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疆学子心向党 国门大学石榴红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践

2023-12-31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李红梅赵芳

今日民族 2023年12期
关键词:德宏州德宏民族团结

文 /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李红梅 图 / 赵芳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5 年的德宏州民族师范学校、1958 年的德宏州农校和1978 年的德宏师专班;1984 年4 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德宏师专班基础上成立德宏教育学院。2006 年2 月,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德宏教育学院改制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近年来,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引导师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以来,学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立足德宏,面向云南,辐射周边国家;以教育学学科为主,农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同与交叉发展,努力建成云南优质国门大学。现有校内专任教师558 人,全日制在校生9704 人,其中留学生25 人,少数民族学生4568 人,少数民族学生占国内学生比例为47.2%。是云南省第二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云南省首批华文教育基地、云南省民汉双语双文师资培养培训示范基地,德宏州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德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傣族剪纸传习室被原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授予“国家级‘非遗’项目高校创意工作室”,“瑞丽江—大盈江流域民族文化馆”被认定为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

“二条主线+五个聚焦”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二条主线+五个聚焦”联动模式,引导师生增强“五个认同”,做民族团结进步的倡导者、践行者和维护者。

校园文化活动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吹枪

(一)一条主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列为学校 “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察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纳入学校党校培训,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文体活动,促进各族师生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二)五个聚焦: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1.聚焦人才培养,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践行者。办学60 多年来,学校培养了大批立志扎根边疆、终身服务基层的优秀人才。德宏州中小学和幼儿园中,德宏师专毕业生占比达46%,他们将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播撒在边疆各族青少年心中。构建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立体式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程体系。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学和课程思政说课比赛;开设傣语、景颇语、载瓦语、民族传统体育等特色专业,专门培养地方少数民族教育人才;开发《民族数学文化教育教程》等民族教育教材29 部,开设《景汉双语教学技能》等民族语言、民族文化课程63 门,逐步形成了“专业+民语+民族文化”的少数民族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得云南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与其他高校合作完成的“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联盟教师教育共同体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项目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剪纸

2.聚焦科学研究,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阐释。持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阐释和研究工作,深耕中华优秀文化资源,形成了一批典型的科研成果。承担国家课题5 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 项,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项目2 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云南民族地区治理研究”获2022 年云南省社科规划社会智库重点项目立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志愿服务宣讲被列为2022 年云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社科普及行动项目;民族教育信息化创新团队获得2022 年省教育厅创新团队立项;《民族数学文化教育教程》获得2023 年云南省社会科学奖三等奖。胡蜂产业研究团队入选2023 年云南省科技特派团。2023 年5月13 日,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中国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云南日报、民族时报、云南统一战线等媒体平台报道了此次研讨会。

3.聚焦社会服务,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物质根基。一是赋能乡村振兴。学校注重将高校人才优势与地方资源优势相结合,为全面振兴乡村经济作出应有的贡献。胡蜂产业科技特派团深入梁河县培训胡蜂产业从业人员,探索创建“大专院校+研究所+企业+农户”的胡蜂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二是赋能基础教育。成立了德宏州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与德宏州大中小幼一体化建设研究实践基地,组织开展大中小幼思政课集体备课等活动,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组织完成对盈江幼儿园教师培训、思政课教师培训,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支持。三是赋能社会发展。学校心理学专业教师长期开展家庭教育、青少年心理咨询志愿服务。组织师生积极参与无偿献血,荣获2020-2021 年度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组织学生在假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党的创新理论志愿宣讲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生果雕技艺展示

4.聚焦文化传承创新,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根基。云南省社科普及基地“瑞丽江—大盈江流域民族文化馆”,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以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动画形式促进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开设傣族剪纸特色课程,近12000 名学生通过线上、线下形式选修了该课,并在每周六对社会公益开放。设计了汉文、傣文和景颇文三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墙,在学校官方微信平台刊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宣传、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在德宏州民族团结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征文比赛、书画展等系列活动,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文艺晚会、嘎秧晚会暨泼水狂欢系列活动、目瑙纵歌狂欢节等,促进各民族师生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5.聚焦对外交流合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交流。学校共招收和培养了来自缅甸、泰国等国家的留学生500 余名。留学生毕业回国后成为中华文化传播者和中外友谊使者。承办“中缅边境中小学管理人员及骨干教师线上教育培训”,共培训2123 位学员。组织开展第二期“汉语桥——滇西非遗文化体验”线上团组交流项目,共有103 名缅甸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开展中华经典诗词诵读、傣族剪纸、书法、绘画、滇西少数民族织锦等,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经验启示

(一)全面坚持党的领导,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增进共同性为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干部考核、巡察工作等,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

(二)全面压实工作职责,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大格局”。

形成了“校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三线贯通育人机制,构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立体化、全方位合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格局”。牢牢把握课堂主渠道作用,构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立体育人模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教学中,融入学生文体活动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厚植校园文化根基,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

(三)全面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服务边疆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始终树牢“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的坚定信念,增强师生“五个认同”,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促进边疆各族儿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致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开展科学研究,为政府部门决策建言献策;开展胡蜂养殖技术等培训,助力乡村振兴;开展对外交流合作,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国门大学人才优势和专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云南新篇章贡献德宏力量。

猜你喜欢

德宏州德宏民族团结
德宏州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对策
德宏 生态摄影“朝圣地”
民族团结之歌
三元互动下的德宏民族语言舆情探究
大滇西旅游一线6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德宏
共饮一江水葫芦丝独奏
德宏州景颇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让边疆青少年远离“毒”害——德宏州关工委年持之以恒帮助青少年禁毒防毒纪实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