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窑变红釉瓷瓶科技保护

2023-12-29刘峰

理财·收藏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釉瓷窑变粘接剂

刘峰

瓷器众多颜色釉装饰方式中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品种——窑变釉。瓷胎高温烧制,出窑时经还原及氧化作用,表现出了多种不一样的金属氧化物颜色,这里面所指的窑变多指氧化铜的变色,因不是有意为之,成品五彩斑斓,有着出乎意料的效果,刚开始时由于偶一出现,呈色又非常少见,窑工不知其出现的原理,又是经高温焙烧出窑时方显现出来,遂称其为“窑变”。由于窑变釉变幻莫测,即使是两件相同作品,施釉工艺和所饰釉料一样,但烧成时窑位不同,出窑后色彩也会不同。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这就是窑变釉瓷器的独特魅力所在,也是非常多的人喜爱、追捧窑变釉瓷器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清前窑变红釉瓷多被认为不祥不吉,因当时人们认知不够,这种窑变红釉不多见,偶尔才会出现,不能成为一个具体的品类固定,窑变红釉烧制出现预示着“倒窑”,可能人要遭殃,因此在当时出现这样的窑变“怪胎”,窑工会偷偷地打碎埋掉。但久而久之,人们发现这种不固定烧制出现的瓷器反而有种别样的美感,形如春花秋月、怒涛拍岸、灿灿晚霞,作为欣赏所用瓷釉别具一格,超乎想象,一时推崇。

清代窑变红釉已大量生产,作为一个品类,窑工们已经从开始时的任釉面自然流淌,烧制后呈色效果不可掌握,转变为可以控制火候、釉色、自由控制出窑后的规律,瓷都景德镇所生产的窑变红釉更是个中翘楚。这件清窑变红釉瓷瓶,高63厘米,口径24厘米,底径17.5厘米,破损比较严重,口沿残缺多处,亟须进行保护修复。

文物修复的目的,是为了使文物的原来面貌尽量地保存,延缓其消亡的速度,从而更好地保留其身上原有的文化价值、研究价值及历史痕迹,使后人能真实地感受文物、了解历史。正因如此,文物修复有着严格的法律及步骤。依据《文物保护法》及国际公认的修复文物所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是非常必要的。保持文物原貌,修复保护文物,就是为了保护文物的原有资料和面貌,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根据《文物保护法》,按照国际文物保护对藏品保护修复的基本原则——“保持艺术品原状”,严格遵守保护修复工作“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总原则。进行文物修复时,选用的材料、使用的方法,均要建立在这些基础上,不改变文物本身的面貌,更好地保存,使文物的确切信息和历史、科研、艺术价值得以更长久地延续,保证文物安全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延缓其衰亡的过程,需遵循的原则如下:

1.修复文物时一般为预防性保护,或为避免文物进一步消亡才进行保护,如文物稳定性较好,尽量不进行修复,要遵循最小干预性原则;

2.对于文物的原貌,要遵循可辨识性原则,不可改变不能在修复残缺部分时生搬臆造,要参考文物自身及同时代器物,多方质询,方可补缺,要保护文物的“古”,防止“四不像”出现;

3.进行文物修复时要注意稳定性,对于修复材料和修复方法的选用,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不能短时间内多次反复修复;

4.对于文物自身存在的信息及痕迹,不要予以清除,避免对今后的进一步科研造成影响;

5.有些文物断裂或补配时选用的粘接材料,要注意可逆性,当有更优质的粘接材料出现时,可进行替换修复,要遵循可再处理性原则;

6.我们在选用修复材料时要尽可能选用综合效果较好的,既可以达到想要的修复效果,又可以有经济性;

7.每件文物的破损及病害均不同,修复时需要对文物尽可能多地进行观察,用先进的仪器在不伤害文物本体的情况下进行检测,对文物进行充分的了解后,再制订专门的修复方案及选用修复材料;

8.修复时所使用的修复方法和所采用的材料,均需要经过科学的实验,长期的检验,以确保其安全有效,在保证修复效果的同时不会对文物本体造成再次伤害,方可使用。

在进行全面检测、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以“保护现状、修复原状、消除隐患、延长寿命”为准则,对清窑变紅釉瓷瓶制订修复方案,进行修复保护,本次修复步骤如下:

