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总承包企业 如何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
2023-12-30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刘传刚
■ 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 刘传刚
当前,我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变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这也将会给行业企业带来更多风险和突发事件,对行业企业的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制定应急预案是工程总承包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规范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保证员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和保障。本文就工程总承包企业做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编制工作展开探讨,阐述应急预案体系的特点和内容,并重点对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进行描述,解决当前企业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内容重复、上下“一般粗”的问题。
应急预案的类别
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对从事工程总承包业务的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但是,仍有一些工程总承包企业的应急预案存在应急要素不全、操作性不强、体系不完善、与相关应急预案不衔接等问题。由于企业的组织体系、管理模式、风险大小以及生产规模不同,应急预案体系构成也不完全一样。工程总承包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特点,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从企业、基层单位、项目部、作业队、班组、到岗位分别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同业主、分包商及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
工程总承包企业应急预案一般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明确企业在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处置程序和处置措施等。企业可以结合本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风险种类、生产规模等特点,对应急预案主体结构等要素进行调整。
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从总体上阐述突发事件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性文件。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企业概况或项目概况、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信息发布、后期处置、保障措施、培训与演练、奖惩、附则等。
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突发事件类别(如可燃气体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突发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应急处置基本原则、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信息报告程序、应急处置、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等。
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件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事件特征、应急组织与职责、应急处置、注意事项等。
除上述三个主体组成部分外,工程总承包企业应急预案还需要有充足的附件支持,主要包括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规范化格式文本,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相关应急预案名录,有关协议或备忘录(包括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支援协议或备忘录等)。
应急预案的编制
工程总承包企业组织编制应急预案要有科学的态度,应在全面风险调查的基础上,实行领导与专家相结合的方式,对风险开展科学分析和论证,并按照突发事件分级、分类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内容,并做好应急预案之间的衔接,使应急预案真正具有科学性。同时,应急预案应符合使用对象的客观情况,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利于准确、迅速控制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应急预案的编制,需要有关职能部门和人员的积极参与并达成一致意见,尤其是应与风险直接相关的各方进行合作。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是将各有关职能部门、各类专业技术有效结合起来的最佳方式,可有效地保证应急预案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实用性,而且能够为应急各方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协作与交流机会,有利于统一应急各方的不同观点和意见。
风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
为了准确策划应急预案的编制目标和内容,应开展风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工作。预案编制小组首先应进行初步的资料收集,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件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重大危险源等[1]。
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和关键过程。在危害因素辨识分析、评价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企业或本项目突发事件的危险源、事件的类型、影响范围和后果等,并指出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件,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应急能力评估
应急能力包括应急资源(应急人员、应急设施、装备和物资),应急人员的技术,经验和接受的培训等,它将直接影响应急行动的快速、有效性。应急能力评估就是依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对应急资源的准备状况充分性和从事应急救援活动所具备的能力评估,以明确应急救援的需求和不足,为应急预案的编制奠定基础。制定应急预案时,应当在评估与潜在风险相适应的应急能力的基础上,选择最现实、最有效的应急策略。
应急预案编制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结合风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结果等信息,按照国家及地方政府应急预案有关法规和相关标准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重编制人员的参与和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专业优势,使他们均掌握风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结果,明确应急预案的框架、应急过程行动重点以及应急衔接、联系要点等。同时,编制的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考虑与政府应急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业主、分包商以及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相衔接。
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备案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工程总承包企业应组织相关专家和部门,依据有关应急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开展应急预案评审工作,以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与实际情况的符合性。对于重大事件应急预案,还应取得政府有关部门和应急机构及相关方的认可。重大事件应急预案经评审通过后,应由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并报送有关部门、相关方和应急机构备案。应急预案的备案管理是提高应急预案编写质量、规范预案管理、解决预案相互衔接的重要措施。
