴冷潮湿、昼夜温差大。 养殖户为了雏鸭防寒保暖,将门窗遮盖严密,造成鸭舍通风不畅。 鸭舍没有及时清扫,刺激性气味浓度和湿度增加。养殖户在上一批鸭子售出后对鸭舍地面和周围环境消毒不彻底。 以上因素都可能造成鸭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和传播。
7.2 预防措施 鸭大肠杆菌病对养鸭业危害极大,临床上也较常见,从雏鸭到成年鸭,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对2~6 周龄雏鸭危害尤其严重,发病率达30%~60%,病死率可达50%以上,成年肉鸭、蛋鸭多以慢性感染为主,生产性能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鸭大肠杆菌对各种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 在治疗上也带来一定难度。因此,鸭大肠杆菌病的防控应当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才能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
7.3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能够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从引进健康鸭苗开始,到鸭子的各个生长阶段, 要为其提供充足的各种营养物质, 如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等,改善鸭舍硬件设施,做好防寒保暖、防暑降温工作,改善通风条件、降低鸭舍刺激性气味,降低鸭舍湿度,每天清扫鸭粪,定期更换鸭舍垫料。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防止鸭群扎堆、踩踏,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不同群、不同生长阶段的鸭子不能混养, 防止疾病相互交叉感染。 做好防鼠杀虫、杀毒灭菌工作,鸭舍用1%过硫酸氢钾、1%聚维酮碘定期消毒、交替使用,1 次/3 d,鸭舍周围环境用2%氢氧化钠或10%~20%石灰乳定期消毒,1 次/7 d,防止细菌、病毒滋生漫延。
7.4 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预防鸭大肠杆菌病发生的重要方法,成本低、保护效果较好。 用美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鸭传染性浆膜炎、 大肠杆菌二联灭活苗 (O2 型RAT06 株+O78 型ECBYT01 株),7 日龄首免,皮下注射0.3 mL/羽,30 日龄二免,肌肉或皮下注射1 mL/羽,保护期达6 个月。 由于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众多, 地域性流行的血清型不一样,给疫苗接种的保护率带来影响,有条件的,应从鸭场分离地方致病性优势血清型菌株制成灭活苗进行免疫接种,可有效预防鸭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提高雏鸭的成活率。
7.5 合理使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治疗鸭大肠杆菌病仍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能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但如果长期使用同一种抗生素或成分相同的抗生素来防治大肠杆菌病,容易产生耐药性,不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因此,有条件的,应先通过药敏试验,选出几种敏感药物,在不存在药物配伍禁忌的前提下,利用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才能取得更好的防控效果。在雏鸭易感期和易感季节, 饲料中添加中药制剂也可取得较好的防控效果,如用大青叶、红藤、连翘各30 g、板蓝根、黄芩各20 g,粉碎成末,拌入饲料,每羽鸭每天3 g,连用5~7 d,优点是中西医结合,不易产生耐药性。
7.6 鉴别诊断 鸭大肠杆菌病与传染性浆膜炎在临床症状与剖检病变上十分相似, 临床诊断时要注意二者的区别。 传染性浆膜炎患鸭临死前多会出现神经症状,如转圈、摇头、点头,而大肠杆菌病没有神经症状。剖检病变上,二者都会出现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但传染性浆膜炎的心脏、肝脏炎症渗出物簿且湿润,而大肠杆菌病的心脏、肝脏炎症渗出物厚、多为干酪样、易剥离;传染性浆膜炎的脾脏呈大理石样花纹,而大肠杆菌病则没有此病变。必要时需经细菌分离鉴定及生化和血清学鉴定进行确诊, 以免误诊而造成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