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菊残犹有傲霜枝

2023-12-29山海有静

现代阅读 2023年19期

导读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深秋时节,百花尽谢,万木萧瑟,唯有菊花傲然盛放。它拥有纯洁多姿的外观、恬淡素雅的清香,以及傲寒凌霜的内质,因此,无数文人墨客借菊花或感时伤怀,或抒发高洁情操,或表达隐逸情怀,把对菊花的诗意感悟展现在世人眼前。同时,深秋的重阳伴随着盛放的菊花款款走来,菊花被赋予了更深厚的文化意蕴,成为古诗词中一道极为亮丽的风景线。翻开厚重的古代诗词书卷,那些深深浅浅、清香怡人的菊花无处不在。

诗中画:菊花的多元人设

坚贞高洁的花中君子

战西风而不怯,经严霜而愈妍,菊花独立寒秋、傲霜而放,历来被视为高风亮节、卓然脱俗的君子品格的象征。历代诗人咏菊赞菊,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宋代诗人郑思肖的《寒菊》就是其中之一。

寒 菊

[宋] 郑思肖

花开不并①百花丛,独立疏篱②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③,何曾吹落北风中。

①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并,一起。 ②疏篱:稀疏的篱笆。③抱香死:菊花凋谢后不落,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说抱香死。

诗词品鉴

郑思肖是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笔下的这首七言绝句紧扣菊花的生长习性,前两句塑造了不与百花争艳、遗世独立、超凡脱俗的菊花形象,颇具赞誉;后两句中,“宁可枝头抱香死”的“抱”字,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在肃杀寒风里的顽强和坚贞展现得淋漓尽致,进一步赞扬了菊花的傲骨。

诗人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菊花孤傲独立、抱香不凋的特质,表明自己宁愿捐躯报国,也绝不向元军投降的决心。“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未尝不是诗人掷地有声的忠君誓言。

超凡脱俗的花中隐士

受道家“清静无为”思想的影响,许多古代文人向往闲适隐逸的生活,而菊花凭借其淡泊宁静、超然物外的独特品性,成为文人墨客寄托隐逸情怀的象征物。东晋时期,隐逸之风盛行,田园诗人陶渊明让菊花意象在诗词中别有一番天地。

饮酒(其七)

[东晋] 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①露掇②其英。

泛③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④。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⑤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⑥东轩下,聊复⑦得此生。

①裛(yì):通“浥”,沾湿。②掇(duō):采集。③泛:浮,指以菊花泡酒。④遗世情:遗弃世俗的情怀,即隐居。⑤群动:各类活动的生物。⑥啸傲:无拘无束的样子。⑦聊复:姑且。

诗词品鉴

陶渊明的饮酒诗共有二十首,本诗为第七首,写于诗人辞官归隐后。首句便倾心赞美菊花“有佳色”,用词素雅自然,前人称“洗尽古今尘俗气”。随后,作者不仅赏菊,而且采花英、以菊泡酒,对菊花的喜爱让作者远离世俗、归隐田园的愿望更强烈了。五六两句中作者独饮菊花酒,独饮本寂寞,但一个“自”字,巧妙转折,菊花便是知己,酒壶即为伙伴,含蓄地说明作者在精神上的满足。

最后四句通过视觉、听觉结合摹写环境,“群动息”突出了黄昏时的“静”,“趋林鸣”则写出黄昏时的动态和声响,以静衬动,营造出一幅日落西山,万物俱寂,唯有归鸟高飞鸣叫的闲适图景,与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此情此景下,作者倚着东窗傲然啸歌,沉醉于这种不被外物奴役、悠闲自适的生活。

本诗将旷达和感慨融为一体,在诗人眼中,菊花不仅是美景,也是淡泊隐逸情怀的寄托物,菊花的品性逐渐和陶渊明的人格理想交融,成为闲适隐逸的代名词。

离愁别绪的花中忧者

羁旅之愁、思乡之切、沦亡之苦……人生总有不如意之事,而深秋独自绽放的菊花,成为诗人眼里孤寂和离愁的代表,常常牵动他们感时伤怀的忧情悲绪,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在重阳佳节写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醉花阴①·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②销金兽③。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④,半夜凉初透。

东篱⑤把酒黄昏后,有暗香⑥盈袖。莫道不销魂⑦,帘卷西风,人比黄花⑧瘦。

①醉花阴:词牌名,又名“九日”。②瑞脑:薰香名。③金兽:兽形的铜香炉。④纱厨:防蚊蝇的纱帐。⑤东篱:泛指采菊之地。⑥暗香:指菊花的幽香。⑦销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⑧黄花:指菊花。

诗中境:穿越千年话别情

十八岁,在最纯真烂漫的年纪,李清照与那位年轻的太学生赵明诚成了婚,自此琴瑟和鸣,恩爱有加。然而,不久后,丈夫不得不离家远游。时光飞逝,又至重阳,她如弱柳扶风,倚窗而立,凄凄地吟出那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穿越者随着她的视线,望见薄雾浓云弥漫天际,又见屋内袅袅青烟透过铜香炉的孔洞徐徐散出,一种愁苦的情绪涌上心头,走上前去,与她进行了一场谈话。

穿越者

都言“每逢佳节倍思亲”,您满面愁容,是因为思念远方的丈夫吗?

李清照

佳节又重阳,身边却只有“玉枕”“纱厨”为伴,半夜的凉气浸透了全身,奈何奈何!

穿越者

我想不只是天气转凉了,这深夜也衬得您的心情愈发寒凉。您满腹愁绪与环境融汇交织,成就了这首名词,在千年后的中国,许多人都能背下这首词。

李清照

这是意外之喜。(低低吟诵)“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穿越者

最后这句“人比黄花瘦”运用“菊花”意象,比喻人的憔悴;以花木之“瘦”对比人之瘦,暗示相思之深,实在是精妙绝伦!您是如何写出这种与众不同的句子?

李清照

九九重阳有赏菊的传统,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却无法送给远在他乡的亲人,一想到这里,内心就愁苦难消。菊瓣纤长,菊枝瘦细,人则悲秋伤别,何尝不是比菊花更加清瘦?我从眼前取景,以素淡的菊花自比,抒发的是自己的离愁别绪。

说完,李清照仍旧面露愁容,望着远方若有所思。

假如你是这位穿越者,对话继续下去,你将会与李清照交谈什么?将你的想象写下来。

诗中识:藏在古诗词中的重阳菊花文化

01

赏 菊

菊花象征长寿,古人称之为“延寿客”,重阳赏菊不仅能增添雅趣,也有祈求长生与延寿之意。

诗词链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②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

02

簪 菊

古代男女老少皆有簪花之习。重阳簪菊既包含了古人祛除病厄的美好愿望,也表现出对于美好事物的热爱。

诗词链接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②怅望白衣来送酒,了无黄菊与簪头。

03

饮菊酒

“九”与“酒”同音,因此民间有九月初九饮菊花酒的说法,菊花酒也被看作祛灾祈福的“吉祥酒”,人们在这天相聚畅饮、明志抒怀。

诗词链接

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秋风倾菊酒,霁景下蓬山。

②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