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失”的颅内支架,拷问的不仅是医德

2023-12-29章梦晗

廉政瞭望 2023年6期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近日,江苏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名神经内科医生因隐瞒手术重大问题,患者在术后2个月离世受到社会关注。

今年3月份,朱先生62岁的父亲(患者)因为反复胸痛被朱先生送进江苏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医生建议植入支架,朱先生迅速签了字,付了手术费用。根据医院出示的病程记录,手术完成后,医生表示支架已经搭建,手术成功。

然而,就在手术完成2个月之后,患者却因动脉血栓堵塞致大部分脑干坏死,不幸去世。与此同时,在宿迁市泗洪县分金亭医院实施急救的医生表示并未发现安装有支架。因当地医院医疗水平有限,为确保严谨,朱先生又回到了给父亲做支架搭建手术的医院。

在朱先生的质问下,涉事操刀医生齐某承认,此前手术未能成功放置支架。齐某表示:“我做了这么多手术,没做成的时候很少,当时这个支架没放成,我觉得很打脸,感觉有点不好看,下不了台。”

支架没放成,为了面子却谎称手术成功了?这未免有些太荒唐。据了解,齐某在该领域经验丰富,从事神经介入手术10余年,尤其擅长急性脑血管闭塞取栓开通手术,累计手术量4000余例。如此经验老到的医生,为了自己的“面子”将患者安危置于一边,难道已经忘了医生入行时许下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手术失败后,齐某不仅没有及时告知患者家属,还收取了支架费用。收据显示该进口颅内支架47000元。

手术中出现重大事故医院如何反查?记者电话询问成都某三甲医院医生,对方表示,目前大部分正规手术都有摄像记录,目的之一是为了在医疗事故发生后有据可查。但如果患者没有出现问题,患者家属也没有和医院医患办沟通调看视频,一般医院不会复查。对方还表示,医院在没出现医疗事故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定期抽检手术录像,除非有医疗教学的需要。

在此次事故中,除了医生本身的医德问题,医院在哪些环节失察失管,还有很多存疑。譬如,医院对于医疗器械到底如何进行管理?这类医疗器械又是否属于管制类消耗品,这背后的使用、核销流程是怎样的?支架未能放置成功,本次手术团队其他人是否知情?这件没有被使用的支架,之后流向了哪里,被销毁了还是另作他用?

有律师表示,如事件属实,齐某的行为应该构成了医疗事故,其所在医院也需承担相应责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该医院及医生还涉嫌伪造病历、侵犯患者以及家属知情权等。

据央广网消息,截至6月11日,该医院内的专家介绍栏上仍挂有涉事医生简介,医院工作人员称涉事医生近期已无门诊排班。但涉事医院尚未就此事作出正式回应。

近半年来,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有关加强药品耗材监管以及整治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的政策文件。就在上个月,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发布《关于印发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今年开展医药购销、医疗服务纠风,医药反腐力度或继续加大,医疗设备耗材更是医院反腐工作的重点之一。此次事件,医院不仅要给当事人家属一个满意的交代,更应回头彻查、深查该院在医疗器械采购、使用等方面的流程是否存在漏洞,当地卫健部门更应引起重视,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