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灌溉关键因素及影响分析
2023-12-31宋小荣
宋小荣
(安庆市长江河道管理处三分处,安徽安庆 246000)
众所周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人民生活富足、社会发展稳定的重要基础。只有农业生产稳定运营,粮食产量稳定,社会才能长治久安,国民经济才能可持续的发展[1]。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水利灌溉是非常重要的外部条件,并且可以通过人力加以控制和调整。因此,合理有效的水利灌溉,可以将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掌控在可控范围内,大大减少减产、绝产的风险[2]。我国农田面积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因为人口负荷大,农业生产一直面临较大的压力。尤其是部分区域农田耕种长时间受到缺水的影响,必须通过有效的水利灌溉才能弥补自然条件不足的缺陷。可见,农田耕种要可持续进行,就必须充分掌握区域内的气候条件尤其是降水情况,再根据农田需水总量统筹合理的灌溉量[3]。因此,对水利灌溉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用数学模型加以定量化地计算,对于农田灌溉的有效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影响水利灌溉的关键指标
农田要耕种并且保持稳定的产出,就必须做好水利灌溉工作。根据长期以来的经验总结可知,影响水利灌溉的关键指标很多,具体如图1 所示。
图1 影响水利灌溉的关键指标
图1 中,给出了影响水利灌溉的关键指标。第一类关键指标,引水总量指标;第二类关键指标,田亩参数指标;第三类关键指标,气象条件指标;第四类关键指标,灌溉方式指标;第五类关键指标,引渠结构指标;第六类关键指标,土壤条件指标;第七类关键指标,作物种类指标。
引水总量指标实际上就是灌溉总水量,这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对水资源加以引导,从而对农田进行灌溉。从实际操作的角度看,利用农田周围的江河湖泊进行引导灌溉,是一种最便利的方式。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就要考虑农田周围是否有人工兴建的水库,或者进行地下水灌溉。
田亩参数指标就是农田的各种物理参数。对灌溉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农田的总面积,一般用亩数表示。农田亩数的多少直接决定了灌溉总水量的多少,并且和灌溉总水量的变化方向趋同。当然,农田所在的海拔高度、坡度等参数,对于灌溉水量的留存、流向也有很重要的影响,这都归属于田亩参数的范畴。
气象条件指标就是农田所在地区的气候情况,这是自然条件对农田水利灌溉最直接的影响。气象条件涵盖的方面是非常复杂的,这里主要就是考虑气温和降水。其中,气温的高低决定了农田水分的挥发情况,会对灌溉总水量产生间接影响。而降水则直接影响灌溉水量的多少,降水总量和灌溉水量呈现反向变化。降水总量越多,灌溉所需水量就越少;反之,灌溉所需水量就越多。
灌溉方式指标是影响水利灌溉的技术层面的指标。合理的灌溉方式选择,有助于节约用水,否则会造成灌溉水量的浪费。传统的灌溉方式一般采用临近沟渠引流灌溉,这会导致农田不同区域湿度不均匀,影响灌溉效果。而采用喷头的喷淋灌溉,作业效率高、覆盖面积大,并且可以保证灌溉效果均匀。
引渠结构指标也是影响水利灌溉的技术层面的指标。这里所说的结构,主要是指沟渠的形状,常见的如直线型、网型、自然型等。不同结构的沟渠会导致水流路径的长度不同,长度较大会增加水分挥发量,但长度较短又可能会导致灌溉微观作业时的技术难度和实施效率,这就需要兼顾二者来加以考虑。
土壤条件指标是重要的农田自然条件指标,对水利灌溉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土壤构成颗粒较大,就会导致土壤缝隙大,水流速度快,从而导致灌溉水量增加。如果土壤构成颗粒小,土壤结构密实度高,水渗漏速度减缓,就会节约灌溉水量。
作物种类指标反应了不同作物吸水量的差异,吸水量高的作物种植,就需要更多的灌溉水量。相反地,吸水量低的作物种植,灌溉水量的需求就会减少。
2 水利灌溉用量的数学模型和计算
在前面的工作中,对水利灌溉的7 类关键指标进行了理论分析。其中,大部分指标随着农田区域划定、作物种植确定而固定下来,很难通过后续的技术手段加以调整和改变。因此,决定农田灌溉总量的指标,就形成了和农田需水量、降水量2 个指标直接相关的形式。在这3 个指标中,如果能已知其中的任何2 个,即可以计算出第3 个指标。
