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心理护理对产后出血产妇心理状态与预后的影响分析
2023-12-29袁铭鸿张秋华
袁铭鸿 张秋华
(1 厦门弘爱妇产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2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
产妇产后出血是产后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具体是指阴道分娩产妇在娩出胎儿后24 h内出血量≥500 ml、剖宫产分娩产妇在娩出胎儿后24 h内出血量≥1 000 ml,在所有的产妇分娩中,产后出血产妇的占比大约为2%~3%[1]。在现代护理模式逐渐转变以及发展的过程中,加强产后护理保健工作,让产后出血的发生风险降低,让产妇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成为了现阶段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产后出血不仅会危害产妇的身体健康,严重危害其心理健康[2]。所以临床中为产后出血产妇提供科学和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产后出血,改善产妇预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虽然具有一定效果,却并没有针对各个阶段产妇所存在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干预,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阶段性心理护理是指结合产妇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的治疗阶段为产妇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本文主要分析了阶段性心理护理对产后出血产妇心理状态与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60例产后出血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纳入标准:与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相符[3];签署知情同意书;足月单胎。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精神性疾病、认知障碍、神经系统疾病;严重脏器疾病;妊娠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对照组中,22例为自然分娩,8例为剖宫产;19例为初产妇,11例为经产妇;平均孕周(40.26±1.52)周;平均年龄为(28.75±1.07)岁。研究组中,20例为自然分娩,10例为剖宫产;23例为初产妇,7例为经产妇;平均孕周(40.07±1.27)周;平均年龄为(28.21±1.44)岁。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协会研究批准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进行常规宣教,对产妇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处理并发症及阴道出血,加强生活指导、用药指导等。
1.2.2 研究组 接受阶段性心理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2.2.1 出血阶段 ①详细告知产妇产后出血的具体原因和处理对策,同时向产妇讲解通过产后修养和及时治疗,并不会严重伤害自身;对产妇进行指导,使其通过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方式,让自己身心保持放松状态,缓解恐惧、不安等情绪。②及时对产妇的脉搏、血压、代偿功能、出血速度、阴道出血量等进行监测;了解凝血功能障碍病史,密切观察宫缩情况,认真检查阴道、宫颈、胎盘及胎膜情况;协助产妇完善血常规检查,并进行阴道检查,了解出血的具体原因,以便制订系统的干预措施。
1.2.2.2 止血阶段 ①认真做好产妇的保暖,体位选择应合适,如去枕平卧位,或者头低足高位;为了对休克进行积极预防,需要及时为产妇进行血容量的补充,因此应及时为其建立静脉通路,或者选择深静脉置管;输液速度应合适,及时吸氧,维持呼吸通畅;认真观察产妇有无出现尿潴留,进行常规留置导尿管。②在开展各项操作时,应坚持无菌操作原则,监测产妇生命体征。③在抢救产妇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全程陪伴,保持冷静、沉着,对产妇进行安慰和鼓励,缓解其负性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④向产妇及时反馈进程,并给予指导,让其通过深呼吸方法让身心保持放松状态,让呼吸保持畅通;为产妇播放轻音乐等,对其情绪进行缓解。
1.2.2.3 止血完成后 ①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如果产妇疼痛程度为轻度或中度,则可以通过按摩穴位的方式来对疼痛感进行缓解,利用聊天的方式对产妇注意力进行分散,进而使疼痛程度减轻;如果产妇疼痛程度为重度,则可以严格遵医嘱采用镇痛药物治疗。②彻底止血后,应积极预防感染,对阴道进行严格消毒处理,科学使用会阴垫,确保产妇阴道维持干燥,保持清洁;注意休息,睡眠保证充足。③告知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营养,同时应合理运动,不但能对贫血进行纠正,还能让机体抵抗力显著提升;开展有针对性宣教,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向产妇讲解止血后的注意事项、疾病的相关防治知识,以进一步提升其疾病认知程度。④认真做好相关的出院指导,指导产妇能对恶露进行正确观察,并且能正确测量体温,定期复诊。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及预后情况。①心理状态。选择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抑郁程度进行评估[4],产妇分值≥53分则判断为存在抑郁情绪,分值与抑郁程度表现为正相关;并选择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焦虑程度进行评估[5],产妇分值≥50分则判断为存在焦虑情绪,分值与焦虑程度表现为正相关;护理前与护理后1个月各评估1次。②选择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产妇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进行监测;护理前与护理后1个月各评估1次。③对产后24 h出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观察记录。④生活质量。选择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估[9],评估维度包括社会关系、周围环境、心理健康及生理健康,生活质量与分值表现为正相关;护理前与护理后1个月各评估1次。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21.0软件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心理状态观察 与护理前相比较,护理后两组的的SDS评分、SAS评分均降低(均P<0.05);而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研究组的各项评分降低幅度更加明显(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心理状态观察(分)
2.2 两组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观察 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护理后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均增加(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护理后研究组的各指标增加幅度更加明显(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观察
2.3 两组的产后24 h出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观察 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产后24 h出血量更少,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则更短(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产后24 h出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观察
2.4 两组的生活质量观察 相比于护理前,两组护理后的社会关系、周围环境、心理健康、生理健康评分均提高(P<0.05);而且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较,研究组的各项评分提高幅度更加明显(P<0.05)。见表4。
表4 两组的生活质量观察(分)
3 讨论
产妇产后出血不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而且病情重、发生突然,在所有分娩产妇中,产后出血产妇的占比大约为2%~3%[6]。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晕厥、失血过度、休克等,如果其病情严重则可能发生死亡。宫缩乏力则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在全部的致病因素中宫缩乏力的占比大约为70%~80%[7]。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缺乏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并不理想。阶段性心理护理干预的主要特点就是针对性强,以产妇为护理工作的中心,护理对策表现出阶段性、时间性和计划性[8]。
本研究中,研究组护理后的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及社会关系、周围环境、心理健康、生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产后24 h出血量更少(P<0.05),而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则更短(P<0.05)。研究结果显示,为产后出血产妇提供阶段性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其不良情绪及预后。在各个不同阶段,产后出血产妇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也各不相同,阶段性心理护理干预是将产妇当成护理工作的中心,在不同阶段结合产妇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更加严谨地开展相关的操作,规范止血过程[9]。当处于出血阶段时,对出血原因进行明确,不但能对出血症状进行有效处理,同时能为后续抢救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快速实现止血的效果,提升产妇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产后出血容易使产妇出现各种不良情绪,而且产妇的心理状况及护理需求在各个阶段不相同,所以在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让其针对性显著增强,以有效安抚其情绪,快速止血,提升血细胞计数。产后出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妇的机体抵抗力,导致感染的发生风险增加,在止血完成后,做好感染的预防工作,显著提升治疗效果。血量丢失会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妇的血红蛋白水平及红细胞计数,完成止血操作后,通过一系列的针对性指导,能有效减轻产妇的疼痛程度及负性情绪,纠正贫血,提升血红蛋白水平。
总之,应用阶段性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产后出血产妇的心理状态,有效控制产后出血,提高止血效果及生活质量。