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驱动无电学接触GaN 基Micro-LED 器件光电特性
2023-12-29郭韫韵翁书臣邹振游许海龙王浩楠周雄图吴朝兴张永爱
郭韫韵, 翁书臣, 邹振游, 许海龙,王浩楠, 周雄图,, 吴朝兴,, 张永爱,*
(1. 福州大学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16;2. 中国福建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 福建 福州 350108)
1 引 言
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ight emitting diode,Micro-LED)具有高亮度、易集成化、高分辨率、长寿命、低功耗和高响应速度等优点,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显示技术[1]。Micro-LED 显示技术发展涵盖了微显示、中小尺寸显示和大尺寸商显[2-5],在穿戴显示设备、5G 超高清显示、微型显示、透明显示、柔性显示、AR/VR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6-11]。
Micro-LED 显示性能优异,但其商业化与产业化仍面临诸多技术挑战[12-16]。随着Micro-LED器件的微型化,一系列技术问题随之出现,如尺寸效应、高速巨量转移、发光器件与驱动背板的高精度键合等问题[1,17-18]。为了实现外部载流子的高效注入,传统Micro-LED 器件外部驱动电极需与发光器件之间形成稳定的欧姆接触,这对发光器件与驱动背板的精准键合技术提出了极高的技术挑战[19-23]。此外,在载流子注入模式下,电压和电流的波动将会引起Micro-LED 器件的亮度波动,从而影响显示质量[24-28]。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一种无电学接触(Non-electrical contact,NEC)模式驱动氮化镓基(GaN)Micro-LED 器件的全新技术方案[29-32]。2021 年,Wang 等提出一种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作为绝缘材料的无电学接触型μLED 器件,实现了10 ~ 150 kHz、50 ~ 300 Vpp条件下的稳定发光[33];2022 年,Li 等提出一种单端电学接触型Micro-LED 器件结构,有望应用于微显示检测[34]。目前,Micro-LED 器件结构主要有垂直、倒装和正装结构,因此驱动电场可以选择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水平方向电场驱动的Micro-LED,电场两端的电场线相互平行;垂直方向电场驱动的Micro-LED,电场两端的电场线方向与器件垂直。与水平结构的Micro-LED 器件相比,垂直结构的Micro-LED 驱动电压更低,发光能力更稳定,亮度也更强。
因此,本文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基于垂直结构的交流驱动NEC Micro-LED 器件,在器件两端施加交流驱动信号,研究NEC Micro-LED 器件的光电性能。
2 实 验
本实验选用经过表面处理的蓝宝石衬底,利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MOCVD)、光刻技术和等离子体干法刻蚀制备Micro-LED 器件,器件尺寸为37 μm×94 μm。为了实现无电学接触,防止外部载流子注入器件,本实验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在Micro-LED 芯片的p-GaN 表面沉积一层高介电常数、高透明度的Al2O3绝缘层。图1(a)为本实验垂直结构GaN 基NEC Micro-LED 器件结构示意图,图1(b)为NEC Micro-LED 器件驱动示意图。从上至下分别为Al2O3绝缘层(15 nm)、p-GaN(0.65 μm)、多量子阱(Multiple quantum wells,MQWs,)(141 nm)、n-GaN(2 μm)、u-GaN(4 μm)以及蓝宝石衬底,驱动信号施加在Al2O3和蓝宝石衬底的两端。其中,MQWs 势阱层In0.2Ga0.8N 为3 nm,势垒层GaN 为15 nm,共7 个周期(7 个阱8 个垒)。图1(c)为NEC Micro-LED 器件的SEM 形貌图,图1(d)为器件表面Al2O3薄膜的原子力显微镜形貌图。从图中可以看出,Micro-LED 芯片生长质量良好,Al2O3薄膜平均粗糙度大约为2.6 nm,有利于NEC Micro-LED 器件的交流驱动。
本实验利用功率放大器(Aigtek,ATA2161、ATA122D)与函数信号发生器(RIGOL,DG4162)产生正弦交流驱动信号,驱动电压峰峰值(Vpp)最高可达1 600 V,频率最高可达22 MHz。采用示波器(RIGOL,DS7024)、高压差分探头(RIGOL,RP1025D)、光电倍增管(SENS-TECH,DM0090 C)、雪崩光电探测器(Thorlabs,APD120A2/M)以及远方光谱仪采集器件的发光波形图像和光学性能。本实验全程在SCG 真空探针台(SEMISHARE,SCG-0-2)上进行。实验中器件交流电压均为峰峰值(Vpp),器件电流为交流峰值电流。