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根据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要求,完整的应急预案主要包括应急预案概况、预防程序、准备程序、应急程序、恢复程序、应急预案管理六个方面的内容。
应急预案概况
应急预案概况主要描述工程总承包企业或工程项目概况以及危险特性状况等,同时对紧急情况下突发事件、适用范围提供简述并作必要说明,如明确应急方针与原则,作为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纲领。
预防程序
预防程序是对潜在事件、可能的次生与衍生事件进行分析,并说明所采取的预防和控制事件的措施。
准备程序
准备程序应说明应急行动前所需采取的准备工作,包括应急组织及其职责权限、应急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应急物资的准备、预案的演练、相关方及公众的应急知识培训、签订互助协议等。
应急程序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存在一些必需的核心功能和任务,如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和紧急公告、通讯、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应急人员安全、消防和抢险、泄漏物控制等,无论何种应急过程都可以围绕上述功能和任务开展。应急程序主要是指实施上述核心功能和任务的程序和步骤[2]。
接警与通知
准确了解事件的性质和规模等初始信息,是决定启动应急救援的关键。接警作为应急响应的第一步,必须对接警要求作出明确规定,保证迅速、准确地向报警人员询问事件现场的重要信息。接受报警后,接警人员应按预先确定的通报程序,迅速向有关应急机构、政府及上级部门发出事件通知,以采取相应的行动。
指挥与控制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往往需要多个救援机构共同处理,对应急行动的统一指挥和协调是有效开展应急救援的关键。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协调和决策程序,便于对事件进行初始评估,确认紧急状态,从而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响应决策,建立现场工作区域,确定重点保护区域和应急行动的优先原则,指挥和协调现场各救援队伍开展救援行动,合理高效地调配和使用应急资源等。
警报和紧急公告
当事件可能影响到周边地区、对周边地区的公众可能造成威胁时,应及时启动警报系统,向公众发出警报,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发出紧急公告,告知事件性质,对健康的影响、自我保护措施、注意事项等,以保证公众能够及时做出自我保护响应。决定实施疏散时,应通过紧急公告确保公众了解疏散的有关信息,如疏散时间、路线、随身携带物、交通工具及目的地等。
通讯
通讯是应急指挥、协调和与外界联系的重要保障,在现场指挥部、应急中心、各应急救援组织、新闻媒体、医院、上级政府和外部救援机构之间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通讯网络,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通讯网络畅通,并设立备用通讯系统。
事态监测与评估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必须对事件的发展势态及影响及时进行动态的监测,建立对事件现场及场外的监测和评估程序。事态监测在应急救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其结果不仅是控制事件现场,制定消防、抢险措施的重要决策依据,也是划分现场工作区域、保障现场应急人员安全、实施公众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即使在现场恢复阶段,也应当对现场和环境进行监测。
警戒与治安
为保障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事件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是十分必要的,其目的是要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
人群疏散与安置
人群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也是最彻底的应急响应。应当对疏散的紧急情况和决策、预防性疏散准备、疏散区域、疏散距离、疏散路线、疏散运输工具、避难场所以及回迁等作出细致的规定和准备,考虑疏散人群的数量、所需要的时间、风向等环境变化以及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的疏散等问题。对已实施临时疏散的人群,要做好临时生活安置,保障必要的水、电、卫生等基本条件。
医疗与卫生
对受伤人员采取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合理转送医院进行治疗,是减少现场人员伤亡的关键。医疗人员应了解人员受伤害类型和程度,掌握对受伤人员进行正确消毒和治疗方法。处在偏远地区的工程项目现场,更要有效利用当地的医疗资源,必要时在现场配备医疗人员。
公共关系
重大事件发生后,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新闻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应将有关事件的信息、影响、救援工作的进展等情况及时向媒体和公众公布,以消除公众的恐慌心理,避免公众的猜疑和不满;应保证事件和救援信息的统一发布,明确事件应急救援过程中对媒体和公众的发言人和信息批准、发布的程序,避免信息的不一致性。同时,还应处理好公众的有关咨询,接待和安抚受害者家属。
应急人员安全
涉及危险物质的应急救援工作危险性极大,必须对应急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包括安全预防措施、个体防护设备、现场安全监测等,明确紧急撤离应急人员的条件和程序,保证应急人员免受伤害。
抢险与救援
抢险与救援是应急救援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尽快控制事件的发展,防止事件的蔓延和进一步扩大,从而最终控制住事件,并积极营救受害人员。尤其是涉及危险物质的泄漏、火灾,其消防和抢险工作的难度和危险性十分巨大,应对消防和抢险的器材和物资、人员的培训、处置方法和要求以及现场指挥等做好周密的安排和准备。
危险物质控制
危险物质的泄漏或失控可能会引发火灾、爆炸或中毒事件,对人员和设备等造成严重伤害。同时,泄漏的危险物质以及夹带了有毒物质的灭火用水,都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同时也会给现场救援工作带来更大的危险。因此,必须对危险物质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如对泄漏物的围堵、收容和洗消,并进行妥善处置。
恢复程序
恢复程序是事件现场应急行动结束后所需采取的清除和恢复行动。现场恢复是在事件被控制住后进行的短期恢复,从应急过程来说,意味着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结束,并进入到另一个工作阶段,即将现场恢复到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经验教训表明,在现场恢复的过程中往往仍存在潜在的危险,如余烬复燃、受损建筑倒塌等。因此,应充分考虑现场恢复过程中的危险,制定恢复程序,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应急预案管理
应急预案是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文件,应对预案的制定、修改、更新、批准和发布作出明确的管理规定,保证定期或在应急演习、应急救援后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针对各种变化的情况以及预案中所暴露出的缺陷,不断地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工程总承包企业应急预案体系应相互衔接,包括企业外部与业主、承包商、政府及各相关方之间应急预案衔接和企业内部上下级应急预案的衔接,可以从四个方面处理好衔接问题:一是应急预案中建立的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及相互关系;二是应急预案相关的工作制度、运行方式和程序;三是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和政府行为的法律、规章、条例;四是应急队伍和装备等[3]。同时,应急预案衔接问题也可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分解:一是在常态时(平时)应急预案之间的衔接,包括指挥机构、物资与装备、应急救援队伍、宣传、培训和演习等;二是在非常态时(战时)应急预案之间衔接,包括信息报告、应急处理以及社会联动机制等。
结语
本文结合我国相关法规及标准要求和工程企业应急管理实践,主要从应急预案的三个类别、四个编制步骤、六项编制内容等方面,就工程总承包企业如何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提出了具体措施和要求。各类工程总承包企业都应以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防范和控制重特大事件发生为目标,站在国家总体安全观的高度,持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