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云南高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教育路径
2024-01-01余贞凯白建华
余贞凯 白建华
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云南高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教育路径
余贞凯1白建华2
(1.玉溪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2.云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云南拥有多种多样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具有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增强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独特功能,可以融入云南高校作为实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素材和养分。两者的融合既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且拓展了新路径,又为区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展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机遇。而寻找适宜有效的教育路径,是实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取得良好效益的关键。通过融入体育课堂教育教学的路径、借助学校体育协会或俱乐部教学形式的路径、融入学校体育艺术运动会教学的路径、举行校园特色民族传统体育竞赛活动的路径、融入学校文艺表演活动的路径,可提升云南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学的效果。
民族传统体育;云南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路径
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环节,也是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统一的必然要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要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接着,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相应的,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1月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要努力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另外,教育部和国家民委已于2008年11月联合印发《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扎实抓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培养各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提高各族学生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增强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由此来看,如何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容及教学模式,探索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发展趋势,无疑是当前云南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学中需要做好的重要工作。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这里拥有多种多样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教育性、宣传性和感染力,能够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增强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边疆和谐稳定的独特功能,可以成为云南高校实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素材和养分。教学实践证明,两者的融合既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且拓展了新路径,又为区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展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机遇。而寻找适宜有效的教育路径,是实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取得良好效益的关键。因此,探讨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云南高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教育路径,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云南高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必要性
1.1 丰富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可以成为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良好素材
云南有世居少数民族25个、特有民族15个。这些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一批数量庞大且具有教育性、参与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的传统体育项目。他们往往以一种直观、生动和独特的特点展示着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历史发展、民族精神、民族意志、价值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这是云南高校实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良好素材。例如,哈尼族的乐作舞、武术,景颇族的目脑纵歌,彝族的打陀螺、花鼓舞,白族的霸王鞭,拉祜族的跳葫芦笙等项目,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极具表演性、观赏性和参与性的特征。将其融入到云南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学活动,能够进一步丰富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独有的魅力吸引学生的参与,增加学生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感以及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意识,为实施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奠定基础。
1.2 两者融合具有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作用
把具有表演性、观赏性和参与性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云南高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不仅能丰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构建校园民族团结氛围,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添色加彩,增强教育的效果,还可以拓展区域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渠道,在充分发挥区域民族传统体育独特功能作用,服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同时,也获得自身存在的价值和位置,实现自身的延续与发展。例如,傣族的竹竿舞,普米族的搓蹉舞,佤族的圆圈舞,傣族的象脚鼓舞,彝族的烟盒舞,蒙古族的舞龙等都是集体性项目,活动让云南高校各民族学生在欢快、活跃、和谐的气氛里进行交往与交流,以生动活泼、潜移默化的形式加强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和认同不同的民族传统文化,从而促进了学生民族团结意识的生成及维持,也扩大了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参与群体。
2 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云南高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优势
2.1 区域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优势
云南是我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也是我国民族文化大省,其少数民族聚集区域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已有一大批传统体育项目获批为国家级、省级、市(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彝族的烟盒舞、彝族的葫芦笙舞、傈僳族的歌舞阿尺木刮、壮族彝族的铜鼓舞、佤族的木鼓舞、藏族的锅庄舞、哈尼族的棕扇舞、彝族的花鼓舞、拉祜族的葫芦笙舞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苗族的吹枪、彝族的摔跤、傣族传统武术、傣族的打陀螺、彝族的大刀舞、怒族的达比亚舞、傈僳族的刮克舞、普米族的搓蹉舞、基诺族的大鼓舞、彝族的打歌、阿昌族的蹬窝罗、傣族的孔雀舞、苗族的跳三桩、哈尼族的铓鼓舞等,还有一大批州市县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丰富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蕴含着民族团结与进步、沟通与交流、平等与尊重以及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成分,是云南高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独特资源。高校可结合区域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以及高校自身实际,积极整合利用好区域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使其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融合,助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发展。
2.2 已建成一支既懂民族传统体育知识又掌握高校教育教学技巧的教师队伍
二十多年来,云南高校已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将研究视角瞄准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例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种类、特征、功能以及学校教育传承等课题,并就此获取了一批高质量的教学、科研成果,而教师自身也由此得到了较快发展,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融入到高校开展教育传承活动奠定了基础。由此,云南高校中的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大理大学、昆明学院、玉溪师范学院、红河学院、普洱学院等学校已经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现已培养了一批既懂民族传统体育知识又掌握高校教育教学技巧的教师队伍,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云南省云岭教学名师1名、省高校教学名师4名、市级教学名师5人等高级人才。可以看到,云南高校高水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团队已逐步建成,他们具有探索与实践、改革与创新的能力,促进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教育传承发展的效益,也为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融入云南高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打下良好基础,为持续有效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做出贡献。
2.3 已形成一定的发展基础