1.影像记录:对器物进行整体和细节局部拍照。

2.器物描述:器物现状描述和病害描述。

3.绘图:绘制病害图。

4.清洗:选用去离子水或乙醇溶液清理器表釉层。清洗主要为了去除瓷器表面或者内部的各类杂质或异物。概括分析,一是清洗清除文物陶胎自身的一些因时间太久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二是对外面残余污渍和原来修复时用的一些不当的修复材料进行清理,从而使瓷器断面清洁、器物色泽清晰,保证拼接、上色等修复步骤顺利进行。清洗时首先用去离子水清洗易去除的泥土附着物,对于断裂的碴口、油腻等要用手术刀、毛刷、竹签等蘸取水加洗洁精混合液体,手工清洗。对于硬结物需要用小型机械超声波清洗机或洁牙机等清洗,如有清洗不掉的地方,化验为碳酸钙、镁等物质,则可用稀释的盐酸或甲酸清除。文物残口有“冲口”“炸底”时极难清洗,这时候就要先将脱脂棉撕成薄片,蘸水敷在裂口处固定,将浓硝酸滴于棉条上,湿度在80%—90%就可以了,用塑料保鲜膜覆封,防止蒸发过快,24小时后打开就可以了,如果效果不佳,可多次反复进行。有些裂口发黄,也可以用84消毒液、漂白粉等溶液多次反复浸泡,将其内黄渍浸出即可。

5.翻模、配补、打磨:选用医用打样膏进行翻模,在完整处取样。使用环氧树脂(AAA超能胶)粘结剂加入瓷粉调和填补腻子进行补缺;木砂纸打磨,金相砂纸抛光。补缺可视器物的残缺程度而定,并且要在有依据的情况下进行。对于需要陈列展示及科学研究的特殊需求,可进行局部区域的适当补全。针对面积较小的缺失,如裂缝、破碎等,可直接填入腻子配补。对于缺损面积较大、造型复杂的器物,则利用印模材料复制缺失部分完成补缺。选用木砂纸进行打磨,金相砂纸抛光。文物修复过程中,粘接非常重要,漫漫时间长河的侵蚀,人为的破坏,很多瓷器破损较多,需要进行拼对粘接,好的粘接剂才可使文物的修复质量达到最佳,现在选用的粘接剂多是国产环氧树脂粘接剂,这种粘接剂具有无色透明、粘接效果好、粘接强度高、耐老化、室温下即可正常操作等优点。

6.作色、做旧:选用调配、稀释后的仿釉颜料进行作色、做旧。此步极为关键,窑变釉的上色需要两种及以上的釉色涂料同时进行,窑变釉的颜色多是自然过渡,色泽多变,推移变化,所以在修复后的作色过程中一定要掌握釉色的生动灵活,在上色过程中,先上基本色,不需要等其完全干透再上第二道色,而是直接上色,使两者自然晕散,相互渗透。有时色彩过大,则调配出中间色,使用多色同时配补时,注意色泽、花纹、纹饰等与原文物上保持基本一致,现阶段主要的修复理念基本是保持近观有别,远看无差,在一定距离时观看,参观者看不到修复痕迹,但在适当的距离内可用肉眼观察出细微差别。常用作色材料是附着力强、遮盖效果好、不易褪色和变色的仿釉颜料,将乙酸乙酯稀释调制好的仿釉颜料,使用机械喷绘法喷涂颜色。针对某些纹饰,可用绘制法进行纹饰绘制、复原。最后罩光、仿釉、做旧,使其接近原器物达到陈列展示的效果。

7.修复后影像记录。

8.填写保护修复档案:文物修复步骤、修复中所使用的材料、修复前后对照图、病害图,这些数据都需要文字及硬盘记录下来,当今后有更好的修复技术及材料时可进行改进。

文物修复完成后,要注意保存方式,存放库房时窗户宜小、宜少,用比较厚的磨砂面或带花纹玻璃,减少紫外线照射,同时保持恒温恒湿的环境,要使用空气过滤净化系统,减少有害气体和浮尘,定期定岗用吸尘器进行室内清尘,用软布等对文物表面灰尘进行清理。如文物需要对外展出,展柜内灯光最好使用不辐射紫外线的光源,使用光导纤维照明最佳。

科学的保存、稳定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长文物的寿命,使其更好地延续下去,一方面为历史研究提供更好的史料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

猜你喜欢

釉瓷窑变粘接剂
陶瓷玩具
斑斓釉画的美丽窑变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烧结温度对粘接剂喷射技术制备420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耀州窑类单色釉瓷艺术的表现瓶颈与突破思考
特色窑变组壶
在乳牙龋齿充填中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剂结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西门亚军作品精选
河北泊头十里高遗址发掘简报
安徽繁昌窑青白釉瓷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