3 结果与讨论
3.1 直流和交流驱动Micro-LED 器件的光电特性
图2 为传统Micro-LED 器件在直流和交流驱动下的光电特性曲线。图2(a)为直流驱动Micro-LED 器件的伏安特性(Current-voltage,I-V)曲线,定义Micro-LED 器件开始发光时的电压为Micro-LED 器件的开启电压。当器件处于反向偏置时,反向电流几乎为0 A。当器件处于正向偏置时,该器件的开启电压为5 V 左右,在电压小于开启电压时,器件的电流趋近于0 A;当电压大于开启电压时,随电压的增大,电流呈指数增长趋势,当电压大于15 V 时Micro-LED 器件会被击穿。图2(b)为Micro-LED 器件的相对亮度-电压特性曲线,为了降低环境光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对亮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当电压大于开启电压时,器件的亮度随着电压的增大呈指数增长,与其I-V特性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图2 Micro-LED 的直流光电特性曲线:(a)I-V 特性,(b)相对亮度-电压特性。 Micro-LED 的交流光电特性曲线:(c)I-V 特性,(d)开启电压-频率特性,(e)亮度-电压特性,(f)相对亮度-频率特性。Fig.2 Photoelectric performance of Micro-LED device in DC mode:(a)I-V curves at different frequencies, (b)relative luminance versus voltage. Photoelectric performance of Micro-LED device in AC mode: (c)I-V curve, (d)opening voltage versus frequency, (e)luminance versus voltage, (f)relative luminance versus frequency.
图2(c)为传统Micro-LED 器件在交流驱动下的I-V特性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Micro-LED 器件的I-V特性曲线接近线性。在不同频率下对Micro-LED 器件的开启电压进行测试,结果如图2(d)所示。从图中可看出,交流驱动模式下的Micro-LED 器件开启电压大于直流驱动模式下的开启电压,与频率变化呈正相关,且在较高的频率范围内(50 kHz~2 MHz),开启电压与频率呈线性关系。图2(e)为1 kHz 频率下,在不同电压下Micro-LED 器件的亮度变化曲线。当驱动电压大于开启电压,其发光亮度与电压呈正相关,且升高的趋势趋于线性,与I-V特性曲线的趋势类似。图2(f)为传统Micro-LED 器件在交流驱动模式下的相对亮度-频率特性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当频率为100 Hz 时,Micro-LED 器件亮度达到最大亮度值的90.3%,且在100 Hz~20 kHz 的频率范围内,器件亮度一直保持大于最大亮度值的90%;当频率大于20 kHz,器件发光性能开始减弱;当频率达到80 kHz 附近时,器件基本不发光。这是因为随着频率的升高,载流子无法充分复合发光,最终导致器件亮度极低。因此,Micro-LED 器件在较低频率下就能发挥出器件的发光性能,且在一个较大的频率范围内都能保持90%以上的发光亮度,但超过这个范围,器件发光性能开始减弱,直至无法发光。
在直流驱动和交流驱动模式下,通过研究传统GaN 基Micro-LED 器件的光电特性,有助于开展垂直结构型GaN 基NEC Micro-LED 器件的性能研究。
3.2 NEC Micro-LED 器件的光电特性
3.2.1 电学特性
垂直结构NEC Micro-LED 器件的RC(Resistor-capacitance,RC)等效电路如图3(a)所示。其中Rexternal为与器件串联的一个外部电阻,C1、C2为Micro-LED 与绝缘层之间的等效电容,CLED为与pn 结有关的电容,RLED为体半导体和MQWs 的电阻。由于绝缘层的存在,器件的电路模型可等效为电阻电容并联电路。
图3 (a)交流驱动NEC Micro-LED 器件的等效电路;(b)I-V 特性曲线;(c)电流-频率曲线;(d)电流超前效应。Fig.3 (a)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of AC-driven NEC Micro-LED. (b)I-V curves at different frequencies. (c)Current-frequency curves in different applied voltages. (d)Current leading effect.
