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确把握“三个务必”的重大意义和实践指向

2023-12-30刘雪原

中国军转民 2023年9期
关键词:三个务必

刘雪原

【摘要】70多年前,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毛泽东主席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向全黨发出了“三个务必”的动员令。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对优良传统作风的继承、应对新挑战的理论创新和勇担历史使命的责任担当。在新征程中,践行“三个务必”就要强化宗旨观念、增进民生福祉;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

【关键词】三个务必∣两个务必∣党的二十大∣斗争精神

70多年前,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毛泽东主席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开启了建设新中国的历史征程。如今,我们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赶考”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向全党发出了“三个务必”的动员令:“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一脉相承的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揭示了一个百年大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重要秘诀,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传承优良传统的历史主动和把握、运用历史规律的历史自觉。在新征程中,准确理解“三个务必”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路径,对我们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考卷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三个务必”的重大意义

(一)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是对我们党优良传统作风的继承

任何思想的诞生都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同时也是时代的产物。理解“三个务必”的提出背景,需要首先从“两个务必”的提出来寻找答案。

从1947年7月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正式成立,到1949年3月党中央离开西柏坡,中国革命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三大战役全胜,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已经近在眼前。毛泽东志反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领袖李自成、洪秀全等由胜而败的惨痛教训,认为其共同的原因就是这些农民领袖因为暂时的胜利而骄傲自满,因为私欲的膨胀而贪污腐化。因此,在离开西柏坡赴北平前,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彪炳史册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讲话中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如今,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如何让这个有着9600万党员的百年大党时刻保持当年“赶考”的清醒与坚定,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豪情壮志实现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严峻问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郑重要求全党同志牢记“三个务必”,这既是对“两个务必”思想的精神传承,也是为走好新的赶考路而对全党同志的郑重提醒,是又一剂头脑“清醒剂”。

(二)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是我们党应对新挑战的理论创新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面临的是一个百废待兴的“烂摊子”。因此,恢复经济,特别是建立完整的基础工业,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的第一要务。新中国成立以来,共产党人始终牢记“两个务必”的谆谆教诲,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实现了我国从一穷二白、封闭落后到繁荣富强、开放包容的历史性巨变。

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胜利曙光已经近在眼前。但是,我们越是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越要面对更多、更艰巨的挑战。当今世界,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与1949年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各国经济复苏乏力,党的自身建设也存在有待提升之处。总体而言,中共面临的风险和考验一点也不比过去少,我们要同一切问题和困难作斗争。面对新问题和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思维和战略思维,以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高远境界和博大胸怀,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三个务必”即是我们党应对历史新挑战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之一。

(三)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是我们党对历史使命的责任担当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还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还面临很多的障碍和很多不确定的内外部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提出“三个务必”,有其特殊使命。特殊使命在于,一是让我们时刻保持不断奋斗的韧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及其“两步走”战略安排,都是长时段的任务,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我们为什么奋斗、为谁而奋斗;二是让我们时刻保持“骄兵必败”的警醒。新时代十年以来,我们经历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变革,完成了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是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都具有重大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但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沾沾自喜,不能有停下来歇一歇的错误思想,唯有踏踏实实走好现代化发展之路。三是让我们时刻保持顽强斗争的意识。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既要面对内部的很多问题,又要面对国际上的诸多不确定问题。只有战胜自己、战胜外部挑战,才能在新征程中形成新气势、开创新局面。因此,“三个务必”的提出,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

二、“三个务必”的实践指向

(一)强化宗旨观念、增进民生福祉

新征程上,强化宗旨观念就要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共产党人要增强服务意识,多干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实事、好事,坚持在发展中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强化宗旨观念还要争当人民群众的“好公仆”。人民群众是国家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也是共产党的执政之基。党员干部要自觉克服身份麻痹症、感情缺乏症,事事敬畏人民群众,感恩人民群众的赋予,处处服务人民群众,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强化宗旨意识还要甘当人民群众的“小学生”。人民群众身居基层,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党员干部要放下“官本位”的臭架子,克服高高在上的坏毛病,自觉拜人民群众为师,调整心态、放宽心胸、低下透露,不耻下问、虚心求教,从人民群众中学到真功夫。

(二)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经历了血与火的淬炼。共产党人的执政本领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着一股“本领恐慌”的忧患意识,自我警醒、自我革新、自我超越,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磨砺意志、提升执政本领,这是我们党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在“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光明前景中,中国共产党人却清醒地看到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也是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虽然没有战火硝烟,但是国内改革已到“中流击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更加多样高标;虽然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已经远去,但是“灰犀牛”事件、“黑天鹅”事件频发,这是对各个国家、各种意识形态、全方位全体系的挑战,这些挑战归根到底体现为对领导集团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唯有增强忧患意识,顺应时代潮流,强化实践、实干、实效的意识,全面增强执政学习的本领,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使领导和决策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三)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

踏上新时代新征程,实现民族复兴、创造美好生活,并不是能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们将会面临着更加错综复杂、风云变换的国际、国内环境。从长远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将会是长期存在的,至少贯穿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始终。着眼当下,国内改革发展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问题矛盾不断积累,而且涉及到诸多领域,情况复杂多变,我们面临的斗争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可见,在新征程上要实现宏伟蓝图仍然强烈呼唤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但是,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并不是生来就有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需要领导干部在各种困难复杂的斗争形势中,磨砺意志、增强本领、锤炼党性。在思想政治层面,黨员领导干部要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学好用活中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更好地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在实践层面,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投身各种重大斗争中去,在各种风险挑战、矛盾冲突面前敢于“亮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前进道路上“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在新征程上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出彩的崭新篇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2).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438.

[3]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2).

(作者单位:中共南阳市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室)

猜你喜欢

三个务必
“三个务必”护航“复兴号巨轮”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牢记“三个务必”
“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牢记“三个务必”奋力谱写新时代绚丽华章
时刻牢记“三个务必”切实扛起使命担当
坚持“三个务必”砥砺新的征程
——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三个务必”:百年大党作风建设的新境界
牢牢把握“三个务必”的内在逻辑
践行“三个务必”凝聚起振兴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强大合力
“三个务必”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