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凉山:完善监督机制 保障乡村振兴蹄疾步稳

2023-12-29张鹏

廉政瞭望 2023年6期
凉山州金阳县纪检监察干部向果农了解各项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白露金/ 摄)

浅夏的凉山州越西县,草木葱郁、游人如织、产业兴旺,一派生机盎然。走进越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一个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高标准矮化密植现代苹果产业示范基地映入眼帘。园区里,传感器、摄像头等等“黑科技”随处可见。

凉山有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11个,在全省占比超过五分之一。如何保障党中央乡村振兴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见效?凉山州纪检监察机关着力构建“纪检、部门、巡审”联动,州县乡村四级纪检协同的“双联动四协同”大监督格局,针对性选择切口精准施治,不断探索完善监督机制,以精准有效的政治监督保障乡村振兴蹄疾步稳。

以精准求实效" “小切口”破题深入“查”

“请提供你村集体产业马匹养殖采购以及盈利情况有关资料,再带我们去养殖现场看看……”不久前,越西县纪委监委对拉普镇波西村进村随访,了解到该村集体产业养殖的马匹售卖数量与集体经济账户入账金额严重不符,随即对问题线索进行核实,经查,时任该村支部书记吉古某某私自截留并出售马匹,受到严肃处理。

农村集体“三资”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砝码”。凉山州纪委监委聚焦村集体“三资”、防返贫、乡村产业和工程项目三个领域,实施“清卡行动”“明目行动”“盘点行动”,以年度清产核资数据为基础,以村为单位拿出“三资”明细表,组织乡村对照明细表到现场实地比对,清理“三资”14.2万项、发现问题1800余个,全力查纠村集体“三资”领域“打小算盘”“动奶酪”等问题。

紧盯脱贫不稳定户开展动态监测,也是凉山落细过渡期监督、严防返贫的具体举措。“我们督促乡村振兴部门牵头组织县、乡、村监测队伍,对照新增低保户、新致残户等9类重点对象,入户核实31.6万户、新增监测对象697户。督促梳理拿出乡村工程项目、简易审批项目、产业发展项目明细表,组织乡村对照明细表到项目一线实地核查,清理项目1.4万个、发现问题2800余个。”该州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该州纪检监察机关还紧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以党员、干部和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为突破口,制定“四严禁四不准”纪律规定,推动解决困扰基层的移风易俗问题。督促带头公开承诺39.5万人,报备彩礼2588人次,严查快处45件87人,对高价彩礼治理履职不力4件18人提级审核。

以常态求长效" “室组地”联动探头“督”

“因为姚某某案件中有重要的证人在其他县工作无法返回,存在核查取证跨区域、相关书证获取难等问题,仅靠乡镇纪委‘单兵作战’,突破该案有难度。”不久前,谈及办案体会,凉山州会理市槽元乡纪委书记李超说道,得益于该市第四纪检监察室的协助和支持,最终仅用9天就完成了跨县市快速办理,姚某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的处分。

今年以来,会理市探索运用“室组地”联动监督、联合办案工作机制,在乡镇纪委处置问题线索46件、立案29件,一批损害基层群众利益的作风和腐败问题被“连根拔起”。

服务保障大局需要沉下去,贴近监督、推动实践。近年来,凉山州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组织作用和系统优势,促进各项监督统筹衔接常态化制度化,同时推动完善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完善基层监督体系,为保障政治监督常态化长效化搭建全天候“监督网”。

在联动协助上,凉山完善片区协作机制,统筹“委领导+室组”联动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乡案县审,网格化推动监督执纪全覆盖,推行重点问题线索全周期管理机制,共查处“微腐败”问题1294件2124人。

与此同时,在基层监督上,凉山建立村级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务监督委员会、党风政风监督员工作衔接机制,开展一线监督、交叉监督查改问题6000余个。健全公开公示机制,督促建立57项村级公开指导目录、工作指南,设置标准化公示栏3095个,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公开信息4.1万余条。

高质量的工作推进也离不开行业监管。在此方面,凉山推动建立完善防返贫“一月一摸排、两月一督查、一季一跟踪”监测机制,筛查防返贫数据4.8万条。深入剖析工程建设领域典型案件,梳理16大类问题,“发点球”督促修订制度、堵塞漏洞,建设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全流程监管平台,实现2968个项目12大环节全程监控,预警问题1871条,立案查处10件。

坚持大格局推进" 凝聚共识统合力“抓”

“这50万元的可疑资金必须登记标注,同时还要作为重大线索,立即移送县纪委监委核查处置,县审计局及时派员协助调查。”2022年12月,在对竹寿镇的巡察协同会商会议上,凉山州宁南县审计局与县委巡察工作组就该镇问题线索处置达成一致。

审计发现问题线索移送后,宁南县纪委监委迅速组织核查,最终,竹寿镇幸福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何某某,村党支部副书记黄某某因违规管理、使用村集体资金均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从加强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到在党内监督主导下,做实专责监督、贯通各类监督,推动完善高效的监督体系……凉山正不断探索运用“大监督”格局,形成“大监督”合力,切实推动政治监督工作具体化提质增效。

从打通协作联动路径入手,凉山统筹各类监督力量有机贯通、相互协同的“1+N”监督模式,明确人大、纪委监委、政法、审计等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充分发挥各类监督主体综合优势和整体效应,用全周期管理方式,推动各项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形成1+1gt;2的监督效果。

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州委成立专项监督领导小组,印发《深化专项监督实施意见》,部署专项监督单列专抓、一抓四年,州委主要领导11次研究批示重点工作,推动各级党委(党组)专题研究、专项推进,借“势”增强监督力度。

抓实部门协同监督,制定2022年至2025年专项监督任务、责任、督查“三张清单”,开展2轮州级专项督查、督改问题361个,专项审计重点帮扶县6个、反馈问题320个,借“力”拓展监督深度。

“在做实纪委专责监督上,州纪委成立工作专班,充分发挥‘四强行动’以来县、乡、村纪检组织优势,推动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巡察监督等工作到村到组,配合省纪委督导2轮11个县,州、县纪委班子成员蹲点督导、室组联动监督7轮,持续提升监督精度。”该州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与此同时,该州将民生问题背后的责任、作风、腐败问题作为重点,开展点题治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专项行动,采取“党政主导+纪检搭台+部门唱戏”的模式,通过调研座谈、网络征集、信访收集等方式,选定群众看病、入学、出行、饮水等急难愁盼问题123个,同步启动治理工作,以有强有力的监督回应民生关切,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