首先,来看农田需水量计算的数学模型,如公式(1)所示
式中:ET0表示所计算农田内全部农作物的水分蒸发量,Δ 表示农田所在区域的气压-温度关系曲线的斜率,R表示农田内全部农作物的日光照度吸收量,G表示农田土壤结构所体现出的热通率,T表示农田所在区域的平均温度,u表示农田所在区域的平均风速,s表示农田所在区域的湿度上限,a表示农田所在区域的湿度下限,γ 表示农田所在区域环境湿度。
公式(1)的计算比较复杂,可以采用一种相对近似的计算方法,如公式(2)所示
式中:ET表示农田实际的需水量,k表示近似计算因子,ET0表示所计算农田内全部农作物的水分蒸发量。
农田实际需水量的一大部分来自自然降水,其计算如公式(3)所示
式中:Pθ表示农田所在区域接收到的有效降水量,P表示农田所在区域接收到的实际降水量,α 表示农作物有效的吸收率。
根据公式(2)和公式(3),可以得出农田所需的水利灌溉总量,如公式(4)所示
式中:Q表示农田所需的水利灌溉总量,ET表示农田实际的需水量,Pθ表示农田所在区域接收到的有效降水量。
3 水利灌溉总量实验与数据分析
如前所述,对影响水利灌溉的关键指标进行了归类和理论分析,并给出了水利灌溉总量计算的数学方法和模型。上述理论分析和模型构建的有效性,将通过这一部分的实验工作加以检验。
为了完成这一部分的验证工作,选定了9 组不同的农田进行以年度为单位的数据统计和计算,首先来观察9 组农田的需水量的对比,时间跨度上则包含了2020、2021、2022 3 个年度,如图2 所示。
图2 不同组别的农田需水量对比
图2 中,横坐标代表了实验地区不同组别的农田组号,分别是农田1 组、农田2 组、农田3 组、农田4 组、农田5 组、农田6 组、农田7 组、农田8 组、农田9 组;纵坐标代表了不同组别农田的需水量,单位是万m3;黑色矩形代表了不同农田组别2020 年度的需水量,灰色矩形代表了不同农田组别2021 年度的需水量,白色矩形代表了不同农田组别2022 年度的需水量。
这9 组不同的农田,大多数环境参数和田亩参数都是一致或接近的,但田亩面积上存在差异。其中,面积最大的农田达到了15 000 亩(1 亩约等于667 m2,下同),面积最小的农田不足2 000 亩。在这样的先天差异情况下,不同组别的农田需水量也存在很大差异。从图2 中可以看出,第5 组别农田、第8 组别农田、第9 组别农田因为亩数较多、面积较大,其需水量自然也更多。需水量与田亩自身条件有关,因此各年度差别不大。
进一步对比9 个组别农田区域的降水量情况,如图3 所示。
图3 不同组别的自然降水量对比
图3 中,横坐标代表了实验地区不同组别的农田组号,分别是农田1 组、农田2 组、农田3 组、农田4组、农田5 组、农田6 组、农田7 组、农田8 组、农田9组;纵坐标代表了不同组别自然降水量,单位是万m3;黑色矩形代表了不同农田组别2020 年度的自然降水量,灰色矩形代表了不同农田组别2021 年度的自然降水量,白色矩形代表了不同农田组别2022 年度的自然降水量。
从图3 中可以看出,第5 组别农田、第8 组别农田、第9 组别农田因为亩数较多,其承接的有效降水量明显多于其他组别的农田。从年度跨度来看,2021 年度明显降水量更少,这是自然气候条件所致。
至此,可以根据9 个组别农田3 个年度的降水量和需水量,计算出水利灌溉总量,结果如图4 所示。
图4 不同组别的水利灌溉量对比
图4 中,横坐标代表了实验地区不同组别的农田组号,分别是农田1 组、农田2 组、农田3 组、农田4组、农田5 组、农田6 组、农田7 组、农田8 组、农田9组;纵坐标代表了不同组别水利灌溉量,单位是万m3;黑色矩形代表了不同农田组别2020 年度的水利灌溉量,灰色矩形代表了不同农田组别2021 年度的水利灌溉量,白色矩形代表了不同农田组别2022 年度的水利灌溉量。从年度跨度来看,因2021 年度降水量明显少于其他年度,各组别农田在这一年度所需的灌溉量也多于其他年度。
4 结论
本文中,对农田灌溉所需的各种关键指标进行分析,得出了7 类最重要的指标,并从各指标的对比分析中得出了灌溉总水量最重要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灌溉总水量及相关参数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依托理论分析和数学模型,展开实验验证。实验过程中,降水量被协同考虑,通过多组农田的灌溉总水量计算及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水利灌溉在满足农田总需水量的前提下,受到降水量的重要影响。如果一个年份的降水量充沛,灌溉总水量就会相对减少;相反,灌溉总水量就会相对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