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西安美术文化传播研究
2023-12-29杨爽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1]作為国家、民族软实力的体现,文化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标志,与文化相关的研究自然变得更加深入且具体。本文以西安美术文化传播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其次概括了西安美术文化的特点,以及经济与文化相互促进的关系,最后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围绕西安美术文化传播与交流展开分析并做出总结。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西安美术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27-0088-03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与西安美术文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3TY50);2023年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高校传承传统文化非遗艺术工作坊助推乡村振兴的策略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JK0144)。
一、研究背景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一带一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2]。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是通往西域欧洲的主要交通要道,连绵1.4万余里,如果单靠步行,需要走上一年多才能走完单程。丝绸之路对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军事等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丝绸之路的唯一起点,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也有着战略位置和经济优势,这些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与文化传播的研究价值
“丝绸之路”本身是一个文化概念,它很好地浓缩了这个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吸纳和融合,既有“请进来”,又有“走出去”[3]。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早就成为一个载体,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桥梁和纽带。社会的任何发展阶段,文化和经济都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经济的繁荣会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又会反过来推动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不断开放和发展,吸引了更多的外部力量参与和交流,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融合,这有助于推动世界多元文明的发展,让文化多样性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和价值,共同促进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
丝绸之路,作为一条古代贸易之路,不仅弥补了中原地区与西域之间商品交流的断层,同时促进了文明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动了文化之间的交融与民族之间的融合,其价值被广泛认可,成为中华文明与世界连接的桥梁,对世界文明交流与相互借鉴起到了试金石的作用。丝绸之路的多元化和综合性,不仅是商品贸易的多样性,还是文化、艺术和思想交流的多样性,它使得各个文明间的传统和现代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演绎着属于人类整体的文化史诗。
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交流进程,它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从古至今,丝绸之路一直在延续发展,它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并对当今时代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西安是历史文化古都,其在世界地理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独特的地理位置是西安的优势及战略重要性的体现。经济和文化艺术的同步发展和相互关联,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在呈现历史、参与现实和启迪未来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意义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在历经无数艰难困苦和危险之后,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由此书写了它极其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也逐渐展开了经济贸易与文化传播交流的历史进程。当然,丝绸之路并不仅是从陆地展开,早在东汉汉桓帝时期,就有经由红海和地中海的海上丝绸之路记录,直到唐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达到了一个高点。海上丝绸之路同陆路一样,是古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从丝绸之路开通后,虽然中间有许多波折,但其依然断断续续维持了两千多年,世界经济由原来的各自独立,直至不断全球化、一体化,丝绸之路见证了这一历程,并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丝绸之路的历史,是一部光辉的历史,为人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一带一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来的十年经验启示,美术文化传播的交流与发展不只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或者一个区域的事情,而是要求我们站在一定的高度,以发展的眼光和更加开阔的思维,抓住西安独一无二的文化元素,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推进经济与文化的同步发展。西安既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一带一路”的新起点,在新时代“一带一路”伟大构想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好独特的区位优势,合理保护、挖掘利用好丝绸之路丰富的文化遗产,找准城市发展的着力点,通过美术、音乐、歌舞、动漫游戏、文旅产业等,利用新媒体和网络平台,着力打造新的文化产业品牌、文化产品以及优质的服务,实现西安古城的复兴和持续发展,这也是西安不二的选择和必须客观面对的新挑战。
四、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播“繁荣共舞”
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只有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才能真正实现全面的发展。在人类大规模且持续性的交流中,首先是物质的交流扩大了原动力,继之是文化的扩散和吸收,而后是各种文明的融合和交汇,渗透到了物质和精神的方方面面。“经济创造了艺术发生的条件,经济创造了艺术发生的动因,经济甚至决定了艺术的内容与形式。”[4]首先,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从而影响了文化的形态和发展方向。在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导致文化的发展方向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始朝着商业化发展。其次,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文化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在数字化时代,经济的发展已经导致了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文化产品的传播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这也对文化传播交流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化对经济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化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的发展往往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可见,西安的文化艺术传播也是國民经济重要支柱的一部分。文化也能够影响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向,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审美标准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些因素又会进一步影响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向。