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特辑 写心传神:见微知著的叙事记人

2023-12-29

现代阅读 2023年13期

写人叙事类文言文一般遵循“选取典型事例写人叙事”的原则,所叙之事彰显主人公的人格魅力,体现人性的光辉。本期文言文特辑选取三篇经典散文,让你在寻人物、析文本中发现人物的闪光点。

考点锁定

1. 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 理解选文的基本内容与主旨思想。

3. 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写作意图,分析重点句子的含义、作用。

4.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评价人物形象。

5. 品析选文的语言特点、写作手法。

6. 迁移与运用课内所学文言知识,理解课外同类型文言文。

解读要旨

文言文阅读与赏析

第一篇

战之远谋:位卑未敢忘忧国

曹刿论战(节选)

春秋 左丘明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拜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答道:“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们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顺从你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实话实说。”曹刿说:“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诚心来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您一同去。”

…………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穷尽了。敌人的士气衰竭而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兵力是难以估计的,怕他们设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重点归纳

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 名词作动词,赐福。

忠之属也 形容词作名词,尽职分之类的事情。

古今异义

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牲畜;今义:为正义而献身。

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语言、品行恶劣。

特殊句式

判断句:夫战,勇气也。

省略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倒装句:何以战?

拓展延伸

聚焦“小人物,大情怀”

1. 曹刿式人物的主要特征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联系你所学过的文言文,

想一想还有哪些曹刿式人物。

————————————————————————————

2. 请你为曹刿写一段100字以内的评语。

【参考示例】你知民情,能战;彼竭我盈,可克。身在江湖,心系庙堂。沧海横流,肉食者鄙,

谋士披肝沥胆,方显出,英雄本色。

第二篇

情辞恳切:出师一表真名世

出师表(节选)

三国 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文 我本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只想在乱世暂且保住性命,不求在诸侯那里显贵。先帝不因为我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屈尊就卑,三次到草庐之中来拜访我,询问我对天下大事的看法,因此我感奋激发,于是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我在兵败时接受委任,在危难之时领受使命,自那时以来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译文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因此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先帝的遗命以来,日夜忧愁叹息,唯恐托付之事没有效果,而有损先帝的英明,所以我在五月率兵度过泸水,深入到贫瘠的地方。如今南方已经平定,军队装备充足,应当鼓励并率领三军,向北平定中原,期望能竭尽我的才华与能力,铲除奸臣贼子,光复汉朝天下,回到原来的国都。这是我报效先帝而忠于陛下的本分。至于考虑利弊,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

重点归纳

词类活用

攘除奸凶 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

北定中原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古今异义

由是感激 古义:感奋激发;今义:感谢之情。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地位低下,见识短浅;今义:言行恶劣。

通假字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拓展延伸

1. 搜集一下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写一写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

诸葛亮用兵—( ) 诸葛亮当军师—( )

诸葛亮隆中对策—( ) 诸葛亮的鹅毛扇—( )

2. 除了上面提到的与诸葛亮相关的歇后语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诸葛亮的事迹,请试着做补充。

第三篇

躬行劝学:致风华少年的谆谆教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明] 宋濂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文成年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没有学识渊博的老师、名人和我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脸色从未稍有委婉。我站在他的身边,向他提出e9+j7z67SIepVoEPUe5k8aJa5sthBdz9QvO76xzMvas=疑问,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态度就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去辩解;等待他高兴的时候,再去请教他。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有所收获。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文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中。深冬冷风,积雪数尺厚,脚上的肌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还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无法动弹,旅舍中的仆役拿热水为我洗濯,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馆,主人每天供给(我)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在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佩戴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在他们中间,丝毫没有羡慕之意。因为我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像这个样子。

重点归纳

词类活用

手自笔录 名词作状语,用手、用笔。

腰白玉之环 名词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名词作动词,穿着旧衣服。

古今异义

卒获有所闻 古义:最终;今义:兵,差役。

主人日再食 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 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通“披”,穿着。

拓展延伸

活动1:探求学之难

作者在求学方面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

读书之艰(无书) 手勤(“手自笔录”“弗之怠”)

求教之难(无师) 嘴勤(“援疑质理……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奔走之劳(求学苦) 腿勤(“尝趋百里外”“足肤皲裂而不知”)

生活之苦(衣食陋) 心勤(“略无慕艳意”)

活动2:探求学之因

结合文章,探讨一下作者“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

写人叙事类文言文关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