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更优 帮扶更暖 效率更高 兜底更牢
——江苏省溧阳市积极打造“溧即助”社会救助品牌
2023-12-31范佳富通讯员袁杰
☉ 本刊记者 范佳富 通讯员 袁杰
近年来,江苏省溧阳市坚持把困难群众的关切作为“晴雨表”,把困难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度量衡”,通过优化流程、多元参与、科技赋能、提标扩面等举措,统筹推进兜底有力、衔接有序、政社互补的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积极打造“溧即助”社会救助品牌,托起困难群众稳稳的幸福。
优化流程,让救助更便捷
家住天目湖镇吴村的初中生小周,与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均是涉毒刑拘人员,生活比较拮据。溧阳市民政局为其开启快速办理的绿色通道,简化申请材料、优化审批流程,3 天内发放临时救助资金5640 元。
吴村“两委”还将小周纳入关心关爱对象,每月进行走访慰问。结合“溧即助”这一救助品牌,村党员干部与周某结对包户,多次到其家中进行帮扶,积极与学校和心理咨询师对接,持续为小周提供生活、学习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服务。
溧阳市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现场向群众宣传、讲解社会救助政策。
为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应急性作用,溧阳市简化救助流程、健全主动发现机制、下放审批权限,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燃眉之急。一方面,全面推行只需提交居民身份证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授权书“一证一书”即可申请基本生活救助的做法,并依托省、市申请救助经济状况核对系统,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另一方面,在村(社区)设置便民服务窗口,将低保、特困供养、低保边缘救助、临时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医疗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救助业务结合起来,打破条线各自办理壁垒,实现“一门受理”、“一站办结”。同时,建立“一对一”服务工作机制,由网格员、专职社工提供预约上门等服务,把社会救助服务窗口搬到居民家门口。
溧阳市还在常州范围内率先实施“小金额先行救助”制度,紧急情况下凭申请人诚信承诺和乡镇(街道)、村(社区)初查的“容缺救助”机制,为困难群众急难问题送去“及时雨”。今年以来,全市共实施临时救助1555 户3945 人,发放临时救助金275.12 万元。
多元参与,让帮扶更温暖
今年50 多岁的葛某,家住昆仑街道,二级肢体残疾,是低保边缘家庭,2 年前与妻子育有一子。为了维持生活,2021 年,夫妻俩经向亲朋好友借款筹集资金,开了一家小型零食店。但受新冠疫情影响,生意不尽如人意,导致家庭经济状况十分困难。去年5 月,其子在零食店门口玩耍时,被一辆小型面包车撞到,导致头部和面部多处骨折断裂,肺部受伤严重,在南京市儿童医院河西院区的ICU治疗,每日仅医疗费就达1 万元左右。社区网格员在入户巡查期间了解情况后,及时上报昆仑街道,昆仑街道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按照“救急难”临时救助给予帮扶资金10000 元。同时,发挥临时救助转介服务,协助葛某向溧阳市红十字会申请救助资金3000 元。
溧阳市帮扶人员对接戴埠镇高桥村低保边缘户。
近年来,溧阳市推动社会救助与党建、社会力量的资源融合,形成多元参与、综合救助的格局。一方面,实施“党建+”带动,在全市首倡“结对低保边缘户、共走发展幸福路”活动。从2021 年起,全市567 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低保边缘家庭,将483.5 余万元慰问帮扶资金送到困难群众手中,为154 名困难学生提供教育救助,为40 名待就业人员提供就业帮扶,对151 户低保边缘家庭实施临时救助,实现“党建+社会救助”有效融合。另一方面,推动社会力量参与。今年以来,共协调慈善资金94 万元实施困难群众“暖心护航工程”和“点亮微心愿活动”,建立了全市特殊困难群体重点帮扶家庭智能动态监测体系,为1310 名特殊困难群体重点帮扶家庭免费安装智能监护设备,切实防范特殊困难群体各类居家安全风险。征集特殊困难群体“微心愿”,为困难群众兑现空调补贴、健康器具、家电设备等“微心愿”915 个。2022 年,溧阳市“点亮心愿树”关爱困难弱势群体项目获评江苏省第六届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科技赋能,让救助更高效
王德福(化名)是天目湖镇洙漕村的一名低保对象,独居生活,患有帕金森症,因治疗积蓄花费殆尽。
天目湖镇民政工作人员接收到常州市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推送的王德福医疗和年龄预警信息后,及时核实情况,按照困难群众保障待遇“就高”原则,将其从低保转为特困供养,王德福去医院看病可享受更高的医疗救助。同时,为其办理“急难型”临时救助,以解决王德福的燃眉之急。
常州市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整合救助业务,具备“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主动预警功能。目前,平台“预警系统”覆盖溧阳市1.6 万低收入人口,民政部门依托这一平台对当年大额医疗费用支出对象进行实时“精准画像”,根据救助帮扶需求,跟进实施救助帮扶计划,做到及时干预、精准救助、综合帮扶,实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今年以来,溧阳市共接收处置低收入人口医疗大额支出预警信息431 条,实现“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提标扩面,让兜底更牢固
户籍在云南省昭通市的杨某,于2009 年来溧阳市工作,租住在埭头镇河西村,其2 子1 女都在埭头小学读书。因次子被诊断为血友病,个人自付医疗费用5 万元,巨大的医疗开支给其家庭基本生活带来了困难。埭头镇民政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协助其本人在户籍所在地云南申请当地的救助,同时,明确1 名党员干部为全程代办员,为其家庭办理溧阳市临时救助,给予临时救助金6000 元。今年,常州市民政局出台临时救助实施意见,明确“急难型”临时救助不受户籍限制,非常州户籍居民由居住地所在镇(街道)实施救助。溧阳市民政局积极推动政策落地落实,实现临时救助范围由户籍居民向常住居民扩展。杨某的救助随之调整。
同时,提高救助标准,落实应保尽保。今年7 月,已全面完成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等多项困难群众救助提标任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1000 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020 元,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为每人每月1945 元,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为每人每月1326 元。今年以来,全市低保对象共1704 户2600 人,其中城市低保150 户210 人,农村低保1555 户2390 人,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366 万元;特困供养对象1786人,发放供养经费2176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