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越来越强,这也导致了经济结构的转型,越来越注重环保和健康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如今的美术文化传播交流,不再只是启迪心灵、提升修养的纯艺术,而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西安这座遍布时尚气息、洋溢着国际范儿的千年古都,美术传播长久以来贯穿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史。西安传统美术文化交流的过程,是可以转化为经济价值和社会综合效益的,西安已经与“一带一路”产业带融为一体。中国-中亚五国峰会的成功举办,不但推动了城市建设、产业发展,还大幅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形象和地位,促进了外向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西安要抓住“变道超车”的黄金期,助推西安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西安美术文化蕴含着大量的智慧,被视为人们重要的精神食粮。从“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提出,到首届中国-中亚峰会的举办,在一系列国际化战略与盛世的推动下,如今的古都西安正聚集着全世界的目光,舒展着她恢宏荣耀的城市抱负,借助中国-中亚峰会的重大高光时刻,这座拥有十三朝古都璀璨历史的城市发生着蝶变。丝绸之路不仅仅限于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合作之路。中国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西安建都,西安也因此与罗马、雅典、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如今的西安,依然能够看到保存完整的古城墙、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古韵犹存的大雁塔,也依然能够听到质朴的安塞腰鼓、清雅悠扬的秦腔,俯瞰西安整座城市,大唐盛世时期皇家祭祀的天坛,经过保护处理焕然一新,俨然流露出曾经的帝王皇家风采,四层的瓶体逐级升高,大气庄严;悠悠文脉跨越千年,长安城里灯火辉煌,李白、杜甫、玄奘法师、空海和尚、日本遣唐使,一时多少风流人物,款款向世人走来;西安地标建筑周围以及国际会议中心附近的美术陈列也都融入文化元素中。除了众所周知的钟楼、大雁塔等,西安城市建设中还巧妙地将“八水绕长安”“芙蓉花”“秦岭山脉”等元素也融入其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如长安的灯火辉煌,白天是西安,晚上是长安,吹一吹明长城上的风、咥一碗正宗的羊肉泡已经是海内外游客不二的选择。随着西安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西安承办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和国际重大会议,国人和国际友人陆续走进西安,领略着十三朝古都的古老韵味与现代化、文化传承与科技发展。同时,西安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起点,这座古老而又繁华的城市承载着的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每一处遗址、每一块青石板上都沉淀着岁月流转所带来的智慧与记忆。西安还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而闻名于世,无论是民间舞蹈、戏曲表演,还是书法绘画和剪纸艺术,都展示了西安这座城市对艺术追求的执着态度。每一个角落都蕴含着历史和传统的力量,将人们与过去相连,并且这种文化底蕴并没有被岁月冲刷掉,反而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魅力。西安不仅是中国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当代文明进步与传统智慧碰撞交汇之地。
首届中国-中亚峰会的成功举办,为西安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中亚地区不仅是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枢纽,也是“一带一路”首倡之地和西向首发站。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中国和中亚地区的文化、艺术、思想的传播和沟通。古往今来,中国与中亚各国携手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为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是历史性的。峰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进一步展示了西安的城市魅力和发展活力,让中亚五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西安,进一步推动了西安与中亚各国全面开展旅游、文化、学术等多种形式的人文合作。当前,峰会形成的成果、带来的机遇正在转化为推动这座城市裂变释能、发轫远航的强大动力。借助中国-中亚峰会的契机,西安努力打造数字文旅。在具备条件的景区,在原有英文介绍的基础上,可以加入中亚五国语言的语音及文字介绍,同时针对中亚的文化特色设计专门的旅游线路和项目,通过优化旅游体验吸引更多的中亚游客。还可以借助现代数字技术,打造大数据下的“云旅游”模式,将线上、线下旅游资源有机融合,让中亚五国乃至全世界的旅游者能够在线上认识西安,进而吸引他们线下来感受西安。同时还要努力打造“一站式”文旅服务,充分提升旅游者的体验,优化西安以历史文化为标签、以人文景观为核心吸引力、以美食体验为亮点的观光型旅游城市名片。
作为全国唯一率先通航全部中亚五国的城市,西安要抢占市场先机,抓紧策划西安-中亚旅游线路,在充分考虑安全性、舒适性的基础上,从边境游逐步转为跨境游,由中亚一国游逐步转为中亚五国游,逐步拓展和优化双向旅游市场。接着提高西安旅游业现有的服务质量和标准,聚力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努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力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彰显千年古都的独特魅力。还要加强西安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开发,开展针对中亚地区的旅游项目设计和营销活动,同时积极参加在中亚地区举办的国际旅游展会,不断加强双方旅游机构的交流合作,促进优质旅游资源的相互推进。
五、借东风、抓机遇,把经济建设
与文化传播推向新台阶
丝绸之路传播倡导“和而不同”的文化交流方式,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历史上,丝绸之路的物质贸易时断时续,而艺术之路一经开辟就从未间断,并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形式,逐步形成了丝绸之路亚欧非大陆、草原、海上等艺术廊道,使艺术成为割不断的精神文化之路,延续着东西方的情感交流。回望、重建人类精神家园是丝绸之路艺术的价值指向。古代丝绸之路艺术的特质是求真、向善、唯美,丝路艺术史是人类精神发展史回望的重要参照系,丝绸之路的广袤辽远使得艺术家可以有更大的思维空间和心理距离来观照表现对象,其核心更是人与丝绸之路相关的社会实践、生命过程,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相通性和共通感,是人类共同精神家园的建构。丝绸之路文化艺术倡导正义与和平、合作共赢、协和万邦等价值取向,秉持积极向上的审美取向,提倡文化和艺术的多样性,使艺术成为烛照和引导人类前进的灯火。
在机遇与发展并存的“黄金期”,西安还可举办高规格的专题研讨会和传统文化交流会,实现西安丝绸之路文化在地区国内外的传播与发展。论坛的主题可以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丝绸之路美术文化的继承、融合、创新”,也可以是通过多种途径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西安美术文化传播交流的措施。在文化艺术传播和交流过程中,结合在线和离线、旅游和发展、现实和视频、传统媒体和新时代媒体等多种形式,促进美术文化纵横交错,向深度广度传播和交流。
本文立足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新起点,通过调查、分析、走访和论证,形成了以上结题论文。因为笔者深知,任何研究最终都是要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把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落到实处,研究成果形成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路精神才能得到发扬光大。独特的文创产品与丝路经济带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唤醒大众对某种艺术的历史记忆,还能将文化艺术的特殊意义传播到世界各地,文化的软实力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硬支撑相互推进,西安美术文化传播的价值成果才是无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娄德平,潘春英.思政元素融入商务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研究[J].校园英语,2022(46).
[2]祁越.浅评艺术歌曲《丝路放歌》[J].音乐天地,2014(09).
[3]楚小庆.基于艺术发展规律视域的民族艺术传承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2(06).
[4]姜晔,陈瑞剑,尹燕飞,彭勃文.地方省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陕西农业科学,2016,62(08).
[5]刘文青.一带一路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多模式运行机制探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7(33).
作者简介:
杨爽(1987.1-),汉族,河北人,讲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研究方向: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