图3 (b)为器件在不同频率下的I-V特性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器件的I-V特性曲线趋于线性。当频率固定时,NEC Micro-LED 器件的阻抗稳定,不随工作电压的变化而改变。实验中Micro-LED 器件在直流驱动下的击穿电压在15 V左右,而在电压为70 Vpp甚至更高时,NEC Micro-LED 器件仍可正常工作。这说明NEC Micro-LED器件的耐高压能力比传统Micro-LED 器件强。图3(c)为不同电压驱动下,交流驱动NEC Micro-LED 器件的电流-频率曲线。随着频率的增加,电流先快速增大,随后趋于平稳,稳定时所能达到的最大电流为12 mA 左右。即随着驱动信号频率的增大,器件等效阻抗先快速减小后趋于稳定。由于NEC Micro-LED 器件具有电容特性[35],当交流正弦信号驱动时,流经器件的电流和作用在器件两端的电压存在着相位差。通过采集器件两端的电压和回路的电流,实验结果如图3(d),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流波峰超前于电压波峰,这说明NEC Micro-LED 器件的电路存在电流超前效应。
3.2.2 光学特性
在直流和交流驱动模式下,传统Micro-LED器件发光机理均是通过电极注入空穴和电子实现连续的电致发光。由于绝缘层阻挡了外部载流子的注入,NEC Micro-LED 器件只利用器件内部固有的载流子复合发光。在交流电场的驱动下,器件内部的载流子向MQWs 漂移,并在MQWs 内周期性地复合发光[31-33]。因此,驱动信号的频率和电压幅度会直接影响NEC Micro-LED 器件的发光特性。
利用光电倍增管采集NEC Micro-LED 器件产生的光子数,探究NEC Micro-LED 器件的亮度-频率特性曲线,实验结果如图4(a)所示。当信号电压固定时,随着频率逐渐增加,器件亮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实验中,当器件亮度达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频率定义为器件最佳频率。当频率高于最佳频率时,器件发光亮度骤降直至为0。因为当频率过高时,驱动电场转向过快,载流子还未复合而电场方向已经改变,严重影响了器件内部载流子辐射复合效率。此外,从图中可以看出,电压幅度也会影响NEC Micro-LED 器件亮度。
图4 NEC Micro-LED 器件的光学特性曲线。 (a)亮度-频率特性曲线;(b)亮度-电压曲线(其中红色曲线为线性拟合所得);(c)最佳频率-电压曲线;(d)亮度-电压特性曲线;(e)发光波长随电压变化曲线;(f)发光波长随频率变化曲线。Fig.4 Optical characteristic curves of NEC Micro-LED. (a)Luminance versus frequency in different applied voltages. (b)Luminance versus voltage(the red curve is obtained by linear fitting).(c)Optimum frequency-voltage curves.(d)Luminance versus voltage at different frequencies. (e)Electroluminescence spectra at different voltages. (f)Electroluminescence spectra at different frequencies.