自2008年11月教育部和国家民委印发《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来,云南高校纷纷行动起来,通过不同学科、途径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相应的,作为高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育,能够充分挖掘、利用区域特色优势资源——民族传统体育,通过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文艺表演、运动会、校园特色项目竞赛表演等路径,将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融合,既丰富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容,又构建了浓厚的校园民族团结氛围,达成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预期效果。总体看来,当前民族传统体育与云南高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已形成一定的发展基础,为两者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优势和可能。
3 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云南高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教育路径
3.1 融入体育课堂教育教学的路径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工程,要求所有学生都需要在规定时间里参加体育理论技能知识的学习。二十多年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成为云南部分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特色内容,也建成了《民族健身操》《竹竿舞》《抢花炮》等一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展教学活动。可以看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云南高校体育课堂教育教学已有一定的基础,具备进一步加强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条件。例如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玉溪师范学院、红河学院等高校利用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体育课堂教育教学的路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在筛选教材时,一是要考虑能够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二是要挑选具有群体性、娱乐性和健身性特征的项目。由此,以民族传统体育为媒介,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各民族学生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体验感受民族传统体育深刻内涵,感染激励学生的民族意识、文化自信和团结协作精神,加强高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效果。
3.2 借助学校体育协会或俱乐部教学形式的路径
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云南高校体育协会(俱乐部)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其影响力逐渐增强,学生群体正在逐步扩大。由此,借助学校体育协会或者俱乐部教学形式的路径,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云南高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教育,符合当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拓展和创新路径的需要,也是新时期云南高校体育协会(俱乐部)新的使命和任务。例如,玉溪师范学院于2012年建立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舞蹈协会,现有成员600多人,包括傣族、景颇族、彝族、白族、拉祜族、佤族、哈尼族、苗族、壮族、傈僳族等民族学生,除在节庆、学校文艺活动中参加展演外,每到星期六晚上(19:30~22:00)协会成员都要集中在玉溪师范学院田径场主席台前开展活动。活动内容主要是学习、演示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舞蹈。这是一个演示学习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学生交流交往的良好平台。通过协会教学形式建构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消除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误读和歧见,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
3.3 融入学校体育艺术运动会教学的路径
学校体育艺术运动会是高校一年一度规模最大、最为隆重的教育活动,是演示学校体育艺术教学效果的重要窗口,也是传播区域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在具有教育性、全员性、文化性、学科融合性特征的学校体育艺术运动会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既与活动主题相吻合,丰富了运动会内容,形成亮丽风景线,又很好地演示了区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文化的认同,加深了民族感情,深化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工作。例如,红河学院将哈尼族的武术和乐作舞等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学校体育艺术运动会,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景颇族的目瑙纵歌等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学校体育艺术运动会,玉溪师范学院将竹竿舞、舞龙、舞狮、烟盒舞、棕扇舞等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学校体育艺术运动会。通过学校体育艺术运动会教学的路径,使民族传统体育很好地融入到云南高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提升了云南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学的效果。
3.4 举行校园特色民族传统体育竞赛活动的路径
近年来,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功能的民族传统体育已经成为云南高校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此构建了良好的校园民族文化氛围,有效宣传和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举行校园特色民族传统体育竞赛活动,这是专门宣传、介绍、展示和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色活动。通过民族传统体育竞赛活动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接触与交流,增进彼此间的友谊,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例如,玉溪师范学院于2016年起每年都举行一场校园竹竿舞竞赛活动,通过竹竿舞展演了傣族、哈尼族、佤族、白族、傈僳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体育、服饰、音乐和舞蹈等传统文化,既形成了校园特色,又深化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了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5 融入学校文艺表演活动的路径
学校文艺表演活动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活跃学校艺术氛围,丰富师生文化生活,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发展学生表现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工作,始终得到学校的重视和学生的关注。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身就具有创作性、表演性、观赏性和审美性等艺术特征,现已有彝族的花鼓舞、烟盒舞、左脚舞,白族的霸王鞭,拉祜族的芦笙舞,哈尼族的棕扇舞,纳西族的东巴舞蹈,佤族的甩发舞等项目融入到云南高校文艺表演活动。由此,在高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视野下,继续挖掘、筛选区域少数民族优秀传统体育项目,经过创编整理使其转化为高校文艺舞台“活的资源”,巧妙地融入到高校文艺表演活动中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让云南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能够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取得更好的实效。
4 结语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因此,云南高校无疑成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阵地,需要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和有效路径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努力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而具有教育性、参与性和基础性特征的民族传统体育,能够发挥促进民族团结教育的功能,已经在云南高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中提供了有效路径,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做出了贡献。总体来看,两者的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总结经验教训,归纳和梳理具有促进民族团结、民族认同感教育功能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持续有效地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推向前进。
[1]万明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使命[J].西北师大学报,2020(7):5-12.
[2]林美玫,苗汝昌.新时代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探究[J].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4):61-67.
[3]魏熙晶.让各民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云南省深入开展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J].中国民族教育,2020(6):47-49.
[4]李冬颖.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在构建民族团结教育中的优势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4):218-219.
[5]朱进彬,宋琨.加强民族地区学校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以德宏州为例[J].保山学院学报,2019(6):46-50.
[6]褚远辉.民族地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资源研究[J].中国教育科学,2020(9):62-76.
[7]杜成露.在学校教育中促进民族团结的途径[J].中国民族教育,2014(5):22-24.
[8]刘少卓.中华体育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0,19(12):34-41.
Educational Path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Integrated into Yunnan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National Unity and Progress
YU Zhenkai, etal.
(Yuxi Normal University, Yuxi 653100, Yunnan, China)
云南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云南省高校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团队”的阶段性成果。
余贞凯(1975—),本科,教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