图4 (b)为最佳频率下的NEC Micro-LED 器件亮度与电压变化曲线,器件最大亮度与电压呈线性关系。图4(c)为NEC Micro-LED 器件的最佳频率与电压变化曲线,从图中可看出,NEC Micro-LED 器件的最佳频率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这说明驱动电压大小影响了器件的发光特性,驱动电压越大,越有利于激发NEC Micro-LED 器件的复合发光,器件最佳频率也随之升高。图4(d)是NEC Micro-LED 器件亮度随电压变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当频率固定时,驱动电压越大,器件亮度就越强。因为电场强度增大,器件内部载流子辐射复合的速度变快,载流子复合数量越多,器件亮度越高。但是过大的电压可能会击穿器件,所以驱动电压不宜过大。
图4(e)为不同电压下(10 ~70 Vpp)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从图中可看出,随着电压增大,器件峰值波长出现蓝移现象,峰值波长从436.80 nm偏移至432.07 nm,偏移了4.73 nm 左右。图4(f)为不同频率下(8 ~18 MHz)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随着频率增大,器件峰值波长出现蓝移现象,峰值波长从435.05 nm 移动至432.35 nm,器件的峰值波长偏移了2.7 nm 左右。
通过雪崩光电探测器和示波器分别采集相对亮度和驱动电压信号,图5 为交流驱动NEC Micro-LED 器件的发光波形与电压曲线,其中红色曲线为相对亮度变化曲线,黑色曲线为驱动电压信号,插图为器件发光照片。驱动信号的频率为10 MHz、电压幅度为15 Vpp。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一个正弦交流信号周期里,NEC Micro-LED 器件只发光一次且仅在正半周期发光。
图5 交流驱动NEC Micro-LED 器件的发光波形与电压曲线,插图为器件发光照片。Fig.5 Luminescence and voltage waveform of the AC-driven device. The inset is a luminous image of the device.
在正弦交流信号的正半周期,NEC Micro-LED 器件内部的载流子向MQWs 漂移,并在MQWs 内辐射复合发光。同时,多数载流子的漂移会产生一个方向与驱动电场相反的感生电场,抑制载流子的扩散,最终终止辐射复合过程。在正弦交流信号的负半周期,正半周期形成的感生电场被消除,器件内部的载流子逐渐回到平衡状态,为下一个发光周期做准备。因此在周期性变化的信号驱动下,NEC Micro-LED 器件能保持稳定的周期性电致发光[36-38]。
此外,从实验结果可以发现,NEC Micro-LED器件的发光波形滞后于驱动电压信号,存在发光延迟效应。这说明电荷需先在器件两端的绝缘层累积并形成电场,随后驱动器件内部载流子运动至MQWs 复合发光。
4 结 论
本文设计了一种垂直结构的交流驱动NEC Micro-LED 器件,通过MOCVD 和ALD 技术成功制备了NEC Micro-LED 器件,并研究了其光电特性。与常规Micro-LED 器件不同,蓝宝石衬底和Al2O3绝缘层使得NEC Micro-LED 器件与外部电极之间无电学接触,在交流驱动条件下只利用器件内部固有的载流子辐射复合发光。当器件两端施加交流驱动信号时,该器件的电路模型可等效为RC 电路。随着交流驱动信号频率增大,器件等效阻抗先快速减小后趋于稳定。当驱动信号频率固定时,器件I-V特性曲线呈线性关系,器件等效阻抗稳定,发光亮度随驱动电压的增大而增强。而当驱动信号电压固定时,器件发光亮度随频率逐渐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6~22 MHz 频率范围内达到最大亮度。此外,回路呈电容特性,NEC Micro-LED 器件存在电流超前效应与发光延迟效应。综上,与传统Micro-LED 器件相比,NEC Micro-LED 器件与外部驱动电路不需形成欧姆接触,即可在交流驱动信号下实现内部载流子的周期性复合发光,有望解决Micro-LED 微型化带来的巨量转移与高精度键合、发光芯片与驱动电极高稳定性接触等技术问题,为未来Micro-LED 显示技术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本文专家审稿意见及作者回复内容的下载地址:http://cjl. lightpublishing. cn/thesisDetails#10.37188/CJL.2023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